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01

高 新 技 术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进展

王桂珍1  耿浩然1  孙春静2  吉蕾蕾1

(1.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济南  25022;  2.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061)摘 要:综述目前液态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研究存在的问题,金属熔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等都与液态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液态结构  理论模型  微观结构中图分类号:T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1(a)-0002-01

在过去,人们大量的研究主要针对固体或气体,积累了可观的知识。与此相比,由于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上的困难,对熔态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研究未能像研究静态和非晶态固体物质那样有相应的发展,对液态金属结构虽有一定认识,但还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理论来描述液态金属的结构。

随着对液态结构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液态结构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金属的液态原子不是完全紊乱的,而是呈短程有序结构,或者称为原子团簇(流动集团)。这种有序性范围通常小于0.5nm。金属熔体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于探索金属凝固的原理以及固体组织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Saboung利用中子衍射发现了K-Pd合金熔体结构因子上有预峰存在,它的有关参数和温度有关。Slliot在非晶固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比短程有序大的多的结构,并定义为中程有序。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高温熔盐结构及其性质的控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虽然对高温熔体进行试验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困难,但高温熔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背景,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对高温熔体研究较多的是关于熔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主要集中于液态半导体、液体的金属-非金属转变、表面熔化等方向。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对熔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实验上主要是用X射线和中子射线研究熔体的结构,理论上是对熔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Kivelson等人发现在过冷的液态亚磷酸三苯酯(TPP)中存在不连续变化,Hajime Tanaka等认为这种不寻常变化属于温度诱导液液结构转变,且变化具有可逆性,进一步研究了液液转变的动力学规律[1]。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在一些单物质(如C,Ga,Bi,Si,H2O,P) 中,在压力诱导下液态结构会发生异常变化[2-10],关于液态磷的压力诱导下的非连续变化起了里程碑的作用,提供了液态结构转变的直接实验数据;国内山东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济南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研究了永磁场下金属熔体黏滞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磁场强度下,熔体的黏度值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递减,基本符合Arrhenius公式,同温度下熔体粘度随着磁场强度增强而增大[11]。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铝熔体黏度—温度关系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为熔体物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12]。祖方遒采用内耗方法研

究了液态Pb-Sn合金的结构[13],观察到该合金熔体中在700℃左右发生液-液相变,且液-液相变线与Poole[14]的结果基本吻合。耿浩然采用改进的阿基米德法测量Bi的密度时发现,在高出熔点39℃即310℃左右出现异常值,熔体结构存在突变,证明Bi熔体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15]。胡丽娜发现金属液体中存在的近程有序结构(或团簇)与金属液体的脆性具有密切的联系:液体的脆性是液体中近程有序结构稳定性的体现[16]。金属熔体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研究表明,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是熔体中自由体积膨胀较之宏观体积膨胀更为严重的结构,原子配位数的减小起了重要作用,团簇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其出现热收缩的根本原因[17]

。利用内耗、粘度、液态X射线衍射、DSC等实验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理论手段发现液态Pb-Sn[18]、In-Sn、Pb-Bi、Sb-Bi、Al-Cu、Cu-In、In-Sb、Ga-Sb及Bi、Pb、Sb[19-22]等熔体结构敏感物性随温度的升高出现了异常变化,表明了合金熔体发生了温度诱导的液液结构转变,这些变化打破了传统的观念:物质的结构是随着温度和压力连续地变化的,填补了从熔点到液-气临界点之间高温区液态金属现象学空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液态的研究逐步受到了重视。虽然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及其变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液态结构及液液结构转变的内在机制仍不太清楚。因此,深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

170.

[10] C.J.Sun,H.R.Geng,L.L.Ji.Rheologi-

cal behavior of metal Pb,Sb,Bi,Sn melt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accepted).[11] 耿浩然,孙春静等.金属熔体黏度与结构

相关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物理,2006,55(3):1320-1323.

[12] Zu F Q.Zhu ZG,etc.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in Pb-Sn melts. PhysicalReview B,2001,64(18):180203/1-4.[13] 杨中喜,耿浩然,陶珍东等.液态Sn的粘

度及其熔体微观结构的变化.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21(4)663-666.

[14] 耿浩然,孙春静等.Sb和Bi熔体的密度变

化,科学通报,2007,52(7):756-759.[15] 胡丽娜.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脆性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6] 程素娟.金属熔体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

现象.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7] 祖方遒,朱震刚,郭丽娟等.液态Pb-Sn合

金的内耗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1,40:273-275.

[18] 王桂珍,耿浩然孙春静等.Ga-Sb熔体的

密度-温度特性.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94.

