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妖艳之花

平安文化的一朵妖艳的花-------《源氏物语》

平安初期,日本的文化继续接受中国唐文化的浸润,影响,是日本汉风文化的最灿烂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除空海等僧侣随遣唐使赴唐求佛典,两国的交流逐渐减少,日本逐渐行成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成熟。催生了物语文学,并走向繁荣,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一世纪出现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学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在这以后,平安的王朝统治逐渐由盛转衰,《源氏物语》以后的许许多多的物语都无法超越它的高度。

《源氏物语》中的离愁别恨与世事的无常变幻

《源氏物语》中写了皇子出身的源氏五十多岁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中被认为全书最为重要的“须磨卷”则是写源氏二十六岁时的事。由于源氏与其政敌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犯下了罪过,惹恼了右大臣的一家。原本在朱雀帝登基后,源氏及其靠山左大臣一家预示即将失势,在这种情况下,源氏感到情况对他不妙,主动隐退到荒凉的须磨浦去。这次的离京名曰隐退实则是流谪。这一事件,是源氏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上的蹉跌。两年后,源氏被召回京。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与左大臣一家又重新得势。从此,源氏顺势直上,出现了后半生的绝对富贵荣华。因此这一卷是源氏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转折点。从源氏的一生来看,这一分界线意味着他前半生以爱为中心的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是他步入壮年时期后作为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者生活的开端。从全书看,在这之前,作品的前半部充满了源氏的任性和适情,青春享乐的气氛。而在这之后,尽管源氏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陷入懊悔,不安与思考之中。从而使后半部的整体归于低沉,灰暗的情调。因此,从这一意义说,“须磨卷”在全书的转折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除此,“须磨卷”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压轴卷也由于指这卷的文字写的最为情思缠绵,哀婉动人。写源氏流谪之前与他亲近的人惜别,其中包括他一手抚育成人的紫姬,受他照顾的爱人,生活凄凉的花散里,与他有紧密关系的藤壶皇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所有这些女性都是源氏喜爱的人,但是她们与源氏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在生离之际,充满了不同情调的离愁,包含着不同的隐情,各自饱尝着不同的苦痛。骨肉分别的离别情绪使源氏产生看今追昔,人世变幻无常之感。

佛教的无常观,厌世观从内心深处一直支配着平安朝人,《源氏物语》中的多处可以看见“世事无常”的深刻描述,尖锐的指出了佛教的无常理法,浊世,秽土的观念。源氏三岁与母死别,又遭遇妻子葵姬早逝,特别是在父亲铜壶帝驾崩之后被流放到须磨,经历了世事的无常。如果用因果报应和罪的意识来联结源氏与桐壶,紫姬,熏君与姬君,浮舟等人的关系,他们有的期盼着来世的幸福,有的遁世,有的出家。《源氏物语》促进了“哀”演化为“物哀”,形成了民族的审美意识的主体。作者紫式部在写实的“真实”和浪漫的“物哀”两种审美思想的结合点上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面对“物哀”的发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在《源氏物语》中,以真实为根底,将“哀”发展到了“物哀”,让它从简单的感叹发展为复杂的感动过程,从而深化了主体感情,并由理智支配其文学素材,使“物哀”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悲伤等广泛含义,而且其感动的对象超出了人和物,扩大到社会世相。物语文学的真实性,主张反应种种的人情世故。紫式部将厌世论和无常感联结在一起进而升华到“物哀”,赋予“物哀”调和善与恶的价值意义。

超脱物质享受以雅为境界的荣华

另外,《源氏物语》中也有高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呼风唤雨,支配着世界,然而那些想得到一官半职,过上荣华富贵生活的人,纷纷心甘情愿地跪拜在门下。但是,无论你怎样企求着得到官位,拼命地谋取权势,官职的定员总是有限的,这就不得不引发出许多互相间的勾心斗角。平安时代的荣华,其实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想的单纯的物质享乐。真正的荣华应该是超越单纯物质,进一步说应该是寓于物质之中,超越并且升华到一种雅的境界。残酷的权势之争也好,对财富的无穷无尽的追求也好,权与财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在权与财之上的,以雅为境界的荣华。因此当源氏得到了一切的权势和财富之后,他立即投入到六条院的营建。以雅为境界的荣华,必须在自己享乐的同时作为众多人共同享乐的一出舞台艺术把其表现出来。

权力和财富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东西。问题在于如何去使用那些权力与财富。平安时期的人们是把弄权贪财者敏感的权力与财富作为绚丽的舞台背景加以使用。背景就是背景,权力与财富无论多么崇高或富足,终究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人公。然而,在现代的社会里却不同,与人相比,舞台背景却更受人们的重视,权力与财富这一背景本身往往会被反宾为主,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心。人们为了权力和财富等一些物质享受不断的随波逐流,趋于大同化,摒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荒废自己的精神家园。

平安朝人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对平安时代的人来说,自然被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然作为一个对象去感受它,观赏它,使用它给人生带来欢乐。另一种是从命运上把自然与人一体化,共生共存,在自然中审视自己的命运,从而悟出荣华并非永恒的道理。

