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年&月

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2(50)678(9,6789,/)9/8/92,()*+34

J,;G!

)0G$%%#>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高亚春

要:著名的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展开了对消费社

会的分析,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层面提供了新视角,并深化了西方的异化批判理论。

关键词:消费;符号价值;符号拜物教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4’1/

*+,-+./01

(!

:!7&/-#4/2/34531./6/7183593+1&,0:57;;+5:/+ABACAA

“”,,B3.6AA+1EA>’

:;;81(-,&H,1>%9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当代93+1&+0:57;;+5:最重要的、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而且越来越具有世界威望。他对消费社会及物体系统的研究,正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哲学教授道格拉斯・凯尔纳(K)所言,“为人们理解围绕商,0;+

品的消费、陈列和使用而组织起来的战后社会的

[]#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凯尔纳所说的新

视角就是符号学维度,也就是波德里亚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展开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并提出了符号消费和符号价值以及符号拜物教的思想。

一、研究的突破口:物品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

[]!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这里可

以概括:即“消费”和“富裕”。既然“物”和“消费”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心,那么,波德里亚认为通过对“物”与消费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把握日常生活的结构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这里的“物”主要是指与商品有关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人经常打交道,和人发生生活关

以看出,二战后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波德里亚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和主要对象,并且在他看来,这种社会的特征可以用两个词加

高亚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万方数据

第!期

高亚春: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9

系的物品。波德里亚在《物体系》中详细地描述了“物”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组织结构,并指出所有社会成员都是通过物的生产、安排、使用和消费活动来组织其日常生活的。但他认为传统意义上主要从功能性或使用的角度来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进行分类,如手机的功能是通讯工具,汽车的功能是交通工具等,但波德里亚认为分析的对象不是物品功能,也不是物品的分类,而是透过物并和物产生关联的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系统,即更重视物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在此,他就从日常的物进入到了“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系统”,

他对物的谈论,实际是在谈论人和人的行为关系。正如他所说:“毋庸置疑,物品往往构成了一种认同体系,但它连接于尤其是附属于其他的体系(诸如手势、仪式、典礼、语言、诞生仪式、道德价值符

[]!码等等)。”“物”就成为一种“符号系统”,那么

对“物”的消费便可能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这样波德里亚选择了物品作为他研究的突破口,但并不是从社会物质生产的层面,而是从消费的“意义”层面上对作为“符号”的物品进行考察。

二、研究的视角:符号学

波德里亚是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那里获得了一种符号学的方法。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能指是指音响形象,所指是指概念或意义;他还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封闭的符号系统,并认为该系统中某一符号的意义是由它在该系统内部与其它的符号之间的差异性关系产生的,“语言中只有差异”,因此索绪尔为符号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而罗兰・巴特是把符号学引入消费文化的先驱,他对包括食品、时装、摄影等日常文化进行了符号学的分析,尤其他的《流行体系》(10(2#%0&一书熟练地对服装进行了符号学的阐3*,

[]6的社会意义。”

费”既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也不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繁荣”,它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所穿的衣服,所驾驶的汽车界定的,也不是由我们所看到的形象、听到的信息所界定的,它存在于把上述一切都组织起来的一个符号示义系统之中。按照这样的理解,波德里亚所谓的“消费”,那就是一种

[]7“符号的系统化操控行为。”在此,“物”的“消

费”同人类关系的“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波德里亚认为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即只有其“意义”被传给消费者时,“物”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为“物”从来都不是因其物质性而被“消费”的,而是因其同其他“物”的差异性关系而被“消费”。当“物”转变成“符号”,当“消费”成为“系统化操控行为”之时,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转变成一种“消费”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试图在物品中并且通过物品而被“消费”的,物品成为人和人的关系必要的中介者。他举例说,在美国,夫妇们每年都要被鼓励着更换结婚戒指,这就是用礼品和“共同的”购物“作为符号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所

[]8以被“消费的永远不是物,而是关系本身。”

受到符号学的启发,波德里亚强调所谓的“消

三、研究的特色:符号消费和符号价值

波德里亚在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物或商品对人的支配,他更看到了在物的消费中,实际蕴藏的是深层的“符号消费”,由

