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一)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统一 D.哲学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和智慧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5.“天有其实,地有其材,人有其志,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意思是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是运动固有属性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6.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的主体是没有任何差别性的

③意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这里包含的哲理是

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 B.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

C.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

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9.目前,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打上人的烙印,“嫦娥”遨游太空、南水北调、高铁运行。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神奇的创造力量。其实人所创造的这些东西,都是

A.人利用自然物,遵循自然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结果B.人改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结果

C.人们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及其规律的结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结果

10.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莫言的话说明

A.文学来源于梦境或想象力 B.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个人经验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D.文学创作的基础是生活实践

11.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这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16.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离不开整体

C.整体对局部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7.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蝉联世界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 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18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就是发展 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④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能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现在垃圾该放在哪个地方,成为困扰众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垃圾中转站面临“安家”难、开工难,人人需要却人人喊打的窘局。这体现的哲理

A. 矛盾具有普遍性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C.矛盾具有斗争性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2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1.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但也有人说“改革开放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3.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A.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24.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25.2013年十一长假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拥堵的黄金周”,有的认为是实行高速免费政策惹的祸,有的认为是交通部门准备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社会各界对此反映不一。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因人而异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①④

26.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7.中国于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冶“,这就需要我们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28.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变化发展生产关系也同时变化发展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希望大家抱着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这说明,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A.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B.为人民、为社会贡献了什么C.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D.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云南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10分)

32.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返航。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了15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 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神舟十号”飞船任务主要是从实验型向应用型进一步验证,首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请谈谈材料二蕴含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3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34.为了促进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态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广大记者纷纷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活动的理解。(10分)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一)答案

1、C 2、A 3、D 4、A 5、C 6、B 7、D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A 20.D 21.D 22.A 23.B 24.C 25.D 26.A 27.B 28.B 29.D 30.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 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3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③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云南跨越式发

展需要云南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分) 32.请分析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9分)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

接,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这表明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 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神舟十号首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 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神 舟十号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动人类认识太空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4分)

33.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 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3分)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 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3分) ③主要 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3分) 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34.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活动的理解。(10分)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或:基层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人。)(1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记者要彰显基层群众的劳动创造的风采。(3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记者要展现基层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创造。(3分)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社会都要倾听基层群众对社会变革的心愿。(3分)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统一 D.哲学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和智慧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5.“天有其实,地有其材,人有其志,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意思是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是运动固有属性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6.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的主体是没有任何差别性的

③意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这里包含的哲理是

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 B.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

C.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

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9.目前,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打上人的烙印,“嫦娥”遨游太空、南水北调、高铁运行。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神奇的创造力量。其实人所创造的这些东西,都是

A.人利用自然物,遵循自然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结果B.人改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结果

C.人们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及其规律的结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结果

10.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莫言的话说明

A.文学来源于梦境或想象力 B.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个人经验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D.文学创作的基础是生活实践

11.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这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16.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离不开整体

C.整体对局部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7.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蝉联世界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 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18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就是发展 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④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能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现在垃圾该放在哪个地方,成为困扰众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垃圾中转站面临“安家”难、开工难,人人需要却人人喊打的窘局。这体现的哲理

A. 矛盾具有普遍性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C.矛盾具有斗争性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2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1.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但也有人说“改革开放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3.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A.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24.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25.2013年十一长假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拥堵的黄金周”,有的认为是实行高速免费政策惹的祸,有的认为是交通部门准备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社会各界对此反映不一。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因人而异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①④

26.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7.中国于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冶“,这就需要我们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28.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变化发展生产关系也同时变化发展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希望大家抱着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这说明,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A.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B.为人民、为社会贡献了什么C.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D.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云南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10分)

32.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返航。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了15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 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神舟十号”飞船任务主要是从实验型向应用型进一步验证,首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请谈谈材料二蕴含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3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34.为了促进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态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广大记者纷纷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活动的理解。(10分)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一)答案

1、C 2、A 3、D 4、A 5、C 6、B 7、D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A 20.D 21.D 22.A 23.B 24.C 25.D 26.A 27.B 28.B 29.D 30.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 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3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③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云南跨越式发

展需要云南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分) 32.请分析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9分)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

接,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这表明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 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神舟十号首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 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神 舟十号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动人类认识太空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4分)

33.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 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3分)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 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3分) ③主要 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3分) 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34.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活动的理解。(10分)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或:基层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人。)(1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记者要彰显基层群众的劳动创造的风采。(3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记者要展现基层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创造。(3分)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社会都要倾听基层群众对社会变革的心愿。(3分)


相关内容

  •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
  • 2015高二政治必修四期中测试题试题 一.单选题(30×2 =60) 1.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 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A.哲学在世界之内内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使 ...

  • 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设计学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之西方美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目录 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设计学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之西方美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设计学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之西方美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7 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设计学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之西方美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11 2 ...

  •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十二
  •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回答1-2题. 1.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这种做法( ) ①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 ...

  • 2010-2011学年高三政治教学复习计划
  •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高三年级现有10个班级,1个选科类型(专科),理科5个班级,文科2个班级.文科(1)班相对重点班,学情基本良好,文科(2)是普通班,学情开始有所好转,但文科总体不是很好,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对于理科班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针对工作量相对较轻的 ...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计划攻略大全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 计划攻略大全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这一 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甚至决定着自己 的高考成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文综第一轮复习,可以采 用以下一些方法. 文综总体战略纲要 一. 学习的根本规律-思路清晰 ...

  • 上海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
  •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2.,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5. (<桃花源记>) [答案]1.却疑春色在邻家2 ...

  •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
  • 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围绕哲学的本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方面去把握.具体包括: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 ...

  • 中外教育史第3阶段测试题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六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层次: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主张"自然教育 ...

  • [生活与哲学]经典漫画选择题二
  • 漫画题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按知识,漫画题可分为<生活与哲学>漫画题(这是考题中最多的).<经济生活>漫画题.<政治生活>漫画题以及<文化生活>漫画题. 第二,按漫画构成,漫画题可分为单一漫画题和组合漫画题. 第三,按表现手法,漫画题可分为有标题和无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