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中美上海公报精神适用于南海问题

基辛格称,当年为达成《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发现,想要绝对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双方最终选择从原则角度阐述各自的立场,达成共识。上海公报背后的精神也可以适用于南海问题

【财新网】(记者 张而驰)“中美两国现在要做的是,在短期的策略或战术层面的问题与长期战略目标中间的空白处寻找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协会主席亨利·基辛格博士称。他是在3月19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中国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对话时做出上述表态的。

在这节对话中,亨利·基辛格表示,中美关系一定程度上符合“修昔底德陷阱”双方的特性,因为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国家,另外一个是守成的大国。但他认为,现在中美之间并没有这种相互取代的关系,中国也没有要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修昔底德陷阱”以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命名,指的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大国竞争时,双方间的竞争有演变为对抗的危险,且多数以战争告终。

基辛格表示,中美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如果发生冲突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认为,如果中美出现冲突,会迫使其他国家站队,“最终的结果对谁都不会有好处”。

基辛格认为,世界各国已从“一战”当中吸取了教训,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还会有野心想要再挑起世界大战。但他也表示,在南海等问题上,中美两国需要有类似于当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那样的指导性文件或某种共识。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为达成《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发现,想要绝对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双方最终选择从原则角度阐述各自的立场,达成共识。

“所以我觉得这种上海公报背后的精神也可以适用于南海问题,应当要避免军事冲突。”基辛格表示。

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现在要做的是,在短期的策略或战术层面的问题与长期战略目标中间的空白处寻找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2016全国两会专题特别报道

基辛格称,当年为达成《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发现,想要绝对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双方最终选择从原则角度阐述各自的立场,达成共识。上海公报背后的精神也可以适用于南海问题

【财新网】(记者 张而驰)“中美两国现在要做的是,在短期的策略或战术层面的问题与长期战略目标中间的空白处寻找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协会主席亨利·基辛格博士称。他是在3月19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中国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对话时做出上述表态的。

在这节对话中,亨利·基辛格表示,中美关系一定程度上符合“修昔底德陷阱”双方的特性,因为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国家,另外一个是守成的大国。但他认为,现在中美之间并没有这种相互取代的关系,中国也没有要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修昔底德陷阱”以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命名,指的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大国竞争时,双方间的竞争有演变为对抗的危险,且多数以战争告终。

基辛格表示,中美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如果发生冲突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认为,如果中美出现冲突,会迫使其他国家站队,“最终的结果对谁都不会有好处”。

基辛格认为,世界各国已从“一战”当中吸取了教训,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还会有野心想要再挑起世界大战。但他也表示,在南海等问题上,中美两国需要有类似于当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那样的指导性文件或某种共识。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为达成《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发现,想要绝对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双方最终选择从原则角度阐述各自的立场,达成共识。

“所以我觉得这种上海公报背后的精神也可以适用于南海问题,应当要避免军事冲突。”基辛格表示。

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现在要做的是,在短期的策略或战术层面的问题与长期战略目标中间的空白处寻找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2016全国两会专题特别报道


相关内容

  • 尼克松访华前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 尼克松访华前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2012-02-20 17:11大庆日报我有话说字号:TT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左起周恩来.唐闻生.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 检阅三军仪仗队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新中国的访问,不仅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外交格 ...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晤 金融学院 会计专硕 2016818075 吕秀 摘要:中美两国关系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 年至 60 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毛泽东针对美国对华孤立.遏制政策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第二阶段(60 年代末至 1972 年),国际形 ...

  • 形势与政策
  • 1.(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实质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 ...

  • 201409形势与政策专题--当前的国际形势
  • 201409形势与政策专题 当前的国际形势 本专题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北亚地区形势以及南海局势五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一.中日关系"冰冻期"来临 由于中日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争端争议不断延烧,日本不顾亚洲邻国的忧虑强力解禁集体自卫权.走向军事大国化,中 ...

  • 中国外交的改变
  • 求生存,毛泽东毅然北上访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外交异常艰难,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扼杀和孤立.1949年底,借机给斯大林祝寿,毛泽东北上访问"老大哥"苏联,并于次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立中苏结盟关系,以" ...

  •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
  •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复习目标 [识记]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了解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理解]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 ...

  • 中美[上海公报]谈判的第二阶段
  • [摘要]中美<上海公报>谈判的第二阶段是在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谈判前夕,黑格访华,其名义上是为尼克松访华做技术上的准备,实际上是以苏联的军事威胁来吓唬中方,迫使中方在<上海公报>台湾问题上让步,但中方不为所动.<上海公报>谈判第二阶段 ...

  • 最新形势与政策
  •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调整新态势 1.美俄关系在起伏跌宕中重新走向较量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是影响重大国际地区事务走向的主要因素.冷战结束后的美俄关系,其重要性.特殊性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走势始终牵动国际战略全局. 苏联解体后,美俄两 ...

  • 第四讲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 川音2014-2015学年上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之(四)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