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论述题

生态学基础

  五、论述题

  1、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答:虽然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主人,但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制约,如地球、环境和食物等。人类的无限制发展和对自然界的掠夺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主要包括:

  (1)环境危机:包括臭氧层消耗、温室效应和气候异常、大气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问题;

  (2)资源危机:环境的退化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贫困,而贫困又成了环境退化的推动因素,因为绝望的人们只有消耗他们所依赖的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3)能源危机:由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能源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限制因子。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慢慢枯竭,可再生能源使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进一步突出。另外,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4)粮食危机:虽然近几十年来,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但粮食生产的不稳定和分配的不平衡使得粮食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5)人口危机: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和人口五大危机中,其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人口增加带来了全球空间的危机、食物的危机。

  2、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答: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3、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答: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生态系统除了具备

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

  (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

  (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

  (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表现出特定的时间特征;

  (4)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来的;

  (5)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4、论述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状况。

  答: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生产力分布有以下特点:

  (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大。主要原因是占海洋面积最大的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其生产力很低。

  (2)陆地上的初级生产力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热带雨林生产力为最高。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初级生产力从热带到亚热带,经温带到寒带逐级降低。

  (3)海洋中初级生产力有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河口湾由于有大陆河流的辅助能输入。

  (4)陆地上的初级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5、论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供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

  (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我国北方水循环形势的恶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4)环境污染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

  6、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不是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

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7、论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答: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1)人口(2)粮食(3)污染(4)酸雨(5)荒漠化(6)全球变暖(7)臭氧层破坏(8)资源短缺(10)生物多样性锐减。

  8、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属性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9、论述发展能源的新策略。

  答:(1)目前发展能源的新策略主要有3条途径:首先要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加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二

是重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调整能源结构,即能源的优质化。

  (2)改善我国能源质量结构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大幅度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增加终端用电的比例。煤炭转换的另一方面是发展煤气、液燃料和煤化工。二是强化开发煤以外的优质一次能源,包括核能、水能、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及天然气。

  (3)新能源的主要领域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

  10、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答:(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2)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森林能够防风固沙;(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11、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答:(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

  (2)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

  2)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的发育阶段、结构、物种组成);

  3)人为因素(投入、管理、技术进步等)

  (3)提高途径:

  1)增加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如浇灌、施肥、地膜、机械)

  2)优化群落结构(如间种、套种),调节密度,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如遗传改良)

  

1

生态学基础

  五、论述题

  1、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答:虽然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主人,但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制约,如地球、环境和食物等。人类的无限制发展和对自然界的掠夺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主要包括:

  (1)环境危机:包括臭氧层消耗、温室效应和气候异常、大气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问题;

  (2)资源危机:环境的退化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贫困,而贫困又成了环境退化的推动因素,因为绝望的人们只有消耗他们所依赖的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3)能源危机:由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能源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限制因子。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慢慢枯竭,可再生能源使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进一步突出。另外,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4)粮食危机:虽然近几十年来,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但粮食生产的不稳定和分配的不平衡使得粮食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5)人口危机: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和人口五大危机中,其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人口增加带来了全球空间的危机、食物的危机。

  2、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答: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3、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答: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生态系统除了具备

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

  (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

  (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

  (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表现出特定的时间特征;

  (4)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来的;

  (5)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4、论述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状况。

  答: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生产力分布有以下特点:

  (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大。主要原因是占海洋面积最大的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其生产力很低。

  (2)陆地上的初级生产力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热带雨林生产力为最高。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初级生产力从热带到亚热带,经温带到寒带逐级降低。

  (3)海洋中初级生产力有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河口湾由于有大陆河流的辅助能输入。

  (4)陆地上的初级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5、论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供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

  (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我国北方水循环形势的恶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4)环境污染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

  6、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不是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

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7、论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答: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1)人口(2)粮食(3)污染(4)酸雨(5)荒漠化(6)全球变暖(7)臭氧层破坏(8)资源短缺(10)生物多样性锐减。

  8、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属性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9、论述发展能源的新策略。

  答:(1)目前发展能源的新策略主要有3条途径:首先要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加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二

是重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调整能源结构,即能源的优质化。

  (2)改善我国能源质量结构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大幅度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增加终端用电的比例。煤炭转换的另一方面是发展煤气、液燃料和煤化工。二是强化开发煤以外的优质一次能源,包括核能、水能、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及天然气。

  (3)新能源的主要领域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

  10、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答:(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2)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森林能够防风固沙;(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11、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答:(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

  (2)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

  2)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的发育阶段、结构、物种组成);

  3)人为因素(投入、管理、技术进步等)

  (3)提高途径:

  1)增加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如浇灌、施肥、地膜、机械)

  2)优化群落结构(如间种、套种),调节密度,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如遗传改良)

  

1


相关内容

  • 对水利工程设计的论述
  • 摘 要:本文对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 1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 水利设计中缺乏技术经济观念导致工程成本加大.在水利设计工作中,当水利工程施工图纸被制定与比选确定后,工程的造价成本也就确 ...

  • 环境保护概论(论述题)
  • 1. 论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总体来说,可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凡是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均可作为监测生物,生物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三个尺度上产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的具体表现,可以判断污染物种类.通过反 ...

  • 生态学简答.论述与实验设计
  • 1.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 ...

  • 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总汇
  • 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总汇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2003----2004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2003)一 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 洪积扇 土壤结构 沙漠化 植物群落 定振波 俯冲型板块 干洁空气 雪线 潜水 二 简答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 ...

  • 2017年司法考试民法考前预测(论述题)
  • 2017年司法考试 民法考前预测之论述题 [预测题目] <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本条是关于"绿色原则"(又称"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规定,请结合民法.法理学的知识, ...

  •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
  •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 答:(一)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 ...

  •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

  • 试题和答案1
  • 导 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 )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 ...

  •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进八工业化社会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唱度影响环境,改变环境,使全球生命支持系统臼.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现了诸如资源短缺.物种锐减.环境胁迫.气候异常.灾害频繁.生态危机等一系 列世界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