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首雒侄湃jir易史.謦学报2002年第2期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夏金霞韩廷春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理学院副教授金融改革金融危机外债金融监管夏金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廷春经济学博士后北京邮编100084清华大学公共管

一、世界重大金融事件的回顾与成因分析

(一)1929年的“黑色星期一”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的股市节节上涨,股市投机逐渐成为全美国的一种业余爱好。1929年10月24日,一场灾难性的风暴来临了,在短短的30分钟里,市场上160万股的股票抛出,到12时市值损失了60亿美元。股市的大崩盘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之后用了整整25年,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这次危机造成西方经济从1929年末至1933年一直在螺旋式下降,5000万人失业,上千亿美元财富损失,生产倒退,使美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并导致了3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

与1929年的“黑色星期一”相比,1987年的危机短暂多了。但是也造成了主要工业出口国经济的衰退。美国各级政府及时而有效的行动,阻止了市场中恐慌的出现。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8年的增长率恢复到了3%。

从1929年到1987年,人们对于应对金融危机似乎已经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可是人们真的可以像操纵各种他们发明的复杂机器一样操纵市场吗?事实上,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领域本身的创新,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料、难以驾驭了。而且,大投机家的人为投机行为电大大提高了它的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对于投机者来说,它是暴富与赤贫共存的魔法屋,它的杀伤力与可能带来的利益一样不容被忽视,只不过有时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暂时的繁荣迷住了眼睛,而且这种利益的诱惑似乎每一代人都无法抗拒。

(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

近年来拉美国家的金融部门发展迅速,尤其是企业金融部门。虽然属发展中国家,但他们受西方金融思想影响较深,改革也几乎完全走西方的模式,其金融改革中的兴衰变迁值得73

我们研究与借鉴。墨西哥的金融改革与两次金融危机在拉美国家中具有典型性。

1982年,墨西哥因为无力按期支付国际银行的贷款利息和偿还部分债务本金而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自己无力应付,不得不求助于美国,使得墨西哥的经济从此更加依附于美国,以至于最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

1994年12月,墨西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刚一宣布,比索就对美元贬值15%。到1995年初,比索对美元贬值已达60%。国家外汇储备由1994年10月的170亿美元降为60亿美元。

危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爆发危机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经济萧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通货膨胀率上升近50%,就业人口的25%面临失业,工资购买力丧失55%,250多万人进入“超贫”的行列。已有的贫富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进一步扩大。危机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墨西哥在经济上进一步丧失了自主权。

无力偿债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分别是两次墨西哥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但是其深层原因却是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1)经济体制和产业基础的弊端。墨西哥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国内积累率和投资率较低、未形成与外向型经济相配套的主导型支柱产业、外汇储备水平较低、投机游资并没有形成实际产业的投资率等,使得整个工业无力抵御外来的竞争。单纯的金融改革难以造就坚实的经济基础。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式,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市场成为了投机家的乐园。(2)国内政治因素的不利影响。对于1982年的危机,高额的外债,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使得墨西哥政府只能眼见着比索贬值。政府过度借贷,又在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允许资本在关键的时候流出本国,导致了不能偿还外债,成为危机的诱因。国内政治动荡动摇了人们对比索的信心。(3)外来投资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的保险和养老基金的管理者掀起了一场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进行证券投资的热潮。1990--1993年间,流入墨西哥的投资达到了910亿美元,是所有流入发展中国家的1/5,其中2/3是证券投资,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投资于墨西哥的股票市场,启动了股票价格的疯长。(4)美国的作用。两次危机中,美国和在美国的协调下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共是供给墨西哥的贷款超过500亿美元,这对于稳定形势、避免危机继续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某种程度上是出于稳定美国经济的必要,美国与墨西哥的密切联系使得美国肯花大力气提供援助(当然是有条件的)。在政治上,“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它所代表的扩大了的市场使他们可以在与日本人以及欧洲人的贸易谈判中更有力地讨价还价。墨西哥的危机,对美国来说,使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事业”都面临着危险。在危机中美国逐步控制了墨西哥的经济。但是,美国决不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关照墨西哥的经济。当美国经济再次开始增长的时候,美联储由于害怕通货膨胀,也开始提高利率,美国利率收益与墨西哥利率收益之间的差距开始减少。虽然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入和人们对比索的信心,墨西哥也提高了自己的利率并且开始用自己的货币储备来支撑市场对比索的需求,但是控制资本进出的政策却没有被采纳,最终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资本外逃。

