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国学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国学使命

系 别: 大众传媒系

学生姓名: 何云波

专业班级: 新闻一班

学 号: [1**********]

指导教师:

2011 年4 月12 日

摘 要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研究中国传统文明的一门学问。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庄子》、《史记》等,国学中弘扬的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国学不仅仅在于了解先贤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更在于用其中优秀的思想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完善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进而重整社会秩序,振兴民族。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振兴国学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国学;大学生;振兴;使命

目 录

绪 论 ...................................................................................................................................... 3

一、国学的含义及范畴 ........................................................................................................ 4

1.国学的含义 .................................................................................................................. 4

2.国学的范畴 .................................................................................................................. 4

3.大国学概念的衍生 ...................................................................................................... 5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国学的需求 ........................................................................................ 6

1.中华民族对国学的需求 .............................................................................................. 6

2.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 ...................................................................................... 6

三、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 7

1.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 7

2.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 8

3.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 .............................................................................................. 9

四、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 .............................................................................................. 10

1.大学生学习国学对其自身的意义 ............................................................................ 10

2.大学生学习国学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 .................................................................... 10

参考文献 .............................................................................................................................. 10

绪 论

当今的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压力大了,焦虑多了,国民思想越来越陷入假、大、空的浮躁之中,诚信缺失,道德感差,正义不伸,责任心弱,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传染病,而且从个人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无一能幸免。余秋雨先生称其为“文化的传染病”,他认为:这种“病”比医学上的传染病更麻烦,因为它有堂皇的外表、充足的理由、合法的传播,而且又会让每一个得病者都神采飞扬、炯炯有神。治疗当前这种“传染病”,国学,正是一剂良药。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场“国学热”,书店里、网络上,关于国学的书籍、视频,卷帙浩繁,比比皆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的热播,更是将这股“国学热”推向了高潮。但热潮之下,也有不少虚华的现象,很多中小学不加挑拣地学习国学经典,孩子们连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理解其内容,学以致用了;一些学者号召用国学来经商,一期讲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报名的商人学员却络绎不绝。前一种过于盲目,后一种趋于功利,都不是学习国学的合适做法。

在这股国学潮中,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所感悟,有所准备,有所作为。大学生们正在为走进社会而勤奋学习,为施展抱负而上下求索,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全社会都在学习国学,大学生们岂能坐视?

当前这一股“国学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国学是国家过去的精华,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来源,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建立在古代的基础上的,只有读懂历史,才能了解我们过去走过什么样的路,才能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如何演变得来的,才能洞悉当下、眺望未来。而今,中华民族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国学也走上了复兴之路。国学的复兴,是重建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众的呼声。学习国学就是我们立身现代社会的基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一、国学的含义及范畴

国学在我国古代,原指国家学府,如朝廷设立的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入侵,也带来了西方科技文明,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为了区别于西学,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称为“国学”,或称为“旧学”、“中学”。这种称呼兴起于20世纪初,始盛于20世纪20年代,“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国学”开始复苏。

1.国学的含义 国学又可称国故,指中国学,今天称国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和,其主体是汉族的文化,所以西方学者也称国学为汉学。国学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的,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据,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的范畴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所以今天看国学,仍不能拘泥于其中的某一方面,朱自清先生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曾说:“‘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样,都未免笼统的毛病。”

2.国学的范畴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来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国粹派邓实先生早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

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先生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3.大国学概念的衍生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五术指山、医、卜、命、相。“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有鉴于此,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国学的需求

1.中华民族对国学的需求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

前些年,由于国学热还未兴起,国人不太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致使我国某些传统文化产权外流。日本发出了“正宗中医药、茶道、儒学、中国文化在日本论”、韩国教授说“《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看到这些,着实令人气愤。隋唐时期,我中国为世界最繁华之大国,万国来朝,扶桑(今日本)、高丽(今朝鲜、韩国)代代学我而亦步亦趋,他们的留学生遍布长安、洛阳,学我们的文字语言,政治体制,文化科技,风俗礼仪等等。

