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关系的演变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李和平

(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

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关键词:中共对台政策;与时俱进;演变

台湾问题是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由于台湾问题受台湾岛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而变得十分复杂。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建国前后,百废待举,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领导集体毅然决定以“武力解放台湾”。这是因为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失败虽然已成定局,但他却选择台湾作为其大陆失败后的栖身之地。蒋介石不仅指挥其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守台湾,而且将国民党中央银行所存银元转移到台湾。蒋企图利用台湾天然的屏障,建立“反共基地”,图谋“雪耻复国”。而这时美国正实行“弃蒋”政策。所以,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已刻不容缓。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1](P.26)同年12月31日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宣布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要完成三大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解放台湾。以粟裕为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制定了解放台湾的具体作战计划,解放军相继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等岛屿,为解放台湾作了成功的预演。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因抗美援朝的任务而被迫暂时搁置。

台湾问题因美国的卷入而变得错综复杂,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伴随着《朝

鲜停战协议》和《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先后签订,远东的紧张局势开始趋向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逐渐高涨,如果此时武力攻台可能招致世界许多国家的反对。这时大陆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而台湾的蒋介石由于美援支持和进行内部改革,其经济不仅恢复发展,而且政局逐步走向稳定。尤其是1954年底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提升了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增加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难度。“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蒋介石反对美国划峡而治,坚守金门和马祖,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国共双方存在共识,使和平解放台湾成为可能。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党中央开始考虑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1955年4月,在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前,毛泽东指示“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的可能。”[2]周恩来不仅在万隆会议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这一方针,而且在5月13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阐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63年周恩来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台湾所有

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2009年第5期(总第176期)

No.5,2009(General No.176)世纪桥Shi Ji Qiao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李和平(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关键词:中共对台政策;与时俱进;演变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李和平(1956-),男,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11·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3](P.321)至此,两岸之间有了良性互动,但由于国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和大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对台工作的良好发展趋势中断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变,其转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美国基于本国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虑,进一步缓和中美

关系,并于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阻力。其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中央调整对台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三中全会把国家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需要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和平环境。还有台湾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用“一国两制”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有利于大陆的经济建设,而且也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台湾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系统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一海外朋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P.797)1983年6月,他在“叶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构想,并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等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4](P.30)1984年6月,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P.58)198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表述。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下,两岸长期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趋向缓和,人为隔绝的状态已被打破。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文化、学术、体育等交流呈现良性互动发展。1992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看成潜在威胁的对手,于是又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遏制,美国“调整对台政策”[6](P.729),突出表现就是扩大对台军售,邀请李登辉访美等;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引发岛内局势又起波澜。李登辉上台后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先后推出“一国两府”、“一国两体”、两国论”,拒绝和谈统一,纵容“台独”势力,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还必须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针对国际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7],深刻阐明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八项主张”,这是最系统、最集中体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纲领性文献。

“八项主张”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突出表现在:第一次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分步骤进行两岸谈判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倡导的“和平谈判”思想。邓小平虽然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平等谈判,但并没有明

确具体的谈判内容,而“八项主张”首次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并且提出可以分步骤进行谈判的主张;明确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针对性。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强调要大力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表达了更加理解、尊重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真诚态度。“八项主张”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的重大政策宣示。

针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与美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并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图谋,人民解放军相继在台海附近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些军事行为充分展示了大陆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起伏。“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与中国合作,虽然逐渐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但美国却继续扩大对台军售;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2008年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转折,“台独”分裂势力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挫败,特别是2008年5月国民党的马英九主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为解决台湾问题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面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与时俱进,灵活务实。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思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8]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严峻局势,胡锦涛强调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12·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现状。”[8]这一表述的核心不仅是强调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而且更强调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的现状,也表明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进一步向台湾民众表明了台湾的前途不能只由2300万台湾同胞决定,而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决定。这种新思维对陈水扁等人要用“台湾主体意识”推动“公投制宪”、对抗一个中国的叫嚣给于了沉重打击。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8]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台工作由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层次,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为“台独”分裂势力划出红线,为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提供“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法理依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8]由于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至使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接触与对话中断。为了促成对话和谈判的恢复,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更为务实、灵活的方式。首先,对于两岸谈判的岛内对象,采取一视同仁、既往不咎的政策。胡锦涛明确表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8]“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9]其次,对于两岸谈判主题,胡锦涛强调“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8]还有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连战)和亲民党(宋楚瑜)、新党(郁慕明)访问大陆,胡锦涛与连、宋、郁的会谈,表达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早日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共同愿望;商讨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措施。此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定期协商和举办经贸论坛,解决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2008年6月,中断9年之久的海协会与

