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1、《过去的日子》

一、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同时本课有意图地通过欣赏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

教材设置两个学习过程互为补充。

1、 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还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二、设计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鼓励学生上台去说“过去”,并把在“过去的日子里”所值得回忆的有意义的事,或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从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3、在相互的“谈过去”中,培养出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开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领学生谈“过去”(熏陶、欣赏、感受、评析阶段)

第二课时:学生忆过去,画过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阶段)(略)

一、熏陶、欣赏与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看着歌词,听一首老歌,《童年》。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在这过去的日子里有许多事情是值得回忆的。听了这首歌曲,

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家对童年的感受。那么,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那段时光。那时,我和伙伴们为了让老师早点下课,淘气的把事先

准备好的小老鼠扔到讲台上----

生:我也是,每天总是要等到睡觉时,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生:同样的,老师叫我背的书,到第二天要上课时,才匆忙念几下,结果被老师罚站了一节

课。

生:那时候,我把家里仅有的录音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被爸爸大骂一顿。

生:我觉得我的过去是贪玩的。

生:我好怀念过去那美好的时光。

师:《童年》这首歌里有没有同学们的影子呢?

生:有。

师:哪一句歌词和你们最贴切呢?

生: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

戏的童年。

生: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经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

还没有念。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过去对童年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种感受用绘画的形式

画出来呢?

生:想。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画的画描述出来。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我和几个小伙伴背着书包,手牵着手,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条小狗

摇着尾跟在后面,几只蝴蝶在我们的周围飞----

生:我想画一个美丽的,过去我们常去的地方。那有山,有水,有花,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

还有天空是蓝色的,云彩是白色的----

师:同学们的过去真是另人难忘,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有许多难忘的事。现在老师和同

学们一起来分享,好不好?

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特别是画“猫”,可是我怎么也画不像,听老师说,要想

把猫画好,首先要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就得深入到猫的身边,那时,正好我家有一只猫,于是有一天,我就一边观察它,一边写习题,并和它玩,可是正玩到高兴时,猫一下子就把我的题片给撕了,可我又不敢打它,没办法,只好自己一点点粘好,有些惨。 生:哈-哈-哈—

师:我小时是从农村长大的,我家的前面有一小树林,那里有许多的核桃树,我们常一起去

打核桃,特别高兴,还有满山遍野挖菜,那兴奋劲就别提有多高兴了。还有一起跳皮筋、踢口袋----

生:老师可真逗。

(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个个情绪高涨,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推出

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同时出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使师生的距离拉进)

二、再次欣赏、感受、评析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分组讨论,课本中的作品,画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欣赏《北方的孩子》

生:他们在雪地里玩,他们笑得很开心。

生:他们姿态各异。

师:这是一张摄影作品,表现的是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历的事情,他们团结友爱、淘气、贪玩。作者仅仅是为了把他们的贪玩拍下来吗?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很留恋过去。想把过去留下来。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作者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他希望把自己往日的生活再现出来,从而珍惜自己的今天,对未来呢,充满希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不要珍惜我们的今天呢?

生:要。

2、欣赏《小书摊》

生:这张画是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画,画里有好多小学生,他们在围着书摊看书。

生:书摊上摆的全是旧书,是小作者赵抒清的同学在家里看过的旧书,他摆书摊是为了把旧书卖出去,然后挣钱去买自行车。

师:这是一幅反映童年趣事的画面,小作者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把家里看过的过旧书拿出来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挣钱,去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生:我们要向小作者学习。

生:我相信我会比他还棒!

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靠父母,要象小作者的同学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主人。大家说,小作者的过去是不是很值得回忆,值得去画!

3、欣赏《山村小店》

生:小店前有四位小姑娘,她们都很爱美,都在挑选着花布。

生:作品反映农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美的追求。

生:画面中的一条狗,给她们做伴,很有趣味。

师:这幅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山村姑娘的单纯和质朴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农民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思想感情。

4、欣赏摄影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

生:赞美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积极抗战的高尚情操。

生:赞美小姑娘的英勇。

师:作者把小姑娘拼尽全力划桨,送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情景拍了下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极力支援,也体现了摄影家邹健东对小姑娘颜红英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如果摄影家没有亲眼所见,没有去捕捉这一情景,就不可能有这一幅真实的、有意义的作品产生。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过去都怀有一种“恋”的情感。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镜头”需要我们去捕捉。生活中确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验。就象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布置作业

翻看儿时的照片、家庭老照片,听一听祖辈、父辈的故事,欣赏儿时歌曲并找感觉,为画过去的日子做准备。

课后反思:要实现教育的理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所以,在这一课程中,我并不是按过去的“灌输式的老方式去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让学生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这是困难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理解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又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自己动手画过去。本人并不急于让学生画,而是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二个课时来完成。在本课时中,首先我利用音乐创设情景进入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欣赏、感受、评析,然后在回到教材中,继续欣赏、感受评析。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时通过让学生对《童年》这首歌的听、想,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的感受,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本人将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的心连在一起,这样一堂课才“教也融融,学也融融”。

2 .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一) 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

(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 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

(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 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

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 欣赏导入:

1、 学生欣赏桥梁模型。(运用多媒体)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 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 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 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 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二) 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 展示平面效果。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学生观察思考: 1) 材料要求 2) 结构要求3) 制作步骤4) 制作要领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材料需要用硬卡纸, 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 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

(三) 学生尝试动手: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 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

2、展示好的作品,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 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 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1、1968年12月18日, 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 建于清代, 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 建于隋朝, 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 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选出组长。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 讨论确定, 课外实施。

(六)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 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

三、学生分组设计制作, 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

第三课、绿洲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绿洲》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学习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课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评述、比较,通过此活动首先让学生找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共异性,然后得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最后初步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绘画(时空重组)的表现手法来重新拼贴一幅环保主题作品。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新奇视觉效果。 2、通过对比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并初步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时空重组)来拼贴一幅作品。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生在参与赏析作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认为初中美术的教学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我中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缺乏了解,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欣赏和讨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及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难点: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于现实主义作品认识较多,而对新奇视觉形象的绘画方式较难掌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会用这种方法。

二、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七年级的美术。七年级班上的男女生分布不均匀,学生美术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对美术的认识比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缺乏,但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堂课主要是对作品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再现,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我以提问题为主,展示作品,学生欣赏,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呢?主要运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涉及到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知识。