万方数据此,他把人们从物的领域带入了符号领域,使二战

之后的有关消费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首先,波德里亚认为消费不等于数量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是一种系统的符号操控行为或总体性观念实践。消费,通常看来,就是对物的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有、使用、消耗,物之所以能被消费,正是因为其具有使用价值。而波德里亚认为一件物品不仅是从物质上生产出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它同时也铭刻了某种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具有经济生命,它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生命,波德里亚更强调后者。因此波德里亚指出,物质需要和数量的满足,这只能构成消费的前提,还不足以构成消费概念本身,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体的经济需要,而是一个名望和等级区分的社会功能。物被消费———程度的差异,在艺术上有欣赏和占有的差异,对其它方面如时间、环境和身体等的消费也因人而异。总之,消费社会中增长所带来的是经济利润和社会分化,用波德里亚的话说,“消费者在消费中……通过在差异秩序占据一席之地,每个人都在维系这一秩序,因而都只能在该秩序中处于一个

[]

量多少,都含有一种系统的不平等。所以在波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系统,在该但是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在波德里亚看来,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加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波德里亚解释说,如果消费只是一种吸收、吞噬,那么我们应该能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它真的和需要有关,那么它应该以满足收场。然而,我们想要越来越多的消费,这说明它和物质需要的满足以及现实的原则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波德里亚认为用某种需求和满足理论无法解释消费的“无限”的特点,他认为只有把“消费”看作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控行为或总体性观念实践,才能够走出传统经济学以“经济人”概念为基石的需求消费理论,只有当人们放弃个人满足的逻辑,并注重社会区分逻辑时才能够弄清楚。因此他说:“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

一种交换结构。”[!]总之波德里亚指出,消费系统

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符码之上,他把消费既看作一个明确意义和交流过程,同时也看作一个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

其次,波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同质化,消费不过是对标志着社会地位的符号的操纵。加尔布雷斯在《丰盛社会》中认为,替代再分配的实际上是生产的增长,越多……最终人人都会有足够的物质,即他认为经济的增长会使整个社会趋于同质化。然而在波德里亚看来,增长本身既不意味着富裕,更不意味着平等,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不平等并未减少,而是转移了。如在知识上的消费有教育程度的差异,在职

业上有工作类型的差异,万方数据在权力上有参与政策的

系统中,由物品———符号化的商品和商品化的符号———构成的差异秩序或等级结构取代了自然和生物的秩序,取代了满足和享受的偶然性世界。波德里亚称像索绪尔的语言系统或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亲属系统一样,这一系统也是一个意义结构,而其中的意义取决于不同符号间的差异。如此说来,消费不过是对标志着社会地位的符号的操纵,它所遵守的是差异(或区分)的逻辑。波德里亚认为通过消费的方式,通过风格,他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从炫耀到审慎,从量的炫耀到高雅出众,从金钱到文化,他绝对维系着特权。因此,波德里亚强调消费并没有使整个社会更加趋于一致,就像学校并没有使大家获得一致的教育机会一样。

再次,波德里亚提出“消费可以先行于生产”。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人们总是依赖于自己辛勤工作之后并在一定积累程度上才去消费,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也就是说这些物品是“已完成的工作的化身”,这就是“生产先行于消费”。波德里亚形象地分析道:购买餐厅家具配件和汽车,在不久以前,还是一个长期节约的成果。人们一面工作,一面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心目中的物品,生命的模式是清教徒式的,由努力和报偿构成。然而今天,当我们还没有赚到它们以前,物品就已经在那了,它们超前了它们所代表的努力和工作,所以新的符号消费,由于贷款和信用制度的实施,由于整个社会从机制上和观念上都鼓励消费,人们虽然还没有赚到购买物品的足够的金钱,但依赖消费贷款,却可以拥有自己理想的物品,这就是,如我们今天的贷款买房、贷款购物。用波德里亚的话说“一个新的道德诞生了”,消费先行于积累之前,不断地向前逃逸,强迫的投资,加速的消费,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节约

・“消费可以先行于生产”

第!期

高亚春: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12

变得荒谬),整个体系亦由此而来,人们先购买,再用工作来偿还。在过去,是人在物品身上强加上他的节奏,今天,则是物品在人身上强加上它们不连续的节奏。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者自发地吸收以及负担了这个无止境的强制性要求:购买以便社会可以继续生产,如此你才能继续工作,以便可以为你所购买的物品付钱。社会给你信用贷款,而以此形式自由为代价,波德里亚强调实际上是你在贷款给它,因为你正在异化你的未来。波德里亚认识到购物者异化了付款人,而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是体系利用时间上的差距,使他无法在意识上察觉到这一点。

最后,波德里亚强调物品还具有符号价值。符号价值的提出与美国经济学家维布伦(!

