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思考题汇总

生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0131226

第一章 绪 论

1. 生理学

答: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科学。

2. 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 新陈代谢:

答:指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的过程。

4. 同化过程:

答: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食物/水/O2],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机体组织]和能量的过程。

5. 异化过程:

答: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糖脂蛋]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

[尿素/CO2]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6. 兴奋性:

答: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7. 兴奋:

答: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

8. 应激性:

答: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9. 适应性:

答: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10. 内环境:

答: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11. 肌小节:

答:两条Z 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 肌管三联管结构:

答: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13. 静息电位:

答: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膜电位。

14. 动作电位:

答: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15. 请简述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答: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③静息时,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K+外流→细胞内负外正电

位差

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

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16. 请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答:条件

外界刺激→被刺激处膜的离子通透性突然变化→ Na+通透性> K+通透性

膜外高Na + 、膜内低Na +

结果

Na +大量内流→膜去极化[内外电平衡]

Na +继续内流→膜内正外负→超射

膜内正电逐渐阻止Na +内流→ Na+达到平衡电位→Na +通透性↓、 K

+通透性↑恢复→ 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复极化。

17.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答: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18. 动作电位不衰减性传导:

答: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19. 轴突:

答:神经元的轴状突起。

20. 突触:

答:轴突与神经元或肌细胞的连接、接触。

21. 简答题: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主要步骤?

答: ①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22. 等动收缩(等速收缩):

答: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

23. 离心收缩:

答: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也称拉长收缩。

24. 超等长收缩:

答: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25. 运动单位:

答: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简称MU) 。。

26. 请简述肌纤维类型分为几类?

答:

(一)按肌肉收缩的速度分为

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二)按肌肉的色泽划分

将肌纤维划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肌纤维。如果再结合肌肉的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这种红白肌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

(三)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

快缩—糖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G ),

快缩—氧化—糖酵解型(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FOG )

慢缩—氧化型(Slow Oxidative,SO )。

(四)按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中有四种不同的MHC 异形体,它们是MHC-I 、MHC-IIa 、 MHC-IIx (或MHC-IId )和MHC-IIb 异形体。一般认为MHC-IIx (或MHC-IId )是一种过渡型。

27. 请论述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答:

(一) 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1、肌纤维直径:快肌纤维较粗,含有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2、毛细血管网:慢肌较丰富。

3、肌红蛋白:慢肌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4、线粒体: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5、神经支配: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其传导速度较快。

(二) 生理学特征

1. 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 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 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三) 代谢特征

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

28. 请论述肌电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答: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V=S/t

式中:V为神经传导速度,单位为米/秒;t 为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单位为秒;S 为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二)利用肌电图评定神经和肌肉的机能状态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疲劳时增加。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

反应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指标有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心频率(FC)。疲劳时下降(左移)

(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 越大。

(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分析某项运动技术,找出在完成该项动作时有哪些肌肉参加;各个肌肉用力程度怎样;顺序如何;直接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

第三章 血 液

29. 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答: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0. 细胞内液:

答:存在于细胞内部,是构成细胞质的基本部分,约占体重30%-40%。。

31. 细胞外液:

答:存在于细胞外部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

32. 渗透压:

答: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

33. 等渗溶液:

答: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 ,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称为生理盐水) 、5%葡萄糖溶液等。

34. 碱贮备:

答: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35. 贮存血量:

答: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为贮存血量。。

36. 运动员假性贫血:

答: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

37. 红细胞流变性:

答: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被动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流的阻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细胞的流变性。

38. 运动员血液:

答: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粘度下降等。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血液称为运动员血液。

39. 血型(blood group):

答: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第四章 血液循环机能

40. 窦性心率:

答: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

41. 异位节律:

答: 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例如浦肯野细胞)。

42. 心动周期:

答: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这一机械活动周期。

43. 心率::

答: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44. 脉搏:

答: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这种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所引起的动脉管壁扩张回缩现象称为动脉脉搏。

45. 每搏输出量:

答: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46. 射血分数:

答: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47. 心指数:

答: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48. 心力贮备:

答: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贮备,或称为心力贮备。

49. 心音:

答: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瓣膜的启闭、血液流动冲击瓣膜和血管壁的机械震动,都可通过周围组织而传递到胸壁,将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胸前壁左下部,就可以听到这种振动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心音。

50. 心电图:

答: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51. 血压:

答: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

52. 脉搏压:

答: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约30-4OmmHg 。

53.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答:人和许多哺乳动物的颈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外膜下有丰富的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别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第五章 呼吸机能

54. 胸式呼吸:

答:以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收缩、胸廓移动为主,女性;屈体直角动作造型。

55. 腹式呼吸:

答:以膈肌收缩、腹部移动为主,婴儿;双杠或地上做倒立的动作。

56. 胸膜腔:

答:胸膜位于肺表面的部分为胸膜脏层,位于胸壁内表面的部分为胸膜壁层。这两个部分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间隙,即胸膜腔。

57. 肺活量:

答: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正常值:男性约为3500ml ,女性约为2500ml 。

58. 连续肺活量:

答: 连续地测五次肺活量,根据五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判断呼吸肌的机能能力。

59. 解剖无效腔:

答:在肺通气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新鲜气体,有一小部分将留在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管腔内,由于这部分管腔因其解剖特征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其管腔内的气体就气体交换来说是无效的,故这部分管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60. 氧离曲线:

答:表示PO2与Hb 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61. 请简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答:

1)氧离曲线上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氧分压从100mmHg 降至80mmHg :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氧分压高于60mmHg :血氧饱和度大于90%

意义:高原或轻度呼吸机能不全时,不致缺氧

2)氧离曲线下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氧分压小于60mmHg :氧分压略有下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意义:保证组织缺氧时,血液放出大量氧,以供肌肉活动。

62. 请简述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PCO2↑、pH↓、体温↑、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无氧)↑,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

2)CO2↓、pH 值↑、体温↓和2,3-DPG 的↓,使Hb 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

63. 氧脉搏(脉搏氧):

答: 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每分心率计算。

64. 请论述运动时怎样合理呼吸?

答:

(一) 减小呼吸道阻力

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其利有三:

①减少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

②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能量消耗,推迟疲劳出现;

③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二)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径赛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以每分钟不超过30次为宜。爬泳运动员即使有特殊需要,也不宜超过每分钟60次。

运动时(特别是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 ,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三) 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1. 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如肩胸带固定与腹部固定。

2. 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如屈-吸,伸-呼。腹收-呼,胸收-呼。

3. 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四) 合理运用憋气

良好的作用:①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如人的臂力和握力在憋气时最大,呼气时次之,吸气时较小;②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条件。如短跑憋气利于摆臂稳定。

不良影响:①长时憋气压迫胸腔,使胸内压上升,造成静脉血回心受阻,进而心脏充盈不充分,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致心肌、脑细胞及视网膜供血不全,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和眼黑等感觉,影响和干扰了运动的正常进行。②憋气结束,出现反射性的深呼吸,造成胸内压骤减,原先潴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冲击心肌并使心肌过度伸展,心输出量大增,血压也骤升。这对心力储备差者十分不利。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65. 物质代谢:

答: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66. 能量代谢:

答: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钙与砖)。

67. 基础代谢:

答: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ºC条件下。

68. 基础代谢率:

答: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69. 食物热价:

答: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

70. 氧热价:

答: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71. 呼吸商:

答: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RQ =CO2产生量/耗O2量 。

72. 代谢当量:

答: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代谢当量(MET ),1MET :约相当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耗氧量),即约相当于250ml/min或3.5ml/Kg/min。

73. 简答题:运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答:

①测定安静、运动、恢复期的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②求出各阶段的呼吸商;

③根据呼吸商,查氧热价对照表;

④以该氧热价乘以所计算时间段内机体的总耗氧量,再减去同一时间安静状态时的能量消耗,即为该运动阶段的净能量消耗。

第七章 肾脏功能

74. 请简述人体新陈代谢代谢产物的拍出途径有哪些?