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前这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在国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危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出

现了一些真空地带。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的,这种思想不去填补,别的思想就会去填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中本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焕发出时代的光芒,而有些内容恰恰是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于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另一个精神的支柱,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就成为一种现实需求。这也是国学热兴起的重要原因。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相比,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和软环境,文化行为和文化生态的大规模变化在短时期内是不会产生巨变的,但是长远的看,唯其不容易彻底改变,其改变之后的惯性才会更深远。韩国的“江汉奇迹”,向所有人展示了儒家文化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另一种结果。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现代化变革中的需求结合起来,应是一个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最好选择。文化走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永无止境,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契机,文化封闭则只能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

三、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1.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国学,从中华五千年的浮云沧桑中一路走来,从这块古老神圣土地上一路走来。这里,有岁月流淌的声音,这里有古钟神刹余音的久久回旋,这里有万千圣人学子心底静静流淌的呼声、潺潺流动的思绪,这里有对壮美山河的讴歌,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这里有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深深忧虑……

当代大学生在对待国学——这份厚重文化、这份民族性格上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关注,相对于学业繁忙、面对高考压力的高中生,大学生有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却对国学表现出冷漠,面对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人

在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调查后发现:

1、有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对于国学表示完全不懂,十分清楚的只占十分之一。而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只是处于知道或接触过的初级阶段。

2、调查对象对国学了解主要的还是通过传统的国学书籍的阅读,而网络、多媒体等方式也开始出现。学校讲座方面仅占到少的可怜的7.7%。

3、在国学课程设置方面,有82.9%的对象认为开设国学课是有必要的。建议开设选修课,公开课,定时讲座的分别占36.2%,33.5%和27.9%。

4、在对待国学的态度上,认为国学是现代化障碍的人虽然只有1.7%,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国学要获得更多的认同必须有着符合时代精神的改革。

5、对于《百家讲坛》等形式宣传国学,仅有59.1%的人认为这种活动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国学。更有28.2%的人对其持否定意见。可见百家讲坛在表面上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没有起到与之相符的效果。

大学教育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国学想提升自身在大学的地位显得尤为艰难,大学教育中专业上的划分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化而忽视了国学基础素质的培养,使得当代大学生精神素养严重缺位,学生在选择书籍阅读时缺乏一个外部的激励监督机制,等级考试等的客观标准来衡量人们的国学知识、水平,都导致其阅读国学书籍、学习国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2.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传递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忘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也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大学生们也许可以点出众多偶像剧明星,但是却不一定能点出几个古代圣贤,更不用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我身边的朋友经常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应付考试就是上网看电影或者小说,有时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借用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个时候,是该回到原点,看看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明白自己在社会中到底要的是什么,做一个真正有东西,有内涵的大学生。

大学生学习国学主要有两层意义。

一是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国家的优秀文明都没有深入了解的大学生,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习国学就像是学习母语一样,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理由的。其实,国学中的某些思想(比如忠孝仁义的价值观)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取舍。如今回过头,重新审视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思想,取其精华加以传承发扬,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光荣职责,也是漫长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息的原因。

二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学这门学问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以后才能够真正读懂,读透。但如今处在象牙塔如此优越条件下,我们不去学习国学,等将来我们走入社会奔走于名利场上时,恐怕鲜有机会再去学习国学。诚然,只有20年人生阅历的我们可能很难完全领悟国学的高深思想和智慧,但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理解做准备的。现在我们学习国学好像是在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经过时间与阅历的积累,我们“吞”下去的国学将逐渐被消化,让我们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真正学习理解国学的过程,并不是那短短的几节国学课,而是在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

3.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很优越。首先,有充裕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其次,有一大群良师益友,有疑问随时可以询问、切磋;其三,在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可供学生查阅。

一百五十年前,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这个被“孔孟文化”统治了两千余年的大国,开始反思本国的主流思想,并逐渐认识、吸收西方文明,继而批判并摒弃传统文化。国学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全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等数次劫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重新焕发了光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体现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正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承担起的振兴国学的历史使命。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四、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

