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临床决策

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临床决策

付作林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急性暂时性和慢性两大类。

分型诊断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型,即隐匿型、心

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和猝死型。根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不同,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缺血综合征,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其他类型归于后者。临床对某具体冠心病的诊断应尽量将其明确和细化,因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疾病风险及处理原则不同。2.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酌情行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和调脂治疗,同时通过临床表现、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危险分层。COUR—AGE研究发表以后很多学者对稳定型冠心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目前亦无证据显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两种手段的优劣,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满意控制症状、无创性检查显示存在较大面积心肌缺血风险、手术成功率较高、发病或死亡风险较高、患者倾向于介入治疗者应进行PCI。

2.2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在严密监测及观察基础上,积极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及调脂治疗。传统治疗观念着重首先通过抗心绞痛和抗栓药物稳定病情,而不主张早期介入治疗。近年来多项随机试验显示,早期侵入策略能减少缺血事件、明显降低中期病死率和心肌梗死风险、轻度降低长期病死率,即直接早期介入优于早期保守策略。目前认为,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心绞痛或缺血发作、心肌标志物升高、新出现ST段明显压低、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可

于2h内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情况予介入或

搭桥治疗;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

进行早期有创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强化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行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万方数据

・专题笔谈・

2.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本病往往起病

急、进展快、预后差,心肌无再生功能,对其行早期再灌注治疗(<12h)及直接介入治疗的获益(如缩小心肌坏死范围、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并已达成广泛共识。处理原则:①在积极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和调脂治疗同时,对发病12h内无介入治疗禁忌证者,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应积极行直接介入治疗,并将人院至球囊扩张时间控制在90rain内。②对无介

入条件或不能在入院90min内行球囊扩张且无溶栓禁忌证者应积极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者无论是否存在持续性缺血均应尽快接受早期PCI,溶栓90min后仍无溶栓成功证据者应尽快行补救性PCI(尤其是合并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Killip2~4级心力衰竭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但目前补救性PCI的获益证据均来自发病12h内者。由于证据不充分,2010年我国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推荐对>12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行PCI,除非患者存在严重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持续缺血证据。③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及血流动力学支持。2010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建议认

为,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应设置症状发生至侵入诊断和血

运重建的时间限制,无论患者是否已接受溶栓治疗均应尽可能行完全血运重建,对所有存在严重狭窄的血管行PCI;由于此类患者的高风险及当前医疗环境的复杂性,此类手术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充分同意。对于未接受早期介入诊疗的患者,常规择期PCI的必要性及合适时机尚未明确,目前一般认为可行负荷试验和心功能监测,对于存在可诱发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该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2.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处理原则同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防治动脉硬化,以防止粥样斑块病变及不稳定性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同时进行适当抗栓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心肌缺血范围大、危险性高、药物疗效差或多支血管病变者,应采取积极PCI或外科搭桥手术。

2.5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冠心病、防治冠心病危险因素、纠正心肌缺血,推迟或减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控制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且具有足够存活心肌者应尽早进行PCI或冠脉搭桥手术,心肌血运重建后可逆转顿抑或冬眠心肌,改善心功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年龄<55岁的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考虑行心脏移植。

2.6猝死型冠心病抢救措施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对抢救成功者应积极行抗栓、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硬化治疗,并积极评价冠脉病变及恶性心律失常情况,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及时发现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并予抗心肌缺血、抗室性心律失常、B受体阻滞剂或消融术处理,以抑制或

ll】

2临床决策

消除异位兴奋灶、预防猝死发生;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者可考虑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

STE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

李义波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心律失常在STEMI患者中很常见,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无需特殊处理,部分患者则急需救治。STE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制定依赖于各自假定的发病机制、现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试验结果。

室上性心律失常

1.1室上性心动过速依据患者心功能、室上速发作前的房室传导情况和窦性机制是否受影响选择治疗方案:①颈动脉窦按摩。②静脉注射13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③静脉注射地尔硫革0.25mg/kg(时间>2min),其后以10mg/h持续静滴。④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成人剂量为5mg,注射时间>5min,必要时30min后重复注射1’弋。⑤静脉注射腺苷6—12mg,无反应者间隔20min后重。复注射12

mg。

⑥静脉注射普罗帕酮35~70mg,无效者30min后重复注射

35

mg。⑦经食管心房调搏。

1.2房性早搏不主张特殊治疗。

1.3心房颤动(房颤)/扑动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①直流电复律:房颇患者初始直流电量为

200

J、房扑为50J同步电复律,以100J为单位逐渐增加、直

到最大电量400J,复律前行短暂全身麻醉或尽可能镇静;如采用交流设备,应用电量约为单相波的50%。最适宜的电击部位仍有争议,但电极应紧贴胸壁,不可贴在乳房组织上(特别是女性患者)。②药物治疗:房颤电复律无效或复律后只出现短暂窦性心律者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以减慢心室率,包括胺碘酮、洋地黄类药物。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并有心