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动手对绘画作品的原型进行再创造,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作为导入部分,我以提问为主,提了三个问题:1、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我国的植树节,那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2、绿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呢?3、那么绿色又有什么寓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绿色,因为看到绿色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见,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环保!)这样课堂的开头不仅引出了“绿色”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环保,关注生活环境引入。

(二)观赏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观赏图片资料,我将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九寨沟优美的绿色生态图片,另一组是被破坏被污染的图片。(目的:使学生在对比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并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接着老师可以再举例引导)最后向学生提问: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你会画成什么样?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这个情怀进入下一个环节—思考与讨论。

(三)思考与讨论: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绿洲》,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前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欣赏《绿洲》这一幅油画作品,感受超现实主义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的视觉效果,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出来。

(四)作品欣赏:

在与学生互动欣赏评述完《绿洲》后,同时展示作品《绿洲》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也是我的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对比这两幅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异性,在此过程中能达到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然后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用直接呈现知识要点就能体现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重点、难点)。这样操作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们

可以作一个课堂小结,总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五)活动开展: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开展:重新拼贴作品。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广告海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阅读相关内容,想想这些画家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丰富的情感的?他们的绘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内容结束后再出示一幅环保主题作品,让学生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技法(时空重组)进行再创作,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学习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学生中好的想法去启发其他学生。

(六)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学生作品评价。我采用师生互评,我选了几幅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我再补充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五、教学评价

在这课中我紧紧抓住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讲解有关新奇视觉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惊奇与愉快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作品予以肯定评价,采用开放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尝到美术学习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4、中国结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下册《中国结》。

2、教材简析: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吉祥结是中国结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制作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我把“吉祥结”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拉内耳”是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吉祥结半成品进行直观演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质疑、分析讨论、操作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吉祥结的半成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00厘米长的尼龙绳3至5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将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诱,积极的思,主动地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引趣激情 诱发动机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本节课内容颇具观赏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艺的样品,让学生从欣赏不同造型的结艺中感受到它的观赏性和装饰性,然后用教师的“诱”,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都作了必要地准备。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演示)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一件件造型独特、绚丽多彩的中国结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些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引导:

同学们,这些都是中国结,谁能谈一谈你对中国结文化的了解?这里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回答后,我作以总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团结,还是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物品。请看大屏幕,如:“金玉满堂”“五谷丰登”“如意平安”“鱼虾满仓”等等。(边说边演示课件)

除此之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一个中国结的图案造型,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它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世界人民携手共创新世纪。

在学生欣赏完之后,我及时小结:这些韵味悠长、美丽独特的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所有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了)我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中国结呢?(此时,学生一定是群情激盎,我就适时引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结最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吉祥结”的打法。同时,我出示课题:吉祥结

这样,就自然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做结合 掌握方法

我先向学生介绍:吉祥结有单线结、双线结和三线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打双线结。板书:双线结。

吉祥结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制作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学课本29至31页的内容,先初步感知吉祥结的制作过程,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制作,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作以交流。此时,我还要走到学生中去,及时地予以指导点拨。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书、质疑、讨论、操作,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学生自学后,我进一步启发: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哪一步做起来比较困难一些?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一定会一致认为“拉内耳”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拿出吉祥结半成品进行演示:

同学们,老师手中是一个吉祥结的半成品,只剩拉内耳这一步,刚才,大家说拉的时候拉不动,问题就出在你前面的操作不太恰当,请注意:拉绳子的时候一定要“均匀拉紧”,用力要适度,不可过紧,否则抽拉一定很困难。请同学们看:(教师演示)拉内耳时大小要均匀,与外耳配合起来看上去才美观。做完后要稍加整理,这样一个美丽的吉祥结就做好了。 由于“拉内耳”是制作的难点,我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把拉内耳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地诱,主动探索到制作吉祥结的方法,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

为了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我把制作吉祥结的全过程用大屏幕形象地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一次,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刚才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均匀拉紧”,用力适度。做完后,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展。

这样就顺利地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及时评价 加强反馈

待学生全部完成后,我明确评比方法:先进行小组内自评、互评,然后每个小组拿出一件作品进行展览。

通过学生的现场操作、评价,使他们在“做”中真正掌握了吉祥结的制作方法,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除了吉祥结以外,中国结的花样繁多,为此,我设计了第四个教学环节:

(四)拓展延伸 促进迁移

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拜师学艺”为主题,开展小组内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活动,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学会一种新的打结方法。

这时,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又一次掀起了学习高潮,你教我学,一个人教一群人学,真是其乐融融。孩子们不但学会了一种新的打法,拓展了知识面,还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光芒!作为教师,每个孩子都竭力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不包办不代替,只是作适时而必要的点拨或指导,全由学生或独立或合作的自主完成,使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时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5、远古的呼唤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远古的呼唤”的艺术行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远古的呼唤”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 本课立足于学生兴趣.选择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更多考虑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内容分析

教材以《火种》这一剧本为线索,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一系列活动,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情感,探求艺术的根源,感知先民在改造环境、美化生活中的创造发挥,体验原始艺术的魅力。从中也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健康审美心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材设置的三个学习活动围绕剧本表演展开,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查找、收集与原始部落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相关故事,组织学生修改剧本,为活动的开展作准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个学习活动主要进行角色分配,制作表演道具,通过实践感受原始艺术风格。第三个学习活动布置舞台,组织表演,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道具的设计与制作、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演出效果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等项目指标,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资料库”中提供了相关远古时代的名词解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进入角色。

“学习大空间”一栏示例现代人借鉴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给美好的生活添加更多色彩。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对美术并不重视,学生美术基础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弱,因此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手实践课。考虑到学生对远古时代并不是非常理解,我就通过大量的音乐和图片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制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同时,在这节课中,还考虑到我们同学造型能力比较弱,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对学生制作帮助不大,因此,我制作了比较多的教具供学生借鉴,并在课堂上加了教师示范环节。

【教学组织】

在课程开始之前,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教学评价】

从合作意识、组织能力、道具制作、场景效果、演员化装、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行为。 学生作业评价采取自评、互评方式。