1.大学生学习国学对自身的意义

中国一直被一种拿西方概念附会中国现实的不好习惯支配着。新儒家有真知灼见,有新的阐发,但弱点还是用西方的概念解说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现实,有时越阐发越糊涂。但新儒家很值得尊重,为中国文化在西方面前保住了一些地位。它的弱点只是受到了历史条件限制。这种可能性是什么?契机是什么?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搞懂西方的可行性。搞懂西方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要使青年首先学好关于中国的知识,要在他们身上积淀坚实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素质。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学习和精通外国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传统基础上生成和发展出来的语言话语结构。把这些搞懂,就能搞懂西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军事,外交等等一切其他领域。搞清一切与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结构的逻辑和内在联系。不仅要把外语学习作为实用手段,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成研究手段。青年学生要凭借自己坚实的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外语能力,直接用外语,直接到西方环境中去研究西方,搞懂西方。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世界的和谐前途,造就大量中西贯通的人才,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2.大学生学习国学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

当前这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1]《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2]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10

当代大学生的国学使命

系 别: 大众传媒系

学生姓名: 何云波

专业班级: 新闻一班

学 号: [1**********]

指导教师:

2011 年4 月12 日

摘 要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研究中国传统文明的一门学问。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庄子》、《史记》等,国学中弘扬的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国学不仅仅在于了解先贤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更在于用其中优秀的思想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完善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进而重整社会秩序,振兴民族。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振兴国学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国学;大学生;振兴;使命

目 录

绪 论 ...................................................................................................................................... 3

一、国学的含义及范畴 ........................................................................................................ 4

1.国学的含义 .................................................................................................................. 4

2.国学的范畴 .................................................................................................................. 4

3.大国学概念的衍生 ...................................................................................................... 5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国学的需求 ........................................................................................ 6

1.中华民族对国学的需求 .............................................................................................. 6

2.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 ...................................................................................... 6

三、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 7

1.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 7

2.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 8

3.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 .............................................................................................. 9

四、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 .............................................................................................. 10

1.大学生学习国学对其自身的意义 ............................................................................ 10

2.大学生学习国学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 .................................................................... 10

参考文献 .............................................................................................................................. 10

绪 论

当今的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压力大了,焦虑多了,国民思想越来越陷入假、大、空的浮躁之中,诚信缺失,道德感差,正义不伸,责任心弱,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传染病,而且从个人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无一能幸免。余秋雨先生称其为“文化的传染病”,他认为:这种“病”比医学上的传染病更麻烦,因为它有堂皇的外表、充足的理由、合法的传播,而且又会让每一个得病者都神采飞扬、炯炯有神。治疗当前这种“传染病”,国学,正是一剂良药。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场“国学热”,书店里、网络上,关于国学的书籍、视频,卷帙浩繁,比比皆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的热播,更是将这股“国学热”推向了高潮。但热潮之下,也有不少虚华的现象,很多中小学不加挑拣地学习国学经典,孩子们连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理解其内容,学以致用了;一些学者号召用国学来经商,一期讲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报名的商人学员却络绎不绝。前一种过于盲目,后一种趋于功利,都不是学习国学的合适做法。

在这股国学潮中,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所感悟,有所准备,有所作为。大学生们正在为走进社会而勤奋学习,为施展抱负而上下求索,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全社会都在学习国学,大学生们岂能坐视?

当前这一股“国学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国学是国家过去的精华,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来源,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建立在古代的基础上的,只有读懂历史,才能了解我们过去走过什么样的路,才能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如何演变得来的,才能洞悉当下、眺望未来。而今,中华民族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国学也走上了复兴之路。国学的复兴,是重建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众的呼声。学习国学就是我们立身现代社会的基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一、国学的含义及范畴

国学在我国古代,原指国家学府,如朝廷设立的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入侵,也带来了西方科技文明,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为了区别于西学,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称为“国学”,或称为“旧学”、“中学”。这种称呼兴起于20世纪初,始盛于20世纪20年代,“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国学”开始复苏。