肌缺血患者:①恢复窦律:首选13受体阻滞剂,应持续监测

心率、血压、ECG,在治疗有效或收缩压下降至100mmHg、心率降至500:/min时停药;有B受体阻滞剂绝对禁忌证时可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或维拉帕米降低心率,但长期应用可增加病死率;胺碘酮对于控制危重患者心室率可作为一线药物,对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和能耐受地尔硫革的危重患者可作为二线药物,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状态的复发房颤患者应作为首选药物;洋地黄可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与阿替洛尔联用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上述药物无效者果断应用直流电击复律。②常规抗凝治疗: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后以12u/(ks・h)持续静滴,使APTF维持在对照值的1.5—2倍;低分子肝素要根据厂家建议的剂量达到充分抗凝。2室性心律失常2.1心室颤动(室颤)

①电复律:室颤或无脉室速者予直

流非同步电复律,初始能量为200J,不成功者再次除颤能量

予200—300J,必要时给予第三次除颧(360J);电复律失败112

万方数据

或无脉室速者予可达隆300mg或5mg/kg静推,之后重复非同步电复律。②预防用药: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对原发性室颤发生率可降低约33%,但此作用被

病死率增加的趋势所抵消,死亡增加原因可能是致死性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目前对STEMI患者已不再常规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对无血流动力学或心脏传导禁忌证者,常规静脉应用B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早期室颤发生率;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K+>40

mEq/L,M92+>2.0

mg/,皿。注意

事项:无心律失常复发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应超过24h;使用溶栓药物治疗时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2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短阵发作(<5次搏动)非持

续室速,无证据进行预防性治疗。①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并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立即行直流非同步电复律,方法同室颇。②伴心绞痛、肺水肿或血压<90mmHg的持续单形性室速:行初始能量100J的同步电复律,血流动力学耐受者可短暂麻醉。③不伴有心绞痛、肺水肿或低血压的持续单形性室速:可于10min内静推胺碘酮150mg(或5mg/kg),必要时间隔lO~15min后再次静推150nag,或360mg在6h内静滴(1mg/min)+18h内静滴540mg(0.5mg/min),24h内累计总量(包括已给予的负荷剂量)<2.0mg;或予初始能量50J同步直流电复律,短暂麻醉。④顽固性多形性室速:使用13受体阻滞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急诊PCI或急诊CABG;积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率<600:/min或QT间期(QTc)明显延长者考虑临时起搏。⑤其他:不伴有心绞痛、肺水肿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者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可能有益,但不主张作为控制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持续性室速或溶栓时常规预防性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3室早

对于单发室早、联律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和非持续性室速,除非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否则不建议特殊治疗。但对所有STEMI室性心律者应评估机体酸碱、电解质水平。4具有ICD置入指征的心律失常

在STEMI后出现下述情况者一般预后较差,2年病死率为30%,其中心律失常性死亡风险比率达0.50,宜接受ICD置入:①发病2d后出现心室颤动或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持续性室速患者。此类心律失常并非由缺血所致,单纯解决心肌缺血不能防治猝死发生。②发病后2d无自发性室颤及持续性室速;发病前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0.31

—0.4或有心电不稳定,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或持续性室

速。③发病>1个月,冠脉重建3个月后LVEF一<0.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薛玉增。刘卫涛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自1977年9月美国医生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PCI历经了PTCA、冠脉裸支架(BMS)及冠脉药物涂层

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临床决策

付作林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急性暂时性和慢性两大类。

分型诊断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型,即隐匿型、心

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和猝死型。根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不同,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缺血综合征,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其他类型归于后者。临床对某具体冠心病的诊断应尽量将其明确和细化,因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疾病风险及处理原则不同。2.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酌情行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和调脂治疗,同时通过临床表现、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危险分层。COUR—AGE研究发表以后很多学者对稳定型冠心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目前亦无证据显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两种手段的优劣,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满意控制症状、无创性检查显示存在较大面积心肌缺血风险、手术成功率较高、发病或死亡风险较高、患者倾向于介入治疗者应进行PCI。

2.2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在严密监测及观察基础上,积极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及调脂治疗。传统治疗观念着重首先通过抗心绞痛和抗栓药物稳定病情,而不主张早期介入治疗。近年来多项随机试验显示,早期侵入策略能减少缺血事件、明显降低中期病死率和心肌梗死风险、轻度降低长期病死率,即直接早期介入优于早期保守策略。目前认为,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心绞痛或缺血发作、心肌标志物升高、新出现ST段明显压低、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可

