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

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缘起:《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我有幸三次教学这篇课文,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也许教学工作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毕竟又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初识《鸟的天堂》,让我慌恐不已;再遇《鸟的天堂》,让我在惊喜中有点困惑;三遇《鸟的天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我如鱼得水。

初识《鸟的天堂》

──恐慌不已

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鸟的天堂》。由于经验不足,主观上很想上好课文,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但殊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找了很多有关资料,并且借鉴名师教案,相信热闹的名师课堂照搬照套后,也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可事与愿违,课堂中错误层出,讲了这个忘了那个,真可谓乱了阵脚。现在已记不起自己是怎样熬过那“漫长的课堂”,也不知道教学的思路。只记得课后几位同学问我的几个问题。1.老师你去过鸟的天堂吗?2.真的有那么大的榕树吗?

3.“应接不暇”的意思是眼睛看不过来,为什么“暇”是“日”字旁,而不是“目”字旁?4.老师,你今天很紧张,是不是害怕了?这样的问题很多,说实话初识《鸟的天堂》着实让我惊慌了一番。看来一支粉笔加一张嘴是不够的。

再遇《鸟的天堂》

──惊喜加困惑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两年之后,我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决不能让第一次的难堪重演。我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在以往教学的经验基础上虚心求教,日夜思索。并且还借助了很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点眉目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许能解决以前的难堪。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体验课文内容。

上课之前先出示两个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来考考同学们说说它们的意思。因为“枝叶繁茂”很简单,但“应接不暇”很难,尤其是“暇”字的意思和字形对同学们就很难,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暇”字写成“目”字旁。我预设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解决此问题,由于不知道意思,所以就导入课文《鸟的天堂》学习“应接不暇”及“暇”的意思。很快同学们就找到了这个词语,根据上下文知道文中“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是因为鸟太多,来不及看鸟,从而理解到“暇”的意思是“空闲”,进一步明确“暇”字的偏旁部首是“日”,而不是“目”。然后再和“碧玉无瑕”的“瑕”进行比较。这个词语及生字就这样被攻破了,也达到了抓重点词语导入课文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然后读课文找一找有没有容易读错的字及词,解决字词难点关。并且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和各种鸟的图片。这些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让我困惑的是学生们好象对此还是不太满意,如果能有动画效果,是否更好?

三遇《鸟的天堂》

──如鱼得水回味无穷

几年以后,我第三次教学《鸟的天堂》,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对自己的设计记忆犹新: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体验课文内容。我想如何能满足学生前一次的愿望呢?我想起了多媒体,制作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生字以及意思;其次播放了配乐朗读;再次重现了大榕树的全貌以及作者和朋友划船去看大榕树;最后向学生展现了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群鸟起飞的景象。同时在中间穿插重点的句段,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这节课让我觉得如鱼得水,回味无穷。

我在这里收集了学生的感受,以此作为反思的依据。

反馈一:我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小鸟,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很喜欢鸟的天堂,那画眉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荡。

反馈二:以前的课我感觉很平淡,可是今天这节课再现了鸟的天堂,以及很多小鸟的身影,有些我见都没见过,并且我看到了我们这里永远也看不到的大榕树„„我喜欢这样的课,喜欢多媒体课。

反馈三:听到优美的朗读,看到如此精彩的画面,我的心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堂,被作者的妙笔深深吸引,真是一种享受。

反思: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学习转向创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多媒体在学生愉快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

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缘起:《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我有幸三次教学这篇课文,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也许教学工作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毕竟又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初识《鸟的天堂》,让我慌恐不已;再遇《鸟的天堂》,让我在惊喜中有点困惑;三遇《鸟的天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我如鱼得水。

初识《鸟的天堂》

──恐慌不已

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鸟的天堂》。由于经验不足,主观上很想上好课文,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但殊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找了很多有关资料,并且借鉴名师教案,相信热闹的名师课堂照搬照套后,也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可事与愿违,课堂中错误层出,讲了这个忘了那个,真可谓乱了阵脚。现在已记不起自己是怎样熬过那“漫长的课堂”,也不知道教学的思路。只记得课后几位同学问我的几个问题。1.老师你去过鸟的天堂吗?2.真的有那么大的榕树吗?

3.“应接不暇”的意思是眼睛看不过来,为什么“暇”是“日”字旁,而不是“目”字旁?4.老师,你今天很紧张,是不是害怕了?这样的问题很多,说实话初识《鸟的天堂》着实让我惊慌了一番。看来一支粉笔加一张嘴是不够的。

再遇《鸟的天堂》

──惊喜加困惑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两年之后,我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决不能让第一次的难堪重演。我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在以往教学的经验基础上虚心求教,日夜思索。并且还借助了很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点眉目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许能解决以前的难堪。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体验课文内容。

上课之前先出示两个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来考考同学们说说它们的意思。因为“枝叶繁茂”很简单,但“应接不暇”很难,尤其是“暇”字的意思和字形对同学们就很难,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暇”字写成“目”字旁。我预设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解决此问题,由于不知道意思,所以就导入课文《鸟的天堂》学习“应接不暇”及“暇”的意思。很快同学们就找到了这个词语,根据上下文知道文中“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是因为鸟太多,来不及看鸟,从而理解到“暇”的意思是“空闲”,进一步明确“暇”字的偏旁部首是“日”,而不是“目”。然后再和“碧玉无瑕”的“瑕”进行比较。这个词语及生字就这样被攻破了,也达到了抓重点词语导入课文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然后读课文找一找有没有容易读错的字及词,解决字词难点关。并且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和各种鸟的图片。这些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让我困惑的是学生们好象对此还是不太满意,如果能有动画效果,是否更好?

三遇《鸟的天堂》

──如鱼得水回味无穷

几年以后,我第三次教学《鸟的天堂》,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对自己的设计记忆犹新: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体验课文内容。我想如何能满足学生前一次的愿望呢?我想起了多媒体,制作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生字以及意思;其次播放了配乐朗读;再次重现了大榕树的全貌以及作者和朋友划船去看大榕树;最后向学生展现了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群鸟起飞的景象。同时在中间穿插重点的句段,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这节课让我觉得如鱼得水,回味无穷。

我在这里收集了学生的感受,以此作为反思的依据。

反馈一:我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小鸟,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很喜欢鸟的天堂,那画眉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荡。

反馈二:以前的课我感觉很平淡,可是今天这节课再现了鸟的天堂,以及很多小鸟的身影,有些我见都没见过,并且我看到了我们这里永远也看不到的大榕树„„我喜欢这样的课,喜欢多媒体课。

反馈三:听到优美的朗读,看到如此精彩的画面,我的心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堂,被作者的妙笔深深吸引,真是一种享受。

反思: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学习转向创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多媒体在学生愉快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相关内容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学科 教材内容 语文 <鸟的天堂> 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师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王国伟 1.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 3 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 ...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 ...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二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黄泥河小学 四年级下册 史春丽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 ...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丰乐小学 贾立薇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这是一 ...

  • 鸟的天堂反思
  • 一.教学设计说明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 ...

  • 大班科学教案设计与反思认识鸟
  • 大班科学活动 认识鸟 活动设计: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 ...

  • 浅谈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 浅谈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专业素质,新课程才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加强人文素养.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美学素养以及实践素养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学会读书.学会教研.学会反思.学会总结等环节,接受新课程的洗礼,提高自身的 ...

  • 阅读教学反思
  • 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中国大学网范文之教学反思:五年级阅读教学反思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

  • 鸟语教学反思
  • 反思一: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描述了"我"从小爱鸟,乐于与鸟儿接近.交谈,终于与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听鸟语中所获取的启示,赞美了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