答: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向体外排放。

这四个排放途径是:

1)从呼吸器官排出:CO2、水/300ml、挥发性物质

2)从消化道的排出 :胆色素、无机盐、水/100ml

3)从皮肤的排出:水/600ml、尿素和盐

4)从肾脏的排出:尿素、尿酸、肌酐、水/1400ml和盐类

75. 排氢保钠”亦称“排酸保碱”:

答: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小管液中的Na+进行交换。H+-Na+交换的结果保持了血浆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20:1,从而使pH 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第八章 内分泌功能与运动

76. 激素: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77. 根据图示,请简述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答:

78. 根据图示,请简述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答:。

79. 请简述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轴包括?

答:

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因其主要与机体的应激活动有关,也称作“应激轴”。

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也称生殖轴。

与运动健康养生有关的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第九章 感觉机能

80.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答: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眼感光细胞:300-800nm 光波;耳听觉细胞:16-20000Hz(赫兹) 的声波。

81. 瞳孔对光反射:

答: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度而改变的现象。

82. 双眼会聚:

答: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会聚,也称辐辏反射。

83. 视力:

答:指人眼分辨物体微细结构的能力, 也称视力。

84. 视野:

答:2. 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85. 位觉(或前庭感觉) :

答: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86. 前庭反应:

答: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87. 前庭功能稳定性:

答: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所以,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

88. 本体感受器:

答: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肌梭与腱梭) 。

89. 本体感觉:

答: 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或称运动觉。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90. 突触:

答: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终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或胞体相互接触,并进行兴奋或抑制的传递,这个相接触部位称为突触。

91. 牵张反射:

答: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92. 状态反射:

答: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93. 请简述状态反射的意义?

答:

1)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2)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3)但是,在运动中也有个别动作需要使身体姿势违反状态反射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94. 翻正反射:

答: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95. 运动技能:

答: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96. 请简述运动技能泛化过程的神经特点及教学要求?

答:

1)神经特点:

只有感性认识;

不清楚技能内在规律;

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

抑制尚未确立;

兴奋与抑制均呈现扩散状态。

动作表现:僵硬、不协调、费力。

2)教学要求:

强调主要环节;正确示范、简炼讲解

降低难度;保护、助力。

97. 请简述运动技能分化过程的神经特点及教学要求?

答:

1)神经特点:

对技能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解;

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

分化抑制得到发展。

2)动作表现:

初步建立动力定型、

但尚未巩固;

大部分错误动作纠正、

顺利连贯完成动作;

新异刺激易导致多余

动作、错误重新出现。

3)教学要求:

正误对比,强化正确;

强调细节,注意协调。

第十二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98. 需氧量:

答: 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安静时约250ml/min(毫升/分) 。

99. 摄氧量:

答: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100. 氧亏:

答: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101. 请简述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答:

1.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lºC时,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2. 儿茶酚胺的影响

如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Na 、K 泵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3. 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在运动后恢复期CP 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 Ca++的作用

5. 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02. 最大摄氧量:

答: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103. 请论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

1. 氧运输系统对VO2max 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

2. 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 的影响

①肌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

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有利于增加慢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3. 其他因素对VO2max 的影响。

(1)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2)年龄、性别因素。

104. 乳酸阈:

答: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 称为“乳酸阈”。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

105. 身体素质:

答: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及协调等机能能力 。

106. 相对肌力(比肌力):

答: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常以1cm2为单位) 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107. 肌肉耐力:

答: 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动力性运动) 或最长时间(静力性运动) 来表示。。

108. 最大重复次数(RM):

答: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第十四章 运动性疲劳

109. 运动性疲劳:

答: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110. 请论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

答:

一、衰竭学说。

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耗竭造成的。

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同时常常伴有糖原及高能磷酸物含量下降,补充能源物质运动能力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现象。

二、堵塞学说

堵塞学说又称为代谢产物堆积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的(乳酸、血氨、酮体)。

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血液中pH 值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以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造成的。

四、保护性抑制学说

该学说认为,无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出现运动疲劳时,γ-氨基丁酸、5-羟色胺水平升高。

五、突变理论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内部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六、自由基损伤学说

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基团。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及单线态氧等。

由于自由基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此自由基能破坏细胞的结构,并造成细胞功能下降。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111. 赛前状态:

答: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112. 请简述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答:

①与躯体运动神经相比,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较慢 ②兴奋传导途径中突触联系较多(图15-1) ,需时较长(神经冲动每经过一个突触需要0.3~0.5毫秒)

③躯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而内脏器官在产生持续性活动中,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更为重要,即由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后者释放的

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所支配的器官改变其功能状态,这一调节过程比单纯的神经调节作用慢得多。

113. 请简述生理“极点”及产生机理?