)在’“夸示性消费”($%

[]1度”。所谓的“夸示性消费”就是21世纪末’(

而波德里亚强调物品还具有符号价值。他指出,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角度看,一个物品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可能很少,但是如果它被作为符号消费,那么,其价值可能就远远地超越其使用价值和劳动交换价值。这样,一件商品无论是一部手机,一辆汽车,一瓶香水,一款大衣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这种彰显社会地位的符号价值。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我买故我在”(3,就说明了消费物品区别、划+4*04

分了身份地位的层理。“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这样波德里亚就把整个社会看作是围绕消费和商品的展示而建立起来的,每个个体通过消费和商品的展示获得了名望、身份和地位。这正如话语在语言的差异系统中按照它们的地位来呈现其意义一样,符号价值也是按照它们在名望和地位的差异系统中的地位来呈现其意义的。波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以艺术品的拍卖为例说明了符号价值。他认为拍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而是一种财富的夸示性的攀比与挥霍,是一种“符号战争”,这也是一种价值,一种以社会区分为目的的符号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消费所体现的并不是简单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之,在一个已经符号化的消费社会里,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通常所说的“高档”“中档”、、“低档”表面上似乎是指物的分类,而实际上是指人的地位以及人的关系。

世纪初西方社会上层社会“有闲阶级”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博取名望和地位。这种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而进行的消费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符号消费。而消费品所具有的这种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的功能就是符号价值。例如,某种类型的汽车和香水就是通过指谓其拥有者或消费者的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来获得它的不同名望的。所以,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物品(商品)只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四、研究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波德里亚的消费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不是受生物因素驱动的,也不纯然由经济决定,而是更带有社会象征和心理意味,并且自身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在消费社会中充当了社会地位的标志。波德里亚特别指出,没有符号价值的理论,政治经济学就不能解释商品为什么变成了欲望和着迷的对象,为什么某种消费类型(如夸示性消费)会发生,为什么某种商品被其他一些人偏爱,为什么消费

万方数据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能够发挥一个极其重要的

作用,波德里亚认为这些都是通过符号价值和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来解释的。这样,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成为每一个阶层的追求对象,消费同时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比剥削更为精巧。因此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以及对符号价值的阐释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

波德里亚建构的是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正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哲学教授斯蒂文・贝斯特()指出,“马克思第一个追溯80

8#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又如何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原则……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又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已变成了一个物化和自我合法化的系统……而在波德里亚的体系中,符号是商品的秘密

[]!

符号价值被巨大地消费了,商品的拜物教不仅仅是一个某种有声望的商品的计划和投资的过程,而且是关涉着整个社会名望与差异系统的拜物教,这就是“符号拜物教”。因此在波德里亚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通过在消费中商品的展示而产生了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拜物教,这是波德里亚对西方异化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正是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任务。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如果说消费社为精巧和更为专制的控制与权力结构。抽象权力的真实来源不是存在于商品中,也不存在于技术中,而是存在于符号的自动发展中。波德里亚认为,“消费世纪既然是资本符号下整个加速了生产力的进程的历史结果,那么它也是彻底异化的世纪。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及个体的幻象和冲动。一切都由这一逻辑决定着……即一切都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被展现、挑动,被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

范型。”[!!]对波德里亚来说,消费是唯一的商品

化、社会整合和统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消费和符号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他进一步指出,“消费社会就是处在异化符号的统治之

下的”[!#],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

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应该被看作这样一个过程,即在那

[!]、[!

&-.(/%0/):!