(三)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震惊全球的金融风暴始于1997年7月。瞬间,这股“风暴”由东南卷向东北,直袭韩国。几代人用心血营造的“奇迹”就这样被这场突袭的“风暴”横扫得支离破碎,人们74

时刻都面临着失业、破产、无家可归的威胁。这场金融风暴使发生危机各国的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受危机的影响,1998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一0.4%至一0.8%之间,是30年以来经济情况最差的一年。这次危机不仅给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波及到世界整体的发展。受危机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4.1%下跌到2.1%。一场危机始于亚洲,震惊了全球。

其实,国际投机力量只是导火线,根源则是政府的政策失误和长期经济结构失衡,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演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开放过早、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及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剧了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加大了金融风险,为国际投机提供了兴风作浪的机会。东南亚国家在长期高速增长之后,其经济结构已趋于失衡,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间歇调整。但是,东南亚国家却并未醒悟。经济过热及其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为产生泡沫经济和金融动荡埋下了隐患。

(四)日本金融危机

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以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事件为特征的危机,给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次倒闭风潮的发生,正值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金融改革面临突破的紧要关头,其影响之大,被称为是“日本金融界的一场大地震”。

金融机构相继倒闭,从表面上看都是由于背负巨额不良债权和劣质资产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经营陷入困境,但仔细分析,这些促使危机爆发的直接因素都是一些长期积累的弊端所导致的。(1)经济持续不振。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即陷入严重的萧条。许多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致使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呆帐、坏帐进一步增加。一些金融机构终因不堪不良债权的持续上升和亏损累累的重负而被迫宣布倒闭。(2)对金融体系的问题。战后日本长期强调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和银行优势地位的确立,这对于战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重工业化产业政策的推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政府长期严格保护下的日本金融机构逐渐暴露出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弱化等弊端。日本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3)金融国际化的负作用。金融国际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随着金融国际化措施的实行,许多为抑制金融投机而采取的管制和限制措施被放宽和取消,而相应的监管体制却并未随之建立起来,使金融投机更容易孳生和蔓延。

(五)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俄政府通过减少预算开支、加强税收监督、寻求国内金融巨头帮助、对金融市场进行整顿等方法。但这一切都未能使俄金融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危机使俄罗斯经济恶化,社会生产下降,金融市场的形势恶化,外资大量撤走,通货膨胀死灰复燃,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俄罗斯的金融危机的特点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长期衰退。1992年俄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采取的是休克疗法的激进过渡方式,结果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为了遏制通75

货膨胀,俄长期实行紧缩政策,导致投资大幅度下降、三角债不断增长、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严重不足、消费市场萎缩。结果造成经济长期衰退,埋下了危机爆发的种子。(2)财政危机愈益加重。由于经济衰退,财政年年入不敷出,国家预算赤字一直较高。俄从1995年起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来弥补,结果债务迅速增大。到1998年6月底,内债余额达700亿美元,外债1300亿美元,总计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5%。财政危机加重和丧失偿债能力,是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3)结构危机的负面作用。俄罗斯从原苏联继承的是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是重轻结构非但未能改善,反而更加畸形,这使俄罗斯的经济缺乏活力和增长点,国民经济沦为“出口能源和基本材料、换回食品和消费品”的状况,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外汇收入的1/3来自石油出口)使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俄罗斯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政治因素的影响。俄金融危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俄经济长期不能摆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动荡有关。1998年出现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多种危机全面爆发的局面,与3月政府更迭直接相关。社会不满情绪加剧,工人罢工运动升级。政局动荡成为推动金融危机加剧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从现代货币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方面分析,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流通的相对独立化,形成与实物经济系统相对立的货币经济系统,并且两者背离的结果。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人手,既要努力发展实物经济,又要健全自己的货币经济系统,使两者协调,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结合我国的现状,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实现经济转型

墨西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其产业基础薄弱,外债结构不合理的弊病,终于酿成大祸,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快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降低出口产品的要素成本,继续保持出口的竞争优势。同时,注意调整出口战略,加快出口产品的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就好比人强身健体,可以更好的抵御外来的各种侵袭。

2.经常帐户的赤字不容忽视

墨西哥和泰国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存在着长期的经常帐户赤字。对经常帐户的赤字要作分析,要看弥补这些赤字的外资的流向,看这些外资是否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否有助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是否有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否能够形成有利于将来出口创汇的新生产能力。因为现在外国资本流人意味着将来要还本付息,这就要求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加强对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资金过度投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防止出现泡沫经济。我国提出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行业,以及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的鼓励措施。

