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农业补贴(种粮补贴)补人还是补地?补贴怎么算?

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平均占有的耕地太少,单一的田间产出,远远不能达到发家致富的目标。市场化进程启动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小农,还要单独面对大市场的各种盘剥。

“种地不划算”,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寻求农业生产外的打工收入。由于“种粮的收益低于经济作物”,只要条件许可,农民就会改种粮为种经济作物。土地抛荒、双季改单季、粮田“非粮化”生产、农田改为它用“非农化”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很不利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战略目标,也为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国家实行了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补人还是补地?

农业生产者为了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收益,有效防止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一块地上种植的作物,经常会变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轮作。由于农事活动的分散性,农地等级和形状及分布差异大,种植面积或产量的核算,不仅耗时费力,也难于精准。按播种面积或按实际产粮,来进行“种粮补贴”,在实际操作层面,不仅难度大而且耗费大,“不划算”。为“减少”矛盾,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的办法。

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现在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缺憾——补地补人不是实际补粮。这种办法,现在实际补的是地,没有真正补到粮。“只要册子上有登记,不管有没有耕种管理,哪怕是抛荒,也要领上一份补贴款”。许多进城务工农户,“没有耕种土地,照样拿了粮补”。这时,补贴实际补的是人,而且还不一定是真正在种田的人。这些现象,反映了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有的预期难于达到。

农民进城了,该拿补贴吗?

有议论认为,“种粮补贴”,使一部分农民“拿着政府发给的补偿进城了”。这种议论,含有这样一种意思:农民进城成为市民,还该不该得“补偿”?

其实,对农补贴,这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做法。“种粮补贴”是我国产业政策中,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粮食基本自给,有特殊意义。

至于部分农民进城后,还拥有土地享受着“种粮补贴”,却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看到,农民保有土地进城,是预防进城失败“无退路”的一项有力措施。这部分农民暂时还得这笔钱,要从城市反哺农村的大局去理解。而这笔钱的实质意义,并不在于是进城农民得还是在乡农民得,关键是能不能真正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该得这笔钱的人,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承包户,也不是进城农民或在乡农民,而应该是真正的粮食生产者——不管你是什么户籍身份,或以什么形式进行粮食生产。

从以上看出,按“计税面积”发放“种粮补贴”,与当初的政策设计,可能已经产生了偏移,这种办法,现在与农民是否种粮或者生产粮食的多少,挂钩不是很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增多,出现了“一些实际在种粮农民,拿不到这项补贴,拿到补贴的部分农民,实际没有种粮食”的情况。同时,由于农村土地的复杂性,也使得一部分真正种粮的农民,没有享受到补贴的实惠。

补贴还能怎么算?

据我所知,税改时,财政部门掌握的“计税面积”、农业部门掌握的“播种面积” 、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面积”,不仅三者相互有出入,而且与农民实际的播种面积,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仅是统计口径问题,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等原因。

历史上,政府收入的来源,主要就靠农业税收。按产量征收,存在许多实际困难,进而转为按土地面积来征收,而且历朝历代多用此法。农民为避税,常会采用少报和不报的办法,隐瞒土地面积,使现实中实际存在许多“黑地”。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特别是山区,土地面积形状怪异,根本不可能做到精确测量面积。社会上说的“天下没有准尺”,指的就是这。

土地面积形状怪异“无法测量”,农民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变通:规则的地块,测量面积不是难事。看规则的地块一亩地能产多少,那么,对于不好测量的地块来说,用它的产量折算过来就是了。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地肥瘦程度不同,有的地方以产粮五担为一亩,有的以产粮六担为一亩,等等。这种“活人不被尿憋死”的变通做法,活现了民间灿烂的智慧,体现的是“一切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土地的自然变更和人为变更,也是一大原因。农村税改,已十年历史了。这期间,水毁、新垦、各种占用等,都使农村现有的实际土地,与当时登记在册的“计税面积”,有了较大出入。

“撤胡椒面式”的按“计税面积”发放的“种粮补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更多地表现为“普惠制”,难以体现该政策对种粮农民的“实惠制”。这种普惠倾向,构成目前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在享受“种粮补贴”政策上的不公平性。

“一卡通”直发农户的办法,能较好地防止诸如截留、挪用、冒领、贪污等现象发生,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成本高、因录入误差影响及时发放等矛盾。农户见不到具体项目清单,不知道哪笔钱对应哪个补贴内容,“钱是得到了,心里总有不明白的感觉”。这实际也留有诸如可能套骗补偿款的漏洞。“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好多了”,也就是说,“一卡通”直发的办法,抓住了补偿款发放问题上的主流。

现有补贴差了哪些“味儿”?