1.国学的含义 国学又可称国故,指中国学,今天称国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和,其主体是汉族的文化,所以西方学者也称国学为汉学。国学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的,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据,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的范畴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所以今天看国学,仍不能拘泥于其中的某一方面,朱自清先生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曾说:“‘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样,都未免笼统的毛病。”

2.国学的范畴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来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国粹派邓实先生早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

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先生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3.大国学概念的衍生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五术指山、医、卜、命、相。“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有鉴于此,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国学的需求

1.中华民族对国学的需求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

前些年,由于国学热还未兴起,国人不太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致使我国某些传统文化产权外流。日本发出了“正宗中医药、茶道、儒学、中国文化在日本论”、韩国教授说“《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看到这些,着实令人气愤。隋唐时期,我中国为世界最繁华之大国,万国来朝,扶桑(今日本)、高丽(今朝鲜、韩国)代代学我而亦步亦趋,他们的留学生遍布长安、洛阳,学我们的文字语言,政治体制,文化科技,风俗礼仪等等。

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前这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在国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危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出

现了一些真空地带。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的,这种思想不去填补,别的思想就会去填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中本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焕发出时代的光芒,而有些内容恰恰是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于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另一个精神的支柱,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就成为一种现实需求。这也是国学热兴起的重要原因。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相比,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和软环境,文化行为和文化生态的大规模变化在短时期内是不会产生巨变的,但是长远的看,唯其不容易彻底改变,其改变之后的惯性才会更深远。韩国的“江汉奇迹”,向所有人展示了儒家文化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另一种结果。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现代化变革中的需求结合起来,应是一个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最好选择。文化走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永无止境,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契机,文化封闭则只能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

三、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1.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国学,从中华五千年的浮云沧桑中一路走来,从这块古老神圣土地上一路走来。这里,有岁月流淌的声音,这里有古钟神刹余音的久久回旋,这里有万千圣人学子心底静静流淌的呼声、潺潺流动的思绪,这里有对壮美山河的讴歌,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这里有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深深忧虑……

当代大学生在对待国学——这份厚重文化、这份民族性格上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关注,相对于学业繁忙、面对高考压力的高中生,大学生有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却对国学表现出冷漠,面对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人

在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调查后发现:

1、有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对于国学表示完全不懂,十分清楚的只占十分之一。而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只是处于知道或接触过的初级阶段。

2、调查对象对国学了解主要的还是通过传统的国学书籍的阅读,而网络、多媒体等方式也开始出现。学校讲座方面仅占到少的可怜的7.7%。

3、在国学课程设置方面,有82.9%的对象认为开设国学课是有必要的。建议开设选修课,公开课,定时讲座的分别占36.2%,33.5%和27.9%。

4、在对待国学的态度上,认为国学是现代化障碍的人虽然只有1.7%,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国学要获得更多的认同必须有着符合时代精神的改革。

5、对于《百家讲坛》等形式宣传国学,仅有59.1%的人认为这种活动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国学。更有28.2%的人对其持否定意见。可见百家讲坛在表面上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没有起到与之相符的效果。

大学教育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国学想提升自身在大学的地位显得尤为艰难,大学教育中专业上的划分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化而忽视了国学基础素质的培养,使得当代大学生精神素养严重缺位,学生在选择书籍阅读时缺乏一个外部的激励监督机制,等级考试等的客观标准来衡量人们的国学知识、水平,都导致其阅读国学书籍、学习国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2.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传递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忘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也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大学生们也许可以点出众多偶像剧明星,但是却不一定能点出几个古代圣贤,更不用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我身边的朋友经常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应付考试就是上网看电影或者小说,有时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借用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个时候,是该回到原点,看看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明白自己在社会中到底要的是什么,做一个真正有东西,有内涵的大学生。

大学生学习国学主要有两层意义。

一是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国家的优秀文明都没有深入了解的大学生,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习国学就像是学习母语一样,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理由的。其实,国学中的某些思想(比如忠孝仁义的价值观)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取舍。如今回过头,重新审视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思想,取其精华加以传承发扬,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光荣职责,也是漫长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息的原因。