3.充分认识不良债权的危害,达到我国不良债权的最终治理

不良债权孕育着很大的金融风险,不良债权的研究和治理,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日本在不良债权的治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76

实际情况有所借鉴。

4.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渐进、要有次序

开放资本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各国经验看,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成功可能性大。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开放尽管速度很快,但它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可能最先是政府借款为主,接着是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然后是外国金融机构来华设立机构,逐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逐步允许证券组合投资,最后是一个有较高监管水平的高效资本市场的全面形成。

5.加强金融监管

较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政府金融宏观调控无力、忽视金融监管体制建设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金融机构的操作水平、内部监控水平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一下子把发达国家的银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引进来,政府不知如何去监管,也没有手段去监管。结果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应该是同步推进、同等重要的。

6.探索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借鉴美国的作法,尝试建立不良债权的担保抵押机构。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债券化。金融机构通过将应收账款以适当的贴现率兑付给应收账款购买机构或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定期可流通债券,进而置换出资金、转移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时机成熟后,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日本政府通过向存款保险公司提供特别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危机的进一步升级,避免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存款保险制度虽是一种被动的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是主动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银行等存款机构将会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也就必然会引发存款机构被淘汰时存款所有人的财产保护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会在将来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也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许新:“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11期。

3.张康琴:“俄罗斯金融危机”,《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1期。

4.陈继勇:“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i)il与启示”,《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l期。

5.易纲、方星海:“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财政金融》1998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戚聿东)77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夏金霞, 韩廷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2,4(2)0次

参考文献(5条)

1. 弗朗索瓦·沙奈 金融全球化 2001

2. 许新 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1998(11)

3. 张康琴 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01)

4. 陈继勇 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训与启示 1997(01)

5. 易纲. 方星海 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998(1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喻永梅 21世纪日本金融改革及对我国金融改革启示 2005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活动本身及其体系、制度、结构的确立等能否适应所在国经济发展且能推动该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尤其现在的金融安全,其对一国乃至周边地区金融安全的危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经济、金融领域研究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亚洲经济的牵引动力,日本和中国的各项改革,尤其是围绕金融领域的变革不仅是政府、企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作为世界经济研究人员研究的侧重点。

日本自战后以来实施的金融政策、应对金融国际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一直成为许多后来居上亚洲国家效仿的楷模。虽然对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各项金融改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该国金融改革的一些成功举措甚至某些失败的教训对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金融领域风险不断出现的中国还是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的。

本文首先结合金融危机等相关理论,回顾了日本金融体系、制度、结构的建立及在战后日本经济,尤其是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回顾战后日本金融演变的同时,重点对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及与整体经济的因果关系、日本为什么必须进行金融改革、日本银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那些变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相应的政府和银行业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在对日本金融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改革后一段时期的正负影响等做了预测。

论文最后部分结合日本金融改革的成败,对中国金融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应进行的改革等提出了作者对策与建议。

本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1)根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危机理论,日本的数次金融危机有其国内外宏观、微观形成因素。

(2)日本的金融体系、制度、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前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金融抑制、深化、创新理论,传统的日本金融已经不适应日渐走向成熟的日本经济。

(3)现代金融监管不但要从结构、体系上进行,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监管方法、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4)我国的金融改革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国情相适应,采取渐进式的改革。

由于不良债权、债务是影响银行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解析其产生原因与类型后宜动态随机处理。

全文约33000字。

2.期刊论文 王钰翰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市场2010,""(19)

本文对金融危机进行简单回顾,提出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及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3.期刊论文 王敏. Wang Min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与金融改革 -新金融2010,""(9)

文章围绕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以及监管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虚拟经济、金融网络以及金融创新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工作无论从监管理念、规则设计,还是组织架构、监管手段等各方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未能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三大风险领域全覆盖式的监管,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失效,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计量会计原则存在制度缺陷,金融救援计划在有效控制了市场恶化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危机后在金融体制和监管规则方面进行了金融改革.文章最后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

4.期刊论文 何钦梅. He Qinmei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金融与经济2008,""(11)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基本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