1)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2)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3)原因:内脏器官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

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

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 值偏。→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114. 请简述“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

1) “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2) 原因: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②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115. 假稳定工作状态

答: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工作状态。

116. 请论述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

答:

(一)运动性手段

1. 整理活动

2. 积极性休息

(二)睡眠

(三)消除疲劳的营养学手段

(四)消除疲劳的中医药手段

(五)盐水浴

(六)心理手段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还有按摩、负氧离子、热水浴、理疗、针灸、热敷、吸氧和气功等。

第十六章 特殊环境与运动:

117. 高原服习:

答: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118. 高原训练:

答: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

119. 热服习:

答:在高温与热辐射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人体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产生对这种特殊环境的适应,称为热服习。

第二十二章 运动项目的生理学特点

120. 请简述游泳环境的特点?

答:

1)水的浮力作用。 入水后人体漂浮,没有支撑感觉,除部分躯干肌保持紧张外,很少有静力紧张动作。

2)水的阻力作用。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的阻力比空气大,约为800多倍。

3)水的压力作用。人在水中游泳时,水对人体有一定的压力

水中的身体姿态

4)游泳时,人体在水里呈水平位置,有利于血液循环。

121. 自行车运动:

答:自行车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果断、勇敢和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第二十三章 体 能

122. 体能:

答:是指人在身心活动(如工作、学习、生活、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融躯体工作能力(体力)、大脑工作能力(脑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心力)于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或能力。

123. 一般性体力:

答:主要是指体力要素中不具有明显专项(专业)性质或作用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躯体工作能力或素质。。

124. 请简述体能金字塔? 答:

125. 瓶颈”项目:

答:是指在一个既定系列的运动项目组合体中(如学生体能标准考核项目、军人体能标准考核项目、田径十项全能项目),总有一个或数个单项因动作技术复杂或对身体素质、毅力品质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练习者现有的能力范围,成为圆满完成全部项目并取得理想成绩的“软肋”和最大障碍。我们将这些“卡脖子”的单项称为“瓶颈”项目或弱项。(体能类、团体对抗类)。 126. 数字化体能训练:

答:是指借助于微电子等数字化高新科技装备,实时检测、自动获取和分析处理体能训练的第一手测试数据,可靠传输和反馈负荷强度变化等信息,确保受训者身心所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强度、密度、时间)始终被控制在生理、心理极限范围内并达到既定“负荷量目标”(workload target)的一种科学化体能训练状态和过程。

127. 临战预适应训练:

答:是指在临近执行特殊作业任务(如参加奥运会、全运会、世界锦标赛、应急军事行动)前夕,为适应比赛或作业的特殊环境条件变化(如自然或人工环境、气候条件、场馆布局、器材设施、安全保障)和作业样式变化(如比赛日程安排、竞争对手特点、对抗和干扰模式)而进行的一种短周期(7~30天)、高度针对性的备战强化训练。。

128. 综合体能:

答: 综合体能就是将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与相关专项(业)岗位其他工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项(业)活动实战过程中加以综合运用的一种复合性生物学素质或能力。

2013年12月27日

生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0131226

第一章 绪 论

1. 生理学

答: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科学。

2. 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 新陈代谢:

答:指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的过程。

4. 同化过程:

答: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食物/水/O2],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机体组织]和能量的过程。

5. 异化过程:

答: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糖脂蛋]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

[尿素/CO2]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6. 兴奋性:

答: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7. 兴奋:

答: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

8. 应激性:

答: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9. 适应性:

答: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10. 内环境:

答: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11. 肌小节:

答:两条Z 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 肌管三联管结构:

答: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13. 静息电位:

答: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膜电位。

14. 动作电位:

答: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15. 请简述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答: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③静息时,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K+外流→细胞内负外正电

位差

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

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16. 请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答:条件

外界刺激→被刺激处膜的离子通透性突然变化→ Na+通透性> K+通透性

膜外高Na + 、膜内低Na +

结果

Na +大量内流→膜去极化[内外电平衡]

Na +继续内流→膜内正外负→超射

膜内正电逐渐阻止Na +内流→ Na+达到平衡电位→Na +通透性↓、 K

+通透性↑恢复→ 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复极化。

17.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答: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18. 动作电位不衰减性传导:

答: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19. 轴突:

答:神经元的轴状突起。

20. 突触:

答:轴突与神经元或肌细胞的连接、接触。

21. 简答题: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主要步骤?