现在的“种粮补贴”,还存在着一个“补主没补辅”的问题,只对有限的几个主粮品种,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进行补贴,而一些作为辅助粮食的作物种植,没能列入补贴范围。作为一种种田比较,经济作物也没有列入补贴。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有很多地方,主粮播种面积有限,农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种植有多种主粮之外的辅助粮食作物。有的还在山上或“荒地”,种有数量可观的木本粮食作物。比如,南方大量种植的薯类,北方大量种植的大豆,还有山区山上大量种植的板栗等。

历史上,由于薯类的引进和快速的传播开来,为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计划经济时期,薯类等辅助性粮食,也通过“折抵”的方式,作为粮食供应。现在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为什么这些辅粮的生产,却没有列入补贴的范围呢?这不但不合理,还会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只要生产主粮就行了。如果真的只生产主粮,不仅餐桌上不再那么丰盛,“舌尖上的中国”,肯定也会大为逊色。更严重的是,失去了辅粮的帮衬,单靠主粮,粮食的供应缺口,可能会大许多,真的就会“狼来了”。因此,还是应该考虑给予辅粮的生产,进行适当的补贴。

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平均占有的耕地太少,单一的田间产出,远远不能达到发家致富的目标。市场化进程启动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小农,还要单独面对大市场的各种盘剥。

“种地不划算”,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寻求农业生产外的打工收入。由于“种粮的收益低于经济作物”,只要条件许可,农民就会改种粮为种经济作物。土地抛荒、双季改单季、粮田“非粮化”生产、农田改为它用“非农化”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很不利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战略目标,也为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国家实行了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补人还是补地?

农业生产者为了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收益,有效防止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一块地上种植的作物,经常会变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轮作。由于农事活动的分散性,农地等级和形状及分布差异大,种植面积或产量的核算,不仅耗时费力,也难于精准。按播种面积或按实际产粮,来进行“种粮补贴”,在实际操作层面,不仅难度大而且耗费大,“不划算”。为“减少”矛盾,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的办法。

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现在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缺憾——补地补人不是实际补粮。这种办法,现在实际补的是地,没有真正补到粮。“只要册子上有登记,不管有没有耕种管理,哪怕是抛荒,也要领上一份补贴款”。许多进城务工农户,“没有耕种土地,照样拿了粮补”。这时,补贴实际补的是人,而且还不一定是真正在种田的人。这些现象,反映了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有的预期难于达到。

农民进城了,该拿补贴吗?

有议论认为,“种粮补贴”,使一部分农民“拿着政府发给的补偿进城了”。这种议论,含有这样一种意思:农民进城成为市民,还该不该得“补偿”?

其实,对农补贴,这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做法。“种粮补贴”是我国产业政策中,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粮食基本自给,有特殊意义。

至于部分农民进城后,还拥有土地享受着“种粮补贴”,却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看到,农民保有土地进城,是预防进城失败“无退路”的一项有力措施。这部分农民暂时还得这笔钱,要从城市反哺农村的大局去理解。而这笔钱的实质意义,并不在于是进城农民得还是在乡农民得,关键是能不能真正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该得这笔钱的人,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承包户,也不是进城农民或在乡农民,而应该是真正的粮食生产者——不管你是什么户籍身份,或以什么形式进行粮食生产。

从以上看出,按“计税面积”发放“种粮补贴”,与当初的政策设计,可能已经产生了偏移,这种办法,现在与农民是否种粮或者生产粮食的多少,挂钩不是很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增多,出现了“一些实际在种粮农民,拿不到这项补贴,拿到补贴的部分农民,实际没有种粮食”的情况。同时,由于农村土地的复杂性,也使得一部分真正种粮的农民,没有享受到补贴的实惠。

补贴还能怎么算?