5.学位论文 李樱子 金融改革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作用 2009

2003年之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到2005年以后,复苏之势愈发强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重拾经济升势无疑对全球经济有深远的影响,特别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意义更为重大。因此,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金融体系的变迁,表明金融体制的疲劳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介绍日本近年的金融改革,从金融层面分析了日本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因,对日本金融体系改革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进行理论解释,并总结其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体系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日本近年经济复苏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归纳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构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了金融发展通过哪些变量促进经济的增长,最后介绍了本文衡量日本金融发展所选取的指标。

第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介绍了战后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每一阶段伴随的经济背景,指出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疲劳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分别介绍了日本“金融大爆炸”改革和小泉政府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证明了通过金融改革,日本金融市场的规模得以扩大、活力得到增强,日本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与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总之,日本的金融改革促进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得金融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最后的结论与启示部分在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之后,对当前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一点建议,认为各国政府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重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6.期刊论文 张军. 刘红梅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墨西哥、泰国、俄罗斯、日本的重大金融危机,指出了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7.学位论文 欧阳宗朝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1998

对照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金融问题,因此,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经验教训,也给中国的金融改革提出了重要启示,即要强化金融监管,建立金融监管体系,改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办法;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改革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对外稳健放开资本市场,对内发展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

8.学位论文 孙洁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金融改革及启示 2002

该文首先分析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对它们金融体制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它们金融体制在特定的经济时代所起的作用及在现阶段的缺陷.然后分析了东亚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举措,总结出它们改革的成绩和不足的地方,得出了它们的改革对中国的几点启示,主要是:1.按照"渐进式"与"爆炸式"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金融体制改革;2.拓展金融业务领域,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3.建立商业银行呆账处理机制;4.鼓励多层次的金融创新;5.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分析了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中国金融业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该文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要优化产权结构,建立商业银行制度;逐步实现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的转换;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的国际化进程,尽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体系.同时要加快发展非国有的银行体系以及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绩效的建设.所以在现阶段中国应该积极调整金融改革的思路,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9.期刊论文 韩晶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 -亚太经济2003,""(4)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宽松性的金融政策;依靠国有化化解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这些有力的金融改革,东南亚国家逐渐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性,虽然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流通中的现钞,但是仍然不具备免遭国际游资侵袭的能力,所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应该是未来东南亚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趋向.

10.学位论文 朱姝 金融深化与我国银行稳定问题研究 2009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以金融深化为目标的金融改革。然而,金融深化改革在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金融深化改革后,各国金融体系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从而引发学者们对金融深化效果的怀疑。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与持续的金融改革分不开,面临这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需要在正确理解金融深化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近几年来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来看,正是银行危机的破坏程度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危机可以由银行危机触发,不过即使金融危机是由银行部门以外的因素触发的,银行危机也往往紧随而至,并且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极大危害。由于银行部门在这些国家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直接构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冲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可见在我国推进金融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途径,它包括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市场准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因此这四种手段对于一国银行的稳定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拉美在金融深化理论指导下遭遇的挫折和亚洲国家(地区)获得良好效果说明无论是拉美激进式金融自由化改革还是亚洲新兴国家(地区)的渐进式金融自由化改革,都必须具备一定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遵循一定的深化顺序才能达到平稳深化的目的。中国现处于金融深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金融发展虽然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亟需提高。中国的金融深化改革应该在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政府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干预、保持适度金融监管的条件下,实现市场对政府的替代。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jjmydxxb200202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2日

首雒侄湃jir易史.謦学报2002年第2期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夏金霞韩廷春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理学院副教授金融改革金融危机外债金融监管夏金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廷春经济学博士后北京邮编100084清华大学公共管

一、世界重大金融事件的回顾与成因分析

(一)1929年的“黑色星期一”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的股市节节上涨,股市投机逐渐成为全美国的一种业余爱好。1929年10月24日,一场灾难性的风暴来临了,在短短的30分钟里,市场上160万股的股票抛出,到12时市值损失了60亿美元。股市的大崩盘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之后用了整整25年,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这次危机造成西方经济从1929年末至1933年一直在螺旋式下降,5000万人失业,上千亿美元财富损失,生产倒退,使美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并导致了3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

与1929年的“黑色星期一”相比,1987年的危机短暂多了。但是也造成了主要工业出口国经济的衰退。美国各级政府及时而有效的行动,阻止了市场中恐慌的出现。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8年的增长率恢复到了3%。

