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李宴娇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中心环节,美术欣赏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教育和“两史一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欣赏 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不仅在中小学实施美育,在大学也普遍开设各种美育选修课,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以及期望通过美育能使学生舒展自己的个性,得到个体身心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及一种不懈的追求,从而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理想、典范的人,能感知一切美好的事物,能献身于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能具有简朴、优雅的情操及公平正义的精神,并最终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美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育这个概念是“德国启蒙时期浪漫主义作家、美学家和诗人约翰·希勒(1789- 1805) 在《美育书简》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美育, 简单地说, 就是进行美的教育。详细一点说:美育就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美学和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从而能够创造美;为促进和陶治人的心灵,树立审美理

想而采取的一套“以美育人”的综合教育措施;美育教学的目的是配合各课程,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和各种专门人才。

二、美术欣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欣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0页)简而言之,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欣赏课作为美育的一部分, 与素质教育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

首先就欣赏课与德育的关系来说, 德育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 是美育的基础,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而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现实, 欣赏作品是以形象来审美, 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因此, 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但二者的任务、途径和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分辩善恶,以理服人,是理性教育,属逻辑思维;审美教育,主要是鉴别美丑,以情动人,是情感教育,属形象思维。

再就欣赏课与智育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审美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作基础,才能够培养审美能务;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第三,就欣赏课与体育的关系来说,矫健的体魄、敏捷的动作、优美的造型等也是美育的要求。人们在观赏体育表演和欣赏体育美术作品中,得到高度美的享受,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的感染,促

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文化;有近现代的屈辱历史,有国人自强不息、绝地奋起的奋发史。美术作品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们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无论是古代的悠久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民族抗争、自强奋斗不息的历史文化,都描绘得生动而详实。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欣赏唐代著名绘画作品《步辇图》时,可介绍我国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时已经成为东亚的盟主,在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惟才适用,慎用刑法,与少数民族通婚;经济上对外贸易繁荣,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往来,多个民族融洽相处。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国家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出灿烂的唐代文化。《步辇图》通过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再现了唐太宗如何接见吐蕃族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庄严的历史场面。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学生在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一个国家以及此国国情有所了解。

(二)美术欣赏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美术欣赏活动首先表现为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欣赏活动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柏拉图在谈到文艺作品对培养人们的美学爱好时说:“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周恩来同志也曾多次强调指出,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使自己的作品起到教育人民、教育后代的作用,要使人民从艺术中“得到鼓舞,受到激励,奋发起来”。美术并不是单纯用来进行道德说教的工具,美术的教育作用蕴含于作品的具体形象之中,它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去肯定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鞭鞑和嘲讽对社会有害的东西,或含蓄或直接给欣赏者以自己的想像和思考,进而有所发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对《马踏匈奴》这一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西汉初年,匈奴用武力侵扰我国边境,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多次袭击匈奴,并千里越进匈奴驻地祁连山,连战连捷,直至消除边患。让人痛心的是霍去病24 岁就病逝了。汉武帝痛心悼念这位民族英雄,下令为他造坟,并雕刻了《马踏匈奴》等石雕,来歌颂这位爱国功臣。然后再看这匹矫健挺立的战马和战马腹下仰面奄奄一息的侵略者雕刻画面,才能正

确理解这一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才能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出人文内涵,拓展视野,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革命题材作品《流民图》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画面重视个性的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作品将农村流离失所的人们,敌机轰炸下百姓的惨状,各阶层人物在沦陷区饥谨凄惨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对苦难同胞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同时还有像《血衣》、《占领总统府》等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使今天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对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之时,革命前辈是如何奋勇献身击退侵略者、推翻反动统治者知之甚少的学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祥和、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并把良好的革命传统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当代以反映南疆作战前线为主题的《祖国在我心中》美展,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署名为“同龄人”的青年观众在留言中写到:“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到这里来,尤其是那些被铜臭熏染了灵魂的人,来感受一下生活,感受一下生命,感受一下血与火在灵魂中的震颤!”《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是中国的书画珍品。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象,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在欣赏这副名作时,老师通过讲述这副作品如何经火烧断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大陆,一部分在解放前

流落到台湾。使学生听后大呼可惜,遗憾之情犹然生起,表现出希望这一优秀作品能够早日合二为一、完好如初的渴望之情。从而激发起他们渴望祖国和平统一,愿为祖国早日统一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要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就要从小抓起。这个“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时侯。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当今时代,各种可视化声音、影像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是更新知识,正确认识自身,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大,犹如一张白绢“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活泼、求知欲强等积极因素,同时也暴露出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破坏公共财物、乱扔垃圾等等,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些缺点。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改掉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单以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显得苍白无力。我发现利用美术欣赏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等。有人说“一部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同样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能改变一个人。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培养自身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守纪律。这是一条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就证明了这一点,漫画《难

