试论集体肖像权侵权

  摘要“集体肖像权”的概念因“信禾公司侵犯三军仪仗队整体肖像利益”一案被提了出来,但对集体肖像权的存在、内涵和外延存在争议,“集体肖像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集体肖像权作为“特定意义的集体所享有的肖像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肖像权,仅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此特定意义的集体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对此有学者已做出界定,这种意义的集体是对传统肖像权主体理论的一种突破。“集体”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也应承认不具有归属性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基于整体肖像利益共有一个肖像权,作为广义上的“集体肖像权”。承认集体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个人肖像权,其有独特的冲突调和渠道,而且保护了各成员的个体肖像权。   关键词集体肖像权 立法定位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77-02      一、集体肖像的概念   集体肖像应是指数个特定不特定人的肖像的集合体,是数个肖像在同一载体中的使用,是各权利人独立肖像的集合体,具有独立性与同一性的二重特征。在法律意义上,各权利人就其在集体肖像中之个人肖像所享有的精神利益及转化的物质利益是独立的可分的,各肖像权人在照片中享有独立的人格权;而在物理上集体肖像又具有不可分的特质,全体肖像权人对该集体肖像有不可分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姚明、巴特尔、郭士强对各自的肖像都享有独立的肖像权,但在物理上,三者的肖像在同一载体上,使用其中一人之肖像不可避免会使用到其他人的肖像。   集体可以是集体的抽象概念,但集体肖像不是“特定意义集体”的肖像,肖像还是反映自然人的外部生理特征,而“集体肖像”是通过不同成员生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展现的一个集体不可分的风貌,这是个体单独所不能表现的。如三军仪仗队威武的整体军队形象是一个整体而且是其他个人或团体所不能比拟的。而集体若作为一个抽象整体概念则“集体肖像权”是独立各成员肖像权之上的特殊肖像权,接下来对此又一个问题是“集体”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肖像权归属等具体法律操作问题。如对于军队有其特殊性只能由军队主张哪怕图片中并不是反映所有军人的肖像只是突出几个特定军人清楚之肖像。也可以是具体的人的集合,而且在上述中,学者对于集体肖像中的集体人数界定下限,是否需要根据肖像载体的性质、尺度限定一个上限有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毕竟同样大小之照片所载人数多少会影响到肖像的清晰度问题,甚至影响到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肖像问题进而影响到肖像侵权的认定问题。王利明教授主张以可辨认度来区分情形,在肖像利益受到侵害的后,个人主张其肖像权应区分两种情形:第一,在集体肖像中总的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个人形象往往具有可辨性,形象突出的人当然享有独立的肖像权。形象不突出的则可以主张集体肖像权,一般不能主张自己个人的肖像权。第二,如果在集体肖像中,人数众多,且所有组成人员个人特征都不突出,每个人的形象只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时,此时,每个成员只能主张集体肖像权,而无权主张个人肖像权。   二、集体肖像权的特征   (一)集体肖像所体现的“团体性”   对于有一定归属的如乐队、球队等的组合,集体肖像则主要是通过不同成员生理特征和精神面貌的综合来展示该团队整体的外在形象,以区别不同团队,以突显其独特性。尽管集体肖像是由个人肖像集合而成,但是个人肖像已不是再现的主题,其相对于集体的整个形象而言被削弱或弱化,并成为团体肖像的组成和陪衬,其首先给公众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团体,其次才会关注照片上的个人形象,这时是集体体现其独特性,个人体现其隶属性。   (二)集体肖像有其存在的经济利益   这是人格权商品化的趋势所至,肖像权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然信禾公司也不会运用三军仪仗队的整体肖像来宣传其产品。而且集体可以利用集体肖像权获得一定的赞助资金。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就涉及把运动员的肖像作为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争议,但其中也正是说明了集体肖像以及集体肖像使用权的价值所在。有些学者提出“商事人格权”概念是公民法人为维护其人格在商事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包含金钱价值在内的特定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以便于对人格权的商业利用进行保护。   三、集体肖像权的立法定位   (一)集体肖像权利的协调砝码――优先权   对于承认集体肖像权存在的学者来说,暂且如是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把“集体肖像权”意为是如果使用的是几个人的肖像,而这几个人的肖像在一起,具有代表某个集体的含义时,该集体就是集体肖像的权利主体,而集体肖像中的这几个人,对于其中自己的肖像就丧失了权利。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如在1887年法国高等法院一判例某著名演员要求法院判决照相馆撤去其所陈列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合影照片。法院认为该演员的个人肖像利益为全体利益所压倒,其一个人的个性为全画面所掩盖。因而其人格权丧失存在的基础。其可归纳为:个人肖像中其肖像权人可以依据法律主张肖像权,而集体肖像中个人肖像权的主张不能反映团体肖像权人的利益,各肖像权人不得主张肖像权。虽然解决了集体肖像的肖像权问题,但一个重要缺陷是集体肖像中任何人的肖像都无法得到保护。在行为人恶意使用集体肖像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这不是这里所要说的集体肖像权的内涵,首先设立集体肖像权的目的和宗旨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和多角度保护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违背此则设立集体肖像权的必要性也就荡然无存。肖像权人对肖像享有支配权和使用权在集体肖像中一旦有侵害个人肖像权事实发生,肖像权人即可主张其权利。姚明诉可口可乐公司案中虽是使用集体肖像但突出了姚明肖像具有故意,与姚明代言百事可乐易给人造成误解,法院支持对姚明个人肖像构成侵权即证明了这一点。承认集体有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集体肖像中个人肖像权的存在这是应当注意的。   (二)集体肖像权不只是权能的让渡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权利   还有一种主张认为所谓的“集体肖像权”是对法律概念的误用,实质上是多数人的肖像可以同时使用、收益的权利。因此认为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集体肖像权的内容是,国家体育总局获中国男篮协会或某家公司(约定)可以对国家男篮全体成员的集体肖像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这个权利不是一个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群人的肖像权的集合,其基础是一个个肖像权,它应该来自于国家队队员对自己肖像权中的使用、收益权的让渡,且一般情况下,让渡的权利内容相同。让渡之后,他们的肖像只是可由国家体育总局或其他单位在某个有限的范围内使用、收益而不是形成一个不同于个人肖像权利的集体肖像权。不能不说其论述没有道理。否认了集体肖像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利,同样忽略了集体肖像权全面内涵。集体对集体肖像的权利不能仅停留使用收益权,若只是让渡部分权能则集体对集体肖像的权利则受到过分限制,而且也不利于集体肖像的合理商业化利用,可以想象经营者在利用集体肖像时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是比较耗费时力的,有时甚至是不现实的。   四、集体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一)侵害集体肖像权的认定   侵害集体肖像权主要是未经集体允许,非法使用集体肖像以谋取利益的不法行为。非法使用既包括营利也包括非营利性使用。   第一,依据侵害对象可以分为对集体肖像的侵害和对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的侵害。前者集体可以主张如三军仪仗队只能由其行使;对于无归属的集体肖像的侵害,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也可共同主张,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享有维护集体肖像的肖像利益的权利。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所获得的利益应归属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支出费用也应由全体成员负担。个人独占的则构成对集体肖像其他成员的侵权。在使用集体肖像是若以特写,或在以文字提示,或语言提示突显个人肖像,使其个性大于整体或者从集体肖像中抽取单列,具有故意应认定是对个人肖像权的侵害后者则由个人主张

