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是什么?

昨天刚把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完,深刻感到:爱是一种很深的学问。

也许大家都会爱,但是不是懂得真正的爱呢?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以“爱”名义在进行着的伤害和掠夺。孩子除了父母外,是非常无助的!当我看到日常中太多的非爱行为在这本书中的剖析时,深深地为孩子呐喊,为孩子委屈,为孩子心痛!成人间那种非爱的伤害,可以自主地反抗。但孩子不能,他们只能委屈自己来适应父母。

这本书是在剖析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要如何处理得当,但更多让我感受到,只有一个真正的懂得爱的人,才能爱好别人(包括夫妻、亲人、子女),也让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

下面是书最后的总结摘录下来:

真爱是付出——我们爱孩子,就需要延伸自己以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抚育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恐惧、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地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照料孩子,这是真爱的前提之一。下边提及的关注、倾听、改变自我、履行诺言、接受分离、鼓励独立等等,都是在这个前提下的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而不是为了讨得对方欢心的刻意表现,也不是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条件。

真爱是关注——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对自己心爱的物品,比如新车、新房,甚至仅仅是一盆花,我们都会花费时间和心血去照料它并且享受它,更不用提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时间和心血了。这就要求我们放弃一些原有的计划、重新安排我们的时间、积极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我们思维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关注,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训育孩子。

真爱是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才能掌握的艺术。一位美国企业心理学家指出,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孩子灌输知识,很少教给孩子怎样说话,根本不教孩子怎样倾听。我们的教育也存在同样的弊病,使得我们这些做了父母的成年人不懂得怎样倾听他人、倾听孩子。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倾听一个语言表达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真正的倾听需要全神贯注,而不是一边处理自己的事情,一边捎带着听。你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告诉孩子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确凿的证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从你的倾听行为中会获得无法估量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会努力说出有价值的话来;你听得越用心,越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也越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从他的话语中,你更加了解他,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他也会更加愿意倾听你、汲取你的教海,从而成长。真正的倾听、对对方全神贯注,永远是真爱的体现。

真爱是勇气——当我们从未育之人变成父母时,我们走进了一扇崭新的人生大门。当我们延伸自我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时,我们踏进了一块陌生的领域。我们需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需要改变自己。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紧张、焦虑甚至害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反抗我们、让我们生气或者失望;最终他们成熟之后,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我们则会感到失落和痛心。怕麻烦的人要么干脆不生孩子,要么生下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怕孩子独立的人会采取手段限制孩子的成长。真爱的代价是痛苦,收获却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你准备好承受这样的风险吗?

真爱是鼓励独立——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成千上万次风险当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成长。成长意味着从童年走向成年,是一次充满惊险的跳跃,派克医生说:“多少人却一辈子都不曾跳跃这一步。”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年人,甚至功成名就,心理上却到死都一直是小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真正地分离,没有摆脱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总是被动地等着父母(上司,旁人、潮流)替自己做出选择。依赖型的父母恐惧孩子的心灵成长,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的独立。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则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往往会令人面临痛苦的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有足够的勇气直面生活,不受他人、社会或者传统势力的左右,敢于改变自己。这种自爱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你是一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只要你对自己以诚相见。”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

真爱是接受分离——小宝宝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着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深蒂固的养育误区之一就是“亲子一体性”,即父母不将儿女当做独立的、与自己分离的个体,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延伸,通过孩子来生活、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传统固然有着历史、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背景原因,但是这种养育手段的直接后果是给孩子戴上心灵的桎梏,让孩子的精神难于成熟。青少年经常抱怨他们接受的训导不是出自对于他们本身利益的考虑,而是出自父母恐惧他们会给父母的形象抹黑……由于缺乏共情心,自恋型父母通常对儿女不恰当地做出情感层的反应,而不能识别或者认可儿女的感受。怪不得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在识别、接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养育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认可并接受孩子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贯穿如一、始终一致,而不是“你合我的意我就爱你,你不合我的意我就不爱你、不要你”。儿童在变幻莫测、经常遭受抛弃威胁的气氛中无法达到心理成熟。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像是一个专制的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达到我的期望你就留下继续干,达不到我的期望你就卷起铺盖走人。孩子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在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父母“解雇”的气氛中长大,无法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人对世界的信任,将来也无法对他人、对工作、对生活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在履行诺言方面出现问题是所有精神紊乱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比如,我们都知道“无情女”、“负心郎”的故事,貌似轻浮、不负责任的面孔后边,隐藏的是童年时代的心理伤痕:因为害怕达不到对方的期望而被抛弃,干脆率先抛弃对方。