万方数据

会再也不生产神话了,那是因为它便是它自身的神话。“消费是个神话”,也就是说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波德里亚认为和一切伟大的神话一样,“消费”的神话也有其话语和反话语,即它对丰盛的歌颂性话语,无论何时何处,都伴随着对消费社会之弊端及其无法避免的整个文明悲剧性出路进行的贪恋不舍说教式反话语。波德里亚强调只有这两个斜面在一起才能构成这个神话。因此波德里亚强调在神话的制造中应该让“批判性”话语、让说教性质疑负起全部真正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就是通过消费及对其揭示来建立平衡的。

文献

[C]、[B]?%-’4-+0(>&&-(0:4*(*&%*+6#$%$/718

.#0$’:4%’/9.#+:/$;*#1$%5,

!8==/:#!!##,:##!#;/[8]4-+0(>&&-(0,?%-’:

(责任编辑:陈晓东)

1/&

$%%#年&月

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2(50)678(9,6789,/)9/8/92,()*+34

J,;G!

)0G$%%#>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高亚春

要:著名的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展开了对消费社

会的分析,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层面提供了新视角,并深化了西方的异化批判理论。

关键词:消费;符号价值;符号拜物教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4’1/

*+,-+./01

(!

:!7&/-#4/2/34531./6/7183593+1&,0:57;;+5:/+ABACAA

“”,,B3.6AA+1EA>’

:;;81(-,&H,1>%9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当代93+1&+0:57;;+5:最重要的、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而且越来越具有世界威望。他对消费社会及物体系统的研究,正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哲学教授道格拉斯・凯尔纳(K)所言,“为人们理解围绕商,0;+

品的消费、陈列和使用而组织起来的战后社会的

[]#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凯尔纳所说的新

视角就是符号学维度,也就是波德里亚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展开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并提出了符号消费和符号价值以及符号拜物教的思想。

一、研究的突破口:物品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

[]!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这里可

以概括:即“消费”和“富裕”。既然“物”和“消费”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心,那么,波德里亚认为通过对“物”与消费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把握日常生活的结构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这里的“物”主要是指与商品有关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人经常打交道,和人发生生活关

以看出,二战后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波德里亚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和主要对象,并且在他看来,这种社会的特征可以用两个词加

高亚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万方数据

第!期

高亚春: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9

系的物品。波德里亚在《物体系》中详细地描述了“物”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组织结构,并指出所有社会成员都是通过物的生产、安排、使用和消费活动来组织其日常生活的。但他认为传统意义上主要从功能性或使用的角度来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进行分类,如手机的功能是通讯工具,汽车的功能是交通工具等,但波德里亚认为分析的对象不是物品功能,也不是物品的分类,而是透过物并和物产生关联的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系统,即更重视物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在此,他就从日常的物进入到了“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系统”,

他对物的谈论,实际是在谈论人和人的行为关系。正如他所说:“毋庸置疑,物品往往构成了一种认同体系,但它连接于尤其是附属于其他的体系(诸如手势、仪式、典礼、语言、诞生仪式、道德价值符

[]!码等等)。”“物”就成为一种“符号系统”,那么

对“物”的消费便可能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这样波德里亚选择了物品作为他研究的突破口,但并不是从社会物质生产的层面,而是从消费的“意义”层面上对作为“符号”的物品进行考察。

二、研究的视角:符号学

波德里亚是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那里获得了一种符号学的方法。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能指是指音响形象,所指是指概念或意义;他还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封闭的符号系统,并认为该系统中某一符号的意义是由它在该系统内部与其它的符号之间的差异性关系产生的,“语言中只有差异”,因此索绪尔为符号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而罗兰・巴特是把符号学引入消费文化的先驱,他对包括食品、时装、摄影等日常文化进行了符号学的分析,尤其他的《流行体系》(10(2#%0&一书熟练地对服装进行了符号学的阐3*,

[]6的社会意义。”

费”既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也不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繁荣”,它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所穿的衣服,所驾驶的汽车界定的,也不是由我们所看到的形象、听到的信息所界定的,它存在于把上述一切都组织起来的一个符号示义系统之中。按照这样的理解,波德里亚所谓的“消费”,那就是一种