海基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在两会的努力下,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台湾同胞不仅“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

量。”[8]所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尊重台湾民众的感情和利益,始终把台湾同胞的利益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胡锦涛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8]他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9]近几年来,大陆继续出台的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措施包括了经济、教育、交通、投资等各个方面,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展现大陆的诚意,解决了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

确立“和平发展”为两岸关系的主题。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前来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而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倡议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两岸分裂是中国内战的产物。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首先需要两岸之间实现和解。因此“,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极两岸敌对的历史,极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9]

争取美国遏制“台独”。鉴于中美两国在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共同点,因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美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作用,向美国明确提出共同遏制“台独”的主张。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明确提出:“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

益。”[10]美方积极回应,这样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问题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维、新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9]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其演变的依据在于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演变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演变过程我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坚持和平统一;演变趋势看,我党对台方针政策日臻成熟,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美景。演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起伏。“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与中国合作,虽然逐渐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但美国却继续扩大对台军售;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2008年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转折,“台独”分裂势力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挫败,特别是2008年5月国民党的马英九主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面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与时俱进,灵活务实。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思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8]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严峻局势,胡锦涛强调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12·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

岸关系现状。”[8]这一表述的核心不仅是强调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而且更强调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的现状,也表明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进一步向台湾民众表明了台湾的前途不能只由2300万台湾同胞决定,而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决定。这种新思维对陈水扁等人要用“台湾主体意识”推动“公投制宪”、对抗一个中国的叫嚣给于了沉重打击。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8]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台工作由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层次,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为“台独”分裂势力划出红线,为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提供“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法理依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8]由于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至使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接触与对话中断。为了促成对话和谈判的恢复,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更为务实、灵活的方式。首先,对于两岸谈判的岛内对象,采取一视同仁、既往不咎的政策。胡锦涛明确表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8]“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9]其次,对于两岸谈判主题,胡

锦涛强调“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8]还有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连战)和亲民党(宋楚瑜)、新党(郁慕明)访问大陆,胡锦涛与连、宋、郁的会谈,表达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早日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共同愿望;商讨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措施。此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定期协商和举办经贸论坛,解决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2008年6月,中断9年之久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在两会的努力下,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台湾同胞不仅“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

量。”[8]所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尊重台湾民众的感情和利益,始终把台湾同胞的利益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胡锦涛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8]他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9]近几年来,大陆继续出台的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措施包括了经济、教育、交通、投资等各个方面,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展现大陆的诚意,解决了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

确立“和平发展”为两岸关系的主题。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前来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

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而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倡议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两岸分裂是中国内战的产物。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首先需要两岸之间实现和解。因此“,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极两岸敌对的历史,极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9]

争取美国遏制“台独”。鉴于中美两国在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共同点,因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美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作用,向美国明确提出共同遏制“台独”的主张。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明确提出:“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

益。”[10]美方积极回应,这样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问题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维、新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9]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其演变的依据在于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演变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演变过程我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坚持和平统一;演变趋势看,我党对台方针政策日臻成熟,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美景。演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李和平

(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

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关键词:中共对台政策;与时俱进;演变

台湾问题是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由于台湾问题受台湾岛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而变得十分复杂。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建国前后,百废待举,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领导集体毅然决定以“武力解放台湾”。这是因为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失败虽然已成定局,但他却选择台湾作为其大陆失败后的栖身之地。蒋介石不仅指挥其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守台湾,而且将国民党中央银行所存银元转移到台湾。蒋企图利用台湾天然的屏障,建立“反共基地”,图谋“雪耻复国”。而这时美国正实行“弃蒋”政策。所以,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已刻不容缓。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1](P.26)同年12月31日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宣布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要完成三大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解放台湾。以粟裕为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制定了解放台湾的具体作战计划,解放军相继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等岛屿,为解放台湾作了成功的预演。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因抗美援朝的任务而被迫暂时搁置。