将自然作为对象的话,那么,自然只能是为他们的生活而存在,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是他们观赏的对象。花为他们而开放,鸟为他们而鸣啼。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自然中审视自己的命运的恳切愿望。

作为以京都为中心的物语文学的文学批评,有人认为物语文学之所以其写实性非常优秀完美,正是因为他们有过宫廷生活,贵族生活,京城生活的经历。而民众生活的地方的人的生活并没有被如实的反映出来。其实,支撑物语文学的并非是贵族本身,而是有着下层地方背景的中流阶级。只是他们把自己的兴趣都集中在京都,所以才如此生动的描写出了宫廷文化的全貌。即使是紫式部,如前所述,也曾跟随前往越前国赴任的父亲去过越前,亲自体验《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超越时空,乃至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影响至今。不得不证明:文学的发展首先是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域文化传统,这是民族文学之美的的根源。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确立民族文学的价值。然而,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学,又存在与他民族他地域的文学交叉关系,它是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优秀的不仅在本民族和地域内生成和发展,而且往往还要吸收世界其他的民族和地域的文学精华,在两者的互相交错中碰撞和融合才能呈现出异彩。

参考文献:《日本文学史话》作者:刘振瀛 出版项:北京:商务印书馆

《源氏物语交响乐》作者:野岛芳明 姚继中 出版项: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日本文学史》作者:谢六逸 出版项:上海:上海书店

《紫式部和她的》书籍作者:陶力 图书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过实实在在的地方生活。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妖艳之花

平安文化的一朵妖艳的花-------《源氏物语》

平安初期,日本的文化继续接受中国唐文化的浸润,影响,是日本汉风文化的最灿烂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除空海等僧侣随遣唐使赴唐求佛典,两国的交流逐渐减少,日本逐渐行成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成熟。催生了物语文学,并走向繁荣,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一世纪出现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学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在这以后,平安的王朝统治逐渐由盛转衰,《源氏物语》以后的许许多多的物语都无法超越它的高度。

《源氏物语》中的离愁别恨与世事的无常变幻

《源氏物语》中写了皇子出身的源氏五十多岁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中被认为全书最为重要的“须磨卷”则是写源氏二十六岁时的事。由于源氏与其政敌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犯下了罪过,惹恼了右大臣的一家。原本在朱雀帝登基后,源氏及其靠山左大臣一家预示即将失势,在这种情况下,源氏感到情况对他不妙,主动隐退到荒凉的须磨浦去。这次的离京名曰隐退实则是流谪。这一事件,是源氏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上的蹉跌。两年后,源氏被召回京。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与左大臣一家又重新得势。从此,源氏顺势直上,出现了后半生的绝对富贵荣华。因此这一卷是源氏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转折点。从源氏的一生来看,这一分界线意味着他前半生以爱为中心的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是他步入壮年时期后作为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者生活的开端。从全书看,在这之前,作品的前半部充满了源氏的任性和适情,青春享乐的气氛。而在这之后,尽管源氏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陷入懊悔,不安与思考之中。从而使后半部的整体归于低沉,灰暗的情调。因此,从这一意义说,“须磨卷”在全书的转折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除此,“须磨卷”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压轴卷也由于指这卷的文字写的最为情思缠绵,哀婉动人。写源氏流谪之前与他亲近的人惜别,其中包括他一手抚育成人的紫姬,受他照顾的爱人,生活凄凉的花散里,与他有紧密关系的藤壶皇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所有这些女性都是源氏喜爱的人,但是她们与源氏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在生离之际,充满了不同情调的离愁,包含着不同的隐情,各自饱尝着不同的苦痛。骨肉分别的离别情绪使源氏产生看今追昔,人世变幻无常之感。

佛教的无常观,厌世观从内心深处一直支配着平安朝人,《源氏物语》中的多处可以看见“世事无常”的深刻描述,尖锐的指出了佛教的无常理法,浊世,秽土的观念。源氏三岁与母死别,又遭遇妻子葵姬早逝,特别是在父亲铜壶帝驾崩之后被流放到须磨,经历了世事的无常。如果用因果报应和罪的意识来联结源氏与桐壶,紫姬,熏君与姬君,浮舟等人的关系,他们有的期盼着来世的幸福,有的遁世,有的出家。《源氏物语》促进了“哀”演化为“物哀”,形成了民族的审美意识的主体。作者紫式部在写实的“真实”和浪漫的“物哀”两种审美思想的结合点上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面对“物哀”的发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在《源氏物语》中,以真实为根底,将“哀”发展到了“物哀”,让它从简单的感叹发展为复杂的感动过程,从而深化了主体感情,并由理智支配其文学素材,使“物哀”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悲伤等广泛含义,而且其感动的对象超出了人和物,扩大到社会世相。物语文学的真实性,主张反应种种的人情世故。紫式部将厌世论和无常感联结在一起进而升华到“物哀”,赋予“物哀”调和善与恶的价值意义。

