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内容摘要:本文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具体介绍了其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剖析鲁尔区的管理者将土地整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将土地的经营与管理作为引导产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指出对我国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转型 土地整理 物流产业

鲁尔区(Ruhrgebiet)位于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19世纪中后期已经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30年代,鲁尔工业区进入全盛时期,区内的能源、钢铁、军工业生产总量已经占到德国全部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享有“欧洲发电机”的美誉。在二战中,鲁尔区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二战结束时,昔日的工业基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在战后的恢复重建期,鲁尔区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等种种原因,错失了德国“经济奇迹”时期的发展机会,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被斯图加特-乌尔姆工业区、慕尼黑山前工业区超过。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相对低廉的土地、人力资源成本更是对这个昔日的重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产生了威胁。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鲁尔区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发展的新途径,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转型

鲁尔区所找到的新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自1991年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来,鲁尔区已经成功转变成为德国三大物流基地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物流企业和从业人数最多,地位最重要的物流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根据鲁尔区工商业联合会IHK2005年统计资料,鲁尔区内现代物流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20.12亿欧元,物流企业3315家,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9万人。落户区内的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猛,预计2010年物流企业总数将达到4500家的规模,可以增加7万个工作位置。成功的转型使鲁尔区已经不仅是德国的物流中心,更加成为“欧洲的物流枢纽”。

物流产业用地及经营

鲁尔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州政府系统、科学的区域规划及行之有效的物流产业用地经营和管理。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的相关管理部门认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首要因素是充足、稳定的土地供应。对此,土地管理部门规定了详细的分步方案并加以实施。在实施的初期阶段,重点为利用欧盟银行贷款与发行融资债券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整理出大量废弃矿山、冶炼用地,并将其中位于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块作为重点物流发展区。同时,在确定物流发展用地位置时,注意对一些由于矿业衰退而严重影响经济的地区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此帮助这些地区发展经济并完成产业转型。如表1所示,到2005年5月,鲁尔区共有18个物流用地整理地块。符合州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地块,即符合物流产业用地要求的地块,能够享受政策优惠贷款政策。

在方案实施的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鲁尔区最东端的多特蒙德地区的物流产业。如多特蒙德市西部的原有钢铁、煤炭用地61%以上被转化为物流产业用地。在地块的出让方面,土地管理部门特别注意不以大面积的土地出让获利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单块出让宗地的面积严格控制在100公顷以下。以此限制土地利用效率很低的大型堆放式散货物流的进入,同时可以有效增加中小企业数量,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截止2005年12月,多特蒙德地区已经聚集了鲁尔区内13%的物流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

方案的后续阶段为向鲁尔区西部逐步推进,重点发展以内河、铁路、公路、航空所组成的立体式物流网络。其中,作为内河物流中心的杜伊斯堡港(Hafen Duisburg)2005年货物周转量超过1.43亿顿,物流配送用地面积达到40公顷,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内河港。通过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的连接,可以实现国际、洲际货运流通。同时,欧洲吞吐量最大的十座内河港中,四座位于鲁尔区,分别为Hafen Duisburg、Hafen Neuss、Hafen Heilbrunn及Hafen Krefeld。

截止2005年底,鲁尔区内的运河密度已位居欧洲首位,达到1.7公里/平方公里,超过了具有运河运输传统的荷兰。鲁尔区内原有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特别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密度居于欧洲首位,而物流网络的完善对所涉及的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物流节点用地存在的面积小、地块形状不利于物流布局等先天性的缺陷,主要通过对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而得到解决。例如,经过协调,德国联邦铁路出资修建物流节点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轨道输送系统。作为补偿,联邦铁路获得节点与园区间物流专运权,但具体价格需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通过这些具体办法,既减少了需整理土地的数量,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建设时间,同时将大量废弃的土地盘活。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州政府同样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州土地管理局与鲁尔区工商业协会合作于1994年建立了GISTOR系统,即鲁尔工业区未利用工商业用地公示系统。对于任何有兴趣的投资者,均可利用该系统进行查询。系统内整合了关于宗地的各项数据,并可对备选宗地进行横向比较。工商业协会设立的专门咨询部门对物流业投资者可进行免费投资咨询。