从1929年到1987年,人们对于应对金融危机似乎已经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可是人们真的可以像操纵各种他们发明的复杂机器一样操纵市场吗?事实上,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领域本身的创新,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料、难以驾驭了。而且,大投机家的人为投机行为电大大提高了它的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对于投机者来说,它是暴富与赤贫共存的魔法屋,它的杀伤力与可能带来的利益一样不容被忽视,只不过有时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暂时的繁荣迷住了眼睛,而且这种利益的诱惑似乎每一代人都无法抗拒。

(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

近年来拉美国家的金融部门发展迅速,尤其是企业金融部门。虽然属发展中国家,但他们受西方金融思想影响较深,改革也几乎完全走西方的模式,其金融改革中的兴衰变迁值得73

我们研究与借鉴。墨西哥的金融改革与两次金融危机在拉美国家中具有典型性。

1982年,墨西哥因为无力按期支付国际银行的贷款利息和偿还部分债务本金而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自己无力应付,不得不求助于美国,使得墨西哥的经济从此更加依附于美国,以至于最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

1994年12月,墨西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刚一宣布,比索就对美元贬值15%。到1995年初,比索对美元贬值已达60%。国家外汇储备由1994年10月的170亿美元降为60亿美元。

危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爆发危机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经济萧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通货膨胀率上升近50%,就业人口的25%面临失业,工资购买力丧失55%,250多万人进入“超贫”的行列。已有的贫富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进一步扩大。危机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墨西哥在经济上进一步丧失了自主权。

无力偿债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分别是两次墨西哥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但是其深层原因却是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1)经济体制和产业基础的弊端。墨西哥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国内积累率和投资率较低、未形成与外向型经济相配套的主导型支柱产业、外汇储备水平较低、投机游资并没有形成实际产业的投资率等,使得整个工业无力抵御外来的竞争。单纯的金融改革难以造就坚实的经济基础。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式,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市场成为了投机家的乐园。(2)国内政治因素的不利影响。对于1982年的危机,高额的外债,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使得墨西哥政府只能眼见着比索贬值。政府过度借贷,又在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允许资本在关键的时候流出本国,导致了不能偿还外债,成为危机的诱因。国内政治动荡动摇了人们对比索的信心。(3)外来投资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的保险和养老基金的管理者掀起了一场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进行证券投资的热潮。1990--1993年间,流入墨西哥的投资达到了910亿美元,是所有流入发展中国家的1/5,其中2/3是证券投资,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投资于墨西哥的股票市场,启动了股票价格的疯长。(4)美国的作用。两次危机中,美国和在美国的协调下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共是供给墨西哥的贷款超过500亿美元,这对于稳定形势、避免危机继续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某种程度上是出于稳定美国经济的必要,美国与墨西哥的密切联系使得美国肯花大力气提供援助(当然是有条件的)。在政治上,“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它所代表的扩大了的市场使他们可以在与日本人以及欧洲人的贸易谈判中更有力地讨价还价。墨西哥的危机,对美国来说,使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事业”都面临着危险。在危机中美国逐步控制了墨西哥的经济。但是,美国决不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关照墨西哥的经济。当美国经济再次开始增长的时候,美联储由于害怕通货膨胀,也开始提高利率,美国利率收益与墨西哥利率收益之间的差距开始减少。虽然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入和人们对比索的信心,墨西哥也提高了自己的利率并且开始用自己的货币储备来支撑市场对比索的需求,但是控制资本进出的政策却没有被采纳,最终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资本外逃。

(三)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震惊全球的金融风暴始于1997年7月。瞬间,这股“风暴”由东南卷向东北,直袭韩国。几代人用心血营造的“奇迹”就这样被这场突袭的“风暴”横扫得支离破碎,人们74

时刻都面临着失业、破产、无家可归的威胁。这场金融风暴使发生危机各国的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受危机的影响,1998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一0.4%至一0.8%之间,是30年以来经济情况最差的一年。这次危机不仅给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波及到世界整体的发展。受危机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4.1%下跌到2.1%。一场危机始于亚洲,震惊了全球。

其实,国际投机力量只是导火线,根源则是政府的政策失误和长期经济结构失衡,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演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开放过早、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及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剧了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加大了金融风险,为国际投机提供了兴风作浪的机会。东南亚国家在长期高速增长之后,其经济结构已趋于失衡,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间歇调整。但是,东南亚国家却并未醒悟。经济过热及其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为产生泡沫经济和金融动荡埋下了隐患。