超脱物质享受以雅为境界的荣华

另外,《源氏物语》中也有高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呼风唤雨,支配着世界,然而那些想得到一官半职,过上荣华富贵生活的人,纷纷心甘情愿地跪拜在门下。但是,无论你怎样企求着得到官位,拼命地谋取权势,官职的定员总是有限的,这就不得不引发出许多互相间的勾心斗角。平安时代的荣华,其实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想的单纯的物质享乐。真正的荣华应该是超越单纯物质,进一步说应该是寓于物质之中,超越并且升华到一种雅的境界。残酷的权势之争也好,对财富的无穷无尽的追求也好,权与财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在权与财之上的,以雅为境界的荣华。因此当源氏得到了一切的权势和财富之后,他立即投入到六条院的营建。以雅为境界的荣华,必须在自己享乐的同时作为众多人共同享乐的一出舞台艺术把其表现出来。

权力和财富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东西。问题在于如何去使用那些权力与财富。平安时期的人们是把弄权贪财者敏感的权力与财富作为绚丽的舞台背景加以使用。背景就是背景,权力与财富无论多么崇高或富足,终究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人公。然而,在现代的社会里却不同,与人相比,舞台背景却更受人们的重视,权力与财富这一背景本身往往会被反宾为主,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心。人们为了权力和财富等一些物质享受不断的随波逐流,趋于大同化,摒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荒废自己的精神家园。

平安朝人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对平安时代的人来说,自然被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然作为一个对象去感受它,观赏它,使用它给人生带来欢乐。另一种是从命运上把自然与人一体化,共生共存,在自然中审视自己的命运,从而悟出荣华并非永恒的道理。

将自然作为对象的话,那么,自然只能是为他们的生活而存在,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是他们观赏的对象。花为他们而开放,鸟为他们而鸣啼。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自然中审视自己的命运的恳切愿望。

作为以京都为中心的物语文学的文学批评,有人认为物语文学之所以其写实性非常优秀完美,正是因为他们有过宫廷生活,贵族生活,京城生活的经历。而民众生活的地方的人的生活并没有被如实的反映出来。其实,支撑物语文学的并非是贵族本身,而是有着下层地方背景的中流阶级。只是他们把自己的兴趣都集中在京都,所以才如此生动的描写出了宫廷文化的全貌。即使是紫式部,如前所述,也曾跟随前往越前国赴任的父亲去过越前,亲自体验《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超越时空,乃至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影响至今。不得不证明:文学的发展首先是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域文化传统,这是民族文学之美的的根源。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确立民族文学的价值。然而,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学,又存在与他民族他地域的文学交叉关系,它是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优秀的不仅在本民族和地域内生成和发展,而且往往还要吸收世界其他的民族和地域的文学精华,在两者的互相交错中碰撞和融合才能呈现出异彩。

参考文献:《日本文学史话》作者:刘振瀛 出版项:北京:商务印书馆

《源氏物语交响乐》作者:野岛芳明 姚继中 出版项: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日本文学史》作者:谢六逸 出版项:上海:上海书店

《紫式部和她的》书籍作者:陶力 图书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过实实在在的地方生活。


相关内容

  • 李萌毕业论文定稿
  • 教学单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学号 编 号 [1**********]5 ZW2014HYS005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探<雪国>美学特质 李 萌 汉语言文学 杨 乐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2014 年 5 月 10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5-12)一.<雪国>的自然之美 . ...

  • 关于樱花与日本文化论文中文
  •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系 (部) 专 业 题 目 指导教师 2012 年 4 月 张贺 学 号 商贸系 应用日语 090402105 浅析樱花与日本文化 庞懋谦 摘 要:在日本,樱花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对于日本人而言,樱花更有着深厚的精神内 涵.樱花文化已经在日本人的心里扎了根,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 ...

  • 文献综述完整版
  •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 ...

  •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
  • 贵州大学2011本科人才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日语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日语复合型人才. *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受到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 ...

  •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毕业论文
  •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毕业论文]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马瑶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论周作 ...

  • "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文档 (3)
  • 文学遗产 "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作者:雷恩海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31日 15版) 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曹操提倡通脱,打 ...

  • 中央电大汉语言毕业论文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开发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和之美"东方的美 --紫式部美学思想初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年 级:2010年春季 工 作 站:XX电大铅山工作站 XX 广 播 电 视 大 ...

  • 夏目漱石[从此以后]([后来的事])在中国的传播
  • 夏目漱石最早在中国出现的作品应该是<我是猫>,从各种资料来看,<我是猫>也应该算是他在中国传播地最为广泛和成功的作品.而他其他的作品则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其他日本作家的作品所广为中国人熟知.就单从<从此以后>一书的翻译传播来看,可见一斑. <从此以后>是 ...

  • 日本社会与文化概要论文2
  • 日本社会与文化概要论文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对日本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经济,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都是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首先日本虽是个小国,但是日本的经济却是十分发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