参考文献

[1] McMillan P. Nature ,2000,403:151.[2] Poole C A. Grande T, McMillan P.

Science,1997,275 :322.

[3] Lacks D Phys. Rev. Lett . , 2000 ,

84 : 2881.

[4] Mishima O,Stanley H E. Nature,1998,

392:164.

[5] Koga K,Tanaka H, Zeng X C. Nature,

2000,408:564.

[6] Soper A K, Ricci M A.Phys. Rev.

Lett,2000,84:2881.

[7] Glosli J N,Ree F H.Phys.Rev. Lett,

1999,82:4659.

[8] Raty J Y et al. Phys:Condens.Matter,

1999,11:10243.

[9] Katayama Y et al. Nature,2000,403: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01

高 新 技 术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进展

王桂珍1  耿浩然1  孙春静2  吉蕾蕾1

(1.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济南  25022;  2.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061)摘 要:综述目前液态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研究存在的问题,金属熔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等都与液态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液态结构  理论模型  微观结构中图分类号:T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1(a)-0002-01

在过去,人们大量的研究主要针对固体或气体,积累了可观的知识。与此相比,由于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上的困难,对熔态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研究未能像研究静态和非晶态固体物质那样有相应的发展,对液态金属结构虽有一定认识,但还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理论来描述液态金属的结构。

随着对液态结构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液态结构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金属的液态原子不是完全紊乱的,而是呈短程有序结构,或者称为原子团簇(流动集团)。这种有序性范围通常小于0.5nm。金属熔体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于探索金属凝固的原理以及固体组织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Saboung利用中子衍射发现了K-Pd合金熔体结构因子上有预峰存在,它的有关参数和温度有关。Slliot在非晶固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比短程有序大的多的结构,并定义为中程有序。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高温熔盐结构及其性质的控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虽然对高温熔体进行试验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困难,但高温熔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背景,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对高温熔体研究较多的是关于熔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主要集中于液态半导体、液体的金属-非金属转变、表面熔化等方向。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对熔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实验上主要是用X射线和中子射线研究熔体的结构,理论上是对熔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Kivelson等人发现在过冷的液态亚磷酸三苯酯(TPP)中存在不连续变化,Hajime Tanaka等认为这种不寻常变化属于温度诱导液液结构转变,且变化具有可逆性,进一步研究了液液转变的动力学规律[1]。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在一些单物质(如C,Ga,Bi,Si,H2O,P) 中,在压力诱导下液态结构会发生异常变化[2-10],关于液态磷的压力诱导下的非连续变化起了里程碑的作用,提供了液态结构转变的直接实验数据;国内山东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济南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研究了永磁场下金属熔体黏滞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磁场强度下,熔体的黏度值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递减,基本符合Arrhenius公式,同温度下熔体粘度随着磁场强度增强而增大[11]。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铝熔体黏度—温度关系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为熔体物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12]。祖方遒采用内耗方法研

究了液态Pb-Sn合金的结构[13],观察到该合金熔体中在700℃左右发生液-液相变,且液-液相变线与Poole[14]的结果基本吻合。耿浩然采用改进的阿基米德法测量Bi的密度时发现,在高出熔点39℃即310℃左右出现异常值,熔体结构存在突变,证明Bi熔体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15]。胡丽娜发现金属液体中存在的近程有序结构(或团簇)与金属液体的脆性具有密切的联系:液体的脆性是液体中近程有序结构稳定性的体现[16]。金属熔体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研究表明,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是熔体中自由体积膨胀较之宏观体积膨胀更为严重的结构,原子配位数的减小起了重要作用,团簇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其出现热收缩的根本原因[17]

。利用内耗、粘度、液态X射线衍射、DSC等实验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理论手段发现液态Pb-Sn[18]、In-Sn、Pb-Bi、Sb-Bi、Al-Cu、Cu-In、In-Sb、Ga-Sb及Bi、Pb、Sb[19-22]等熔体结构敏感物性随温度的升高出现了异常变化,表明了合金熔体发生了温度诱导的液液结构转变,这些变化打破了传统的观念:物质的结构是随着温度和压力连续地变化的,填补了从熔点到液-气临界点之间高温区液态金属现象学空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液态的研究逐步受到了重视。虽然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及其变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液态结构及液液结构转变的内在机制仍不太清楚。因此,深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

170.

[10] C.J.Sun,H.R.Geng,L.L.Ji.Rheologi-

cal behavior of metal Pb,Sb,Bi,Sn melt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accepted).[11] 耿浩然,孙春静等.金属熔体黏度与结构

相关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物理,2006,55(3):1320-1323.