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对这一条我干脆直接引用派克医生的一段论述: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的父母。既然儿童不断地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改变,我们也必须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每个人都熟知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期他们是称职的父母,然而一旦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不能够针对已经长大、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就如在一切爱的关系中一样,将为了做好父母而受苦和改变视为某种自我牺牲或者当了“烈士”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远远大于孩子。那些不愿意冒着受苦的风险去改变、成长、从孩子身上学习的父母,选择了一条衰老的道路——无论他们自知与否——孩子和世界会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从孩子身上学习,是大多数人保障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晚年的绝佳机会。令人痛心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个机会。

真爱是律己的面质——对于孩子,父母拥有强大的权势。面质孩子,告诉他:“你做错了,我是对的,你应该改变,听我的。”这个举动在多数父母来说,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往往还夹带着不加掩饰和毫无节制的怒气。不过这样做的结果,是给世界增添了更多的混乱,而不是启迪。居高临下地呵斥、命令孩子,不是真爱行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进行严格的自我检验,检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水准,确认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其次我们必须体贴入微地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承受能力,选择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面质和训育。爱孩子,就要根据孩子的特性来调整我们沟通的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甚至伤害孩子。

真爱是一种自律——这是真爱的另外一个前提。爱本身需要自律,不自律的爱不是真爱。真爱孩子的父母会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本书里所有训育儿童的手段,我们应该首先在自己身上施行,首先做到自律,而后再去训育我们的孩子。

关于真爱,派克医生说的这样一句话,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

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可观欢乐的惟一途径。走另外的途径,你也许会偶尔得到片刻的欣喜,但那都是转瞬即逝的,而且越来越难以捕捉。当我真爱时,我在扩展我自己,当我扩展自己时,我在成长。我爱得越多,就爱得越长,我也越来越茁壮。真爱是自我充实的。我越养育他人的心灵成长,我自己的心灵成长也越多地得到养育。

既然真爱是一种劳作和付出,那么非爱的核心是懒惰。的确,向前走需要付出辛劳,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呆在原地不动弹。我们内心都存在惰性,都本能地抗拒挑战和艰难。然而,套用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电影《安妮·霍尔》里边一句脍炙人口的台词:爱和生活,就像鲨鱼,必须不停地前进,既没有后退的可能,也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会沉底。

用作者的一段话做为我自己的励志语吧:有人问我,“你能每时每刻做到你所列举的那些真爱行为吗?”我回答她,“我每天都在努力。我不能保证完全做到,但是我不会停止或者放弃我的努力。派克医生说过,生活多难,爱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朋友,把你对孩子的真爱留下来吧!

我愿与你共同分享......

昨天刚把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完,深刻感到:爱是一种很深的学问。

也许大家都会爱,但是不是懂得真正的爱呢?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以“爱”名义在进行着的伤害和掠夺。孩子除了父母外,是非常无助的!当我看到日常中太多的非爱行为在这本书中的剖析时,深深地为孩子呐喊,为孩子委屈,为孩子心痛!成人间那种非爱的伤害,可以自主地反抗。但孩子不能,他们只能委屈自己来适应父母。

这本书是在剖析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要如何处理得当,但更多让我感受到,只有一个真正的懂得爱的人,才能爱好别人(包括夫妻、亲人、子女),也让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

下面是书最后的总结摘录下来:

真爱是付出——我们爱孩子,就需要延伸自己以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抚育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恐惧、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地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照料孩子,这是真爱的前提之一。下边提及的关注、倾听、改变自我、履行诺言、接受分离、鼓励独立等等,都是在这个前提下的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而不是为了讨得对方欢心的刻意表现,也不是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条件。

真爱是关注——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对自己心爱的物品,比如新车、新房,甚至仅仅是一盆花,我们都会花费时间和心血去照料它并且享受它,更不用提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时间和心血了。这就要求我们放弃一些原有的计划、重新安排我们的时间、积极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我们思维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关注,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训育孩子。