以忍受》的作者通过夸张、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出到处乱写乱画者的丑态。学生看后捧腹大笑,之后体会到作者的立意,从而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做,有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用砂纸把画在墙上的字擦掉了。这不能说此人今后就能改掉所有的坏习惯,但最起码这样的课对他们触动很大,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美术欣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 美术创作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精神现象。那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凝结着艺术家复杂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情感经验,往往是他们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经常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就会象细雨润物一样,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就像我国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的:“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比如,欣赏古埃及的金字塔,会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神秘的感觉;欣赏古希腊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使人感到优美;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就会被他借《奔马》来抒发的“心急如焚”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欣赏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会使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而感到无比热爱和自豪„„;欣赏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就会让人感受到他刚直不阿的品性;欣赏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就会为他自信自强的精神所折服。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可以说就是书画家道德品质、艺术修养、生活情操的融汇反映和写照。这样,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欣赏,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社会中有价值的东西,哪些是有害的东西,哪些是需要

效仿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就会被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升华,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其人格修养。

(五)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

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和领域无比丰富和广阔,对一个人来说,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涵盖了人类无比丰富的文化内容。借助这些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了解和认识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具体生活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和地区的人们的性格、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

鲁迅先生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此诸品物,长留人事,故虽武攻文教,与时间同其灰灭,而赖有美术为之存,俾在方来,有所考见。”这就是说,过去的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但只要有艺术作品留存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录像或光盘,如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看到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地了解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等情况;像中国士大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把宋朝时期京都汴梁的城市布局、建设规模、农商经济、河陆运转、衣物服饰、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情景一一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们直观地提供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从米勒的《拾穗》、《播种》、《晚钟》、《牧羊女》、《扶锄的农民》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19世纪农村的生活情景和农民的命运,我们可以了解法国农民的淳朴性格、劳动生活和精神状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则会让人形象、生动地了解巴黎人民奋起推翻波旁王朝的历史事件。这样,通过对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带领学生周游世界、漫步历史,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

(六)美术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观察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能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艺术欣赏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欣赏的实践。

的确,美术欣赏课既是以美启智,让学生增长美术知识的课程,也是以美启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热爱美的课程,它们之间应该是互相联系和促进的。我们知道,人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是在欣赏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了有效地进行鉴赏,就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结构、艺术手法和材质美感等形式要素以及题材主题、深层意蕴、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等内容要素有深入的理

解、感受和把握,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等,这些东西的获得都需要依赖美术欣赏实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老师除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外,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题材、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是怎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通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内容之美、艺术之美等。这样,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生们就会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调动起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从而使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品味美、认识美等的审美能力得到积累与提高。比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通过对凡高及其生活经历的介绍,对作品构图、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就会让学生感悟到在凡高的眼里,向日葵并非寻常之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情感的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欣赏希腊著名青铜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里表现的那个体魄健壮的运动员沸腾的青春活力、优美的人体造型、圆润的美的旋律以及他那夺取胜利的坚定的信念,认识到整个作品就是美与力的完美结合,是意志与力量的赞歌。看得艺术作品越多,学生的审美经验越丰富,审美素养就越高,就越能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越能够鉴别作品思想价值的高低、艺术水准的优劣,才能对艺术作品给以适当的评价。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人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所应有的能力,美术欣

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中功不可没。当一个形象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众时,必然会有各种隐性的原因存在,这时学生们通过运用各种纵向的、横向的观察方法,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作者生平、风土人情等进行逐层推进的观察、了解、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完整的审美感受,这一过程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七)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欣赏课所开展的作品赏析活动,是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寻觅表现方法的过程中,不仅去领略作者鲜明的创作风格、出类拔萃的技法,认知五彩斑斓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人文科学的精神,以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态度去探索与发现未知的世界。

1、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民主平等思想;

达·芬奇有一幅著名的作品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它描绘的是耶稣最后一次同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画家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人性描写,表达了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的就餐座次都是围桌而坐,为什么这幅作品中的耶稣和十二门徒都坐在同一边呢?有的学生甚至问到:中世纪和达·芬奇以前的许多画家,把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看作是神,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画上象征神圣的光圈,而达·芬奇为什么不这样做。教师这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解释:这种处理手法,除了更好的刻划人物,突出主题以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出民主平等的