【教材处理】

由于表现远古时代的图片资料较少,质量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存土著部落的影像、图片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原始风格的仿制品,

如面具、陶罐、首饰等,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教学情境创设】

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创作表演,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

【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能丰富学生视野, 营造远古时代的氛围。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在对远古时代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具有原始风格的面具、服装。

(2)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堂氛围,学生将被带入有意识的审美思维活动中。课堂组织采取分组形式以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讨论的流畅进行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道具设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作品或设计方案要求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意。

(3)课堂作业以设计图为主,准备充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道具制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引导,引导的目的更多应体现为工作思路的条理化,而不能变成给学生加框框,否则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和行为的表现。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重点】

1. 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

2. 《火种》角色分析。

3. 学会制作远古时代的服饰及道具。

【教学难点】

1.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不是以临摹为主。

2. 《火种》角色分析,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刀,卡纸,树叶,羽毛,双面胶,报纸,贝壳,布等。

已经做好的面具和服饰若干个。

【学具准备】

剪刀,卡纸,树叶,羽毛,双面胶,报纸,布等。

(课前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检查)

一. 导入新课:欣赏体验

播放舞蹈《 鼓韵金声 》(对第三课时的表演做铺垫。)

二.复习巩固

出示课题:远古的呼唤

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图片, 师生共同归纳远古时代部落面具、服饰的特征:

(1)面具特点: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作用

(2)服饰特点: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旧知识, 为新内容--制作铺垫。)

三. 情景激发

播放电影《我是谁》的片段

1.看完>片段后, 你们想一想, 我们做面具可以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 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材料如羽毛, 布条, 颜料, 绳子, 树叶, 贝壳, 牙签, 豆子, 卡纸„„

2.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

平面设计——绘画、剪贴„„

立体构成——泥塑、纸塑„„

四. 讨论剧本

分组讨论剧本,分配角色,安排制作任务。

我们在想象了远古时代的情景后,远古时代人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也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他们又会怎么去解决呢?我这里有一个剧本,是描写原始人与火的故事的。我们将通过选出角色、包装角色、表演剧本来感受来自远古时候的呼唤。请大家快速看剧本。(书本18页)

出示剧本《火种》

人们劳动了一天,晚上围在火堆旁边吃着东西,突然一阵暴风、洪水,部落的篝火熄灭了。没有火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会在黑夜里面对黑暗,吃不上熟食。于是,首领和长老们经过精心安排决定派一个青年去寻找火种。青年爬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另外一个部落找到了火种。青年拿着火种呵护万分,兴奋的回到了自己的部落。正当部落上下欢呼他的归来,火种又不慎落入水中,希望又一次破灭。人们绝望的时候,青年再次站了出来,向部落的人们展示了从其它部落学习得来的法宝——钻木取火,奇迹诞生了,生命之火又重新点燃。

1. 如果你们是导演,你认为,剧中有哪些角色呢?

青年、长老、部落首领、老人、男人、女人、小孩。

2. 师生共同分析这些角色,教师展示教具参考。

五. 教师示范

我想大家此刻很想拥有一个面具和服饰,怎么制作呢?先请大家给老师几分钟的时间,让我先做一个,给大家看看。

教师示范

1.面具的制作步骤:

(1)构思:新、奇、特、有创意的

(2)画稿:用铅笔画出大致轮廓

(3)剪样 :沿外轮廓剪好

(4)描绘:描出小细节和装饰

(5)组装:粘、订

2. 服装稍加装饰。(请生戴)

3. 制做时的注意事项:

1、图案设计夸张;

2、色彩搭配对比鲜明;

3、考虑五官位置;

4、进行适当的装饰.

(树叶、羽毛、彩色皱纹纸等)

六. 创作表现

学生结合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创作:集体动手包装《火种》角色,使角色的外表具有原始风格,并制做道具

1.构思:根据表演的人物来创作。

2.制作:纸工+羽毛 (树叶、布等容易准备的材料都可用上)

(播放音乐,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 学生作业展示

1. 大家互评:

选取有个性的面具、服饰,让学生穿戴好,大家评价。

2. 自我评价:(带回家)

作者

(2-3个同学) 色彩

(30分) 夸张

(30分) 个性

(40分) 总分

(100分)

八.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应该大家对面具和服装的制作都能够掌握了。

并布置下节课任务(学生熟悉剧本,带上工具,准备面具和服装) 。

九.课后拓展

1. 鼓励学生进一步关注原始风格的物品,做有益的收藏。

2. 用身边的废物再利用制作各式各样的作品。

十.板书设计

课题 远古的呼唤

1. 面具的制作步骤:

(1)构思:新、奇、特、有创意的 教师范图:

(2)画稿:用铅笔画出大致轮廓 1

(3)剪样 :沿外轮廓剪好 2

(4)描绘:描出小细节和装饰 3

(5)组装:粘、订 4

2. 服装稍加装饰。 5

3. 制做时的注意事项: 6

1、图案设计夸张;

2、色彩搭配对比鲜明;

3、考虑五官位置;

4、进行适当的装饰.

(树叶、羽毛、彩色皱纹纸等)

十一 .教学反思

1. 在课堂练习中, 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面具,服饰的制作。重难点的突破是通过示范,学

生讨论,师生合作来完成。

2. 在本节课中,优点是:(1)我课前教具准备的非常充分,给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并且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对面具的制作很感兴趣。(2)多媒体课件的两个片段,也能给学

生第三节课提供很多的表演帮助。(3)在学生团结协作方面,(8---10)人为一组,好生

带差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这样,能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学生作业采取

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自我评定的机会,然后,我们老师再评定他们的成绩就非常容易。

(5)注重学科的渗透,在本课中加入了很多的音乐元素,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调动了起来。

还渗透了德育教学, 不让学生任意的破坏树木,课堂上只能用一些枯枝,草或落叶。缺点:

(1)使用幻灯机时,由于出现切换问题导致脱了一点的时间下课。(2)教学过程中,教师

语言的衔接上还不是非常的理想,有待于以后提高。(3)教师示范环节可以简单一些,尽

量发挥学生自己的创作空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自我评价:(带回家)

班级: 作品名称:

自我评价:(带回家)

班级: 作品名称:

6. 《星空》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湘版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它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