答: ①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22. 等动收缩(等速收缩):

答: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

23. 离心收缩:

答: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也称拉长收缩。

24. 超等长收缩:

答: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25. 运动单位:

答: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简称MU) 。。

26. 请简述肌纤维类型分为几类?

答:

(一)按肌肉收缩的速度分为

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二)按肌肉的色泽划分

将肌纤维划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肌纤维。如果再结合肌肉的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这种红白肌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

(三)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

快缩—糖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G ),

快缩—氧化—糖酵解型(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FOG )

慢缩—氧化型(Slow Oxidative,SO )。

(四)按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中有四种不同的MHC 异形体,它们是MHC-I 、MHC-IIa 、 MHC-IIx (或MHC-IId )和MHC-IIb 异形体。一般认为MHC-IIx (或MHC-IId )是一种过渡型。

27. 请论述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答:

(一) 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1、肌纤维直径:快肌纤维较粗,含有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2、毛细血管网:慢肌较丰富。

3、肌红蛋白:慢肌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4、线粒体: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5、神经支配: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其传导速度较快。

(二) 生理学特征

1. 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 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 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三) 代谢特征

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

28. 请论述肌电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答: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V=S/t

式中:V为神经传导速度,单位为米/秒;t 为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单位为秒;S 为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二)利用肌电图评定神经和肌肉的机能状态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疲劳时增加。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

反应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指标有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心频率(FC)。疲劳时下降(左移)

(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 越大。

(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分析某项运动技术,找出在完成该项动作时有哪些肌肉参加;各个肌肉用力程度怎样;顺序如何;直接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

第三章 血 液

29. 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答: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0. 细胞内液:

答:存在于细胞内部,是构成细胞质的基本部分,约占体重30%-40%。。

31. 细胞外液:

答:存在于细胞外部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

32. 渗透压:

答: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

33. 等渗溶液:

答: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 ,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称为生理盐水) 、5%葡萄糖溶液等。

34. 碱贮备:

答: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35. 贮存血量:

答: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为贮存血量。。

36. 运动员假性贫血:

答: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

37. 红细胞流变性:

答: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被动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流的阻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细胞的流变性。

38. 运动员血液:

答: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粘度下降等。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血液称为运动员血液。

39. 血型(blood group):

答: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第四章 血液循环机能

40. 窦性心率:

答: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

41. 异位节律:

答: 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例如浦肯野细胞)。

42. 心动周期:

答: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这一机械活动周期。

43. 心率::

答: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44. 脉搏:

答: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这种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所引起的动脉管壁扩张回缩现象称为动脉脉搏。

45. 每搏输出量:

答: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46. 射血分数:

答: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47. 心指数:

答: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48. 心力贮备:

答: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贮备,或称为心力贮备。

49. 心音:

答: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瓣膜的启闭、血液流动冲击瓣膜和血管壁的机械震动,都可通过周围组织而传递到胸壁,将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胸前壁左下部,就可以听到这种振动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心音。

50. 心电图:

答: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51. 血压:

答: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

52. 脉搏压:

答: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约30-4OmmHg 。

53.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答:人和许多哺乳动物的颈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外膜下有丰富的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别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第五章 呼吸机能

54. 胸式呼吸:

答:以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收缩、胸廓移动为主,女性;屈体直角动作造型。

55. 腹式呼吸:

答:以膈肌收缩、腹部移动为主,婴儿;双杠或地上做倒立的动作。

56. 胸膜腔:

答:胸膜位于肺表面的部分为胸膜脏层,位于胸壁内表面的部分为胸膜壁层。这两个部分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间隙,即胸膜腔。