人文主义思想。不论他是上帝、王子,这是平民、百姓,甚至邪恶之人,在“犯事”之前,都是自然人,都有他自在生活、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自由,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所以达·芬奇让叛徒犹太坐在他们之中,甚至偏中的座位,取消了他们头上神奇的光圈,把他们当作普通的人或市民来描绘。我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与社会之间,都应该是这样的关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应该彻底摒弃。

在现代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在拓宽,民主意识在增强。很多学生早已隐隐约约地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要求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进取意识的提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2、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明确肩负的责任;

环境保护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人类社会的持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长信宫灯”是汉代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青铜工艺品,作品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为当时“长信宫”所使用。特别之处在于宫女的头部和右臂可拆卸,右臂实际上是烟的通道,使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针对这样巧妙的设计,学生的审美感受是多样的:有的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灵巧;有的提出要从立法角度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环境保护传统;有的则洋洋洒洒谈到某些生产、生活污染对后世产生的无法挽回的影响;还有的倡议环境保护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时老师再巧妙的指出“长信宫灯”的巧妙设计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烟尘污染

的一种被动的反应,是多少年经验教训的总结。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主动的环保责任意识,任何一种举动,一项决策,都不要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为前提,这是历史赋与的责任。

3、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科学的精神,反对迷信与邪教。

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方建筑设计人员比较注重宅基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搭配,强调个性,融入自然但又独立于自然;东方的风水先生则更多注重宅基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认为这些形势能招致住者一家的祸福。

美术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的“流水别墅”是建筑艺术设计的典范,他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将别墅修建在怪石林立的一片瀑布的上端,因为再好的运气和福气也将被水冲走。赖特设计理念突出了现代意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价值观和方法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追求——真善美,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着人们的理念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也丰富着人文精神的内涵。这件建筑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就是反对迷信、祟尚科学,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改造自然世界。老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着科学知识的人又为什么会相信类似“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呢?这又会促使学生进行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思考,坚定地站在反对伪科学、破除迷信的时代前列。

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转引自艾中信《美术概论》导论) 。人类从孩提时代起就通过美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接受教育,它不仅可以陶治性情,而且影响着

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蔡元培先生主张从胎教入手,一直到婚丧之事, 都要以美育的原则来对待,以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美术欣赏正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当前,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感知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课堂教学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不但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在成人、老人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各类美术作品,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当今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情感;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极大热情,高尚的爱国情怀;有社会公德,积极向上的情操。这对培养新世纪新时期的接班人有着意味深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若之编著《美育简说》,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2] 傅小英:浅谈美术欣赏课与素质教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5):96-97

[3] 姚 兵: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科论文专辑.2007(11):52

[4] 秦艳洁:以美术欣赏课为平台培养高职学生的观察能力,素质教育.2006(4):27-29

[5] 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

(4):199-200

[6] 朱峰蓉:美术欣赏课的作用浅说,安徽教育,2000(9):46

[7] 苏 杉:浅谈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新西部,2008(16):216

[8] 谢逢春:试论美术欣赏在培养创造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17(2):70-72

[9] 周桂林:浅谈美术教学欣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09-210

[10] 纪晓棠:如何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池州师专学报,2004,18(4):120-121

[11] 石鸥: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5(5):110-116

[12] 焦永红:谈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河南教育,2006(2):48

[13] 张 敏:议美术欣赏与人文精神,新课程·中学,2009:41

[14] 杨 剑:中职生的美术欣赏与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2006(18):27-28

[15] 王志宏:以美启美以美冶情,课堂经纬,2009(582):81

[16] 温敬东:美术欣赏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科德育渗透,2002(2):73-74

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李宴娇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中心环节,美术欣赏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教育和“两史一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欣赏 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不仅在中小学实施美育,在大学也普遍开设各种美育选修课,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以及期望通过美育能使学生舒展自己的个性,得到个体身心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及一种不懈的追求,从而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理想、典范的人,能感知一切美好的事物,能献身于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能具有简朴、优雅的情操及公平正义的精神,并最终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美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育这个概念是“德国启蒙时期浪漫主义作家、美学家和诗人约翰·希勒(1789- 1805) 在《美育书简》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美育, 简单地说, 就是进行美的教育。详细一点说:美育就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美学和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从而能够创造美;为促进和陶治人的心灵,树立审美理