据我所知,税改时,财政部门掌握的“计税面积”、农业部门掌握的“播种面积” 、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面积”,不仅三者相互有出入,而且与农民实际的播种面积,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仅是统计口径问题,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等原因。

历史上,政府收入的来源,主要就靠农业税收。按产量征收,存在许多实际困难,进而转为按土地面积来征收,而且历朝历代多用此法。农民为避税,常会采用少报和不报的办法,隐瞒土地面积,使现实中实际存在许多“黑地”。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特别是山区,土地面积形状怪异,根本不可能做到精确测量面积。社会上说的“天下没有准尺”,指的就是这。

土地面积形状怪异“无法测量”,农民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变通:规则的地块,测量面积不是难事。看规则的地块一亩地能产多少,那么,对于不好测量的地块来说,用它的产量折算过来就是了。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地肥瘦程度不同,有的地方以产粮五担为一亩,有的以产粮六担为一亩,等等。这种“活人不被尿憋死”的变通做法,活现了民间灿烂的智慧,体现的是“一切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土地的自然变更和人为变更,也是一大原因。农村税改,已十年历史了。这期间,水毁、新垦、各种占用等,都使农村现有的实际土地,与当时登记在册的“计税面积”,有了较大出入。

“撤胡椒面式”的按“计税面积”发放的“种粮补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更多地表现为“普惠制”,难以体现该政策对种粮农民的“实惠制”。这种普惠倾向,构成目前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在享受“种粮补贴”政策上的不公平性。

“一卡通”直发农户的办法,能较好地防止诸如截留、挪用、冒领、贪污等现象发生,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成本高、因录入误差影响及时发放等矛盾。农户见不到具体项目清单,不知道哪笔钱对应哪个补贴内容,“钱是得到了,心里总有不明白的感觉”。这实际也留有诸如可能套骗补偿款的漏洞。“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好多了”,也就是说,“一卡通”直发的办法,抓住了补偿款发放问题上的主流。

现有补贴差了哪些“味儿”?

现在的“种粮补贴”,还存在着一个“补主没补辅”的问题,只对有限的几个主粮品种,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进行补贴,而一些作为辅助粮食的作物种植,没能列入补贴范围。作为一种种田比较,经济作物也没有列入补贴。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有很多地方,主粮播种面积有限,农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种植有多种主粮之外的辅助粮食作物。有的还在山上或“荒地”,种有数量可观的木本粮食作物。比如,南方大量种植的薯类,北方大量种植的大豆,还有山区山上大量种植的板栗等。

历史上,由于薯类的引进和快速的传播开来,为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计划经济时期,薯类等辅助性粮食,也通过“折抵”的方式,作为粮食供应。现在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为什么这些辅粮的生产,却没有列入补贴的范围呢?这不但不合理,还会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只要生产主粮就行了。如果真的只生产主粮,不仅餐桌上不再那么丰盛,“舌尖上的中国”,肯定也会大为逊色。更严重的是,失去了辅粮的帮衬,单靠主粮,粮食的供应缺口,可能会大许多,真的就会“狼来了”。因此,还是应该考虑给予辅粮的生产,进行适当的补贴。


相关内容

  • 小麦玉米等国外比中国便宜近千元:农业供给侧改革这场仗怎么打?
  • 新财富APP(http://www.ikuyu.cn),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作者 中信建投 黄文涛 改革背景: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等几大类.从播种面积看,粮食占比接近70%,同时粮食生产问题始 ...

  • 中国大米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7年)
  • 2017年中国大米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简版) 一.全球稻谷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全球稻谷生产与分布 稻谷是人类粮食的重要作物,是世界上三十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2016年,稻谷种植面积亚洲以总面积的90%占据首位,其次是非洲.美洲,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中国:总产量最多的也是亚洲,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0 ...

  • 中国农业大转型:发力供给侧 拓展价值链|农业
  •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农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凸显.与之相应,中国农业也进入了 大转型时代. ...

  • 解读2016年我国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新变化
  • 解读2016年我国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新变化 来源:农民日报编辑 :2016-04-15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那么,与往年相比,2016年,我国的支农惠农政策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农民朋友在申报时需要注意什么?本期政策导航,我们为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变化一 &quo ...

  • 2016年所有农业补贴
  • 2016年所有农业补贴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 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 ...

  • 2015三农贷款怎么申请?个体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详解
  • 新闻资讯 聚焦三农 2015三农贷款怎么申请?个体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详解 2015-05-12 帝一方 农业贷款是指用作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费用和生产设备资金,从事政策允许的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等生产过程中所需流动资金不足的部分,以及生活方面正当的临时周转的资金 ...

  •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收入政策的调整及启示
  • [摘 要]截至2016年初,中国已出台了18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宣布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文件 ...

  • 农业 "三项补贴"将合并
  • 财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加强耕地地力保护.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 ...

  • 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
  • [摘 要]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刺激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手段,从产量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角度入手,对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 [关键词] 粮食补贴 农业发展 机制 虽然自200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但粮食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