57. 肺活量:

答: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正常值:男性约为3500ml ,女性约为2500ml 。

58. 连续肺活量:

答: 连续地测五次肺活量,根据五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判断呼吸肌的机能能力。

59. 解剖无效腔:

答:在肺通气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新鲜气体,有一小部分将留在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管腔内,由于这部分管腔因其解剖特征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其管腔内的气体就气体交换来说是无效的,故这部分管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60. 氧离曲线:

答:表示PO2与Hb 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61. 请简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答:

1)氧离曲线上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氧分压从100mmHg 降至80mmHg :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氧分压高于60mmHg :血氧饱和度大于90%

意义:高原或轻度呼吸机能不全时,不致缺氧

2)氧离曲线下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氧分压小于60mmHg :氧分压略有下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意义:保证组织缺氧时,血液放出大量氧,以供肌肉活动。

62. 请简述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PCO2↑、pH↓、体温↑、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无氧)↑,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

2)CO2↓、pH 值↑、体温↓和2,3-DPG 的↓,使Hb 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

63. 氧脉搏(脉搏氧):

答: 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每分心率计算。

64. 请论述运动时怎样合理呼吸?

答:

(一) 减小呼吸道阻力

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其利有三:

①减少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

②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能量消耗,推迟疲劳出现;

③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二)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径赛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以每分钟不超过30次为宜。爬泳运动员即使有特殊需要,也不宜超过每分钟60次。

运动时(特别是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 ,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三) 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1. 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如肩胸带固定与腹部固定。

2. 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如屈-吸,伸-呼。腹收-呼,胸收-呼。

3. 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四) 合理运用憋气

良好的作用:①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如人的臂力和握力在憋气时最大,呼气时次之,吸气时较小;②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条件。如短跑憋气利于摆臂稳定。

不良影响:①长时憋气压迫胸腔,使胸内压上升,造成静脉血回心受阻,进而心脏充盈不充分,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致心肌、脑细胞及视网膜供血不全,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和眼黑等感觉,影响和干扰了运动的正常进行。②憋气结束,出现反射性的深呼吸,造成胸内压骤减,原先潴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冲击心肌并使心肌过度伸展,心输出量大增,血压也骤升。这对心力储备差者十分不利。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65. 物质代谢:

答: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66. 能量代谢:

答: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钙与砖)。

67. 基础代谢:

答: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ºC条件下。

68. 基础代谢率:

答: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69. 食物热价:

答: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

70. 氧热价:

答: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71. 呼吸商:

答: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RQ =CO2产生量/耗O2量 。

72. 代谢当量:

答: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代谢当量(MET ),1MET :约相当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耗氧量),即约相当于250ml/min或3.5ml/Kg/min。

73. 简答题:运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答:

①测定安静、运动、恢复期的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②求出各阶段的呼吸商;

③根据呼吸商,查氧热价对照表;

④以该氧热价乘以所计算时间段内机体的总耗氧量,再减去同一时间安静状态时的能量消耗,即为该运动阶段的净能量消耗。

第七章 肾脏功能

74. 请简述人体新陈代谢代谢产物的拍出途径有哪些?

答: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向体外排放。

这四个排放途径是:

1)从呼吸器官排出:CO2、水/300ml、挥发性物质

2)从消化道的排出 :胆色素、无机盐、水/100ml

3)从皮肤的排出:水/600ml、尿素和盐

4)从肾脏的排出:尿素、尿酸、肌酐、水/1400ml和盐类

75. 排氢保钠”亦称“排酸保碱”:

答: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小管液中的Na+进行交换。H+-Na+交换的结果保持了血浆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20:1,从而使pH 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第八章 内分泌功能与运动

76. 激素: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77. 根据图示,请简述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答:

78. 根据图示,请简述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答:。

79. 请简述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轴包括?