(四)日本金融危机

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以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事件为特征的危机,给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次倒闭风潮的发生,正值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金融改革面临突破的紧要关头,其影响之大,被称为是“日本金融界的一场大地震”。

金融机构相继倒闭,从表面上看都是由于背负巨额不良债权和劣质资产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经营陷入困境,但仔细分析,这些促使危机爆发的直接因素都是一些长期积累的弊端所导致的。(1)经济持续不振。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即陷入严重的萧条。许多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致使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呆帐、坏帐进一步增加。一些金融机构终因不堪不良债权的持续上升和亏损累累的重负而被迫宣布倒闭。(2)对金融体系的问题。战后日本长期强调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和银行优势地位的确立,这对于战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重工业化产业政策的推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政府长期严格保护下的日本金融机构逐渐暴露出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弱化等弊端。日本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3)金融国际化的负作用。金融国际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随着金融国际化措施的实行,许多为抑制金融投机而采取的管制和限制措施被放宽和取消,而相应的监管体制却并未随之建立起来,使金融投机更容易孳生和蔓延。

(五)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俄政府通过减少预算开支、加强税收监督、寻求国内金融巨头帮助、对金融市场进行整顿等方法。但这一切都未能使俄金融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危机使俄罗斯经济恶化,社会生产下降,金融市场的形势恶化,外资大量撤走,通货膨胀死灰复燃,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俄罗斯的金融危机的特点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长期衰退。1992年俄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采取的是休克疗法的激进过渡方式,结果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为了遏制通75

货膨胀,俄长期实行紧缩政策,导致投资大幅度下降、三角债不断增长、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严重不足、消费市场萎缩。结果造成经济长期衰退,埋下了危机爆发的种子。(2)财政危机愈益加重。由于经济衰退,财政年年入不敷出,国家预算赤字一直较高。俄从1995年起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来弥补,结果债务迅速增大。到1998年6月底,内债余额达700亿美元,外债1300亿美元,总计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5%。财政危机加重和丧失偿债能力,是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3)结构危机的负面作用。俄罗斯从原苏联继承的是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是重轻结构非但未能改善,反而更加畸形,这使俄罗斯的经济缺乏活力和增长点,国民经济沦为“出口能源和基本材料、换回食品和消费品”的状况,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外汇收入的1/3来自石油出口)使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俄罗斯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政治因素的影响。俄金融危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俄经济长期不能摆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动荡有关。1998年出现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多种危机全面爆发的局面,与3月政府更迭直接相关。社会不满情绪加剧,工人罢工运动升级。政局动荡成为推动金融危机加剧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从现代货币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方面分析,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流通的相对独立化,形成与实物经济系统相对立的货币经济系统,并且两者背离的结果。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人手,既要努力发展实物经济,又要健全自己的货币经济系统,使两者协调,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结合我国的现状,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实现经济转型

墨西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其产业基础薄弱,外债结构不合理的弊病,终于酿成大祸,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快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降低出口产品的要素成本,继续保持出口的竞争优势。同时,注意调整出口战略,加快出口产品的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就好比人强身健体,可以更好的抵御外来的各种侵袭。

2.经常帐户的赤字不容忽视

墨西哥和泰国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存在着长期的经常帐户赤字。对经常帐户的赤字要作分析,要看弥补这些赤字的外资的流向,看这些外资是否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否有助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是否有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否能够形成有利于将来出口创汇的新生产能力。因为现在外国资本流人意味着将来要还本付息,这就要求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加强对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资金过度投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防止出现泡沫经济。我国提出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行业,以及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的鼓励措施。

3.充分认识不良债权的危害,达到我国不良债权的最终治理

不良债权孕育着很大的金融风险,不良债权的研究和治理,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日本在不良债权的治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76

实际情况有所借鉴。

4.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渐进、要有次序

开放资本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各国经验看,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成功可能性大。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开放尽管速度很快,但它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可能最先是政府借款为主,接着是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然后是外国金融机构来华设立机构,逐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逐步允许证券组合投资,最后是一个有较高监管水平的高效资本市场的全面形成。

5.加强金融监管

较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政府金融宏观调控无力、忽视金融监管体制建设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金融机构的操作水平、内部监控水平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一下子把发达国家的银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引进来,政府不知如何去监管,也没有手段去监管。结果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应该是同步推进、同等重要的。

