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的区别

今方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和古方有很大区别,专门到药店买了几盒。这是3种完全不同的药,不能混为一谈!!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 肉桂、附子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 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 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应该是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 桂枝、附子,在药店里没有找到!!

因为每天都有许多人需要我桂附地黄丸的帮助,所以,在药店的OTC中成药柜台上,我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告诉你,我是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八味药组成的。功增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又用于小腹拘急,腰腿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而属于肾虚阳微者。还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等病属于肾虚阳弱的虚喘或痰饮作喘等兼见腰中冷痛、小便不利者。

噢,你问我,你的头晕,腰膝酸软,我为何没能给你解决?这里还得告诉你一个常识:使用我之前要先看一看你是不是属于“肾阳虚证”。因为只有肾阳虚证,我才能有所作为。那么,怎样才能辨出“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呢?我可以教你一个小窍门。肾阳虚的人除了有畏寒、肢冷等虚寒证候外,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淡红、淡白或淡紫;而肾阴虚的人不但没有上述虚寒证候,反而会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虚热证候,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红、深红或深红紫。有了“舌质的颜色是偏深,还是偏浅”这一可靠的指征作为鉴别要点,你的辨证就会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你是“肾阴虚证”,那我就无能为力了。因为那不是我的特长,而是我的兄弟“六味地黄丸”的拿手好戏。

另外,我还得给你介绍一下我家族里的姐妹们。我的姐妹们虽然作用都差不多,都是主攻“肾阴虚证”,但又各有特点:“明目”妹妹(明目地黄丸)擅长克制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疾;“杞菊”妹妹(杞菊地黄丸)擅长克制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疾;“麦味”妹妹(麦味地黄丸)增长克制肝肾阴亏的咳喘痰嗽等疾;小妹(知柏地黄丸)别看年纪最小,可她降虚火的功能最大。

怎么样,想必你知道了我的真本事,懂得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我了吧?!

方药: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萸肉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

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4.5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现代更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可供选用。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状为:腰酸脚软,肢体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尺脉沉细。

补阴之虚,助阳之弱

金匮肾气丸可补阴之虚,助阳之弱。方名肾气丸者,因气属阳,补肾中之阳气也。方中有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

苓、牡丹皮),以滋肾水,又含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

中医所说之“肾”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肾,中医是按照功能给肾下定义。中医认为,一身阴阳皆根于肾;肾主骨生髓,与生殖发育密切相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皆属肾阳不足之表现。

阴中求阳,少火生气

方中药物配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阴中求阳”;二是“少火生气”。 中医认为,肾为水火之脏,含肾阴肾阳,阴阳互根。所以,凡肾虚之症,必有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但其临床表现有偏阳虚或阴虚的不同。金匮肾气丸是为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偏重者而设。肾阳虚者得之,可收“阴中求阳之效”,肾阴阳两虚者得之,则有阴阳并补之功。

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中温补肾阳的附子、桂枝与滋补肝肾之阴的六味地黄丸用量之比为1:12.5,附子、桂枝用量不足全方的1/8。从而体现了“少火生气”的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抗衰防老,增强免疫

从东汉末年至今,肾气丸对补肾方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许多补肾名方都由此而来,如宋代钱乙六味地黄丸、严用和加味肾气丸、十补丸,明代张景岳右归丸、右归饮等。宋代以后多认为肾气丸具有阴阳双补的作用,是驻颜延年,抗老防衰之良方。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类性激素样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有改善作用。

肾阳不足,辨清可用

本方治症的主要病位在肾。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谢,调畅小便。应用肾气丸应具备的基本症状是:腰酸脚软,小便不调,舌质淡胖,尺脉沉细。临床多用汤剂,灵活加减。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现多用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肾阳不足者。

【注意事项】如有咽干、口燥、潮热、盗汗、舌红苔少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状者不宜服用。

附: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比较

今方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和古方有很大区别,专门到药店买了几盒。这是3种完全不同的药,不能混为一谈!!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 肉桂、附子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 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 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应该是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 桂枝、附子,在药店里没有找到!!

因为每天都有许多人需要我桂附地黄丸的帮助,所以,在药店的OTC中成药柜台上,我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告诉你,我是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八味药组成的。功增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又用于小腹拘急,腰腿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而属于肾虚阳微者。还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等病属于肾虚阳弱的虚喘或痰饮作喘等兼见腰中冷痛、小便不利者。

噢,你问我,你的头晕,腰膝酸软,我为何没能给你解决?这里还得告诉你一个常识:使用我之前要先看一看你是不是属于“肾阳虚证”。因为只有肾阳虚证,我才能有所作为。那么,怎样才能辨出“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呢?我可以教你一个小窍门。肾阳虚的人除了有畏寒、肢冷等虚寒证候外,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淡红、淡白或淡紫;而肾阴虚的人不但没有上述虚寒证候,反而会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虚热证候,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红、深红或深红紫。有了“舌质的颜色是偏深,还是偏浅”这一可靠的指征作为鉴别要点,你的辨证就会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你是“肾阴虚证”,那我就无能为力了。因为那不是我的特长,而是我的兄弟“六味地黄丸”的拿手好戏。