答:

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因其主要与机体的应激活动有关,也称作“应激轴”。

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也称生殖轴。

与运动健康养生有关的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第九章 感觉机能

80.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答: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眼感光细胞:300-800nm 光波;耳听觉细胞:16-20000Hz(赫兹) 的声波。

81. 瞳孔对光反射:

答: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度而改变的现象。

82. 双眼会聚:

答: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会聚,也称辐辏反射。

83. 视力:

答:指人眼分辨物体微细结构的能力, 也称视力。

84. 视野:

答:2. 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85. 位觉(或前庭感觉) :

答: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86. 前庭反应:

答: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87. 前庭功能稳定性:

答: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所以,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

88. 本体感受器:

答: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肌梭与腱梭) 。

89. 本体感觉:

答: 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或称运动觉。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90. 突触:

答: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终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或胞体相互接触,并进行兴奋或抑制的传递,这个相接触部位称为突触。

91. 牵张反射:

答: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92. 状态反射:

答: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93. 请简述状态反射的意义?

答:

1)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2)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3)但是,在运动中也有个别动作需要使身体姿势违反状态反射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94. 翻正反射:

答: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95. 运动技能:

答: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96. 请简述运动技能泛化过程的神经特点及教学要求?

答:

1)神经特点:

只有感性认识;

不清楚技能内在规律;

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

抑制尚未确立;

兴奋与抑制均呈现扩散状态。

动作表现:僵硬、不协调、费力。

2)教学要求:

强调主要环节;正确示范、简炼讲解

降低难度;保护、助力。

97. 请简述运动技能分化过程的神经特点及教学要求?

答:

1)神经特点:

对技能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解;

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

分化抑制得到发展。

2)动作表现:

初步建立动力定型、

但尚未巩固;

大部分错误动作纠正、

顺利连贯完成动作;

新异刺激易导致多余

动作、错误重新出现。

3)教学要求:

正误对比,强化正确;

强调细节,注意协调。

第十二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98. 需氧量:

答: 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安静时约250ml/min(毫升/分) 。

99. 摄氧量:

答: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100. 氧亏:

答: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101. 请简述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答:

1.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lºC时,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2. 儿茶酚胺的影响

如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Na 、K 泵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3. 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在运动后恢复期CP 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 Ca++的作用

5. 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02. 最大摄氧量:

答: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103. 请论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

1. 氧运输系统对VO2max 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

2. 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 的影响

①肌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

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有利于增加慢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3. 其他因素对VO2max 的影响。

(1)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2)年龄、性别因素。

104. 乳酸阈:

答: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 称为“乳酸阈”。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

105. 身体素质:

答: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及协调等机能能力 。

106. 相对肌力(比肌力):

答: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常以1cm2为单位) 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107. 肌肉耐力:

答: 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动力性运动) 或最长时间(静力性运动) 来表示。。

108. 最大重复次数(RM):

答: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第十四章 运动性疲劳

109. 运动性疲劳:

答: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110. 请论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

答:

一、衰竭学说。

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耗竭造成的。

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同时常常伴有糖原及高能磷酸物含量下降,补充能源物质运动能力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现象。

二、堵塞学说

堵塞学说又称为代谢产物堆积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的(乳酸、血氨、酮体)。

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血液中pH 值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以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造成的。

四、保护性抑制学说

该学说认为,无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出现运动疲劳时,γ-氨基丁酸、5-羟色胺水平升高。

五、突变理论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内部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六、自由基损伤学说

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基团。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及单线态氧等。

由于自由基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此自由基能破坏细胞的结构,并造成细胞功能下降。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111. 赛前状态:

答: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112. 请简述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答:

①与躯体运动神经相比,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较慢 ②兴奋传导途径中突触联系较多(图15-1) ,需时较长(神经冲动每经过一个突触需要0.3~0.5毫秒)

③躯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而内脏器官在产生持续性活动中,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更为重要,即由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后者释放的

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所支配的器官改变其功能状态,这一调节过程比单纯的神经调节作用慢得多。

113. 请简述生理“极点”及产生机理?

1)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2)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3)原因:内脏器官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

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

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 值偏。→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114. 请简述“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

1) “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2) 原因: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②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115. 假稳定工作状态

答: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工作状态。

116. 请论述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

答:

(一)运动性手段

1. 整理活动

2. 积极性休息

(二)睡眠

(三)消除疲劳的营养学手段

(四)消除疲劳的中医药手段

(五)盐水浴

(六)心理手段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还有按摩、负氧离子、热水浴、理疗、针灸、热敷、吸氧和气功等。

第十六章 特殊环境与运动:

117. 高原服习:

答: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118. 高原训练:

答: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

119. 热服习:

答:在高温与热辐射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人体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产生对这种特殊环境的适应,称为热服习。

第二十二章 运动项目的生理学特点

120. 请简述游泳环境的特点?