6.探索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借鉴美国的作法,尝试建立不良债权的担保抵押机构。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债券化。金融机构通过将应收账款以适当的贴现率兑付给应收账款购买机构或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定期可流通债券,进而置换出资金、转移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时机成熟后,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日本政府通过向存款保险公司提供特别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危机的进一步升级,避免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存款保险制度虽是一种被动的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是主动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银行等存款机构将会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也就必然会引发存款机构被淘汰时存款所有人的财产保护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会在将来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也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许新:“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11期。

3.张康琴:“俄罗斯金融危机”,《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1期。

4.陈继勇:“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i)il与启示”,《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l期。

5.易纲、方星海:“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财政金融》1998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戚聿东)77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夏金霞, 韩廷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2,4(2)0次

参考文献(5条)

1. 弗朗索瓦·沙奈 金融全球化 2001

2. 许新 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1998(11)

3. 张康琴 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01)

4. 陈继勇 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训与启示 1997(01)

5. 易纲. 方星海 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998(1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喻永梅 21世纪日本金融改革及对我国金融改革启示 2005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活动本身及其体系、制度、结构的确立等能否适应所在国经济发展且能推动该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尤其现在的金融安全,其对一国乃至周边地区金融安全的危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经济、金融领域研究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亚洲经济的牵引动力,日本和中国的各项改革,尤其是围绕金融领域的变革不仅是政府、企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作为世界经济研究人员研究的侧重点。

日本自战后以来实施的金融政策、应对金融国际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一直成为许多后来居上亚洲国家效仿的楷模。虽然对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各项金融改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该国金融改革的一些成功举措甚至某些失败的教训对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金融领域风险不断出现的中国还是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的。

本文首先结合金融危机等相关理论,回顾了日本金融体系、制度、结构的建立及在战后日本经济,尤其是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回顾战后日本金融演变的同时,重点对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及与整体经济的因果关系、日本为什么必须进行金融改革、日本银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那些变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相应的政府和银行业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在对日本金融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改革后一段时期的正负影响等做了预测。

论文最后部分结合日本金融改革的成败,对中国金融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应进行的改革等提出了作者对策与建议。

本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1)根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危机理论,日本的数次金融危机有其国内外宏观、微观形成因素。

(2)日本的金融体系、制度、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前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金融抑制、深化、创新理论,传统的日本金融已经不适应日渐走向成熟的日本经济。

(3)现代金融监管不但要从结构、体系上进行,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监管方法、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4)我国的金融改革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国情相适应,采取渐进式的改革。

由于不良债权、债务是影响银行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解析其产生原因与类型后宜动态随机处理。

全文约33000字。

2.期刊论文 王钰翰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市场2010,""(19)

本文对金融危机进行简单回顾,提出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及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3.期刊论文 王敏. Wang Min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与金融改革 -新金融2010,""(9)

文章围绕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以及监管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虚拟经济、金融网络以及金融创新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工作无论从监管理念、规则设计,还是组织架构、监管手段等各方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未能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三大风险领域全覆盖式的监管,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失效,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计量会计原则存在制度缺陷,金融救援计划在有效控制了市场恶化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危机后在金融体制和监管规则方面进行了金融改革.文章最后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

4.期刊论文 何钦梅. He Qinmei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金融与经济2008,""(11)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基本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

5.学位论文 李樱子 金融改革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作用 2009

2003年之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到2005年以后,复苏之势愈发强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重拾经济升势无疑对全球经济有深远的影响,特别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意义更为重大。因此,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金融体系的变迁,表明金融体制的疲劳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介绍日本近年的金融改革,从金融层面分析了日本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因,对日本金融体系改革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进行理论解释,并总结其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体系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日本近年经济复苏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归纳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构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了金融发展通过哪些变量促进经济的增长,最后介绍了本文衡量日本金融发展所选取的指标。

第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介绍了战后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每一阶段伴随的经济背景,指出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疲劳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分别介绍了日本“金融大爆炸”改革和小泉政府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证明了通过金融改革,日本金融市场的规模得以扩大、活力得到增强,日本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与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总之,日本的金融改革促进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得金融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最后的结论与启示部分在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之后,对当前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一点建议,认为各国政府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重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6.期刊论文 张军. 刘红梅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墨西哥、泰国、俄罗斯、日本的重大金融危机,指出了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7.学位论文 欧阳宗朝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1998

对照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金融问题,因此,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经验教训,也给中国的金融改革提出了重要启示,即要强化金融监管,建立金融监管体系,改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办法;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改革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对外稳健放开资本市场,对内发展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