[]7“符号的系统化操控行为。”在此,“物”的“消

费”同人类关系的“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波德里亚认为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即只有其“意义”被传给消费者时,“物”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为“物”从来都不是因其物质性而被“消费”的,而是因其同其他“物”的差异性关系而被“消费”。当“物”转变成“符号”,当“消费”成为“系统化操控行为”之时,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转变成一种“消费”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试图在物品中并且通过物品而被“消费”的,物品成为人和人的关系必要的中介者。他举例说,在美国,夫妇们每年都要被鼓励着更换结婚戒指,这就是用礼品和“共同的”购物“作为符号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所

[]8以被“消费的永远不是物,而是关系本身。”

受到符号学的启发,波德里亚强调所谓的“消

三、研究的特色:符号消费和符号价值

波德里亚在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物或商品对人的支配,他更看到了在物的消费中,实际蕴藏的是深层的“符号消费”,由

万方数据此,他把人们从物的领域带入了符号领域,使二战

之后的有关消费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首先,波德里亚认为消费不等于数量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是一种系统的符号操控行为或总体性观念实践。消费,通常看来,就是对物的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有、使用、消耗,物之所以能被消费,正是因为其具有使用价值。而波德里亚认为一件物品不仅是从物质上生产出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它同时也铭刻了某种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具有经济生命,它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生命,波德里亚更强调后者。因此波德里亚指出,物质需要和数量的满足,这只能构成消费的前提,还不足以构成消费概念本身,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体的经济需要,而是一个名望和等级区分的社会功能。物被消费———程度的差异,在艺术上有欣赏和占有的差异,对其它方面如时间、环境和身体等的消费也因人而异。总之,消费社会中增长所带来的是经济利润和社会分化,用波德里亚的话说,“消费者在消费中……通过在差异秩序占据一席之地,每个人都在维系这一秩序,因而都只能在该秩序中处于一个

[]

量多少,都含有一种系统的不平等。所以在波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系统,在该但是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在波德里亚看来,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加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波德里亚解释说,如果消费只是一种吸收、吞噬,那么我们应该能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它真的和需要有关,那么它应该以满足收场。然而,我们想要越来越多的消费,这说明它和物质需要的满足以及现实的原则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波德里亚认为用某种需求和满足理论无法解释消费的“无限”的特点,他认为只有把“消费”看作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控行为或总体性观念实践,才能够走出传统经济学以“经济人”概念为基石的需求消费理论,只有当人们放弃个人满足的逻辑,并注重社会区分逻辑时才能够弄清楚。因此他说:“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

一种交换结构。”[!]总之波德里亚指出,消费系统

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符码之上,他把消费既看作一个明确意义和交流过程,同时也看作一个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

其次,波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同质化,消费不过是对标志着社会地位的符号的操纵。加尔布雷斯在《丰盛社会》中认为,替代再分配的实际上是生产的增长,越多……最终人人都会有足够的物质,即他认为经济的增长会使整个社会趋于同质化。然而在波德里亚看来,增长本身既不意味着富裕,更不意味着平等,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不平等并未减少,而是转移了。如在知识上的消费有教育程度的差异,在职

业上有工作类型的差异,万方数据在权力上有参与政策的

系统中,由物品———符号化的商品和商品化的符号———构成的差异秩序或等级结构取代了自然和生物的秩序,取代了满足和享受的偶然性世界。波德里亚称像索绪尔的语言系统或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亲属系统一样,这一系统也是一个意义结构,而其中的意义取决于不同符号间的差异。如此说来,消费不过是对标志着社会地位的符号的操纵,它所遵守的是差异(或区分)的逻辑。波德里亚认为通过消费的方式,通过风格,他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从炫耀到审慎,从量的炫耀到高雅出众,从金钱到文化,他绝对维系着特权。因此,波德里亚强调消费并没有使整个社会更加趋于一致,就像学校并没有使大家获得一致的教育机会一样。

再次,波德里亚提出“消费可以先行于生产”。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人们总是依赖于自己辛勤工作之后并在一定积累程度上才去消费,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也就是说这些物品是“已完成的工作的化身”,这就是“生产先行于消费”。波德里亚形象地分析道:购买餐厅家具配件和汽车,在不久以前,还是一个长期节约的成果。人们一面工作,一面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心目中的物品,生命的模式是清教徒式的,由努力和报偿构成。然而今天,当我们还没有赚到它们以前,物品就已经在那了,它们超前了它们所代表的努力和工作,所以新的符号消费,由于贷款和信用制度的实施,由于整个社会从机制上和观念上都鼓励消费,人们虽然还没有赚到购买物品的足够的金钱,但依赖消费贷款,却可以拥有自己理想的物品,这就是,如我们今天的贷款买房、贷款购物。用波德里亚的话说“一个新的道德诞生了”,消费先行于积累之前,不断地向前逃逸,强迫的投资,加速的消费,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节约

