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元教学反思

人 教 版 数 学 第 一 册

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

一年级组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回再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本单元以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内容通俗易懂。

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这一课的课题是《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激趣质疑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抓住课题,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跟什么比?是比什么?目的在于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指导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让孩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得到启示。在相互探讨中掌握知识,深化感知。

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1、在教学时可以反复强调“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认识到今天所学的就是“立体图形”,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2、让学生不断触摸立体图形,说一说“它是怎样的?它是谁”这样能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触觉的记忆会比视觉的记忆更加深刻。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还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

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自身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第五单元《分类》教学反思

本单元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不同标准的分类是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情境创设、在兴趣中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课堂的情境创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类埋下了伏笔。 2、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上完这节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他们在活动中去发现,在合作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增快了翻书的速度。又如 “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0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当然,在操作中,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吃得饱,吃得好,但我相信反复地练习、操作、体验会使漏网的鱼越来越少。

第七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时、半时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提高。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人 教 版 数 学 第 一 册

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

一年级组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回再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本单元以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内容通俗易懂。

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这一课的课题是《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激趣质疑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抓住课题,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跟什么比?是比什么?目的在于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指导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让孩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得到启示。在相互探讨中掌握知识,深化感知。

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1、在教学时可以反复强调“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认识到今天所学的就是“立体图形”,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2、让学生不断触摸立体图形,说一说“它是怎样的?它是谁”这样能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触觉的记忆会比视觉的记忆更加深刻。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还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

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自身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第五单元《分类》教学反思

本单元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不同标准的分类是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情境创设、在兴趣中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课堂的情境创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类埋下了伏笔。 2、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上完这节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他们在活动中去发现,在合作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增快了翻书的速度。又如 “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0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当然,在操作中,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吃得饱,吃得好,但我相信反复地练习、操作、体验会使漏网的鱼越来越少。

第七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时、半时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提高。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相关内容

  • 七年级英语教研记录
  • 七年级英语组教研记录 第二周 2009.09.07 参加人员:全体七年级英语教师 地点: 新教学楼一楼化学实验室 主讲人:李莉 教研内容: 1. 教学反思:本周第一单元1-4课教学情况. 开学第一周,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英语这门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学生的 ...

  • 五年级汉语下册
  • 教 案科目:汉语任课教师:明干布拉格 班 级:蒙五年级课程表周一 1 2 3 4 午休 5 6 汉语 汉语 周二 周三 周四 汉语 汉语 周五作息时间表早读7:10-7:50预备14:00-14:30第一节课8:30-9:10第五节课14:30-15:10第二节课9:20-10:00第六节课15:2 ...

  • 四年成功训练教案下册
  • 成功训练四年级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 自由联想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强化学生的思维流畅性. [课程内容]: 1.学生做想象训练. 2.学生交流想象成果.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看到"毛毛虫"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把你的联想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时间不限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备课
  • 编号: 备课时间: 第五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 设计:莒南县第三小学 纪丽 课 型:预习指导课 整合篇目:本单元课文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2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了解意思.会写24个生字,能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 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 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说说读后感受. 4. ...

  • 初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担任八年级1、2、3、4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面临会考,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课程理念: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

  • 吉林市五年成功训练教案
  • 成功训练五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词语串烧 [课程目标]: 1.发展团队创造力. 2.发展儿童联想能力. 3.强化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理解和妥协心理. [教学内容]: 1.学生团队串连单词讲故事. 2.反思游戏活动. 3."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老师随机按10人左 ...

  • 体育教师技能
  • 第三节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体育教学计划制定 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也是体育教师基本能力之一. 体育教学计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反思
  •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属于对话教学内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玩中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活动教学能直接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我的设计思路: 1.表演引入,营造氛围 教学以学生表演模仿Unit 1 B Le ...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