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二模)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7~11题。(15分)

【甲】 金陵旧院

清·蒋超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注]旧院: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②锦袖、翠黛:均代指歌妓。尘:用作动词,化为灰

尘。③曲池:曲折缭绕的水池。④瓢儿菜:蔬菜名,菜叶如瓢。

【乙】 秦淮河房

张岱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①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女客团.

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著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

②③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

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

残,星星自散。 (节选自《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注】①绮疏:雕花窗格。②连蜷:又长又弯的样子。③蟠委旋折:在河中旋转盘旋。

④鏾钹星铙:形容各种乐器齐鸣。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三处。(3分)

河 房 之 外 家 有 露 台 朱 栏 绮 疏 竹 帘 纱 幔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而寓之者无虚日( ) (2)夏月浴罢 ( ) ..

(3)竞看灯船 ( ) (4)士女凭栏轰笑 ( ) ..

9.翻译(2分)

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10. 甲诗前两句实写现状,虚写往昔:以“ ”“尘”“尽”“ ”四字,凸现人去楼

毁、荒凉败落的景象,让人不难想象当年旧院“ 、 ”(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填....

空)的繁华热闹情景。后两句写景引议,以小见大:旧时春色无边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荒落

到被“ ”独占,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灭的无尽感慨。(4分)

11.乙文第二段与秦淮河房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

(一)(15分) ④④②③①

7.(3分)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

8.(4分)(1)居住(2)完(3)争着,竞相 (4)倚着

9.(2分)船的头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

10.(4分)残 湮 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三个四字短语中选任两个即可) 瓢

儿菜

11.(2分)第二段描写秦淮河端午节时热闹的景象,是在在河房看到的(概括内容1分,

关系1分)。

参考译文:

秦淮河河房,适宜居住、适宜交际,(因而)房价很高,但是租住河房的人却络绎不绝。

华丽的游船,在河面来来往往,(船上)演奏的乐曲,在上空环绕不断。河房的外侧,家家

都筑有露台,用红色镂空花纹的栏杆围起来,入口则用竹帘遮上再铺上一层纱帐。夏天沐

浴之后,就在这样的露台混杂而坐。在两岸依水而建的楼阁间,女客人手拿团扇,轻轻扇

动,她们留着仿古雍容的发式,娇媚动人。

每年端午,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站满河房,争着观看灯船。好事者募集小篷船百什艇,

篷上挂羊角灯宛如联珠,船首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绵,

又长又弯,在河中旋转盘曲,水火相激,迸射耀眼。花船中各种乐器齐鸣共奏,宴歌弦管,

腾腾如沸,甚是热闹。大户人家的女眷 靠着栏杆毫无顾忌地笑,声光凌乱,使得(男人)

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如同星星一样自散。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 —12 题。(13分)

胡服

①②③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

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

⑤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鞧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

⑦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故事一,北宋沈括著) 【注释】

①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②长靿yào)靴:长筒靴。

③蹀躞(dié xiè):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

④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

⑤帉帨(fēn shuì):佩巾,手巾。

⑥鞧(qiū)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一种环。

⑦褒博:宽大。

⑥④

缭绫

白居易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①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节选自乐府《缭绫》

【注释】①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此处借指唐宫中能歌善舞、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予使北时皆见之 ..

B. 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

C. 虽败犹荣/而犹存其环 ..

D.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环所以衔蹀躞 ....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

12.说说上面两篇诗文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赞美了胡服和缭绫的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8.A(3分)

9.开元之后/虽仍旧俗/稍褒博矣。(2分,每处1分)

10.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喜欢茂盛的草地,常常居处(生活/吃饭睡觉)在其中。(意思....