想而采取的一套“以美育人”的综合教育措施;美育教学的目的是配合各课程,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和各种专门人才。

二、美术欣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欣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0页)简而言之,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欣赏课作为美育的一部分, 与素质教育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

首先就欣赏课与德育的关系来说, 德育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 是美育的基础,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而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现实, 欣赏作品是以形象来审美, 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因此, 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但二者的任务、途径和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分辩善恶,以理服人,是理性教育,属逻辑思维;审美教育,主要是鉴别美丑,以情动人,是情感教育,属形象思维。

再就欣赏课与智育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审美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作基础,才能够培养审美能务;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第三,就欣赏课与体育的关系来说,矫健的体魄、敏捷的动作、优美的造型等也是美育的要求。人们在观赏体育表演和欣赏体育美术作品中,得到高度美的享受,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的感染,促

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文化;有近现代的屈辱历史,有国人自强不息、绝地奋起的奋发史。美术作品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们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无论是古代的悠久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民族抗争、自强奋斗不息的历史文化,都描绘得生动而详实。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欣赏唐代著名绘画作品《步辇图》时,可介绍我国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时已经成为东亚的盟主,在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惟才适用,慎用刑法,与少数民族通婚;经济上对外贸易繁荣,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往来,多个民族融洽相处。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国家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出灿烂的唐代文化。《步辇图》通过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再现了唐太宗如何接见吐蕃族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庄严的历史场面。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学生在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一个国家以及此国国情有所了解。

(二)美术欣赏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美术欣赏活动首先表现为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欣赏活动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柏拉图在谈到文艺作品对培养人们的美学爱好时说:“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周恩来同志也曾多次强调指出,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使自己的作品起到教育人民、教育后代的作用,要使人民从艺术中“得到鼓舞,受到激励,奋发起来”。美术并不是单纯用来进行道德说教的工具,美术的教育作用蕴含于作品的具体形象之中,它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去肯定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鞭鞑和嘲讽对社会有害的东西,或含蓄或直接给欣赏者以自己的想像和思考,进而有所发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对《马踏匈奴》这一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西汉初年,匈奴用武力侵扰我国边境,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多次袭击匈奴,并千里越进匈奴驻地祁连山,连战连捷,直至消除边患。让人痛心的是霍去病24 岁就病逝了。汉武帝痛心悼念这位民族英雄,下令为他造坟,并雕刻了《马踏匈奴》等石雕,来歌颂这位爱国功臣。然后再看这匹矫健挺立的战马和战马腹下仰面奄奄一息的侵略者雕刻画面,才能正

确理解这一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才能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出人文内涵,拓展视野,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革命题材作品《流民图》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画面重视个性的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作品将农村流离失所的人们,敌机轰炸下百姓的惨状,各阶层人物在沦陷区饥谨凄惨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对苦难同胞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同时还有像《血衣》、《占领总统府》等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使今天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对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之时,革命前辈是如何奋勇献身击退侵略者、推翻反动统治者知之甚少的学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祥和、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并把良好的革命传统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当代以反映南疆作战前线为主题的《祖国在我心中》美展,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署名为“同龄人”的青年观众在留言中写到:“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到这里来,尤其是那些被铜臭熏染了灵魂的人,来感受一下生活,感受一下生命,感受一下血与火在灵魂中的震颤!”《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是中国的书画珍品。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象,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在欣赏这副名作时,老师通过讲述这副作品如何经火烧断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大陆,一部分在解放前

流落到台湾。使学生听后大呼可惜,遗憾之情犹然生起,表现出希望这一优秀作品能够早日合二为一、完好如初的渴望之情。从而激发起他们渴望祖国和平统一,愿为祖国早日统一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要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就要从小抓起。这个“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时侯。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当今时代,各种可视化声音、影像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是更新知识,正确认识自身,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大,犹如一张白绢“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活泼、求知欲强等积极因素,同时也暴露出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破坏公共财物、乱扔垃圾等等,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些缺点。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改掉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单以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显得苍白无力。我发现利用美术欣赏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等。有人说“一部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同样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能改变一个人。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培养自身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守纪律。这是一条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就证明了这一点,漫画《难