鲁尔区内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十多年的历史,在整个欧洲物流产业链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成绩,鲁尔区管理部门并未满足于现状,自2001年起,如何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被列为鲁尔区产业发展重点。为此,在多特蒙德大学主校区西侧(位于多特蒙德西部物流产业区1.2公里处),以弗豪恩霍夫物流科技研究所(Fraunhofer-Institut fuer Materialfluss und Logistik)为基础,运用政府土地优先收购权,收购整理出170公顷闲置土地,专门用于物流信息技术科技园区建设。目前,已吸引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的软、硬件公司七十余家,其中,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物流新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地理上的先天优势,这些先进技术在第一时间与鲁尔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带动下,自2003年以来,鲁尔区的物流产业已出现了产业升级的趋势。目前,又一物流信息技术基地在杜伊斯堡地区逐步形成。而这一技术基地的用地由已废弃的原杜伊斯堡港的煤炭堆放区整理而来。

借鉴与启示

在德国鲁尔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的鲁尔区能够成功做到产业调整,衍生出物流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并不是偶然。鲁尔区的管理者将土地整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将土地的经验与管理作为引导产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反观我国,虽然对物流业的发展同样重视,众多城市也将物流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但对物流业的用地特殊性考虑不足。物流园区的用地普遍过大,对不同层级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不尽合理。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借鉴诸如德国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从用地经营与管理这个源头上引导我国物流业向立体化、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Kompetenzatlas Logistik - Logistik im Ruhrgebiet》http://www.logistik.nrw.de/

2.Frank Osterhoff. Zukunft Ruhr 2030 Regionalstrategien der Wirtschaft in einer europaeischen Metropolregion[J]. Standort - Zeitschrift fuer angewandte Geographie, 2007.12

3.Straube, Frank . e-Logistik Ganzheitliches Logistikmanagement [M]. Springer, 2004

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内容摘要:本文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具体介绍了其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剖析鲁尔区的管理者将土地整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将土地的经营与管理作为引导产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指出对我国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转型 土地整理 物流产业

鲁尔区(Ruhrgebiet)位于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19世纪中后期已经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30年代,鲁尔工业区进入全盛时期,区内的能源、钢铁、军工业生产总量已经占到德国全部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享有“欧洲发电机”的美誉。在二战中,鲁尔区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二战结束时,昔日的工业基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在战后的恢复重建期,鲁尔区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等种种原因,错失了德国“经济奇迹”时期的发展机会,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被斯图加特-乌尔姆工业区、慕尼黑山前工业区超过。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相对低廉的土地、人力资源成本更是对这个昔日的重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产生了威胁。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鲁尔区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发展的新途径,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转型

鲁尔区所找到的新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自1991年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来,鲁尔区已经成功转变成为德国三大物流基地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物流企业和从业人数最多,地位最重要的物流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根据鲁尔区工商业联合会IHK2005年统计资料,鲁尔区内现代物流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20.12亿欧元,物流企业3315家,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9万人。落户区内的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猛,预计2010年物流企业总数将达到4500家的规模,可以增加7万个工作位置。成功的转型使鲁尔区已经不仅是德国的物流中心,更加成为“欧洲的物流枢纽”。

物流产业用地及经营

鲁尔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州政府系统、科学的区域规划及行之有效的物流产业用地经营和管理。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州的相关管理部门认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首要因素是充足、稳定的土地供应。对此,土地管理部门规定了详细的分步方案并加以实施。在实施的初期阶段,重点为利用欧盟银行贷款与发行融资债券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整理出大量废弃矿山、冶炼用地,并将其中位于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块作为重点物流发展区。同时,在确定物流发展用地位置时,注意对一些由于矿业衰退而严重影响经济的地区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此帮助这些地区发展经济并完成产业转型。如表1所示,到2005年5月,鲁尔区共有18个物流用地整理地块。符合州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地块,即符合物流产业用地要求的地块,能够享受政策优惠贷款政策。

在方案实施的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鲁尔区最东端的多特蒙德地区的物流产业。如多特蒙德市西部的原有钢铁、煤炭用地61%以上被转化为物流产业用地。在地块的出让方面,土地管理部门特别注意不以大面积的土地出让获利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单块出让宗地的面积严格控制在100公顷以下。以此限制土地利用效率很低的大型堆放式散货物流的进入,同时可以有效增加中小企业数量,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截止2005年12月,多特蒙德地区已经聚集了鲁尔区内13%的物流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

方案的后续阶段为向鲁尔区西部逐步推进,重点发展以内河、铁路、公路、航空所组成的立体式物流网络。其中,作为内河物流中心的杜伊斯堡港(Hafen Duisburg)2005年货物周转量超过1.43亿顿,物流配送用地面积达到40公顷,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内河港。通过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的连接,可以实现国际、洲际货运流通。同时,欧洲吞吐量最大的十座内河港中,四座位于鲁尔区,分别为Hafen Duisburg、Hafen Neuss、Hafen Heilbrunn及Hafen Krefeld。