  第二,依据侵害主体可以分为来自成员或集体的侵害和来自二者之外的第三人侵害。对于前者一般是越权行为一般通过内部协商解决,不成则以集体或个人(与前对应)的名义向法院起诉,侵权人同样要负担一定的赔偿义务;对于后者可适用前一种方案具体解决。   (二)集体肖像权与集体肖像中个体肖像权的冲突及解决   非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的自然人肖像权的行使不会受到集体组织的限制,而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权人行使权利是可能会受到集体肖像使用合同或者是集体与个人的等约定以及不成文的行规惯例的影响(当然行规惯例的应用还适应建立在法律的大前提之下),但这不是对个人肖像权的侵害和剥夺实则是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调整之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无可厚非,这也是以平等自愿和私法自治的结果。同时集体行使集体肖像权的时候也应遵循事先约定以及法律规定。既要使集体肖像中各成员的肖像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又要保证集体肖像各权利主体(包括集体组织)对集体肖像的合理使用权。一般原则是注重对肖像权的保护应重视其人格利益。   首先应确定合理使用范围:既包括个人的也包括集体的,在此范围内都无需经过对方同意就可以自行行使,不构成侵权。集体行使时应注意尊重个人的人格;个人行使肖像权时应有一定的注意和对第三方的告知义务。而对于第三人的使用一般应以合同定之。   人只要与人交往,他就必须以“人格人”的面目,在法律的世界里,按照一定的规范去行事。在这里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是仅就“人格人”来设定的。只不过在古代法那里,这个行为规范的模式,是以血缘或社会身份作为指针的;而在近现代社会,其则是以摆脱身份羁绊的权利与义务取而代之罢了。这也说明了权利义务关系在调整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以及作为一种通行的规范而存在。因此签订集体肖像权使用、转让合同可以把双方所关注和冲突的问题做出权利义务规定,指导解决在集体肖像权确立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解决优先权所不能涵盖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他可准适用于现肖像权保护之规定。   五、结语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保护,在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也加快了对人格权的立法,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现在看来虽有一定的争议,但在民法典草案中还是把人格权法作为独立成编的。我国现行法律涉及肖像权的规定不多,因此人格权利法对保护肖像权是一个重要的时机。在中国民法典人格权法编建议稿涉及到了集体肖像的规定,即该建议稿第四十九条规定:“集体肖像的权利人共同行使权利、负担义务,其他任何第三人对该集体照相当事人负有不可侵义务”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该建议稿并未涉及狭义“集体肖像权”的问题,只是把其作为一种准共有来规定从广义上来保护,对处理一些特殊的具体问题可能会出现操作上的难度,不足之处期待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范立荔,苏燕萍.集体肖像权之初探.三峡大学学报.2008(12).   [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新天.对人格权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民法法学.2009(4).   [4]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姚彦吉.论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权.民主与法制.2005(6).   [6]郭发产.“集体肖像权”的法律问题――析姚明与可口可乐公司肖像权纠纷案.法学.2003(6).

