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检测(四)

文言文阅读检测(四)

(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一)原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

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腾:传播。蒸:兴起,渐成。雠:应答、响应、应验。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

C、谓之不诬 诬:欺骗 .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

1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

3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4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

5土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6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

1○3○4 B、○2○4○5 C、○2○5○6 D、○3○4○5 A、○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醇厚与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行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4、翻译下列句子。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二)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贲、育,指孟贲、夏育,古代勇士。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地 .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辱 .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迎接 .

D、非子房其谁全之 难道 .

6、全都能体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之“意”的一项是( )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3○

4以为子房才有余,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5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6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1○4○6 B、○2○3○5 C、○2○4○5 D、○1○3○6 A、○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忍”字贯穿始终。一开头就论豪杰人士必有过人之节,破空发论,引人注目,造成悬念;并提出“不能忍者”即“不足为勇”,而“有大勇者”则为能忍,揭示主旨。

B、文中2、3两段先说子房不能忍,而后譬喻引古,皆是不能忍者;第4段则将项籍不能忍而败与高祖能忍而胜对照,又以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与受书后的子房以忍教之相映。故一路写来,极尽曲折变化之妙。

C、结尾笔锋一转,提出对张良相貌的评价,说明外形柔弱,正是能“忍”的豪杰之士的状貌。初看似闲文游离,细阅实为点题加固,首尾照应。

D、整篇文章,史论结合,夸赞了张良“善忍”的过人品格,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的理想与节操,显示出阔达的胸襟与抱负。

8、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3)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三)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

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注】刑于:用礼法对待。愆:罪过,过失。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被征召。 .

C、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 系:被捕。 .

D、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坐:因,由于。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

B、意独身自给医药 ..

C、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 ..

D、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

B、意亦具以闻 广竟得以减死论 ..

C、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 ..

D、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1意独身自给医药 ○2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

3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4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

5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6遂令建进药而死 ○

1○2○5 B、○2○4○6 C、○1○3○4 D、○3○5○6 A、○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传下文书要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事后弘农县令上奏章向光武帝汇报了此事,光武帝采纳奏章意见夸奖了钟离意。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有盗窃行为的小吏檀建判罪,让他回家长期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他的仁爱和宽容,感化了罪犯。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收缴的赃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不干净的珠宝,得到显宗的赞赏。

14、翻译下列句子。

(1)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四)(2010,安徽)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á):人名。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文言文阅读检测(四)

(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一)原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

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腾:传播。蒸:兴起,渐成。雠:应答、响应、应验。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

C、谓之不诬 诬:欺骗 .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

1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

3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4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

5土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6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

1○3○4 B、○2○4○5 C、○2○5○6 D、○3○4○5 A、○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醇厚与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行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4、翻译下列句子。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二)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贲、育,指孟贲、夏育,古代勇士。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地 .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辱 .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迎接 .

D、非子房其谁全之 难道 .

6、全都能体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之“意”的一项是( )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3○

4以为子房才有余,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5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6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1○4○6 B、○2○3○5 C、○2○4○5 D、○1○3○6 A、○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忍”字贯穿始终。一开头就论豪杰人士必有过人之节,破空发论,引人注目,造成悬念;并提出“不能忍者”即“不足为勇”,而“有大勇者”则为能忍,揭示主旨。

B、文中2、3两段先说子房不能忍,而后譬喻引古,皆是不能忍者;第4段则将项籍不能忍而败与高祖能忍而胜对照,又以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与受书后的子房以忍教之相映。故一路写来,极尽曲折变化之妙。

C、结尾笔锋一转,提出对张良相貌的评价,说明外形柔弱,正是能“忍”的豪杰之士的状貌。初看似闲文游离,细阅实为点题加固,首尾照应。

D、整篇文章,史论结合,夸赞了张良“善忍”的过人品格,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的理想与节操,显示出阔达的胸襟与抱负。

8、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3)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三)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

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注】刑于:用礼法对待。愆:罪过,过失。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被征召。 .

C、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 系:被捕。 .

D、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坐:因,由于。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

B、意独身自给医药 ..

C、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 ..

D、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

B、意亦具以闻 广竟得以减死论 ..

C、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 ..

D、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1意独身自给医药 ○2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

3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4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

5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6遂令建进药而死 ○

1○2○5 B、○2○4○6 C、○1○3○4 D、○3○5○6 A、○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传下文书要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事后弘农县令上奏章向光武帝汇报了此事,光武帝采纳奏章意见夸奖了钟离意。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有盗窃行为的小吏檀建判罪,让他回家长期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他的仁爱和宽容,感化了罪犯。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收缴的赃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不干净的珠宝,得到显宗的赞赏。

14、翻译下列句子。

(1)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四)(2010,安徽)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á):人名。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凤凰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方案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叙事作品.散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

  •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命题质量评价报告
  •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命题质量评价报告 汉川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评八年级语文试卷难易适中,试题涉及面广,无偏题.怪题,基础性较强,既能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平时的积累怎样.分值也分配合理,题型多样,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从命题覆盖范围来看,本试卷的考题覆 ...

  • 九年级语文检测试卷讲评课教案
  • 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讲评课教案 临朐县朐阳中学 张兰云 教学目标: 1.对照评分标准,明确失分原因. 2.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精确答题的方法. 3.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4.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4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学 ...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腾冲县曲石中学 康立芬 2014年3月2日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本学年我担任182.185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现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内容已经结束,进而将专入复习阶段.决胜在即,中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求学生涯的转折,作为老 ...

  •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
  •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课程纲要 授课教师:李快乐 吴强 张烨 谷怡然 课题名称: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程类型:专题复习 教学材料:高考专题复习材料整理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一.模块总目标 1.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 ...

  • 七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 ...

  •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莫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 ...

  • 赤壁赋说课稿
  • <赤壁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定位 由于教材的新陈代谢,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赤壁赋>分别被收录在不同的教学单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一样思考"第二板块"感悟自然".本次 ...

  • 古诗文检测
  • 古诗文阅读课堂小测 总分: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诗词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6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