・“消费可以先行于生产”

第!期

高亚春: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12

变得荒谬),整个体系亦由此而来,人们先购买,再用工作来偿还。在过去,是人在物品身上强加上他的节奏,今天,则是物品在人身上强加上它们不连续的节奏。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者自发地吸收以及负担了这个无止境的强制性要求:购买以便社会可以继续生产,如此你才能继续工作,以便可以为你所购买的物品付钱。社会给你信用贷款,而以此形式自由为代价,波德里亚强调实际上是你在贷款给它,因为你正在异化你的未来。波德里亚认识到购物者异化了付款人,而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是体系利用时间上的差距,使他无法在意识上察觉到这一点。

最后,波德里亚强调物品还具有符号价值。符号价值的提出与美国经济学家维布伦(!

)在’“夸示性消费”($%

[]1度”。所谓的“夸示性消费”就是21世纪末’(

而波德里亚强调物品还具有符号价值。他指出,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角度看,一个物品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可能很少,但是如果它被作为符号消费,那么,其价值可能就远远地超越其使用价值和劳动交换价值。这样,一件商品无论是一部手机,一辆汽车,一瓶香水,一款大衣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这种彰显社会地位的符号价值。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我买故我在”(3,就说明了消费物品区别、划+4*04

分了身份地位的层理。“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这样波德里亚就把整个社会看作是围绕消费和商品的展示而建立起来的,每个个体通过消费和商品的展示获得了名望、身份和地位。这正如话语在语言的差异系统中按照它们的地位来呈现其意义一样,符号价值也是按照它们在名望和地位的差异系统中的地位来呈现其意义的。波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以艺术品的拍卖为例说明了符号价值。他认为拍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而是一种财富的夸示性的攀比与挥霍,是一种“符号战争”,这也是一种价值,一种以社会区分为目的的符号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消费所体现的并不是简单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之,在一个已经符号化的消费社会里,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通常所说的“高档”“中档”、、“低档”表面上似乎是指物的分类,而实际上是指人的地位以及人的关系。

世纪初西方社会上层社会“有闲阶级”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博取名望和地位。这种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而进行的消费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符号消费。而消费品所具有的这种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的功能就是符号价值。例如,某种类型的汽车和香水就是通过指谓其拥有者或消费者的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来获得它的不同名望的。所以,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物品(商品)只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四、研究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波德里亚的消费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不是受生物因素驱动的,也不纯然由经济决定,而是更带有社会象征和心理意味,并且自身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在消费社会中充当了社会地位的标志。波德里亚特别指出,没有符号价值的理论,政治经济学就不能解释商品为什么变成了欲望和着迷的对象,为什么某种消费类型(如夸示性消费)会发生,为什么某种商品被其他一些人偏爱,为什么消费

万方数据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能够发挥一个极其重要的

作用,波德里亚认为这些都是通过符号价值和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来解释的。这样,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成为每一个阶层的追求对象,消费同时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比剥削更为精巧。因此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以及对符号价值的阐释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

波德里亚建构的是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正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哲学教授斯蒂文・贝斯特()指出,“马克思第一个追溯80

8#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又如何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原则……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又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已变成了一个物化和自我合法化的系统……而在波德里亚的体系中,符号是商品的秘密

[]!

符号价值被巨大地消费了,商品的拜物教不仅仅是一个某种有声望的商品的计划和投资的过程,而且是关涉着整个社会名望与差异系统的拜物教,这就是“符号拜物教”。因此在波德里亚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通过在消费中商品的展示而产生了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拜物教,这是波德里亚对西方异化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正是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任务。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如果说消费社为精巧和更为专制的控制与权力结构。抽象权力的真实来源不是存在于商品中,也不存在于技术中,而是存在于符号的自动发展中。波德里亚认为,“消费世纪既然是资本符号下整个加速了生产力的进程的历史结果,那么它也是彻底异化的世纪。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及个体的幻象和冲动。一切都由这一逻辑决定着……即一切都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被展现、挑动,被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

范型。”[!!]对波德里亚来说,消费是唯一的商品

化、社会整合和统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消费和符号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他进一步指出,“消费社会就是处在异化符号的统治之

下的”[!#],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

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应该被看作这样一个过程,即在那

[!]、[!