台湾问题因美国的卷入而变得错综复杂,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伴随着《朝

鲜停战协议》和《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先后签订,远东的紧张局势开始趋向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逐渐高涨,如果此时武力攻台可能招致世界许多国家的反对。这时大陆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而台湾的蒋介石由于美援支持和进行内部改革,其经济不仅恢复发展,而且政局逐步走向稳定。尤其是1954年底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提升了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增加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难度。“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蒋介石反对美国划峡而治,坚守金门和马祖,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国共双方存在共识,使和平解放台湾成为可能。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党中央开始考虑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1955年4月,在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前,毛泽东指示“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的可能。”[2]周恩来不仅在万隆会议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这一方针,而且在5月13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阐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63年周恩来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台湾所有

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2009年第5期(总第176期)

No.5,2009(General No.176)世纪桥Shi Ji Qiao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李和平(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关键词:中共对台政策;与时俱进;演变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李和平(1956-),男,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11·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3](P.321)至此,两岸之间有了良性互动,但由于国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和大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对台工作的良好发展趋势中断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变,其转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美国基于本国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虑,进一步缓和中美

关系,并于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阻力。其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中央调整对台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三中全会把国家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需要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和平环境。还有台湾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用“一国两制”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有利于大陆的经济建设,而且也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台湾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系统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一海外朋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P.797)1983年6月,他在“叶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构想,并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等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4](P.30)1984年6月,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P.58)198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表述。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下,两岸长期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趋向缓和,人为隔绝的状态已被打破。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文化、学术、体育等交流呈现良性互动发展。1992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看成潜在威胁的对手,于是又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遏制,美国“调整对台政策”[6](P.729),突出表现就是扩大对台军售,邀请李登辉访美等;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引发岛内局势又起波澜。李登辉上台后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先后推出“一国两府”、“一国两体”、两国论”,拒绝和谈统一,纵容“台独”势力,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还必须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针对国际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7],深刻阐明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八项主张”,这是最系统、最集中体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纲领性文献。

“八项主张”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突出表现在:第一次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分步骤进行两岸谈判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倡导的“和平谈判”思想。邓小平虽然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平等谈判,但并没有明

确具体的谈判内容,而“八项主张”首次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并且提出可以分步骤进行谈判的主张;明确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针对性。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强调要大力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表达了更加理解、尊重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真诚态度。“八项主张”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的重大政策宣示。

针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与美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并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图谋,人民解放军相继在台海附近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些军事行为充分展示了大陆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起伏。“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与中国合作,虽然逐渐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但美国却继续扩大对台军售;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2008年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转折,“台独”分裂势力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挫败,特别是2008年5月国民党的马英九主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为解决台湾问题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面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与时俱进,灵活务实。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思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8]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严峻局势,胡锦涛强调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12·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现状。”[8]这一表述的核心不仅是强调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而且更强调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的现状,也表明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进一步向台湾民众表明了台湾的前途不能只由2300万台湾同胞决定,而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决定。这种新思维对陈水扁等人要用“台湾主体意识”推动“公投制宪”、对抗一个中国的叫嚣给于了沉重打击。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8]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台工作由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层次,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为“台独”分裂势力划出红线,为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提供“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法理依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8]由于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至使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接触与对话中断。为了促成对话和谈判的恢复,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更为务实、灵活的方式。首先,对于两岸谈判的岛内对象,采取一视同仁、既往不咎的政策。胡锦涛明确表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8]“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9]其次,对于两岸谈判主题,胡锦涛强调“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8]还有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连战)和亲民党(宋楚瑜)、新党(郁慕明)访问大陆,胡锦涛与连、宋、郁的会谈,表达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早日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共同愿望;商讨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措施。此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定期协商和举办经贸论坛,解决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2008年6月,中断9年之久的海协会与

海基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在两会的努力下,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台湾同胞不仅“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

量。”[8]所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尊重台湾民众的感情和利益,始终把台湾同胞的利益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胡锦涛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8]他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9]近几年来,大陆继续出台的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措施包括了经济、教育、交通、投资等各个方面,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展现大陆的诚意,解决了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

确立“和平发展”为两岸关系的主题。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前来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而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倡议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两岸分裂是中国内战的产物。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首先需要两岸之间实现和解。因此“,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极两岸敌对的历史,极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9]

争取美国遏制“台独”。鉴于中美两国在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共同点,因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美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作用,向美国明确提出共同遏制“台独”的主张。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明确提出:“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