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

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

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

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

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

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学

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

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包括地球与太

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

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

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

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

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

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

利用电脑制作。“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

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资

料库”收集了有关绘画特殊技法的介绍,供作业时借鉴使用。“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不同时

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意表现,使学

习得以延续,且提供了教学选择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

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

己去获取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

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CAI 课件,用特殊表现手法绘制的画,构图练习材料。

学具:盐、水彩纸、色纸、颜料及上色工具等。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

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各种方面综合起来统

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

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学生在探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

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质

疑、分析,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引发学生兴趣,

主动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好课的必需。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教师出示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分发给小组。

2.学生讨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表现。学生分组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学生把作业粘贴在教室展板上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面。

二、欣赏探究

1.出示星空的图片,与学生作业比较。

提示语:广阔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闪烁的星星好像宝石镶嵌在天幕上。刚才我们活动中运

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现美丽的星空呢。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关于星空的故事、传说.以及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赏星空的图片,从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形态与明

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色彩、节奏、造型的美感启示。

4.进一步欣赏表现星空的作品。

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分析;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

“平面设计”作品分析等。

5.教师出示一幅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利用photoshop 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

的新画面,分析构图、色彩、形状等,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6.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作构图的拼摆练习。

7.台下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调整构图,通过对比加强对构图的认识。星

空的图片;表现星空的作品: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

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等;教师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利用

photoshop 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教师准备展板,一些简洁造型的纸卡、

双面胶等。

三、尝试表现

1.结合星空的图片资料,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可以

合作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手法)

2.星空图片循环浏览。

3.教师个别指导。

星李图片展示;播放音乐,营造气氛。(《Twinkle,Twinkle, LittleStar 》等歌曲)

四、课堂小结

1.星空给了我们很多美感启示,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发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

2.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收集与星窄有关的科幻画、绘制工具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讲解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

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第七课《运动》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

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

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想要

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

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

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

感。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课件

2、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二、说教学法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

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辅助材料。不断采用欣赏、分析、启发、归纳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教学模特:生活中、同学中常见的动作如投篮、扫地、跑步、教师

跳的街舞等)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渐渐的引

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

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幻灯片、实际动作、现场演

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

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

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正确选择的方法。

三、说学法

着重于学生体验方面,创设特定的情景(动的车、奔跑),让学生切身体会。组织学生

分组讨论、研究。还有利用大量的实例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使

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现以象征为主的这样一种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的启

发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播放刘翔在跨栏项目中跑的视频)

1.欣赏刘翔在第28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项目中跑的全过程,感受运动在视觉上给

人带来的速度美、动作美、力量美和韵律美。

2.设问:在美术创作中可运用哪些媒材?(绘画、摄影、雕塑等。)

(二)、具象造型 (写实手法)

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1.造型手法:具象,写实。具象造型即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写实即真实

地对事物进行刻画。

2.从动作和形体上体现了力量美、形体美以及韵律美。

(三)、具象造型 (变形手法)

欣赏:作品《风》、作品《风驰电掣》

1.设问:风给人的感受有哪些?(春风:柔和轻盈;狂风则有力量、有速度„„) 你将如何运

用雕塑的形式表现春风和狂风呢?

2.作品欣赏:

①《风》

整体感受:像春风,柔美。用女性形体来表现柔和和韧性。

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曲线更好地表现了柔和的视觉感受,圆润的体面给

人感觉也更柔和。

②《风》的具象变形手法:有意识地将形体比例进行了夸张,适当拉长比例使读者更明显地

感受到风吹杨柳,柔韧的意境。

③《风驰电掣》

整体感受:有狂风的力量,速度快。重金属有坚硬和重量感,用水平的长短不一的线来表现,

觉上像重影,而且有高速度之感,用方正的体面给人以浑厚和力量之感。

④《风驰电掣》的具象变形手法:作品同样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更概括地塑造了人与物的

形和体,运用了简化和夸张的手法,简化体形,夸张重影的线条,使人的注意力转换到速度

和力量上。

(四)、思维拓展舞蹈摄影作品欣赏:舞蹈的摄影图片

两幅雕塑作品《旋》

①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视觉感受:快速的旋转运动,导致照片中的某些部位虚化;头部和

上半身后倾,一条腿悬在空中,使体态呈均衡的动态,动作和体态柔美。

②引导学生分析,用圆环形可以表现旋转的动态,用圆润的体可以表现柔美的氛围。

③两幅雕塑作品《旋》的分析。圆润的环状,大小不一的叠加,有强烈的旋转的韵律感。雕

塑作品与摄影作品中的不同韵律的比较:前两幅雕塑作品更注重节奏和力量,摄影作品更蕴

涵轻盈、柔美之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

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六)、作品展示及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师评为辅,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

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讲解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

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五、课堂总结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具象写实的雕塑,可将生活中的形象立体地真实地再现;而具

象变形的雕塑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美更强烈地进行诠释;抽象造型的雕塑作品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第 8课 我们的奥运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奥运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育盛会,本课以学生策划运动

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将 奥运会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课的始终。本课选择标志设

计这个与形象策划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并

通过对运动会的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制作。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设计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次学习,增加学生的爱国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的理念和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

形式,难点为标志的创意设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务必贯穿教学的始终。 教学手段:运用计

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

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教学以北京申奥成功的短片导入,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导

入语强调奥运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真谛,并能体现在运动会的设计上。在教学中为解

析奥运会标志引入标志概念,加入标志设计的影音文件和标志设计过程的讲解图片,使教学

更加直观,学生易懂,并为教材中一个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为例,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

作用有感性的认识,重点突出标志设计时形与意的结合和标志运用时要注意的视觉美感。 教

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设计、为什么

这样设计,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像的方针。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④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

律。

1、《过去的日子》

一、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同时本课有意图地通过欣赏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

教材设置两个学习过程互为补充。

1、 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还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二、设计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鼓励学生上台去说“过去”,并把在“过去的日子里”所值得回忆的有意义的事,或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从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3、在相互的“谈过去”中,培养出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开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领学生谈“过去”(熏陶、欣赏、感受、评析阶段)

第二课时:学生忆过去,画过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阶段)(略)

一、熏陶、欣赏与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看着歌词,听一首老歌,《童年》。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在这过去的日子里有许多事情是值得回忆的。听了这首歌曲,

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家对童年的感受。那么,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那段时光。那时,我和伙伴们为了让老师早点下课,淘气的把事先

准备好的小老鼠扔到讲台上----

生:我也是,每天总是要等到睡觉时,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生:同样的,老师叫我背的书,到第二天要上课时,才匆忙念几下,结果被老师罚站了一节

课。

生:那时候,我把家里仅有的录音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被爸爸大骂一顿。

生:我觉得我的过去是贪玩的。

生:我好怀念过去那美好的时光。

师:《童年》这首歌里有没有同学们的影子呢?