于2h内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情况予介入或

搭桥治疗;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

进行早期有创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强化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行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万方数据

・专题笔谈・

2.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本病往往起病

急、进展快、预后差,心肌无再生功能,对其行早期再灌注治疗(<12h)及直接介入治疗的获益(如缩小心肌坏死范围、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并已达成广泛共识。处理原则:①在积极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和调脂治疗同时,对发病12h内无介入治疗禁忌证者,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应积极行直接介入治疗,并将人院至球囊扩张时间控制在90rain内。②对无介

入条件或不能在入院90min内行球囊扩张且无溶栓禁忌证者应积极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者无论是否存在持续性缺血均应尽快接受早期PCI,溶栓90min后仍无溶栓成功证据者应尽快行补救性PCI(尤其是合并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Killip2~4级心力衰竭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但目前补救性PCI的获益证据均来自发病12h内者。由于证据不充分,2010年我国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推荐对>12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行PCI,除非患者存在严重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持续缺血证据。③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及血流动力学支持。2010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建议认

为,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应设置症状发生至侵入诊断和血

运重建的时间限制,无论患者是否已接受溶栓治疗均应尽可能行完全血运重建,对所有存在严重狭窄的血管行PCI;由于此类患者的高风险及当前医疗环境的复杂性,此类手术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充分同意。对于未接受早期介入诊疗的患者,常规择期PCI的必要性及合适时机尚未明确,目前一般认为可行负荷试验和心功能监测,对于存在可诱发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该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2.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处理原则同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防治动脉硬化,以防止粥样斑块病变及不稳定性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同时进行适当抗栓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心肌缺血范围大、危险性高、药物疗效差或多支血管病变者,应采取积极PCI或外科搭桥手术。

2.5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冠心病、防治冠心病危险因素、纠正心肌缺血,推迟或减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控制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且具有足够存活心肌者应尽早进行PCI或冠脉搭桥手术,心肌血运重建后可逆转顿抑或冬眠心肌,改善心功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年龄<55岁的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考虑行心脏移植。

2.6猝死型冠心病抢救措施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对抢救成功者应积极行抗栓、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硬化治疗,并积极评价冠脉病变及恶性心律失常情况,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及时发现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并予抗心肌缺血、抗室性心律失常、B受体阻滞剂或消融术处理,以抑制或

ll】

2临床决策

消除异位兴奋灶、预防猝死发生;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者可考虑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

STE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

李义波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心律失常在STEMI患者中很常见,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无需特殊处理,部分患者则急需救治。STE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制定依赖于各自假定的发病机制、现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试验结果。

室上性心律失常

1.1室上性心动过速依据患者心功能、室上速发作前的房室传导情况和窦性机制是否受影响选择治疗方案:①颈动脉窦按摩。②静脉注射13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③静脉注射地尔硫革0.25mg/kg(时间>2min),其后以10mg/h持续静滴。④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成人剂量为5mg,注射时间>5min,必要时30min后重复注射1’弋。⑤静脉注射腺苷6—12mg,无反应者间隔20min后重。复注射12

mg。

⑥静脉注射普罗帕酮35~70mg,无效者30min后重复注射

35

mg。⑦经食管心房调搏。

1.2房性早搏不主张特殊治疗。

1.3心房颤动(房颤)/扑动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①直流电复律:房颇患者初始直流电量为

200

J、房扑为50J同步电复律,以100J为单位逐渐增加、直

到最大电量400J,复律前行短暂全身麻醉或尽可能镇静;如采用交流设备,应用电量约为单相波的50%。最适宜的电击部位仍有争议,但电极应紧贴胸壁,不可贴在乳房组织上(特别是女性患者)。②药物治疗:房颤电复律无效或复律后只出现短暂窦性心律者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以减慢心室率,包括胺碘酮、洋地黄类药物。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并有心

肌缺血患者:①恢复窦律:首选13受体阻滞剂,应持续监测

心率、血压、ECG,在治疗有效或收缩压下降至100mmHg、心率降至500:/min时停药;有B受体阻滞剂绝对禁忌证时可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或维拉帕米降低心率,但长期应用可增加病死率;胺碘酮对于控制危重患者心室率可作为一线药物,对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和能耐受地尔硫革的危重患者可作为二线药物,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状态的复发房颤患者应作为首选药物;洋地黄可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与阿替洛尔联用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上述药物无效者果断应用直流电击复律。②常规抗凝治疗: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后以12u/(ks・h)持续静滴,使APTF维持在对照值的1.5—2倍;低分子肝素要根据厂家建议的剂量达到充分抗凝。2室性心律失常2.1心室颤动(室颤)

