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实验报告溶菌酶综合型验报告(纯干货)

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报告

目录

第1章 引言 . .................................................................................................................................................. 2

生化技术重要理论 . ................................................................................................................................ 2

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 .................................................................................................................... 2

第2章 实验准备 . .................................................................................................................................... 20

2.1引言 . ................................................................................................................................................ 20

2.2仪器及材料 . .................................................................................................................................... 20

2.3方法 . ................................................................................................................................................ 20

第3章 酶的提取 . ...................................................................................................................................... 22

3.1引言 . ................................................................................................................................................ 22

3.2内容及步骤 . .................................................................................................................................... 23

第4章 酶的纯化 . .................................................................................................................................... 24

4.1引言 . ................................................................................................................................................ 24

4.2方法 . ................................................................................................................................................ 25

第5章 酶活力、蛋白浓度测定 . ............................................................................................................ 26

5.1引言 . ................................................................................................................................................ 26

5.2仪器及试剂 . .................................................................................................................................... 27

5.3方法: . ............................................................................................................................................ 27

5.4实验结果 . ........................................................................................................................................ 29

第6章 酶促动力学(Km 测定、酶的抑制) ..................................................................................... 30

6.1引言 . ................................................................................................................................................ 30

6.2仪器及试剂 . .................................................................................................................................... 31

6.3方法 . ................................................................................................................................................ 31

6.4 结论 . ............................................................................................................................................... 32

第7章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酶相对分子量及纯度鉴定 .................................................... 33

7.1引言 . ................................................................................................................................................ 33

7.2方法 . ................................................................................................................................................ 34

7.3 .结果 . ............................................................................................................................................... 35

7.4结论 . ................................................................................................................................................ 35

第1章 引言

生化技术重要理论

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臵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1.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1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1.1.1水溶液提取法

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 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 pH值

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 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 盐浓度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 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 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1.1.2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 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1.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1.2 .1. 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2.1.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 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 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 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 ,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 ,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pH 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 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1.2.1.2 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 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1.2.1.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1.2.2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2.2.1 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1.2.2.2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l )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

1.2.3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在不同pH 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2.3.1电泳法

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 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 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 位臵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1.2.3.2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 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1.2.4 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报告

目录

第1章 引言 . .................................................................................................................................................. 2

生化技术重要理论 . ................................................................................................................................ 2

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 .................................................................................................................... 2

第2章 实验准备 . .................................................................................................................................... 20

2.1引言 . ................................................................................................................................................ 20

2.2仪器及材料 . .................................................................................................................................... 20

2.3方法 . ................................................................................................................................................ 20

第3章 酶的提取 . ...................................................................................................................................... 22

3.1引言 . ................................................................................................................................................ 22

3.2内容及步骤 . .................................................................................................................................... 23

第4章 酶的纯化 . .................................................................................................................................... 24

4.1引言 . ................................................................................................................................................ 24

4.2方法 . ................................................................................................................................................ 25

第5章 酶活力、蛋白浓度测定 . ............................................................................................................ 26

5.1引言 . ................................................................................................................................................ 26

5.2仪器及试剂 . .................................................................................................................................... 27

5.3方法: . ............................................................................................................................................ 27

5.4实验结果 . ........................................................................................................................................ 29

第6章 酶促动力学(Km 测定、酶的抑制) ..................................................................................... 30

6.1引言 . ................................................................................................................................................ 30

6.2仪器及试剂 . .................................................................................................................................... 31

6.3方法 . ................................................................................................................................................ 31

6.4 结论 . ............................................................................................................................................... 32

第7章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酶相对分子量及纯度鉴定 .................................................... 33

7.1引言 . ................................................................................................................................................ 33

7.2方法 . ................................................................................................................................................ 34

7.3 .结果 . ............................................................................................................................................... 35

7.4结论 . ................................................................................................................................................ 35

第1章 引言

生化技术重要理论

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臵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1.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1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1.1.1水溶液提取法

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 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 pH值

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 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 盐浓度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 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 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1.1.2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 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1.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1.2 .1. 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2.1.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 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 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 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 ,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 ,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pH 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 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1.2.1.2 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 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1.2.1.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1.2.2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2.2.1 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1.2.2.2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l )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

1.2.3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在不同pH 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2.3.1电泳法

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 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 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 位臵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1.2.3.2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 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1.2.4 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相关内容

  •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实验(10级版本)
  •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实验 实验须知: 1.认真预习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按时上课,迟到20分钟以上者建议重做实验:上实验课时须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和笔等. 3.分组后应固定,不能随意更换,不大声喧闹,遵守实验室规则. 4.实验前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如何 ...

  • 关于盲样考核的实例分析 都是干货!
  • 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试验人员对标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试验环境的条件状态,为了真实的反映"程度"和"状态"采用盲样现场实验,并通过试验人员对盲样的测量结果得出试验室的测试技术水平.盲样考核及其质量控制是检测实验室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无论国际还是国 ...

  • 干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综合技术路线
  •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着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尽管多年来一直在调整能源结构,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持续下降,但煤炭消费量却持续增长.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稳居世界第一,对我国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危害.因此,燃煤烟气超低排放仍是今后 ...

  • 华师大版九年级
  •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第六章综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我会选:(1-20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种做法比较符合食品安全 ( ) A .吃街头的烤羊肉串 B.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 C .发了芽的花生晒干吃 D.把青菜用水冲洗后再稍加浸泡冲洗 2. ...

  • 传染病的克星--青霉素发现记
  • 传染病的克星--青霉素发现记 很多人对青霉素并不陌生.在现代医院里,青霉素是一种非常普通而常用的药物. 然而,有谁知道,就在三.四十年前青霉素还是价值千金的名贵药品.那时流行着许 多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这些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 生命.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只能眼睁睁 ...

  • [干货分享]CCTS: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计划及统计分析报告
  • 中国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学组(CCTS)成员(按姓名拼音排序):陈峰.陈平雁.陈启光.贺佳.黄钦.金丕焕.李康.李宁.李卫.李晓松.凌莉.刘玉秀.苏炳华.孙高.王武保.王彤.魏朝晖.夏结来.姚晨.易东.尹平.于浩.张罗漫.赵耐青. 统计分析计划 统计分析计划(statistical analysis p ...

  • 遗传性淀粉样变性
  • ・70・ ・肾脏病临床・ 遗传性淀粉样变性 曾彩虹 刘志红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 诊断 治疗 淀粉样变性由Virchow在1853年命名,150多年的历史,,均包含β片层结构(),与丝的结构相类似(silk),这一构型具有高度不可溶性且不易被酶消化.淀粉样物质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在HE染色下 ...

  • 橙皮甙的提取.纯化及检测方法概述
  • 食品科技 FOODSCIENCE&TECHNOLOGY 橙皮甙的提取.纯化及检测方法本既述 朱秀灵 戴清源 阚苗 芜湖241000)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工程系 摘要:橙皮甙因具有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抗氧化.防霉.降血压.抗病毒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国 ...

  • 肠道屏障功能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_胡红莲
  • 综述·Review Papers 2012年第48卷第17期 肠道屏障功能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胡红莲,高 民*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摘 010031) 要:肠道不仅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是宿主防御的关键部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