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平舆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清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 jian( )时期。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u ( )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an( )的忠实朋友。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an( )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的读者。

2.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霎时 瘫痪 匿笑 荫蔽

B.拆散 逮捕 祷告 创伤

C.粼粼 攥住 姊妹 憎恨

D.憔悴 脸颊 徘徊 欹斜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分歧 诀别 焦躁不安 喜出望外

B.烂漫 寒战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C.嫩芽 捶打 自作主张 不可抗拒

D.待弄 怦怦 瓜熟蒂落 个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B.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C.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D.蓝天上出现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这条高速公路大约有10千米左右。

D.母亲生长在戏曲世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6.判断人物描写方法,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3分)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7.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

A.曹操《龟虽寿》中表现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 。

B.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C.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烘托宁静气氛的句子是: , 。

D. 曲径通幽处, 。

8.七年级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A.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出两项。(2分)

示例: 主题班会 , 。

B.请你在给母亲的贺卡上为母亲写几句感恩祝福的话吧。(3分)

C.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的生日是哪年哪月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的结果,并谈谈你的感想。(3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散步(节选)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10.“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1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9.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0.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11.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12.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13.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14.略。(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5.略。

阅读《藏起母亲的秘密》,完成习题

10

藏起母亲的秘密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

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1. 文中体现姥姥对母亲关心的细节有哪些?请写下来,并分析用的好的词语及作用。 2. 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 如何理解文章末尾处的两个“藏”字? 第一个“藏”: 第二个“藏”: 4. 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1

补充: 、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 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2、母亲想趁着机会把饺子到了。因为她我点滴食欲都没有,根本吃不下。但又怕千里迢迢来照顾她的姥姥知道她没有吃,会很担心 ,会很伤心,为了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只好偷偷倒了。从而体显出妈妈的一片孝心。

3、第一个是我帮妈妈保守秘密。第二个是在我的心里扎下根的爱(妈妈对姥姥的孝心,姥姥对妈妈的关心)。

4、我觉得他们做得对,虽然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但这是善意的谎言,是母亲和“我”对姥姥爱的体现。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

2.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

3.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

4.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

7.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

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

9.如果“父友”不“对子骂父”说什么“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为“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

10.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参考答案:

1.“陈元方斥‘父友’”或“陈元方护礼”。

2.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

3.a、“父友”做得对。因为他虽然先前是责怪错了,然而谁能保准不出错,他可贵在知错即能在晚辈面前表示改正,委实不简单。b、元方讲礼做得不尽完美,按如今中小学生守则去衡量欠妥当,但我们还是要说这可以原谅。因为陈元方毕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他的思想认识要逐步修养才能完善,他还是个未曾很好发展的人。答a或b均可。

4.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是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相照应。

5.陈太丘过了约会时间才离开,可谓守信。友人错怪以后能屈己准备认错也可算是知礼。元方以礼斥“父友”也是知礼,虽然他还有不知礼之处,但他毕竟是个发展中的人。

6.“父友”之怒是失之偏颇的勃然大怒。元方的发怒是年幼不尽知礼的发怒。

7.元方持的是晓事明礼;“父友”持的是知错改过之礼。两者都是正礼。

8.“父友”的发怒是勃然大怒,声震瓦舍。元方的发怒是泄怒,理智、冷静。

9.还是不恰当。因为只是语气上、态度上让人感觉稍微好受一点点,但无礼的本质是相同的。

10.a、还像文中结局句。因为“父友”自己失信,对子怪父失礼,陈元方必然奋起还击。b、末句则可拟为“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乃去。君即行尚能赶上。不然,等家君归,君乃往问违约缘由,可乎?’”因为陈元方虽然聪明,可没有被强烈刺激,就可能会只作一般的解释性说明。

11.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平舆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清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 jian( )时期。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u ( )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an( )的忠实朋友。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an( )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的读者。

2.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霎时 瘫痪 匿笑 荫蔽

B.拆散 逮捕 祷告 创伤

C.粼粼 攥住 姊妹 憎恨

D.憔悴 脸颊 徘徊 欹斜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分歧 诀别 焦躁不安 喜出望外

B.烂漫 寒战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C.嫩芽 捶打 自作主张 不可抗拒

D.待弄 怦怦 瓜熟蒂落 个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B.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C.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D.蓝天上出现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这条高速公路大约有10千米左右。

D.母亲生长在戏曲世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6.判断人物描写方法,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3分)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7.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

A.曹操《龟虽寿》中表现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 。

B.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C.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烘托宁静气氛的句子是: , 。

D. 曲径通幽处, 。

8.七年级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A.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出两项。(2分)

示例: 主题班会 , 。

B.请你在给母亲的贺卡上为母亲写几句感恩祝福的话吧。(3分)