&-.(/%0/):!

万方数据

会再也不生产神话了,那是因为它便是它自身的神话。“消费是个神话”,也就是说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波德里亚认为和一切伟大的神话一样,“消费”的神话也有其话语和反话语,即它对丰盛的歌颂性话语,无论何时何处,都伴随着对消费社会之弊端及其无法避免的整个文明悲剧性出路进行的贪恋不舍说教式反话语。波德里亚强调只有这两个斜面在一起才能构成这个神话。因此波德里亚强调在神话的制造中应该让“批判性”话语、让说教性质疑负起全部真正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就是通过消费及对其揭示来建立平衡的。

文献

[C]、[B]?%-’4-+0(>&&-(0:4*(*&%*+6#$%$/718

.#0$’:4%’/9.#+:/$;*#1$%5,

!8==/:#!!##,:##!#;/[8]4-+0(>&&-(0,?%-’:

(责任编辑:陈晓东)

1/&


相关内容

  • 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
  • 文章来源:pp-cn.com 文章作者:yanghuan 点击: 3 发布时间:2006-05-26 大 量 电 子 书,毕 业 免 费 论 文,更 多 资 源 请 到 论 坛 查 询! 在BAIDU上寻找"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 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和消费社会的来临,包括旅游 ...

  • 张生:永远的沙漠--对波德里亚的[美国]的解读
  • "自从德.托克维尔以来,法国思想家就对美国深深着迷.但是,当它变得神秘矛盾和热情复杂的时候,在对新世界的思考上,却没有一个法国知识分子能和让.波德里亚相比."这是1988年唯首(Verso)出版社出版的,由克瑞斯.特纳(Chris Turner)翻译的波德里亚的<美国> ...

  • _读图时代_的镜像_视觉文化当代转向的文化学考察
  • 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 CHANGBAIJOURNALNo.42013 总第172期 SumNo.172 "读图时代"的镜像 ---视觉文化当代转向的文化学考察常 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 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致使当代文化出现了由&q ...

  • 边际效用原理与媒介符号的价值
  • 当代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已经基本不成问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许多家庭的消费结构中衣食住行开支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媒介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正逐步提高.我国的彩电.VCD和DVD销售量直线上升.报刊订阅数逐年增加等迹象都表明,媒介产品使用价值中的基本功能已经越来越为 ...

  • 技术进步与艺术终结
  • 摘要:在现代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艺术遭遇了自己的命运――过于发达的技术取消了艺术建构"可能世界"的可能性,艺术因此与历史进步脱节,最终走向了自身的消亡. 关键词:历史进步:技术:艺术终结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画家陈丹青曾用油画的方式临摹过一些中国山水画名家如董其 ...

  • 论当代中国消费观念的演变_王雨练
  • TheoryResearch 学★★理★★论 论当代中国消费观念的演变 王雨练 )(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11602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马克思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摘要: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中国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 ...

  • 试论文学批评的性质
  • 摘要:文学批评的性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其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文学批评传入中国之后,对其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学科化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它的审美性,主观性及其与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联系.但是当文学批评发展到了准消费时代,文学批评的性质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大众和生活进入了文学批评的理论 ...

  • 消费时代的审美特征及其意义解读
  • □向怀林 消费时代的审美特征 及其意义解读 我 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斥着空前的物质文明,又泛滥着享乐主义的时代.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改写人类文明传统的同时,也颠覆了人类长期以来的审 低级属性,黑格尔对此曾有过精采论述:"在这种对外在世界起欲望的关系中,人是以感性的个别事物的身分去对待本身 ...

  • 文艺理论与批评参考书目
  • 文艺理论参考书目 1.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科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吕特·阿莫西等:<俗套与套语>,丁小会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李赋宁译注,南昌:白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