  摘要“集体肖像权”的概念因“信禾公司侵犯三军仪仗队整体肖像利益”一案被提了出来,但对集体肖像权的存在、内涵和外延存在争议,“集体肖像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集体肖像权作为“特定意义的集体所享有的肖像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肖像权,仅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此特定意义的集体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对此有学者已做出界定,这种意义的集体是对传统肖像权主体理论的一种突破。“集体”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也应承认不具有归属性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基于整体肖像利益共有一个肖像权,作为广义上的“集体肖像权”。承认集体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个人肖像权,其有独特的冲突调和渠道,而且保护了各成员的个体肖像权。   关键词集体肖像权 立法定位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77-02      一、集体肖像的概念   集体肖像应是指数个特定不特定人的肖像的集合体,是数个肖像在同一载体中的使用,是各权利人独立肖像的集合体,具有独立性与同一性的二重特征。在法律意义上,各权利人就其在集体肖像中之个人肖像所享有的精神利益及转化的物质利益是独立的可分的,各肖像权人在照片中享有独立的人格权;而在物理上集体肖像又具有不可分的特质,全体肖像权人对该集体肖像有不可分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姚明、巴特尔、郭士强对各自的肖像都享有独立的肖像权,但在物理上,三者的肖像在同一载体上,使用其中一人之肖像不可避免会使用到其他人的肖像。   集体可以是集体的抽象概念,但集体肖像不是“特定意义集体”的肖像,肖像还是反映自然人的外部生理特征,而“集体肖像”是通过不同成员生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展现的一个集体不可分的风貌,这是个体单独所不能表现的。如三军仪仗队威武的整体军队形象是一个整体而且是其他个人或团体所不能比拟的。而集体若作为一个抽象整体概念则“集体肖像权”是独立各成员肖像权之上的特殊肖像权,接下来对此又一个问题是“集体”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肖像权归属等具体法律操作问题。如对于军队有其特殊性只能由军队主张哪怕图片中并不是反映所有军人的肖像只是突出几个特定军人清楚之肖像。也可以是具体的人的集合,而且在上述中,学者对于集体肖像中的集体人数界定下限,是否需要根据肖像载体的性质、尺度限定一个上限有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毕竟同样大小之照片所载人数多少会影响到肖像的清晰度问题,甚至影响到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肖像问题进而影响到肖像侵权的认定问题。王利明教授主张以可辨认度来区分情形,在肖像利益受到侵害的后,个人主张其肖像权应区分两种情形:第一,在集体肖像中总的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个人形象往往具有可辨性,形象突出的人当然享有独立的肖像权。形象不突出的则可以主张集体肖像权,一般不能主张自己个人的肖像权。第二,如果在集体肖像中,人数众多,且所有组成人员个人特征都不突出,每个人的形象只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时,此时,每个成员只能主张集体肖像权,而无权主张个人肖像权。   二、集体肖像权的特征   (一)集体肖像所体现的“团体性”   对于有一定归属的如乐队、球队等的组合,集体肖像则主要是通过不同成员生理特征和精神面貌的综合来展示该团队整体的外在形象,以区别不同团队,以突显其独特性。尽管集体肖像是由个人肖像集合而成,但是个人肖像已不是再现的主题,其相对于集体的整个形象而言被削弱或弱化,并成为团体肖像的组成和陪衬,其首先给公众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团体,其次才会关注照片上的个人形象,这时是集体体现其独特性,个人体现其隶属性。   (二)集体肖像有其存在的经济利益   这是人格权商品化的趋势所至,肖像权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然信禾公司也不会运用三军仪仗队的整体肖像来宣传其产品。而且集体可以利用集体肖像权获得一定的赞助资金。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就涉及把运动员的肖像作为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争议,但其中也正是说明了集体肖像以及集体肖像使用权的价值所在。