答:

1)水的浮力作用。 入水后人体漂浮,没有支撑感觉,除部分躯干肌保持紧张外,很少有静力紧张动作。

2)水的阻力作用。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的阻力比空气大,约为800多倍。

3)水的压力作用。人在水中游泳时,水对人体有一定的压力

水中的身体姿态

4)游泳时,人体在水里呈水平位置,有利于血液循环。

121. 自行车运动:

答:自行车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果断、勇敢和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第二十三章 体 能

122. 体能:

答:是指人在身心活动(如工作、学习、生活、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融躯体工作能力(体力)、大脑工作能力(脑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心力)于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或能力。

123. 一般性体力:

答:主要是指体力要素中不具有明显专项(专业)性质或作用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躯体工作能力或素质。。

124. 请简述体能金字塔? 答:

125. 瓶颈”项目:

答:是指在一个既定系列的运动项目组合体中(如学生体能标准考核项目、军人体能标准考核项目、田径十项全能项目),总有一个或数个单项因动作技术复杂或对身体素质、毅力品质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练习者现有的能力范围,成为圆满完成全部项目并取得理想成绩的“软肋”和最大障碍。我们将这些“卡脖子”的单项称为“瓶颈”项目或弱项。(体能类、团体对抗类)。 126. 数字化体能训练:

答:是指借助于微电子等数字化高新科技装备,实时检测、自动获取和分析处理体能训练的第一手测试数据,可靠传输和反馈负荷强度变化等信息,确保受训者身心所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强度、密度、时间)始终被控制在生理、心理极限范围内并达到既定“负荷量目标”(workload target)的一种科学化体能训练状态和过程。

127. 临战预适应训练:

答:是指在临近执行特殊作业任务(如参加奥运会、全运会、世界锦标赛、应急军事行动)前夕,为适应比赛或作业的特殊环境条件变化(如自然或人工环境、气候条件、场馆布局、器材设施、安全保障)和作业样式变化(如比赛日程安排、竞争对手特点、对抗和干扰模式)而进行的一种短周期(7~30天)、高度针对性的备战强化训练。。

128. 综合体能:

答: 综合体能就是将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与相关专项(业)岗位其他工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项(业)活动实战过程中加以综合运用的一种复合性生物学素质或能力。

2013年12月27日


相关内容

  • 思修名词解释汇总
  • 思修名词解释 1. 人际关系:人们在进行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2. 人际交往: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互相间所进行的各种交流和联系 3. 工程师:能熟练掌握一定领域的工程技术,并能够协调相关人员从事一定工程设计和施 工,或者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活动,进而完成工作项 ...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理论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丰富着心理学的理论. 实践上,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塑造专家型教师,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 ...

  • 高中物理总复习-物理学发展简史及著名物理学家汇总
  • 高中物理总复习-物理学发展简史及著名物理学家汇总 高中物理学发展简史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 ...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的动物. 腔肠动物 :--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 )常见的腔肠动物: 生活在海洋中(4 个): 生活在淡水中(1个):水螅 (2)水螅形态结构 身体只能分出 上下 ,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 有 ...

  •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汇总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之前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

  • 历年专升本分数线汇总
  • 2009年 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专 业 名 称 分数线(分) 代码 专 业 名 称 分数线(分)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汉语言文学 英语 日语 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音乐学 音乐表 ...

  •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 ...

  • 2011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基础知识汇总必修三
  •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 ...

  • 中医基础理论:气和血的关系
  • 首页 搜课网 精品论坛 学友圈 在线考试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学校登陆 大学考试 高考 考研 读书 外语考试 雅思 托福 CET 职业资格 公务员 建筑 司法 医学 招聘 商学管理 在职研 注会 MBA 企业 论文 出国留学 美国 英国 澳洲 IT教育 动漫 游戏 图片 少儿教育 作文 英语 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