①电复律:室颤或无脉室速者予直

流非同步电复律,初始能量为200J,不成功者再次除颤能量

予200—300J,必要时给予第三次除颧(360J);电复律失败112

万方数据

或无脉室速者予可达隆300mg或5mg/kg静推,之后重复非同步电复律。②预防用药: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对原发性室颤发生率可降低约33%,但此作用被

病死率增加的趋势所抵消,死亡增加原因可能是致死性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目前对STEMI患者已不再常规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对无血流动力学或心脏传导禁忌证者,常规静脉应用B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早期室颤发生率;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K+>40

mEq/L,M92+>2.0

mg/,皿。注意

事项:无心律失常复发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应超过24h;使用溶栓药物治疗时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2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短阵发作(<5次搏动)非持

续室速,无证据进行预防性治疗。①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并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立即行直流非同步电复律,方法同室颇。②伴心绞痛、肺水肿或血压<90mmHg的持续单形性室速:行初始能量100J的同步电复律,血流动力学耐受者可短暂麻醉。③不伴有心绞痛、肺水肿或低血压的持续单形性室速:可于10min内静推胺碘酮150mg(或5mg/kg),必要时间隔lO~15min后再次静推150nag,或360mg在6h内静滴(1mg/min)+18h内静滴540mg(0.5mg/min),24h内累计总量(包括已给予的负荷剂量)<2.0mg;或予初始能量50J同步直流电复律,短暂麻醉。④顽固性多形性室速:使用13受体阻滞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急诊PCI或急诊CABG;积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率<600:/min或QT间期(QTc)明显延长者考虑临时起搏。⑤其他:不伴有心绞痛、肺水肿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者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可能有益,但不主张作为控制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持续性室速或溶栓时常规预防性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3室早

对于单发室早、联律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和非持续性室速,除非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否则不建议特殊治疗。但对所有STEMI室性心律者应评估机体酸碱、电解质水平。4具有ICD置入指征的心律失常

在STEMI后出现下述情况者一般预后较差,2年病死率为30%,其中心律失常性死亡风险比率达0.50,宜接受ICD置入:①发病2d后出现心室颤动或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持续性室速患者。此类心律失常并非由缺血所致,单纯解决心肌缺血不能防治猝死发生。②发病后2d无自发性室颤及持续性室速;发病前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0.31

—0.4或有心电不稳定,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或持续性室

速。③发病>1个月,冠脉重建3个月后LVEF一<0.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薛玉增。刘卫涛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自1977年9月美国医生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PCI历经了PTCA、冠脉裸支架(BMS)及冠脉药物涂层


相关内容

  • [我说临床]心梗病因诊断的误区.雷区与盲区(专家意见与讨论)
  • 病例 详见8月25日心血管频道<我说临床>专栏. 专家观点 理论回顾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00年共同制定了"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专家联合共识(简称共识),并于2007 年 ...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分析
  • 682 • 中医中药 • 表1 两组基本情况对照(n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3132 入睡难1313 睡易醒1315 睡梦多54 此可见不寐主要是在营阴,由心神所主[5],更年期女性由于多气血阴虚,故容易出现不寐.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两方均治阴血不足之失眠不安,一为酸枣仁汤方药组 ...

  •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 中国[fj丽医结合杂志2012年6月第32卷第6期cⅡ聊M,JⅦe 2012,V01.32,Nn6 ・843・ ・文献研究・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罗文杰. 吴焕林. 王侠1 阮新民2 摘要为了解目前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的运用及辨证分型现状,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通过全面收集冠 心病(胸痹) ...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0-08-13 发表者:韩旭 (访问人次:324) [摘要]本文通过对冠心病(胸痹)古今文献有关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回顾,指出冠心病(胸痹)正经历由传统辨证分析到与现代功能与理化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分析.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综合分析.从以主观宏观 ...

  • 内科学课程标准
  • <内科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医疗系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整体性 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 ...

  •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 卫生部 教育部关于 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直属有关单位,教育部直属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

  • 第八版-内科学-糖尿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糖尿病,尽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诊断以血糖异常升高作为依据,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是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和糖尿病特异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应注意如单纯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高,应加验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诊断时应 ...

  • 2017康复治疗士大纲
  • 2017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士) 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循环系统:定义.主要机能.心脏活动.心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心率的影响.血压的形成. 动脉血压及静脉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 呼吸系统:肺的功能.呼吸运动.肺活量.肺泡通气量 内分泌系统:胰岛素及胰岛素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

  •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 !旦笪竖煎量:苎:!!!至墨!鲞璺!型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编者按关于糖尿病(DM)诊断与分型的修改意见,自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公布以来的两年期 wPR)于1999年正式会布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与分型.间,各国糖尿病学界对新的诊断与分型均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在此基础上wHO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