有些学者提出“商事人格权”概念是公民法人为维护其人格在商事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包含金钱价值在内的特定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以便于对人格权的商业利用进行保护。   三、集体肖像权的立法定位   (一)集体肖像权利的协调砝码――优先权   对于承认集体肖像权存在的学者来说,暂且如是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把“集体肖像权”意为是如果使用的是几个人的肖像,而这几个人的肖像在一起,具有代表某个集体的含义时,该集体就是集体肖像的权利主体,而集体肖像中的这几个人,对于其中自己的肖像就丧失了权利。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如在1887年法国高等法院一判例某著名演员要求法院判决照相馆撤去其所陈列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合影照片。法院认为该演员的个人肖像利益为全体利益所压倒,其一个人的个性为全画面所掩盖。因而其人格权丧失存在的基础。其可归纳为:个人肖像中其肖像权人可以依据法律主张肖像权,而集体肖像中个人肖像权的主张不能反映团体肖像权人的利益,各肖像权人不得主张肖像权。虽然解决了集体肖像的肖像权问题,但一个重要缺陷是集体肖像中任何人的肖像都无法得到保护。在行为人恶意使用集体肖像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这不是这里所要说的集体肖像权的内涵,首先设立集体肖像权的目的和宗旨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和多角度保护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违背此则设立集体肖像权的必要性也就荡然无存。肖像权人对肖像享有支配权和使用权在集体肖像中一旦有侵害个人肖像权事实发生,肖像权人即可主张其权利。姚明诉可口可乐公司案中虽是使用集体肖像但突出了姚明肖像具有故意,与姚明代言百事可乐易给人造成误解,法院支持对姚明个人肖像构成侵权即证明了这一点。承认集体有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集体肖像中个人肖像权的存在这是应当注意的。   (二)集体肖像权不只是权能的让渡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权利   还有一种主张认为所谓的“集体肖像权”是对法律概念的误用,实质上是多数人的肖像可以同时使用、收益的权利。因此认为在姚明诉可口可乐案中,集体肖像权的内容是,国家体育总局获中国男篮协会或某家公司(约定)可以对国家男篮全体成员的集体肖像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这个权利不是一个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群人的肖像权的集合,其基础是一个个肖像权,它应该来自于国家队队员对自己肖像权中的使用、收益权的让渡,且一般情况下,让渡的权利内容相同。让渡之后,他们的肖像只是可由国家体育总局或其他单位在某个有限的范围内使用、收益而不是形成一个不同于个人肖像权利的集体肖像权。不能不说其论述没有道理。否认了集体肖像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利,同样忽略了集体肖像权全面内涵。集体对集体肖像的权利不能仅停留使用收益权,若只是让渡部分权能则集体对集体肖像的权利则受到过分限制,而且也不利于集体肖像的合理商业化利用,可以想象经营者在利用集体肖像时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是比较耗费时力的,有时甚至是不现实的。   四、集体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一)侵害集体肖像权的认定   侵害集体肖像权主要是未经集体允许,非法使用集体肖像以谋取利益的不法行为。非法使用既包括营利也包括非营利性使用。   第一,依据侵害对象可以分为对集体肖像的侵害和对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的侵害。前者集体可以主张如三军仪仗队只能由其行使;对于无归属的集体肖像的侵害,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也可共同主张,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享有维护集体肖像的肖像利益的权利。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所获得的利益应归属集体肖像的全体成员,支出费用也应由全体成员负担。个人独占的则构成对集体肖像其他成员的侵权。在使用集体肖像是若以特写,或在以文字提示,或语言提示突显个人肖像,使其个性大于整体或者从集体肖像中抽取单列,具有故意应认定是对个人肖像权的侵害后者则由个人主张