真爱是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才能掌握的艺术。一位美国企业心理学家指出,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孩子灌输知识,很少教给孩子怎样说话,根本不教孩子怎样倾听。我们的教育也存在同样的弊病,使得我们这些做了父母的成年人不懂得怎样倾听他人、倾听孩子。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倾听一个语言表达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真正的倾听需要全神贯注,而不是一边处理自己的事情,一边捎带着听。你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告诉孩子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确凿的证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从你的倾听行为中会获得无法估量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会努力说出有价值的话来;你听得越用心,越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也越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从他的话语中,你更加了解他,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他也会更加愿意倾听你、汲取你的教海,从而成长。真正的倾听、对对方全神贯注,永远是真爱的体现。

真爱是勇气——当我们从未育之人变成父母时,我们走进了一扇崭新的人生大门。当我们延伸自我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时,我们踏进了一块陌生的领域。我们需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需要改变自己。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紧张、焦虑甚至害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反抗我们、让我们生气或者失望;最终他们成熟之后,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我们则会感到失落和痛心。怕麻烦的人要么干脆不生孩子,要么生下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怕孩子独立的人会采取手段限制孩子的成长。真爱的代价是痛苦,收获却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你准备好承受这样的风险吗?

真爱是鼓励独立——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成千上万次风险当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成长。成长意味着从童年走向成年,是一次充满惊险的跳跃,派克医生说:“多少人却一辈子都不曾跳跃这一步。”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年人,甚至功成名就,心理上却到死都一直是小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真正地分离,没有摆脱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总是被动地等着父母(上司,旁人、潮流)替自己做出选择。依赖型的父母恐惧孩子的心灵成长,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的独立。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则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往往会令人面临痛苦的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有足够的勇气直面生活,不受他人、社会或者传统势力的左右,敢于改变自己。这种自爱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你是一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只要你对自己以诚相见。”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

真爱是接受分离——小宝宝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着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深蒂固的养育误区之一就是“亲子一体性”,即父母不将儿女当做独立的、与自己分离的个体,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延伸,通过孩子来生活、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传统固然有着历史、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背景原因,但是这种养育手段的直接后果是给孩子戴上心灵的桎梏,让孩子的精神难于成熟。青少年经常抱怨他们接受的训导不是出自对于他们本身利益的考虑,而是出自父母恐惧他们会给父母的形象抹黑……由于缺乏共情心,自恋型父母通常对儿女不恰当地做出情感层的反应,而不能识别或者认可儿女的感受。怪不得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在识别、接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养育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认可并接受孩子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贯穿如一、始终一致,而不是“你合我的意我就爱你,你不合我的意我就不爱你、不要你”。儿童在变幻莫测、经常遭受抛弃威胁的气氛中无法达到心理成熟。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像是一个专制的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达到我的期望你就留下继续干,达不到我的期望你就卷起铺盖走人。孩子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在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父母“解雇”的气氛中长大,无法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人对世界的信任,将来也无法对他人、对工作、对生活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在履行诺言方面出现问题是所有精神紊乱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比如,我们都知道“无情女”、“负心郎”的故事,貌似轻浮、不负责任的面孔后边,隐藏的是童年时代的心理伤痕:因为害怕达不到对方的期望而被抛弃,干脆率先抛弃对方。

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对这一条我干脆直接引用派克医生的一段论述: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的父母。既然儿童不断地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改变,我们也必须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每个人都熟知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期他们是称职的父母,然而一旦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不能够针对已经长大、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就如在一切爱的关系中一样,将为了做好父母而受苦和改变视为某种自我牺牲或者当了“烈士”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远远大于孩子。那些不愿意冒着受苦的风险去改变、成长、从孩子身上学习的父母,选择了一条衰老的道路——无论他们自知与否——孩子和世界会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从孩子身上学习,是大多数人保障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晚年的绝佳机会。令人痛心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个机会。

真爱是律己的面质——对于孩子,父母拥有强大的权势。面质孩子,告诉他:“你做错了,我是对的,你应该改变,听我的。”这个举动在多数父母来说,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往往还夹带着不加掩饰和毫无节制的怒气。不过这样做的结果,是给世界增添了更多的混乱,而不是启迪。居高临下地呵斥、命令孩子,不是真爱行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进行严格的自我检验,检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水准,确认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其次我们必须体贴入微地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承受能力,选择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面质和训育。爱孩子,就要根据孩子的特性来调整我们沟通的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甚至伤害孩子。

