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列强侵略,人民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与抗争史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考点1. 近代五次侵略战争 1. 五次次侵略战争

2. 三大不平等条约

本专题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

(1)列强的侵华战争。这一内容在2015、2013年中考中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相关影响。这一内容在未来的中考中还会以选择题、列举题,甚至材料题等各种题型呈现。 (2)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内容在中考中偶有涉及(2015、2013年中考试卷中涉及) ,命题者主要以选择题、列举题等题型考查主要英雄人物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但命题者也会以主观题综合考查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演变。

(1)图示法。图示是专题复习的最有效的方法,直观明了,能够让我们很快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史论结合法。每一个历史结论,它都必然有许多历史史实支撑。复习本专题,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结论,如落后就要挨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那么这些结论是从哪些史实中获得的,这是我们复习中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史实中总结结论。

(3)联系法。复习本专题,要注意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其中横向联系就是将中国近代不同阶层的抗争和探索进行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纵向联系,可以将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历程与列强侵华的史实进行联系;将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行联系;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进行联系,找到中日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合肥38中二模) 清朝有制: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爱新觉罗氏的家规,使道光以下诸帝死后无辜。因此人们对道光帝(1821-1850在位) 立功德碑也有异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A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钓鱼岛 B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香港岛 C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台湾岛 D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辽东半岛

2.(2015·潍坊)“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每年都会有大批网络热词出现,记录时代发展和感知公众情绪。如果你生活在1860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年度热词”包括( )

A .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 .圆明园、文物流失、英法联军 D .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4.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1894年英国商人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政府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政府只好允许。”与这一现象变化有关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6.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5·山西)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纪念碑、纪念雕像都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雕像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 .领导禁烟运动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抗击外来侵略 D.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

9.“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0.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 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②黄海海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见下图

(3)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漫画,分析它的含义。此后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

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 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 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材料一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这支英雄部队从1931年开始就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导致东北沦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此谈谈该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 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 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 之战果„„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 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2)依据书信内容,判断这封家书距今(2016年) 已有多少周年?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 ,因上面大计 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 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3)材料三中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2015年9月,中国打破常规,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进行阅兵,有何意义?

专题复习(一)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1.B 2. C 3. C 4. C 5. B 6. D 7. A 8. C 9. D 10. B 11. (1)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2)说明: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原因:《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漩涡。(3)含义: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变化: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成理即可) 12.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2)76周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在此时阅兵,可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可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考点1. 近代五次侵略战争 1. 五次次侵略战争

2. 三大不平等条约

本专题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

(1)列强的侵华战争。这一内容在2015、2013年中考中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相关影响。这一内容在未来的中考中还会以选择题、列举题,甚至材料题等各种题型呈现。 (2)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内容在中考中偶有涉及(2015、2013年中考试卷中涉及) ,命题者主要以选择题、列举题等题型考查主要英雄人物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但命题者也会以主观题综合考查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演变。

(1)图示法。图示是专题复习的最有效的方法,直观明了,能够让我们很快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史论结合法。每一个历史结论,它都必然有许多历史史实支撑。复习本专题,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结论,如落后就要挨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那么这些结论是从哪些史实中获得的,这是我们复习中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史实中总结结论。

(3)联系法。复习本专题,要注意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其中横向联系就是将中国近代不同阶层的抗争和探索进行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纵向联系,可以将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历程与列强侵华的史实进行联系;将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行联系;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进行联系,找到中日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合肥38中二模) 清朝有制: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爱新觉罗氏的家规,使道光以下诸帝死后无辜。因此人们对道光帝(1821-1850在位) 立功德碑也有异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A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钓鱼岛 B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香港岛 C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台湾岛 D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辽东半岛

2.(2015·潍坊)“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每年都会有大批网络热词出现,记录时代发展和感知公众情绪。如果你生活在1860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年度热词”包括( )

A .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 .圆明园、文物流失、英法联军 D .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4.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1894年英国商人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政府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政府只好允许。”与这一现象变化有关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6.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5·山西)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纪念碑、纪念雕像都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雕像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 .领导禁烟运动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抗击外来侵略 D.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

9.“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0.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 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②黄海海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见下图

(3)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漫画,分析它的含义。此后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

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 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 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材料一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这支英雄部队从1931年开始就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导致东北沦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此谈谈该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 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 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 之战果„„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 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2)依据书信内容,判断这封家书距今(2016年) 已有多少周年?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 ,因上面大计 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 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3)材料三中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2015年9月,中国打破常规,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进行阅兵,有何意义?

专题复习(一)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1.B 2. C 3. C 4. C 5. B 6. D 7. A 8. C 9. D 10. B 11. (1)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2)说明: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原因:《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漩涡。(3)含义: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变化: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成理即可) 12.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2)76周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在此时阅兵,可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可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内容

  • 列强侵略人民反抗
  •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与探索史 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从中国历史的视角命题,突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近年来的高频考点包括列强五次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基本史实,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 ...

  • 中国近代史一.侵略与反抗
  • 中原回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 九年级历史 导学案 [中国近代史] 1.时间:始自1840年 爆发,止于1949年 建立. 2.分期: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3.特征:是中国 社会逐渐 形成 到 瓦解 的历史: 也是中华民族 ...

  • 2009年历史中考近代史试题
  • 2009年历史中考近代史试题 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答案:选C 2.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 ...

  • 第6课第6课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 翠屏中学初二历史集体备课 备课教师班级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7.1 课型 第6课 活动课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划分成四个板块:即列强的侵略.列强的侵华罪行.中国 人民的反抗斗争.结果与原因分析感悟与启示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历史学习经验,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本具备 ...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5 侵略与反抗
  • 线索一   近现代列强的五次侵华 战争 时间 目的 侵略国 罪行 结果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英国 向中国倾销鸦片,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 ...

  •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 篇一: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专题一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 总体概述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 ...

  • 自制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结构: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历史任务民 ...

  • 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
  •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 ...

  •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