生:有。

师:哪一句歌词和你们最贴切呢?

生: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

戏的童年。

生: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经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

还没有念。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过去对童年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种感受用绘画的形式

画出来呢?

生:想。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画的画描述出来。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我和几个小伙伴背着书包,手牵着手,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条小狗

摇着尾跟在后面,几只蝴蝶在我们的周围飞----

生:我想画一个美丽的,过去我们常去的地方。那有山,有水,有花,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

还有天空是蓝色的,云彩是白色的----

师:同学们的过去真是另人难忘,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有许多难忘的事。现在老师和同

学们一起来分享,好不好?

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特别是画“猫”,可是我怎么也画不像,听老师说,要想

把猫画好,首先要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就得深入到猫的身边,那时,正好我家有一只猫,于是有一天,我就一边观察它,一边写习题,并和它玩,可是正玩到高兴时,猫一下子就把我的题片给撕了,可我又不敢打它,没办法,只好自己一点点粘好,有些惨。 生:哈-哈-哈—

师:我小时是从农村长大的,我家的前面有一小树林,那里有许多的核桃树,我们常一起去

打核桃,特别高兴,还有满山遍野挖菜,那兴奋劲就别提有多高兴了。还有一起跳皮筋、踢口袋----

生:老师可真逗。

(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个个情绪高涨,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推出

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同时出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使师生的距离拉进)

二、再次欣赏、感受、评析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并分组讨论,课本中的作品,画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欣赏《北方的孩子》

生:他们在雪地里玩,他们笑得很开心。

生:他们姿态各异。

师:这是一张摄影作品,表现的是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历的事情,他们团结友爱、淘气、贪玩。作者仅仅是为了把他们的贪玩拍下来吗?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很留恋过去。想把过去留下来。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作者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他希望把自己往日的生活再现出来,从而珍惜自己的今天,对未来呢,充满希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不要珍惜我们的今天呢?

生:要。

2、欣赏《小书摊》

生:这张画是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画,画里有好多小学生,他们在围着书摊看书。

生:书摊上摆的全是旧书,是小作者赵抒清的同学在家里看过的旧书,他摆书摊是为了把旧书卖出去,然后挣钱去买自行车。

师:这是一幅反映童年趣事的画面,小作者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把家里看过的过旧书拿出来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挣钱,去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生:我们要向小作者学习。

生:我相信我会比他还棒!

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靠父母,要象小作者的同学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主人。大家说,小作者的过去是不是很值得回忆,值得去画!

3、欣赏《山村小店》

生:小店前有四位小姑娘,她们都很爱美,都在挑选着花布。

生:作品反映农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美的追求。

生:画面中的一条狗,给她们做伴,很有趣味。

师:这幅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山村姑娘的单纯和质朴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农民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思想感情。

4、欣赏摄影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

生:赞美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积极抗战的高尚情操。

生:赞美小姑娘的英勇。

师:作者把小姑娘拼尽全力划桨,送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情景拍了下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极力支援,也体现了摄影家邹健东对小姑娘颜红英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如果摄影家没有亲眼所见,没有去捕捉这一情景,就不可能有这一幅真实的、有意义的作品产生。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课本上的美术、摄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过去都怀有一种“恋”的情感。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镜头”需要我们去捕捉。生活中确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验。就象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布置作业

翻看儿时的照片、家庭老照片,听一听祖辈、父辈的故事,欣赏儿时歌曲并找感觉,为画过去的日子做准备。

课后反思:要实现教育的理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所以,在这一课程中,我并不是按过去的“灌输式的老方式去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让学生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这是困难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理解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又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自己动手画过去。本人并不急于让学生画,而是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二个课时来完成。在本课时中,首先我利用音乐创设情景进入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欣赏、感受、评析,然后在回到教材中,继续欣赏、感受评析。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时通过让学生对《童年》这首歌的听、想,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的感受,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本人将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的心连在一起,这样一堂课才“教也融融,学也融融”。

2 .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一) 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

(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 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

(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 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

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 欣赏导入:

1、 学生欣赏桥梁模型。(运用多媒体)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 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 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 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 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二) 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 展示平面效果。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学生观察思考: 1) 材料要求 2) 结构要求3) 制作步骤4) 制作要领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材料需要用硬卡纸, 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 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

(三) 学生尝试动手: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 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

2、展示好的作品,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 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 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1、1968年12月18日, 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 建于清代, 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 建于隋朝, 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 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选出组长。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 讨论确定, 课外实施。

(六)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 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

三、学生分组设计制作, 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

第三课、绿洲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绿洲》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学习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课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评述、比较,通过此活动首先让学生找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共异性,然后得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最后初步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绘画(时空重组)的表现手法来重新拼贴一幅环保主题作品。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新奇视觉效果。 2、通过对比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并初步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时空重组)来拼贴一幅作品。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生在参与赏析作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认为初中美术的教学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我中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缺乏了解,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欣赏和讨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及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难点: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于现实主义作品认识较多,而对新奇视觉形象的绘画方式较难掌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会用这种方法。

二、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七年级的美术。七年级班上的男女生分布不均匀,学生美术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对美术的认识比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缺乏,但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堂课主要是对作品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再现,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我以提问题为主,展示作品,学生欣赏,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呢?主要运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涉及到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知识。

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动手对绘画作品的原型进行再创造,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作为导入部分,我以提问为主,提了三个问题:1、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我国的植树节,那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2、绿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呢?3、那么绿色又有什么寓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绿色,因为看到绿色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见,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环保!)这样课堂的开头不仅引出了“绿色”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环保,关注生活环境引入。

(二)观赏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观赏图片资料,我将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九寨沟优美的绿色生态图片,另一组是被破坏被污染的图片。(目的:使学生在对比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并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接着老师可以再举例引导)最后向学生提问: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你会画成什么样?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这个情怀进入下一个环节—思考与讨论。