以忍受》的作者通过夸张、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出到处乱写乱画者的丑态。学生看后捧腹大笑,之后体会到作者的立意,从而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做,有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用砂纸把画在墙上的字擦掉了。这不能说此人今后就能改掉所有的坏习惯,但最起码这样的课对他们触动很大,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美术欣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 美术创作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精神现象。那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凝结着艺术家复杂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情感经验,往往是他们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经常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就会象细雨润物一样,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就像我国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的:“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比如,欣赏古埃及的金字塔,会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神秘的感觉;欣赏古希腊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使人感到优美;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就会被他借《奔马》来抒发的“心急如焚”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欣赏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会使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而感到无比热爱和自豪„„;欣赏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就会让人感受到他刚直不阿的品性;欣赏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就会为他自信自强的精神所折服。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可以说就是书画家道德品质、艺术修养、生活情操的融汇反映和写照。这样,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欣赏,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社会中有价值的东西,哪些是有害的东西,哪些是需要

效仿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就会被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升华,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其人格修养。

(五)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

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和领域无比丰富和广阔,对一个人来说,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涵盖了人类无比丰富的文化内容。借助这些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了解和认识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具体生活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和地区的人们的性格、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

鲁迅先生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此诸品物,长留人事,故虽武攻文教,与时间同其灰灭,而赖有美术为之存,俾在方来,有所考见。”这就是说,过去的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但只要有艺术作品留存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录像或光盘,如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看到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地了解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等情况;像中国士大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把宋朝时期京都汴梁的城市布局、建设规模、农商经济、河陆运转、衣物服饰、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情景一一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们直观地提供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从米勒的《拾穗》、《播种》、《晚钟》、《牧羊女》、《扶锄的农民》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19世纪农村的生活情景和农民的命运,我们可以了解法国农民的淳朴性格、劳动生活和精神状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则会让人形象、生动地了解巴黎人民奋起推翻波旁王朝的历史事件。这样,通过对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带领学生周游世界、漫步历史,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

(六)美术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观察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能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艺术欣赏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欣赏的实践。

的确,美术欣赏课既是以美启智,让学生增长美术知识的课程,也是以美启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热爱美的课程,它们之间应该是互相联系和促进的。我们知道,人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是在欣赏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了有效地进行鉴赏,就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结构、艺术手法和材质美感等形式要素以及题材主题、深层意蕴、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等内容要素有深入的理

解、感受和把握,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等,这些东西的获得都需要依赖美术欣赏实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老师除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外,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题材、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是怎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通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内容之美、艺术之美等。这样,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生们就会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调动起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从而使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品味美、认识美等的审美能力得到积累与提高。比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通过对凡高及其生活经历的介绍,对作品构图、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就会让学生感悟到在凡高的眼里,向日葵并非寻常之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情感的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欣赏希腊著名青铜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里表现的那个体魄健壮的运动员沸腾的青春活力、优美的人体造型、圆润的美的旋律以及他那夺取胜利的坚定的信念,认识到整个作品就是美与力的完美结合,是意志与力量的赞歌。看得艺术作品越多,学生的审美经验越丰富,审美素养就越高,就越能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越能够鉴别作品思想价值的高低、艺术水准的优劣,才能对艺术作品给以适当的评价。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人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所应有的能力,美术欣

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中功不可没。当一个形象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众时,必然会有各种隐性的原因存在,这时学生们通过运用各种纵向的、横向的观察方法,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作者生平、风土人情等进行逐层推进的观察、了解、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完整的审美感受,这一过程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七)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欣赏课所开展的作品赏析活动,是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寻觅表现方法的过程中,不仅去领略作者鲜明的创作风格、出类拔萃的技法,认知五彩斑斓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人文科学的精神,以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态度去探索与发现未知的世界。

1、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民主平等思想;

达·芬奇有一幅著名的作品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它描绘的是耶稣最后一次同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画家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人性描写,表达了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的就餐座次都是围桌而坐,为什么这幅作品中的耶稣和十二门徒都坐在同一边呢?有的学生甚至问到:中世纪和达·芬奇以前的许多画家,把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看作是神,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画上象征神圣的光圈,而达·芬奇为什么不这样做。教师这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解释:这种处理手法,除了更好的刻划人物,突出主题以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出民主平等的

人文主义思想。不论他是上帝、王子,这是平民、百姓,甚至邪恶之人,在“犯事”之前,都是自然人,都有他自在生活、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自由,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所以达·芬奇让叛徒犹太坐在他们之中,甚至偏中的座位,取消了他们头上神奇的光圈,把他们当作普通的人或市民来描绘。我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与社会之间,都应该是这样的关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应该彻底摒弃。

在现代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在拓宽,民主意识在增强。很多学生早已隐隐约约地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要求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进取意识的提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2、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明确肩负的责任;