  第二,依据侵害主体可以分为来自成员或集体的侵害和来自二者之外的第三人侵害。对于前者一般是越权行为一般通过内部协商解决,不成则以集体或个人(与前对应)的名义向法院起诉,侵权人同样要负担一定的赔偿义务;对于后者可适用前一种方案具体解决。   (二)集体肖像权与集体肖像中个体肖像权的冲突及解决   非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的自然人肖像权的行使不会受到集体组织的限制,而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权人行使权利是可能会受到集体肖像使用合同或者是集体与个人的等约定以及不成文的行规惯例的影响(当然行规惯例的应用还适应建立在法律的大前提之下),但这不是对个人肖像权的侵害和剥夺实则是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调整之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无可厚非,这也是以平等自愿和私法自治的结果。同时集体行使集体肖像权的时候也应遵循事先约定以及法律规定。既要使集体肖像中各成员的肖像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又要保证集体肖像各权利主体(包括集体组织)对集体肖像的合理使用权。一般原则是注重对肖像权的保护应重视其人格利益。   首先应确定合理使用范围:既包括个人的也包括集体的,在此范围内都无需经过对方同意就可以自行行使,不构成侵权。集体行使时应注意尊重个人的人格;个人行使肖像权时应有一定的注意和对第三方的告知义务。而对于第三人的使用一般应以合同定之。   人只要与人交往,他就必须以“人格人”的面目,在法律的世界里,按照一定的规范去行事。在这里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是仅就“人格人”来设定的。只不过在古代法那里,这个行为规范的模式,是以血缘或社会身份作为指针的;而在近现代社会,其则是以摆脱身份羁绊的权利与义务取而代之罢了。这也说明了权利义务关系在调整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以及作为一种通行的规范而存在。因此签订集体肖像权使用、转让合同可以把双方所关注和冲突的问题做出权利义务规定,指导解决在集体肖像权确立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解决优先权所不能涵盖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他可准适用于现肖像权保护之规定。   五、结语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保护,在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也加快了对人格权的立法,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现在看来虽有一定的争议,但在民法典草案中还是把人格权法作为独立成编的。我国现行法律涉及肖像权的规定不多,因此人格权利法对保护肖像权是一个重要的时机。在中国民法典人格权法编建议稿涉及到了集体肖像的规定,即该建议稿第四十九条规定:“集体肖像的权利人共同行使权利、负担义务,其他任何第三人对该集体照相当事人负有不可侵义务”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该建议稿并未涉及狭义“集体肖像权”的问题,只是把其作为一种准共有来规定从广义上来保护,对处理一些特殊的具体问题可能会出现操作上的难度,不足之处期待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范立荔,苏燕萍.集体肖像权之初探.三峡大学学报.2008(12).   [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新天.对人格权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民法法学.2009(4).   [4]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姚彦吉.论集体肖像中的个人肖像权.民主与法制.2005(6).   [6]郭发产.“集体肖像权”的法律问题――析姚明与可口可乐公司肖像权纠纷案.法学.2003(6).