(三)思考与讨论: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绿洲》,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前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欣赏《绿洲》这一幅油画作品,感受超现实主义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的视觉效果,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出来。

(四)作品欣赏:

在与学生互动欣赏评述完《绿洲》后,同时展示作品《绿洲》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也是我的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对比这两幅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异性,在此过程中能达到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然后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用直接呈现知识要点就能体现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重点、难点)。这样操作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们

可以作一个课堂小结,总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五)活动开展: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开展:重新拼贴作品。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广告海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阅读相关内容,想想这些画家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丰富的情感的?他们的绘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内容结束后再出示一幅环保主题作品,让学生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技法(时空重组)进行再创作,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学习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学生中好的想法去启发其他学生。

(六)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学生作品评价。我采用师生互评,我选了几幅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我再补充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五、教学评价

在这课中我紧紧抓住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讲解有关新奇视觉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惊奇与愉快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作品予以肯定评价,采用开放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尝到美术学习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4、中国结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下册《中国结》。

2、教材简析: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吉祥结是中国结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制作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我把“吉祥结”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拉内耳”是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吉祥结半成品进行直观演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质疑、分析讨论、操作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吉祥结的半成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00厘米长的尼龙绳3至5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将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诱,积极的思,主动地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引趣激情 诱发动机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本节课内容颇具观赏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艺的样品,让学生从欣赏不同造型的结艺中感受到它的观赏性和装饰性,然后用教师的“诱”,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都作了必要地准备。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演示)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一件件造型独特、绚丽多彩的中国结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些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引导:

同学们,这些都是中国结,谁能谈一谈你对中国结文化的了解?这里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回答后,我作以总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团结,还是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物品。请看大屏幕,如:“金玉满堂”“五谷丰登”“如意平安”“鱼虾满仓”等等。(边说边演示课件)

除此之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一个中国结的图案造型,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它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世界人民携手共创新世纪。

在学生欣赏完之后,我及时小结:这些韵味悠长、美丽独特的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所有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了)我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中国结呢?(此时,学生一定是群情激盎,我就适时引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结最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吉祥结”的打法。同时,我出示课题:吉祥结

这样,就自然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做结合 掌握方法

我先向学生介绍:吉祥结有单线结、双线结和三线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打双线结。板书:双线结。

吉祥结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制作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学课本29至31页的内容,先初步感知吉祥结的制作过程,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制作,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作以交流。此时,我还要走到学生中去,及时地予以指导点拨。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书、质疑、讨论、操作,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学生自学后,我进一步启发: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哪一步做起来比较困难一些?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一定会一致认为“拉内耳”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拿出吉祥结半成品进行演示:

同学们,老师手中是一个吉祥结的半成品,只剩拉内耳这一步,刚才,大家说拉的时候拉不动,问题就出在你前面的操作不太恰当,请注意:拉绳子的时候一定要“均匀拉紧”,用力要适度,不可过紧,否则抽拉一定很困难。请同学们看:(教师演示)拉内耳时大小要均匀,与外耳配合起来看上去才美观。做完后要稍加整理,这样一个美丽的吉祥结就做好了。 由于“拉内耳”是制作的难点,我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把拉内耳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地诱,主动探索到制作吉祥结的方法,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

为了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我把制作吉祥结的全过程用大屏幕形象地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一次,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刚才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均匀拉紧”,用力适度。做完后,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展。

这样就顺利地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及时评价 加强反馈

待学生全部完成后,我明确评比方法:先进行小组内自评、互评,然后每个小组拿出一件作品进行展览。

通过学生的现场操作、评价,使他们在“做”中真正掌握了吉祥结的制作方法,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除了吉祥结以外,中国结的花样繁多,为此,我设计了第四个教学环节:

(四)拓展延伸 促进迁移

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拜师学艺”为主题,开展小组内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活动,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学会一种新的打结方法。

这时,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又一次掀起了学习高潮,你教我学,一个人教一群人学,真是其乐融融。孩子们不但学会了一种新的打法,拓展了知识面,还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光芒!作为教师,每个孩子都竭力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不包办不代替,只是作适时而必要的点拨或指导,全由学生或独立或合作的自主完成,使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时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5、远古的呼唤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远古的呼唤”的艺术行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远古的呼唤”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 本课立足于学生兴趣.选择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更多考虑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内容分析

教材以《火种》这一剧本为线索,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一系列活动,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情感,探求艺术的根源,感知先民在改造环境、美化生活中的创造发挥,体验原始艺术的魅力。从中也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健康审美心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材设置的三个学习活动围绕剧本表演展开,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查找、收集与原始部落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相关故事,组织学生修改剧本,为活动的开展作准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个学习活动主要进行角色分配,制作表演道具,通过实践感受原始艺术风格。第三个学习活动布置舞台,组织表演,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道具的设计与制作、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演出效果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等项目指标,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资料库”中提供了相关远古时代的名词解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进入角色。

“学习大空间”一栏示例现代人借鉴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给美好的生活添加更多色彩。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对美术并不重视,学生美术基础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弱,因此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手实践课。考虑到学生对远古时代并不是非常理解,我就通过大量的音乐和图片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制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同时,在这节课中,还考虑到我们同学造型能力比较弱,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对学生制作帮助不大,因此,我制作了比较多的教具供学生借鉴,并在课堂上加了教师示范环节。

【教学组织】

在课程开始之前,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教学评价】

从合作意识、组织能力、道具制作、场景效果、演员化装、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行为。 学生作业评价采取自评、互评方式。

【教材处理】

由于表现远古时代的图片资料较少,质量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存土著部落的影像、图片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原始风格的仿制品,

如面具、陶罐、首饰等,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教学情境创设】

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创作表演,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

【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能丰富学生视野, 营造远古时代的氛围。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在对远古时代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具有原始风格的面具、服装。

(2)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堂氛围,学生将被带入有意识的审美思维活动中。课堂组织采取分组形式以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讨论的流畅进行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道具设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作品或设计方案要求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意。

(3)课堂作业以设计图为主,准备充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道具制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引导,引导的目的更多应体现为工作思路的条理化,而不能变成给学生加框框,否则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和行为的表现。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重点】