截止2005年底,鲁尔区内的运河密度已位居欧洲首位,达到1.7公里/平方公里,超过了具有运河运输传统的荷兰。鲁尔区内原有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特别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密度居于欧洲首位,而物流网络的完善对所涉及的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物流节点用地存在的面积小、地块形状不利于物流布局等先天性的缺陷,主要通过对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而得到解决。例如,经过协调,德国联邦铁路出资修建物流节点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轨道输送系统。作为补偿,联邦铁路获得节点与园区间物流专运权,但具体价格需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通过这些具体办法,既减少了需整理土地的数量,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建设时间,同时将大量废弃的土地盘活。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州政府同样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州土地管理局与鲁尔区工商业协会合作于1994年建立了GISTOR系统,即鲁尔工业区未利用工商业用地公示系统。对于任何有兴趣的投资者,均可利用该系统进行查询。系统内整合了关于宗地的各项数据,并可对备选宗地进行横向比较。工商业协会设立的专门咨询部门对物流业投资者可进行免费投资咨询。

鲁尔区内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十多年的历史,在整个欧洲物流产业链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成绩,鲁尔区管理部门并未满足于现状,自2001年起,如何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被列为鲁尔区产业发展重点。为此,在多特蒙德大学主校区西侧(位于多特蒙德西部物流产业区1.2公里处),以弗豪恩霍夫物流科技研究所(Fraunhofer-Institut fuer Materialfluss und Logistik)为基础,运用政府土地优先收购权,收购整理出170公顷闲置土地,专门用于物流信息技术科技园区建设。目前,已吸引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的软、硬件公司七十余家,其中,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物流新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地理上的先天优势,这些先进技术在第一时间与鲁尔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带动下,自2003年以来,鲁尔区的物流产业已出现了产业升级的趋势。目前,又一物流信息技术基地在杜伊斯堡地区逐步形成。而这一技术基地的用地由已废弃的原杜伊斯堡港的煤炭堆放区整理而来。

借鉴与启示

在德国鲁尔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的鲁尔区能够成功做到产业调整,衍生出物流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并不是偶然。鲁尔区的管理者将土地整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将土地的经验与管理作为引导产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反观我国,虽然对物流业的发展同样重视,众多城市也将物流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但对物流业的用地特殊性考虑不足。物流园区的用地普遍过大,对不同层级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不尽合理。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借鉴诸如德国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从用地经营与管理这个源头上引导我国物流业向立体化、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Kompetenzatlas Logistik - Logistik im Ruhrgebiet》http://www.logistik.nrw.de/

2.Frank Osterhoff. Zukunft Ruhr 2030 Regionalstrategien der Wirtschaft in einer europaeischen Metropolregion[J]. Standort - Zeitschrift fuer angewandte Geographie, 2007.12

3.Straube, Frank . e-Logistik Ganzheitliches Logistikmanagement [M]. Springer, 2004


相关内容

  • 城市物流园区规划浅析
  • 肫D,zDⅢfc&‰如印如把鼬,,1.ⅣD2钍^妞y.2D』2 城市物流园区规划浅析 施福根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物流园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菌区对于提高流通效率,减少资霖消耗,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 ...

  •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06-04 来源:物流世界网 作者: 标签: 调查 报告 建议 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物流企业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是全国政经济委员会现代物流专题组组织的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包括现代物流基本情况,当前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

  • 2013年10月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出台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为促进我国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2020 ...

  • 2016年路桥工程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6年版中国路桥工程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9262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2013-202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现实基础 指导思想 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 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提升郑州 ...

  • 港口物流中心功能及定位分析
  • 摘要:当今时代.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和国际经贸的支撑点,参与经济腹地资源要素分配与综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在物流活动的应用,港口角色开始转变为信息处理中心.运输配送中心.商贸金融服务中心的结合体,形成现代港口国际物流中心.文章认为,有必要结合国外港口物流 ...

  • 专题二: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及借鉴研究
  • 专题二:国内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及借鉴研究 一.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一)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具有资源集聚.企业孵化.技术渗透.示范带动和外围辐射等功能.按照园区的功能特征,可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 ...

  • 港口参观心得
  • 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公司的老总和分公司的两个经理带上我,一起去参观了广东中外运黄埔/东江舱码有限公司.主要工作有,听取了码头负责人关于港口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参观了中控室和一些机械设备,大家交流了在管理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它的吞吐量在去年达到了上百万标准箱,每天操 ...

  • 武汉市物流市场(及容量)分析报告
  • 武汉市物流市场(及容量)分析报告 班级:物流管理111 学号:[1**********]3 姓名:田仁东 指导老师:万凤娇 日期:2013年10月30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武汉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