C.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的生日是哪年哪月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的结果,并谈谈你的感想。(3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散步(节选)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10.“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1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9.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0.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11.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12.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13.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14.略。(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5.略。

阅读《藏起母亲的秘密》,完成习题

10

藏起母亲的秘密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

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1. 文中体现姥姥对母亲关心的细节有哪些?请写下来,并分析用的好的词语及作用。 2. 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 如何理解文章末尾处的两个“藏”字? 第一个“藏”: 第二个“藏”: 4. 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1

补充: 、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 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2、母亲想趁着机会把饺子到了。因为她我点滴食欲都没有,根本吃不下。但又怕千里迢迢来照顾她的姥姥知道她没有吃,会很担心 ,会很伤心,为了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只好偷偷倒了。从而体显出妈妈的一片孝心。

3、第一个是我帮妈妈保守秘密。第二个是在我的心里扎下根的爱(妈妈对姥姥的孝心,姥姥对妈妈的关心)。

4、我觉得他们做得对,虽然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但这是善意的谎言,是母亲和“我”对姥姥爱的体现。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

2.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

3.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

4.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

7.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

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

9.如果“父友”不“对子骂父”说什么“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为“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

10.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参考答案:

1.“陈元方斥‘父友’”或“陈元方护礼”。

2.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

3.a、“父友”做得对。因为他虽然先前是责怪错了,然而谁能保准不出错,他可贵在知错即能在晚辈面前表示改正,委实不简单。b、元方讲礼做得不尽完美,按如今中小学生守则去衡量欠妥当,但我们还是要说这可以原谅。因为陈元方毕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他的思想认识要逐步修养才能完善,他还是个未曾很好发展的人。答a或b均可。

4.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是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相照应。

5.陈太丘过了约会时间才离开,可谓守信。友人错怪以后能屈己准备认错也可算是知礼。元方以礼斥“父友”也是知礼,虽然他还有不知礼之处,但他毕竟是个发展中的人。

6.“父友”之怒是失之偏颇的勃然大怒。元方的发怒是年幼不尽知礼的发怒。

7.元方持的是晓事明礼;“父友”持的是知错改过之礼。两者都是正礼。

8.“父友”的发怒是勃然大怒,声震瓦舍。元方的发怒是泄怒,理智、冷静。

9.还是不恰当。因为只是语气上、态度上让人感觉稍微好受一点点,但无礼的本质是相同的。

10.a、还像文中结局句。因为“父友”自己失信,对子怪父失礼,陈元方必然奋起还击。b、末句则可拟为“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乃去。君即行尚能赶上。不然,等家君归,君乃往问违约缘由,可乎?’”因为陈元方虽然聪明,可没有被强烈刺激,就可能会只作一般的解释性说明。

11.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相关内容

  • 单元整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体系
  • 作者:李怀源 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语文学 ...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课文目录
  • 人教版一至六年语文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课文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总分 一.回顾你的收获,填一填. (10 分) 1.最早的汉字是 2.传说是 3.篆书隶书, 凤舞龙翔. 二.辨一辨,选音节. (3 分) 抑 扬(yánɡ yì) . 剖 开(pāo pōu) . 挺拨如峰( 一青二白( 垂头丧气( ′ ) ) ) 脂 肪(zhī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其中读拼音写汉字(5分).比一比组词(4分).写反义词和近义词(4分).补充词语(6分).语文阅地(6分).默写古诗(9分).这部分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点有:词语 ...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呆呆)
  • 教学进度安排表 学科 序号 1 日 期 语 文 教学内容 始业教育 识字一(2) 1.秋天的图画 (2) 2.黄山奇石 (2) 3.植物妈妈有办法(2) 4.古诗两首(3) 语文园地一(3) 第一单元测试(2) 识字二(2) 5.一株紫丁香(2) 年级 二 年 级 课 时 数 1 备注 8.29-9 ...

  • 2016-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试卷
  •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 zhào bì nuò qiâ ( )国 和氏( ) 允( ) 胆( ) dù jì cáo màn yán ( ) ( )操 ( )子 迟( 二.组词. 1.一字多组词. 焦 ( ) ( ) ( ) 修 ( ) ( ) ( ) 疲 ( ) ( ) ( ) 牢 ...

  • 六年级语文学科特点
  • 六年级语文学科分析 (一)语文毕业考试的一般内容 语文毕业考试是一张综合性的试卷,他可能会考察到小学语文知识点的方方面面,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广的,基本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就以往的毕业试卷分析,语文的考核一般分为这样几大块内容: 1. 汉语拼音:(会拼会读,了解音序) 2. 汉字词语:(常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8.26-9.8.31 暑假作业检查及讲评 2课时 2 9.2-9.5 1.沁园春雪 2课时 3 9.9-9.13 4 4 9.17-9.23 5 4 9.24-9.30 8 5 放假 6 1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