1. 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

2. 《火种》角色分析。

3. 学会制作远古时代的服饰及道具。

【教学难点】

1.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不是以临摹为主。

2. 《火种》角色分析,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刀,卡纸,树叶,羽毛,双面胶,报纸,贝壳,布等。

已经做好的面具和服饰若干个。

【学具准备】

剪刀,卡纸,树叶,羽毛,双面胶,报纸,布等。

(课前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检查)

一. 导入新课:欣赏体验

播放舞蹈《 鼓韵金声 》(对第三课时的表演做铺垫。)

二.复习巩固

出示课题:远古的呼唤

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图片, 师生共同归纳远古时代部落面具、服饰的特征:

(1)面具特点: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作用

(2)服饰特点: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旧知识, 为新内容--制作铺垫。)

三. 情景激发

播放电影《我是谁》的片段

1.看完>片段后, 你们想一想, 我们做面具可以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 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材料如羽毛, 布条, 颜料, 绳子, 树叶, 贝壳, 牙签, 豆子, 卡纸„„

2.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

平面设计——绘画、剪贴„„

立体构成——泥塑、纸塑„„

四. 讨论剧本

分组讨论剧本,分配角色,安排制作任务。

我们在想象了远古时代的情景后,远古时代人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也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他们又会怎么去解决呢?我这里有一个剧本,是描写原始人与火的故事的。我们将通过选出角色、包装角色、表演剧本来感受来自远古时候的呼唤。请大家快速看剧本。(书本18页)

出示剧本《火种》

人们劳动了一天,晚上围在火堆旁边吃着东西,突然一阵暴风、洪水,部落的篝火熄灭了。没有火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会在黑夜里面对黑暗,吃不上熟食。于是,首领和长老们经过精心安排决定派一个青年去寻找火种。青年爬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另外一个部落找到了火种。青年拿着火种呵护万分,兴奋的回到了自己的部落。正当部落上下欢呼他的归来,火种又不慎落入水中,希望又一次破灭。人们绝望的时候,青年再次站了出来,向部落的人们展示了从其它部落学习得来的法宝——钻木取火,奇迹诞生了,生命之火又重新点燃。

1. 如果你们是导演,你认为,剧中有哪些角色呢?

青年、长老、部落首领、老人、男人、女人、小孩。

2. 师生共同分析这些角色,教师展示教具参考。

五. 教师示范

我想大家此刻很想拥有一个面具和服饰,怎么制作呢?先请大家给老师几分钟的时间,让我先做一个,给大家看看。

教师示范

1.面具的制作步骤:

(1)构思:新、奇、特、有创意的

(2)画稿:用铅笔画出大致轮廓

(3)剪样 :沿外轮廓剪好

(4)描绘:描出小细节和装饰

(5)组装:粘、订

2. 服装稍加装饰。(请生戴)

3. 制做时的注意事项:

1、图案设计夸张;

2、色彩搭配对比鲜明;

3、考虑五官位置;

4、进行适当的装饰.

(树叶、羽毛、彩色皱纹纸等)

六. 创作表现

学生结合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创作:集体动手包装《火种》角色,使角色的外表具有原始风格,并制做道具

1.构思:根据表演的人物来创作。

2.制作:纸工+羽毛 (树叶、布等容易准备的材料都可用上)

(播放音乐,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 学生作业展示

1. 大家互评:

选取有个性的面具、服饰,让学生穿戴好,大家评价。

2. 自我评价:(带回家)

作者

(2-3个同学) 色彩

(30分) 夸张

(30分) 个性

(40分) 总分

(100分)

八.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应该大家对面具和服装的制作都能够掌握了。

并布置下节课任务(学生熟悉剧本,带上工具,准备面具和服装) 。

九.课后拓展

1. 鼓励学生进一步关注原始风格的物品,做有益的收藏。

2. 用身边的废物再利用制作各式各样的作品。

十.板书设计

课题 远古的呼唤

1. 面具的制作步骤:

(1)构思:新、奇、特、有创意的 教师范图:

(2)画稿:用铅笔画出大致轮廓 1

(3)剪样 :沿外轮廓剪好 2

(4)描绘:描出小细节和装饰 3

(5)组装:粘、订 4

2. 服装稍加装饰。 5

3. 制做时的注意事项: 6

1、图案设计夸张;

2、色彩搭配对比鲜明;

3、考虑五官位置;

4、进行适当的装饰.

(树叶、羽毛、彩色皱纹纸等)

十一 .教学反思

1. 在课堂练习中, 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面具,服饰的制作。重难点的突破是通过示范,学

生讨论,师生合作来完成。

2. 在本节课中,优点是:(1)我课前教具准备的非常充分,给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并且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对面具的制作很感兴趣。(2)多媒体课件的两个片段,也能给学

生第三节课提供很多的表演帮助。(3)在学生团结协作方面,(8---10)人为一组,好生

带差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这样,能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学生作业采取

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自我评定的机会,然后,我们老师再评定他们的成绩就非常容易。

(5)注重学科的渗透,在本课中加入了很多的音乐元素,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调动了起来。

还渗透了德育教学, 不让学生任意的破坏树木,课堂上只能用一些枯枝,草或落叶。缺点:

(1)使用幻灯机时,由于出现切换问题导致脱了一点的时间下课。(2)教学过程中,教师

语言的衔接上还不是非常的理想,有待于以后提高。(3)教师示范环节可以简单一些,尽

量发挥学生自己的创作空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自我评价:(带回家)

班级: 作品名称:

自我评价:(带回家)

班级: 作品名称:

6. 《星空》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湘版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它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

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

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

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

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

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

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学

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

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包括地球与太

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

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

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

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

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

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

利用电脑制作。“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

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资

料库”收集了有关绘画特殊技法的介绍,供作业时借鉴使用。“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不同时

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意表现,使学

习得以延续,且提供了教学选择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

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

己去获取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

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CAI 课件,用特殊表现手法绘制的画,构图练习材料。

学具:盐、水彩纸、色纸、颜料及上色工具等。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

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各种方面综合起来统

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

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学生在探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

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质

疑、分析,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引发学生兴趣,

主动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好课的必需。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教师出示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分发给小组。

2.学生讨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表现。学生分组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学生把作业粘贴在教室展板上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面。