益。”[10]美方积极回应,这样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问题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维、新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9]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其演变的依据在于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演变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演变过程我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坚持和平统一;演变趋势看,我党对台方针政策日臻成熟,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美景。演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起伏。“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与中国合作,虽然逐渐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但美国却继续扩大对台军售;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2008年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转折,“台独”分裂势力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挫败,特别是2008年5月国民党的马英九主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面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与时俱进,灵活务实。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思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8]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严峻局势,胡锦涛强调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12·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

岸关系现状。”[8]这一表述的核心不仅是强调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而且更强调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的现状,也表明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进一步向台湾民众表明了台湾的前途不能只由2300万台湾同胞决定,而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决定。这种新思维对陈水扁等人要用“台湾主体意识”推动“公投制宪”、对抗一个中国的叫嚣给于了沉重打击。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8]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台工作由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层次,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为“台独”分裂势力划出红线,为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提供“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法理依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8]由于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至使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接触与对话中断。为了促成对话和谈判的恢复,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更为务实、灵活的方式。首先,对于两岸谈判的岛内对象,采取一视同仁、既往不咎的政策。胡锦涛明确表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8]“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9]其次,对于两岸谈判主题,胡

锦涛强调“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8]还有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连战)和亲民党(宋楚瑜)、新党(郁慕明)访问大陆,胡锦涛与连、宋、郁的会谈,表达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早日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共同愿望;商讨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措施。此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定期协商和举办经贸论坛,解决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2008年6月,中断9年之久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在两会的努力下,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台湾同胞不仅“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

量。”[8]所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尊重台湾民众的感情和利益,始终把台湾同胞的利益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胡锦涛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8]他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9]近几年来,大陆继续出台的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措施包括了经济、教育、交通、投资等各个方面,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展现大陆的诚意,解决了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

确立“和平发展”为两岸关系的主题。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前来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

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而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倡议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两岸分裂是中国内战的产物。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首先需要两岸之间实现和解。因此“,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极两岸敌对的历史,极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9]

争取美国遏制“台独”。鉴于中美两国在反对和遏制“台独”有共同点,因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美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作用,向美国明确提出共同遏制“台独”的主张。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明确提出:“中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

益。”[10]美方积极回应,这样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问题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维、新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9]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其演变的依据在于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演变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演变过程我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坚持和平统一;演变趋势看,我党对台方针政策日臻成熟,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美景。演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相关内容

  • 仇视的历史动能: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步骤
  • 打开东欧防线→全面解体苏联→倾力对付中国是西方的和平演变路线,他们视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最顽固的堡垒,他们以促进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作为演变中国的基础条件.以人权问题作为演变中国的突破口.以经济贸易问题作为演变中国的有力工具.以保持接触和交往作为演变中国的重要渠道.中国实现了和平演变,就会使世界社会主 ...

  • _词汇化与语言演变_简介
  • <当代语言学>第10卷2008年第3期280-282页, 北京 <词汇化与语言演变>简介 L. B rint on, E . Traugott 著 罗思明简介 (L exicalization and L anguage Change ) 由L. B rint on 和E . ...

  • 历史在这里沉思_苏联解体近20年的思考
  • 历史在这里沉思 苏联解体近20年的思考 周新城 内容提要: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 并最终解体, 是20世纪末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苏联解体究竟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派别对此有完全不同的判断和诠释.在苏联解体近二十年之际, 要正确研究苏联解体, 应该把握好几点:首先, ...

  • 营销观念演变的原因研究及其启示
  • 营销观念演变的原因研究及其启示 摘 要 营销观念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企业的营销观念自产生至今共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阶段.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营销观念演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营销观演变的启示. 关键词 营销观念.需要.消费者 ...

  •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 中学政史地2007.02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黄勇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消长,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进行阐述,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加深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一.近代美国侵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⒈19世 ...

  • [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序言
  • 张全景 2005年春节前,看到周新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的书稿,周新城教授请我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我感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即欣然应允. 20世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世纪.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 ...

  • 无声较量的读后感
  • <较量无声>观后感 此片的大意是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中美关系告别了公开的直接对抗,开始了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新时代.而美国并没有放弃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基本政策.影片记录了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乃至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包括对台湾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动暴乱.影片 ...

  • 试论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特点及演变
  • 试论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特点及演变 所谓国际关系体系,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一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几个阶段. 一 .威斯伐利亚体 ...

  • 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
  •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已是海内外中国人以及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两岸人民不断地融合.共同开发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共同抵御外敌.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而斗争等等 . 自建国以来,中共始终都把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依据国内外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