另外,我还得给你介绍一下我家族里的姐妹们。我的姐妹们虽然作用都差不多,都是主攻“肾阴虚证”,但又各有特点:“明目”妹妹(明目地黄丸)擅长克制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疾;“杞菊”妹妹(杞菊地黄丸)擅长克制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疾;“麦味”妹妹(麦味地黄丸)增长克制肝肾阴亏的咳喘痰嗽等疾;小妹(知柏地黄丸)别看年纪最小,可她降虚火的功能最大。

怎么样,想必你知道了我的真本事,懂得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我了吧?!

方药: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萸肉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

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4.5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现代更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可供选用。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状为:腰酸脚软,肢体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尺脉沉细。

补阴之虚,助阳之弱

金匮肾气丸可补阴之虚,助阳之弱。方名肾气丸者,因气属阳,补肾中之阳气也。方中有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

苓、牡丹皮),以滋肾水,又含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

中医所说之“肾”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肾,中医是按照功能给肾下定义。中医认为,一身阴阳皆根于肾;肾主骨生髓,与生殖发育密切相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皆属肾阳不足之表现。

阴中求阳,少火生气

方中药物配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阴中求阳”;二是“少火生气”。 中医认为,肾为水火之脏,含肾阴肾阳,阴阳互根。所以,凡肾虚之症,必有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但其临床表现有偏阳虚或阴虚的不同。金匮肾气丸是为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偏重者而设。肾阳虚者得之,可收“阴中求阳之效”,肾阴阳两虚者得之,则有阴阳并补之功。

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中温补肾阳的附子、桂枝与滋补肝肾之阴的六味地黄丸用量之比为1:12.5,附子、桂枝用量不足全方的1/8。从而体现了“少火生气”的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抗衰防老,增强免疫

从东汉末年至今,肾气丸对补肾方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许多补肾名方都由此而来,如宋代钱乙六味地黄丸、严用和加味肾气丸、十补丸,明代张景岳右归丸、右归饮等。宋代以后多认为肾气丸具有阴阳双补的作用,是驻颜延年,抗老防衰之良方。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类性激素样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有改善作用。

肾阳不足,辨清可用

本方治症的主要病位在肾。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谢,调畅小便。应用肾气丸应具备的基本症状是:腰酸脚软,小便不调,舌质淡胖,尺脉沉细。临床多用汤剂,灵活加减。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现多用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肾阳不足者。

【注意事项】如有咽干、口燥、潮热、盗汗、舌红苔少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状者不宜服用。

附: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比较


相关内容

  • 金贵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 古今方 加 区别
  • 容易混淆的方剂如何辨别? 古方金匮肾气丸 处方: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功效:阴阳同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恶寒肢冷,易燥易怒等. 今方金匮肾气丸 处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 ...

  • 选左归丸还是右归丸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选左归丸还是右归丸 作者:胡品福 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04期 这天中午,药店没什么顾客,我正在咨询台查看专业书籍,这时,新店员沈洁走过来问道:"胡药师,我今天在接待顾客时,一个顾客问我,左归丸和 ...

  • 右归丸.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有何不同
  • 右归丸 [组成]大怀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枸杞微炒120克,鹿角胶炒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姜汁炒120克,当归90克,肉桂自60克加至90克,制附子自60克加至180克.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萎遗精:或阳衰无 ...

  • 最新 中医内科学总结
  • 中医内科学总结(完整版) 肺系病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 忌用补敛之品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

  • 痰湿体质的生活禁忌及饮食调理
  • 痰湿体质的生活禁忌及饮食调理 痰湿和消化不良都说明脾虚了.包括你所描述的舌苔厚重,容易拉肚子,这些症状提示你的脾胃虚寒.你可以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或参苓白术丸加以调理.脾是生痰之源,脾胃强健痰湿则自消. 脾生气血,主运化,脾在体为肉,你身上肌肉松松垮垮,没有力气,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你也可以用上山药薏 ...

  • 金匮肾气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
  • <十国牡卑正t)2[『103年摹31量摹6期(意383)63_1_●4lH●__ 紧张性头痛的针灸康复治疗 郭万刚于戈徐钟 8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陛!譬 治疗方法:针刺主穴取风池(双).风府.颈2.颈3.颈.夹脊程.并嘱患者每晚睡前及早晨起床前垫枕10-20分钟,并穴 ...

  • 温和补肾的金匮肾气丸
  • 温和补肾的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萸肉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 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4.5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现代更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可供选用. 功用:温补肾阳 ...

  • 常见中成药的合理对症应用
  • 常见中成药的合理对症应用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 ...

  •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
  •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和丹皮 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八纲辨证,即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