环境保护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人类社会的持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长信宫灯”是汉代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青铜工艺品,作品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为当时“长信宫”所使用。特别之处在于宫女的头部和右臂可拆卸,右臂实际上是烟的通道,使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针对这样巧妙的设计,学生的审美感受是多样的:有的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灵巧;有的提出要从立法角度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环境保护传统;有的则洋洋洒洒谈到某些生产、生活污染对后世产生的无法挽回的影响;还有的倡议环境保护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时老师再巧妙的指出“长信宫灯”的巧妙设计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烟尘污染

的一种被动的反应,是多少年经验教训的总结。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主动的环保责任意识,任何一种举动,一项决策,都不要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为前提,这是历史赋与的责任。

3、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科学的精神,反对迷信与邪教。

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方建筑设计人员比较注重宅基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搭配,强调个性,融入自然但又独立于自然;东方的风水先生则更多注重宅基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认为这些形势能招致住者一家的祸福。

美术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的“流水别墅”是建筑艺术设计的典范,他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将别墅修建在怪石林立的一片瀑布的上端,因为再好的运气和福气也将被水冲走。赖特设计理念突出了现代意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价值观和方法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追求——真善美,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着人们的理念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也丰富着人文精神的内涵。这件建筑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就是反对迷信、祟尚科学,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改造自然世界。老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着科学知识的人又为什么会相信类似“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呢?这又会促使学生进行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思考,坚定地站在反对伪科学、破除迷信的时代前列。

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转引自艾中信《美术概论》导论) 。人类从孩提时代起就通过美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接受教育,它不仅可以陶治性情,而且影响着

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蔡元培先生主张从胎教入手,一直到婚丧之事, 都要以美育的原则来对待,以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美术欣赏正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当前,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感知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课堂教学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不但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在成人、老人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各类美术作品,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当今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情感;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极大热情,高尚的爱国情怀;有社会公德,积极向上的情操。这对培养新世纪新时期的接班人有着意味深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若之编著《美育简说》,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2] 傅小英:浅谈美术欣赏课与素质教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5):96-97

[3] 姚 兵: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科论文专辑.2007(11):52

[4] 秦艳洁:以美术欣赏课为平台培养高职学生的观察能力,素质教育.2006(4):27-29

[5] 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

(4):199-200

[6] 朱峰蓉:美术欣赏课的作用浅说,安徽教育,2000(9):46

[7] 苏 杉:浅谈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新西部,2008(16):216

[8] 谢逢春:试论美术欣赏在培养创造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17(2):70-72

[9] 周桂林:浅谈美术教学欣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09-210

[10] 纪晓棠:如何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池州师专学报,2004,18(4):120-121

[11] 石鸥: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5(5):110-116

[12] 焦永红:谈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河南教育,2006(2):48

[13] 张 敏:议美术欣赏与人文精神,新课程·中学,2009:41

[14] 杨 剑:中职生的美术欣赏与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2006(18):27-28

[15] 王志宏:以美启美以美冶情,课堂经纬,2009(582):81

[16] 温敬东:美术欣赏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科德育渗透,2002(2):73-74


相关内容

  • 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 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省学校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淡化.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美术欣赏课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

  • 初级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第一章 中学美术教学目的 柏子波 1. 美术教学目的基本构成要素 1从时限分析,中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2从组合要素分析 ,中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 2. 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 1智育目的:2德育目的:3美育目的. 3. 美育目的主要体现在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培 ...

  • 美到处都有
  • 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士伟 摘 要:美术欣赏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怎样在美术欣赏中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 ...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历年试卷2005-2014(答案)
  • C .教学效果 D .教学过程 B .民间竹刻 D .地方戏剧脸谱 B .学生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美术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74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育目的主要体 ...

  • 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思考
  • 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思考 世雅小学 丁菲菲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欣赏教学,必须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他们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简 ...

  • 520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 培智学校 <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送审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研制组 2015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2 一.课程性质 --------------------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 ...

  • 美术课外活动方案
  •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举办了美术兴趣小组.现将兴趣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 ...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_提纲2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绪论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1. 对象:是中学美术教学系统.也是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的现象与规律. 2. 内容体系:1为何教学 2教学什么 3怎样教学 4什么人教 中学没事教材教法的基本性质和教学目的. 1. 学科性质:1理论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

  •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 二.基本理念(3) 三.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 一.总目标(7) 二.阶段目标(7)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9) 一.内容说明(9) 二.内容标准(13) 第一学段(1-2年级)(13) 第二学段(3-4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