8.学位论文 孙洁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金融改革及启示 2002

该文首先分析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对它们金融体制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它们金融体制在特定的经济时代所起的作用及在现阶段的缺陷.然后分析了东亚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举措,总结出它们改革的成绩和不足的地方,得出了它们的改革对中国的几点启示,主要是:1.按照"渐进式"与"爆炸式"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金融体制改革;2.拓展金融业务领域,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3.建立商业银行呆账处理机制;4.鼓励多层次的金融创新;5.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分析了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中国金融业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该文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要优化产权结构,建立商业银行制度;逐步实现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的转换;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的国际化进程,尽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体系.同时要加快发展非国有的银行体系以及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绩效的建设.所以在现阶段中国应该积极调整金融改革的思路,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9.期刊论文 韩晶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 -亚太经济2003,""(4)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宽松性的金融政策;依靠国有化化解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这些有力的金融改革,东南亚国家逐渐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性,虽然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流通中的现钞,但是仍然不具备免遭国际游资侵袭的能力,所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应该是未来东南亚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趋向.

10.学位论文 朱姝 金融深化与我国银行稳定问题研究 2009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以金融深化为目标的金融改革。然而,金融深化改革在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金融深化改革后,各国金融体系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从而引发学者们对金融深化效果的怀疑。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与持续的金融改革分不开,面临这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需要在正确理解金融深化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近几年来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来看,正是银行危机的破坏程度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危机可以由银行危机触发,不过即使金融危机是由银行部门以外的因素触发的,银行危机也往往紧随而至,并且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极大危害。由于银行部门在这些国家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直接构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冲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可见在我国推进金融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途径,它包括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市场准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因此这四种手段对于一国银行的稳定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拉美在金融深化理论指导下遭遇的挫折和亚洲国家(地区)获得良好效果说明无论是拉美激进式金融自由化改革还是亚洲新兴国家(地区)的渐进式金融自由化改革,都必须具备一定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遵循一定的深化顺序才能达到平稳深化的目的。中国现处于金融深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金融发展虽然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亟需提高。中国的金融深化改革应该在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政府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干预、保持适度金融监管的条件下,实现市场对政府的替代。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jjmydxxb200202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2日


相关内容

  • 世界历史下册重要中考材料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 世界历史下册重要中考材料题汇编及答案 一.苏联与马克思主义专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20世纪初期,马 ...

  • 9.11事件带给我们的全球化启示
  • 9.11事件十周年的历史祭典已经落幕,但这一事件的更深层次本质仍有待于揭示.随着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持续恶化和全球大动荡阴影在世界各地的现身与徘徊,人类社会正处于重大变动的前夜.而9.11事件正是引导我们勘破历史迷雾的一个最适合的切入点. 全球化时代的三轮冲击波 行人远去,越远背影越模糊,历史远去, ...

  • 世界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启示
  • 世界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很多企业寻求国外扩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趋势.世界跨国并购浪潮也随之而来,世界各国企业纷纷寻求企业扩张,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需要快速发展的中国,作为WTO的成员,怎样更有效地进行跨国并购已是迫在眉睫的问 ...

  • 机关领导干部推荐书目11.10
  • <机关领导干部推荐书目>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下) 中共中央党政研究室 定价:119元 中共党史 出版社 内容简介:记述了从五四运动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辉煌成就,充分 反映 ...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专题六.二 罗斯福新政
  • 2013届高一历史教案--专题六第二课 [教学周次]: [教学日期]: [授课教师]: [课时累计]: 专题六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 ...

  • 中国走向世界
  • 中国走向世界 天津市紫云中学 熊国荣 一.[考点分布]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中国,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因此,中国走向世界专题成为了近几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本专题高考关注的重点知识点有: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被迫对外开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与世界日益接轨:现代中国的外交:改 ...

  • 金融危机的文化启示
  • 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打破了华尔街的美丽神话,颠覆了自由放任市场理念的崇高.两年来,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造成金融危机的文化因素可直接追溯到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核心价值,即追求一己之私的个人幸福.无限积累私有财产和政府放任论等. ...

  • 英国工业革命崛起之路看中国
  • 浅析英国崛起对我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启示 摘要:英国的崛起,引领了世界强国涌现的潮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革命,再到现今发展态势,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英国变为美国.大国崛起,这是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也是当今国家追求的目标.我国已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平崛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作为曾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