相近即可)(2分,每句1分)

11.转侧看花花不定;春衣一对直千金。(2分,每空1分)

12.(1)作者从款式、颜色、搭配(衣裤、长靴、腰佩等)方面突出了胡服简便(方便、

利于骑射、行走)的特点。(2分,角度和特点各1分,意近即可)

(2)作者从“织”“染”“裁剪”(图案、色彩、花纹、样式)等方面极力描绘了缭绫华美

(精美、漂亮)的特点。(2分,角度和特点各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

短上衣,长筒靴,有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

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

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

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是为了佩

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而仍然保存着蹀躞

的环。这种环是用来衔着蹀躞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

的銙。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环作为分节的装饰,唐初武德、贞观年间也还是这样。开元年

间以后,虽然因袭了旧的习俗,而腰带变得稍稍宽大起来。但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

定的,而本朝添加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厚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

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

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

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何闻信亡( ) ④王许之 (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题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①②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③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⑤⑥⑦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则》) ..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

12.选文先提出 ▲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 ▲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4分)(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

小题1分,意对

即可 10.(2分)B 11.(2分)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

那儿慢点去处理

它。 12.(3分)读书应熟读精思 读书要先易后难;读书要平心静气,从容处之,不能

急躁。

参考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古诗文阅读(二模)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7~11题。(15分)

【甲】 金陵旧院

清·蒋超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注]旧院: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②锦袖、翠黛:均代指歌妓。尘:用作动词,化为灰

尘。③曲池:曲折缭绕的水池。④瓢儿菜:蔬菜名,菜叶如瓢。

【乙】 秦淮河房

张岱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①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女客团.

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著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

②③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

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

残,星星自散。 (节选自《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注】①绮疏:雕花窗格。②连蜷:又长又弯的样子。③蟠委旋折:在河中旋转盘旋。

④鏾钹星铙:形容各种乐器齐鸣。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三处。(3分)

河 房 之 外 家 有 露 台 朱 栏 绮 疏 竹 帘 纱 幔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而寓之者无虚日( ) (2)夏月浴罢 ( ) ..

(3)竞看灯船 ( ) (4)士女凭栏轰笑 ( ) ..

9.翻译(2分)

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10. 甲诗前两句实写现状,虚写往昔:以“ ”“尘”“尽”“ ”四字,凸现人去楼

毁、荒凉败落的景象,让人不难想象当年旧院“ 、 ”(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填....

空)的繁华热闹情景。后两句写景引议,以小见大:旧时春色无边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荒落

到被“ ”独占,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灭的无尽感慨。(4分)

11.乙文第二段与秦淮河房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

(一)(15分) ④④②③①

7.(3分)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

8.(4分)(1)居住(2)完(3)争着,竞相 (4)倚着

9.(2分)船的头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

10.(4分)残 湮 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三个四字短语中选任两个即可) 瓢

儿菜

11.(2分)第二段描写秦淮河端午节时热闹的景象,是在在河房看到的(概括内容1分,

关系1分)。

参考译文:

秦淮河河房,适宜居住、适宜交际,(因而)房价很高,但是租住河房的人却络绎不绝。

华丽的游船,在河面来来往往,(船上)演奏的乐曲,在上空环绕不断。河房的外侧,家家

都筑有露台,用红色镂空花纹的栏杆围起来,入口则用竹帘遮上再铺上一层纱帐。夏天沐

浴之后,就在这样的露台混杂而坐。在两岸依水而建的楼阁间,女客人手拿团扇,轻轻扇

动,她们留着仿古雍容的发式,娇媚动人。

每年端午,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站满河房,争着观看灯船。好事者募集小篷船百什艇,

篷上挂羊角灯宛如联珠,船首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绵,

又长又弯,在河中旋转盘曲,水火相激,迸射耀眼。花船中各种乐器齐鸣共奏,宴歌弦管,

腾腾如沸,甚是热闹。大户人家的女眷 靠着栏杆毫无顾忌地笑,声光凌乱,使得(男人)

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如同星星一样自散。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 —12 题。(13分)

胡服

①②③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

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

⑤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鞧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

⑦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故事一,北宋沈括著) 【注释】

①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②长靿yào)靴:长筒靴。

③蹀躞(dié xiè):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

④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

⑤帉帨(fēn shuì):佩巾,手巾。

⑥鞧(qiū)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一种环。

⑦褒博:宽大。

⑥④

缭绫

白居易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①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节选自乐府《缭绫》

【注释】①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此处借指唐宫中能歌善舞、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予使北时皆见之 ..