[12] Zu F Q.Zhu ZG,etc.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in Pb-Sn melts. PhysicalReview B,2001,64(18):180203/1-4.[13] 杨中喜,耿浩然,陶珍东等.液态Sn的粘

度及其熔体微观结构的变化.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21(4)663-666.

[14] 耿浩然,孙春静等.Sb和Bi熔体的密度变

化,科学通报,2007,52(7):756-759.[15] 胡丽娜.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脆性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6] 程素娟.金属熔体原子团簇的微观热收缩

现象.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7] 祖方遒,朱震刚,郭丽娟等.液态Pb-Sn合

金的内耗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1,40:273-275.

[18] 王桂珍,耿浩然孙春静等.Ga-Sb熔体的

密度-温度特性.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94.

参考文献

[1] McMillan P. Nature ,2000,403:151.[2] Poole C A. Grande T, McMillan P.

Science,1997,275 :322.

[3] Lacks D Phys. Rev. Lett . , 2000 ,

84 : 2881.

[4] Mishima O,Stanley H E. Nature,1998,

392:164.

[5] Koga K,Tanaka H, Zeng X C. Nature,

2000,408:564.

[6] Soper A K, Ricci M A.Phys. Rev.

Lett,2000,84:2881.

[7] Glosli J N,Ree F H.Phys.Rev. Lett,

1999,82:4659.

[8] Raty J Y et al. Phys:Condens.Matter,

1999,11:10243.

[9] Katayama Y et al. Nature,2000,403: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相关内容

  • 中国液态奶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刘静:"液态金属"传奇的缔造者
  • 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以他的元素周期律,预测了一种叫做"镓"的元素的存在,称之为"eka-aluminium",意思是"铝下元素"(即铝下一行的元素).四年之后,法国的布瓦博得朗提取并提纯了这种新的金属,确认了它的存在.固态的镓非常 ...

  • 世界首款液态金属手机7月上市 概念股畅游千亿蓝海
  • 据媒体报道,号称"世界首款液态金属手机"的Turing Phone(图灵手机)首批发货时间终于确定.6月29日图灵机械工业公司(TRI)再次宣布,首批Turing Phone具体出货时间为7月12日. 液态金属机身显然是这家公司最为自豪的技术.根据此前媒体披露,图灵手机壳架采用一 ...

  • 瞬间液相扩散焊与钎焊主要特点之异同
  • 第23卷第6期20O2年l2月 焊 接学报 v0I.23December N..6 20O2 TRANSACTIONSOFTHECHINAWELDJNGINSTITUTION 瞬间液相扩散焊与钎焊主要特点之异同 张贵锋, 张建勋, 王士元,邱凤翔 (西安变通大学焊接研究所,西安710D49) 摘要: ...

  • 科技类论文英文模板
  •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4年 第44卷 第4期: 407 ~ 416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www.scichina.com tech.scichina.com 基于液态金属的可印刷式热电发生器及其 性能评估 李海燕①, 周远①, 刘静① ...

  • 微热管及其传热理论分析
  • 微热管及其传热理论分析 摘要:随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热管在航天器热控系统.微电子元器件散热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微热管是利用密封在管内工质相变进行热量传输的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易于集成.无需外加动力等显著优点,能有效解决目前微小型器件和芯片的散热问题,具有广泛的 ...

  • 电磁泵的原理和分类
  • 石家庄磁通电气有限公司 液态金属电磁泵技术篇 电磁泵的原理和分类 电磁泵主要分为:直流电磁泵和交流电磁泵两大类. 直流电磁泵包括传导式电磁泵(平面式和螺旋式) 和热电-电磁泵. 交流电磁泵包括单相交流电磁泵(平面传导式.环形感应式) 和三相交流电磁泵(平面感应式.螺旋感应式.圆形感应式). (1) ...

  •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
  •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的系统是利用电透镜将离子束聚焦成非常小尺寸的显微切割仪器,目前商用系统的离子束为液相金属离子源(Liquid Metal Ion Source,LMIS),金属材质为镓(Gallium, Ga) ,因为镓元素具有低熔点.低蒸气压.及良好的抗氧化 ...

  • 液态硝酸铵在乳化炸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_李次军
  • ■生产技术2014年 液态硝酸铵在乳化炸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李次军 (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分公司,福建福安355000) 摘 要结合生产实践,在阐述液态硝酸铵作为原材料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实用性,液态硝酸铵储罐. 液态硝酸铵工艺自动监控系统以及其附属系统的设计的同时,提出并分析了液态硝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