相关内容

  • 浅析肖像权法律保护
  • 浅析肖像权法律保护 王晓鹏 2003年年初,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上海等地推出外包装同时含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姚明.巴特尔及郭士强肖像的产品.2003年5月,姚明以姓名权.肖像权侵权为由起诉可口可乐公司(下称姚明案)①,此案中,可口可乐公司未经姚明同意擅自将姚明肖像用于可乐瓶外包装及海报广告,且未向 ...

  • 人身权案例
  • 身体权 2004 年 3 月 19 日早上, 河北省某县农村某小学五年一班的学生到校上课. 教师刘某某在上课后, 对学生进行体罚,让全班学生都站着,一直站了一节课.第二节课开始后,刘让前排左边的学生 开始依次伸出手来,自己手持削铅笔的刀子开始在学生的手上划.第一个被划的学生叫赵某,刘 是用刀背划的. ...

  • 侵犯肖像权之加害行为的认定及肖像权的保护原则
  • 清华法学Vol12,No12(2008)TsinghuaLawReview 王 成3 摘 要 肖像权加害行为的认定是肖像权侵权案件处理的难点.肖像权属于私权,权利人得依其 意思自治.如何限制肖像权才具有正当性,无法设置一般的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将肖像分为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保护是此原则的体 ...

  •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第二目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要用法律武 器进行维护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 2. ...

  • 论媒体的新闻侵权与防范
  • 论媒介的新闻侵权与防范 [内容摘要]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传播媒介在广泛.迅速.连续地向社会传播着各种新的信息,报纸.广播.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是,一些媒介在传递信息时,由于新闻报道失实.过实.评 ...

  • 肖像与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
  • 肖像与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权和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知道侵害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思自己在与 ...

  • 民法分则 华商总结
  • 除斥期间:也称不变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续存期间,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归于消灭.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私法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3.公平原则4. 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特征: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体权益受到法律的 ...

  •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汇总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 ...

  • 民法重点条文解读
  • 民法作为司考的大户,知识点的可考性非常强.虽然民法接近生活,在复习之初会比较容易入门,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会发现民法的专业术语晦涩,理论性强.看似已经看懂的知识点做题时却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民法作为实体法,可以结合相关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来考,变数很大. 民法作为一级学科,其包含的二级学科甚至级三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