真爱是一种自律——这是真爱的另外一个前提。爱本身需要自律,不自律的爱不是真爱。真爱孩子的父母会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本书里所有训育儿童的手段,我们应该首先在自己身上施行,首先做到自律,而后再去训育我们的孩子。

关于真爱,派克医生说的这样一句话,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

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可观欢乐的惟一途径。走另外的途径,你也许会偶尔得到片刻的欣喜,但那都是转瞬即逝的,而且越来越难以捕捉。当我真爱时,我在扩展我自己,当我扩展自己时,我在成长。我爱得越多,就爱得越长,我也越来越茁壮。真爱是自我充实的。我越养育他人的心灵成长,我自己的心灵成长也越多地得到养育。

既然真爱是一种劳作和付出,那么非爱的核心是懒惰。的确,向前走需要付出辛劳,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呆在原地不动弹。我们内心都存在惰性,都本能地抗拒挑战和艰难。然而,套用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电影《安妮·霍尔》里边一句脍炙人口的台词:爱和生活,就像鲨鱼,必须不停地前进,既没有后退的可能,也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会沉底。

用作者的一段话做为我自己的励志语吧:有人问我,“你能每时每刻做到你所列举的那些真爱行为吗?”我回答她,“我每天都在努力。我不能保证完全做到,但是我不会停止或者放弃我的努力。派克医生说过,生活多难,爱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朋友,把你对孩子的真爱留下来吧!

我愿与你共同分享......


相关内容

  • 我不想说什么大道理,但大家其实应该替他们想想.
  • 2010-07-11 21:40:17女人与小孩 (爱是什么意思?就是我把你抱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派克医生(Dr.M.Scott Peck)在所著的<无路之旅>一书中写到: 真爱是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不求回报的,而不是为了讨得对方欢心的刻意表现,也不是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条 ...

  • 让真爱走进我的青春作文
  • 让真爱走进我的青春作文 让真爱走进我的青春作文 作者/李 帅 也许是朦胧的秋意,一时找不到感动的路口,所以才会想一直往前走,偶然回头,才发现真爱早已走进了我的青春,留下了凹凸起伏的足迹. 清晨睁开眼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快点起床.多穿点衣服.今天可能下雨."妈妈的>唠叨伴我走 ...

  •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 平平淡淡才是真 -小学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爱如茉莉>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的第16课,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住院生病,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

  • [优秀作文]真爱的意义
  • 相信每个人心灵深处都对真爱有过或多或少的渴望, 犹如笼中的小鸟渴望在蔚蓝,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好比鱼池里快要窒息的小鱼 多么渴望江河中的自由,新鲜的氧气. 真爱到底是什么? 有谁能真正体会? 又有谁能真正读懂它的含义-- 或许有的人觉得只要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哪怕另一方并不喜欢你, 难道这就 ...

  • 让真爱撒满人间(7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让真爱撒满人间(700字)作文 让真爱撒满人间大型感恩教育演讲.内容分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三大部分,这次演讲给参加活动的每一个人都产生际非同一般的反响,它深深地感支着每一个人. 老师深深地抓住孩子们的心,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接受真正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 ...

  • 泪奔!小学生早恋情书为何感动许多成人?
  • 早恋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禁忌,六年级小学生的早恋当然更是吓坏了老师和家长.然而一个六年级小学生的早恋情书却感动了许多网友,尤其是让女网友心动不已.看来这早恋也是应该积极认真加以引导,而不能过分粗暴地对待! 六年级小学生的早恋情书虽然稚嫩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却是我们现在许多痴迷于男女之间利益交换乃 ...

  • 辨清真爱和迷恋是拥有幸福婚姻的基础
  • 2012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文/知尘 "没有真正爱一次是多么悲哀甚至是可怜呀."梅子的这句话没有错,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爱?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感受.在大山,他对梅子的疼爱.体贴.付出.包 ...

  • 张德芬经典语录3
  • 张德芬经典语录3 最美妙的人生 ------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 一.怎样才算是真正有魅力的女人? 1.21世纪是宝瓶座的世纪,是人类心灵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机,这个时代进化的动力是由女性来主导的.女性的特质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上善若水",水无坚不摧,但 ...

  • [爱如茉莉]教案设计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小学 2, 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搜索茉莉花的图片, 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 搜索茉莉花的习性. 二.教学课题 爱如茉莉 三.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