二、欣赏探究

1.出示星空的图片,与学生作业比较。

提示语:广阔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闪烁的星星好像宝石镶嵌在天幕上。刚才我们活动中运

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现美丽的星空呢。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关于星空的故事、传说.以及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赏星空的图片,从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形态与明

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色彩、节奏、造型的美感启示。

4.进一步欣赏表现星空的作品。

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分析;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

“平面设计”作品分析等。

5.教师出示一幅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利用photoshop 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

的新画面,分析构图、色彩、形状等,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6.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作构图的拼摆练习。

7.台下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调整构图,通过对比加强对构图的认识。星

空的图片;表现星空的作品: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

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等;教师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利用

photoshop 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教师准备展板,一些简洁造型的纸卡、

双面胶等。

三、尝试表现

1.结合星空的图片资料,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可以

合作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手法)

2.星空图片循环浏览。

3.教师个别指导。

星李图片展示;播放音乐,营造气氛。(《Twinkle,Twinkle, LittleStar 》等歌曲)

四、课堂小结

1.星空给了我们很多美感启示,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发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

2.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收集与星窄有关的科幻画、绘制工具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讲解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

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第七课《运动》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

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

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想要

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

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

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

感。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课件

2、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二、说教学法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

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辅助材料。不断采用欣赏、分析、启发、归纳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教学模特:生活中、同学中常见的动作如投篮、扫地、跑步、教师

跳的街舞等)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渐渐的引

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

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幻灯片、实际动作、现场演

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

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

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正确选择的方法。

三、说学法

着重于学生体验方面,创设特定的情景(动的车、奔跑),让学生切身体会。组织学生

分组讨论、研究。还有利用大量的实例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使

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现以象征为主的这样一种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的启

发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播放刘翔在跨栏项目中跑的视频)

1.欣赏刘翔在第28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项目中跑的全过程,感受运动在视觉上给

人带来的速度美、动作美、力量美和韵律美。

2.设问:在美术创作中可运用哪些媒材?(绘画、摄影、雕塑等。)

(二)、具象造型 (写实手法)

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1.造型手法:具象,写实。具象造型即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写实即真实

地对事物进行刻画。

2.从动作和形体上体现了力量美、形体美以及韵律美。

(三)、具象造型 (变形手法)

欣赏:作品《风》、作品《风驰电掣》

1.设问:风给人的感受有哪些?(春风:柔和轻盈;狂风则有力量、有速度„„) 你将如何运

用雕塑的形式表现春风和狂风呢?

2.作品欣赏:

①《风》

整体感受:像春风,柔美。用女性形体来表现柔和和韧性。

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曲线更好地表现了柔和的视觉感受,圆润的体面给

人感觉也更柔和。

②《风》的具象变形手法:有意识地将形体比例进行了夸张,适当拉长比例使读者更明显地

感受到风吹杨柳,柔韧的意境。

③《风驰电掣》

整体感受:有狂风的力量,速度快。重金属有坚硬和重量感,用水平的长短不一的线来表现,

觉上像重影,而且有高速度之感,用方正的体面给人以浑厚和力量之感。

④《风驰电掣》的具象变形手法:作品同样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更概括地塑造了人与物的

形和体,运用了简化和夸张的手法,简化体形,夸张重影的线条,使人的注意力转换到速度

和力量上。

(四)、思维拓展舞蹈摄影作品欣赏:舞蹈的摄影图片

两幅雕塑作品《旋》

①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视觉感受:快速的旋转运动,导致照片中的某些部位虚化;头部和

上半身后倾,一条腿悬在空中,使体态呈均衡的动态,动作和体态柔美。

②引导学生分析,用圆环形可以表现旋转的动态,用圆润的体可以表现柔美的氛围。

③两幅雕塑作品《旋》的分析。圆润的环状,大小不一的叠加,有强烈的旋转的韵律感。雕

塑作品与摄影作品中的不同韵律的比较:前两幅雕塑作品更注重节奏和力量,摄影作品更蕴

涵轻盈、柔美之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

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六)、作品展示及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师评为辅,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

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讲解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

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五、课堂总结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具象写实的雕塑,可将生活中的形象立体地真实地再现;而具

象变形的雕塑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美更强烈地进行诠释;抽象造型的雕塑作品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第 8课 我们的奥运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奥运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育盛会,本课以学生策划运动

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将 奥运会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课的始终。本课选择标志设

计这个与形象策划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并

通过对运动会的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制作。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设计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次学习,增加学生的爱国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的理念和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

形式,难点为标志的创意设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务必贯穿教学的始终。 教学手段:运用计

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

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教学以北京申奥成功的短片导入,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导

入语强调奥运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真谛,并能体现在运动会的设计上。在教学中为解

析奥运会标志引入标志概念,加入标志设计的影音文件和标志设计过程的讲解图片,使教学

更加直观,学生易懂,并为教材中一个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为例,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

作用有感性的认识,重点突出标志设计时形与意的结合和标志运用时要注意的视觉美感。 教

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设计、为什么

这样设计,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像的方针。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④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

律。


相关内容

  • 美术一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 电 子 教 案 科目:美 术 班级:一 年 级 教师:冯 露 江油外国语学校美术教研组 2015年 3 月 1 日 江油外国语学校 一年级下册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一年级美术共19课,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 ...

  •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
  •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1 2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3 4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5 6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7 8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9 10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11 12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13 14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

  • 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铅笔.钢笔. 毛笔.水彩颜料等工具材料,表现喜欢的书包.文具.工程车以及风 景等,传递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2.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以及各 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服装,改善环境与生 ...

  • 五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五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审美品味逐步提升,需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增加了内容,通过借鉴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学习艺术的表现方法,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创想 ...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
  •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1课时 <形色协奏曲>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2课时 <形色协奏曲>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3课时 <俯仰之间>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4课时 <遥远的地平线>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5课时 <壶趣>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6课时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水平.理顺美术教学和对优秀生的培养,真正发挥学校美术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 ...

  • 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东塔四小 史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就以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进行教材分析.我会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策略主要三大块进行分析. 首先是课程标准,主要有3 点. 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学习活动之中,以促进创新精 ...

  •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王辉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 ...

  •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说课稿
  •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旅游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旅游节>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属于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