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普遍性

一、知识梳理

1. 联系的地位: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双方构成矛盾。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

2.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 联系的基本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因果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4)联系具有具体性、条件性。联系总是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的联系都要依赖于特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4. 普遍联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

联系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二、重点难点突破

1. 事物联系是普遍的,这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具体讲,每一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从内部构成因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另一方面,从总体而言,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也体现着普遍性。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有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古人云:“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联系的情况。如果两个事物没有条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就不能说它们之间有联系。

2.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与人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

(2)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的虚构和抽象。

(3)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的结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4)人应该承认并利用联系的客观性,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5)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6)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 把握联系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把人们生活中讲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它们之间应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2)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仅仅理解为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应把握教材中所讲的三个方面。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一事物同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4)不能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三、典型例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降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材料二:“我国耕地、淡水和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会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会更大,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浪费资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2)根据材料二揭示的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点拨:材料一的实质是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计划生育)、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材料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理。材料二具体分析了我国的国情(耕地、淡水、矿产资源、人口)以及发展经济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用普遍联系原理分析。

参考答案: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①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我们,能否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建设依赖人的力量,而人口过多又会影响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而浪费资源也不会有效益;环境保护的好坏也会影响生产数量和质量。

③忽视客观联系就会受到惩罚。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使经济建设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人口、资源、环境等三方面的法律,采取相应措施,这对今后经济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梳理

1. 联系的地位: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双方构成矛盾。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

2.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 联系的基本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因果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4)联系具有具体性、条件性。联系总是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的联系都要依赖于特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4. 普遍联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

联系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二、重点难点突破

1. 事物联系是普遍的,这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具体讲,每一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从内部构成因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另一方面,从总体而言,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也体现着普遍性。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有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古人云:“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联系的情况。如果两个事物没有条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就不能说它们之间有联系。

2.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与人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

(2)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的虚构和抽象。

(3)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的结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4)人应该承认并利用联系的客观性,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5)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6)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 把握联系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把人们生活中讲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它们之间应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2)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仅仅理解为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应把握教材中所讲的三个方面。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一事物同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4)不能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三、典型例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降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材料二:“我国耕地、淡水和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会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会更大,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浪费资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2)根据材料二揭示的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点拨:材料一的实质是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计划生育)、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材料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理。材料二具体分析了我国的国情(耕地、淡水、矿产资源、人口)以及发展经济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用普遍联系原理分析。

参考答案: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①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我们,能否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建设依赖人的力量,而人口过多又会影响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而浪费资源也不会有效益;环境保护的好坏也会影响生产数量和质量。

③忽视客观联系就会受到惩罚。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使经济建设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人口、资源、环境等三方面的法律,采取相应措施,这对今后经济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内容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安中学政治组:黄方宁 一.教学依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辩证法的范围,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学习本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联系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的总特征之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要学 ...

  • 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 高二政治 "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学案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命制人: 审核:高二政治组 时间 2012.09.17 班级: 组别: 姓名: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⑴识记:① 联系的含义 ② 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① 唯物辩证 ...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房价 下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纷纷破产股市大跌金融危机 爆发 相相相互互互作制影用约响(美国内部) 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 (整个世界)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相互 ...

  • 如何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
  • 如何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09人力资源管理2班 [1**********]5 王艳艳 世界是物质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指的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大纲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联系 C02:量变 C03:质变 C04:矛盾 C05:矛盾的普遍性 C06:矛盾的特殊性 ...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2017.10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基于生活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即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分析.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恰当地采取创设情景.实践体 ...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 第三课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框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联系的含义: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和发现事物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本课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考向分析:本部分考题集中于联系的普遍 ...

  •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辩证法及其形态 2.形而上学及形式 3.二者的对立 (二)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