二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学这门学问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以后才能够真正读懂,读透。但如今处在象牙塔如此优越条件下,我们不去学习国学,等将来我们走入社会奔走于名利场上时,恐怕鲜有机会再去学习国学。诚然,只有20年人生阅历的我们可能很难完全领悟国学的高深思想和智慧,但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理解做准备的。现在我们学习国学好像是在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经过时间与阅历的积累,我们“吞”下去的国学将逐渐被消化,让我们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真正学习理解国学的过程,并不是那短短的几节国学课,而是在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

3.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条件很优越。首先,有充裕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其次,有一大群良师益友,有疑问随时可以询问、切磋;其三,在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可供学生查阅。

一百五十年前,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这个被“孔孟文化”统治了两千余年的大国,开始反思本国的主流思想,并逐渐认识、吸收西方文明,继而批判并摒弃传统文化。国学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全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等数次劫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重新焕发了光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体现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正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承担起的振兴国学的历史使命。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四、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

1.大学生学习国学对自身的意义

中国一直被一种拿西方概念附会中国现实的不好习惯支配着。新儒家有真知灼见,有新的阐发,但弱点还是用西方的概念解说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现实,有时越阐发越糊涂。但新儒家很值得尊重,为中国文化在西方面前保住了一些地位。它的弱点只是受到了历史条件限制。这种可能性是什么?契机是什么?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搞懂西方的可行性。搞懂西方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要使青年首先学好关于中国的知识,要在他们身上积淀坚实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素质。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学习和精通外国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传统基础上生成和发展出来的语言话语结构。把这些搞懂,就能搞懂西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军事,外交等等一切其他领域。搞清一切与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结构的逻辑和内在联系。不仅要把外语学习作为实用手段,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成研究手段。青年学生要凭借自己坚实的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外语能力,直接用外语,直接到西方环境中去研究西方,搞懂西方。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世界的和谐前途,造就大量中西贯通的人才,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2.大学生学习国学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

当前这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1]《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2]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10


相关内容

  • 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在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国学:教育:医德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JY1129) 当代大 ...

  •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袁行霈
  • 第45卷第1期2008年1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 Vol . 45, No . 1 Jan . 2008 国学研究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袁行霈 (北京 ...

  •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陈卫平
  • <学术界>(双月刊) ·学人论语·总第127期,2007.6 ACADEMICSINCHINA No.6Nov.2007 "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234) [摘 要]社会层面的"国学热" ...

  • 如何对待小学生启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
  • 教学与管理 21 年 8 1 02 月 5日● I 如何对待小学生启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 河北邯郸学院 贾建钢 李红霞 近年来 ,弟子规> < < . 三字经> l . 符号和传统文化价值系统 , 在当今时 l 评断, 而且这才是学生真正的自主性 < 神童诗>等 ...

  • 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或文化创新,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或者说,是当代东方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历程。实现这项历史使命,至少需要1xx年,需要3代人的不懈奋斗。其中,我们为20岁以下这一代中国人,创造何种文化环境? 生产何种文化产品? 提供何种文化服务?特别关键,值得关注。文化建设,重在 ...

  • 王殿卿: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08-01-26 13:47, 王殿卿, 15601 字, 0/191, 原创 | 引用 依照外国教育理论成名的学者,只能算是一个"海归生",难以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教育家.向哈佛.剑桥看齐的中国大学,永远成不了剑桥.哈佛,当然,也就永远成不了世 ...

  •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 11月的深圳依然是披红挂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已是北风清凛,黄叶飘零的初冬.我们来自宝安区二十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行三十人,走进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十三天里,我们屏息聆听,享受着一场又一场国学专家们带来的精神盛宴.一位又一位大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讲经教典,使我们得到了一次 ...

  •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论文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 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 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启蒙理想.新儒学.现 ...

  •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启蒙理想、新儒学、现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