B. 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

C. 虽败犹荣/而犹存其环 ..

D.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环所以衔蹀躞 ....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

12.说说上面两篇诗文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赞美了胡服和缭绫的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8.A(3分)

9.开元之后/虽仍旧俗/稍褒博矣。(2分,每处1分)

10.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喜欢茂盛的草地,常常居处(生活/吃饭睡觉)在其中。(意思....

相近即可)(2分,每句1分)

11.转侧看花花不定;春衣一对直千金。(2分,每空1分)

12.(1)作者从款式、颜色、搭配(衣裤、长靴、腰佩等)方面突出了胡服简便(方便、

利于骑射、行走)的特点。(2分,角度和特点各1分,意近即可)

(2)作者从“织”“染”“裁剪”(图案、色彩、花纹、样式)等方面极力描绘了缭绫华美

(精美、漂亮)的特点。(2分,角度和特点各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

短上衣,长筒靴,有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

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

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

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是为了佩

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而仍然保存着蹀躞

的环。这种环是用来衔着蹀躞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

的銙。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环作为分节的装饰,唐初武德、贞观年间也还是这样。开元年

间以后,虽然因袭了旧的习俗,而腰带变得稍稍宽大起来。但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

定的,而本朝添加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厚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

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

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

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何闻信亡( ) ④王许之 (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题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①②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③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⑤⑥⑦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则》) ..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

12.选文先提出 ▲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 ▲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4分)(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

小题1分,意对

即可 10.(2分)B 11.(2分)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

那儿慢点去处理

它。 12.(3分)读书应熟读精思 读书要先易后难;读书要平心静气,从容处之,不能

急躁。

参考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相关内容

  • 一年级阅读教案
  • 柏树沟九年制学校小学一年级 阅读教案 教师:冯彦芳 第一周 教学要求: 阅读是构架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阅读<笨孩子>.<我的爸爸>.<江南>等文章,去体验语言的奇妙,感悟多彩的人生,探索宇宙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现代诗文欣赏 1.指导阅读<笨 ...

  • 课题总结报告
  •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

  • 一年级语文幸福阅读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阅读计划 指导思想 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一年级孩子的读书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快乐读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阅读内容 国学经典:<疯狂背古 ...

  •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 读书伴成长,书香满校园 ----庆阳市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我校一直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 富学校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读书氛围的重要活动来开展.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全员参与 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 ...

  • 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 ...

  • 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 好书伴我成长 书香溢满校园 -----溱水路小学2012-2013学年读书活动方案 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师生相聚在这里召开新学期的读书活动动员会.关于读书活动,我们学校期期都举行,期期也都有活动主题.究其效果,我觉得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不过,令老师欣慰的是通过我们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同学们 ...

  •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 师宗县大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大同中学 向 丽 一.基本情况 师宗县大同中学九年级总体情况: (2).抽样统计(65人): (3).各小题得分抽样统计(65人):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全卷26小题.课内占20%,课外占80%.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如 ...

  •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 必斯营子中学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一. 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 ...

  • 沂水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蓓蕾读书工程活动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蓓蕾读书工程"活动的 意 见 根据临教研字[2005]1 号文件.2006 年<沂水县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 实施方案> 有关精神, 教研室于 2005 年在全县小学全面启动了 "蓓蕾读书工程" . 几年来, ...

  • 古诗文精读与学生课外自主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 古诗文精读与学生课外自主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摘 要 :国家教育部门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教改的开展,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明显大幅增加,古诗文字字珠玑,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想真切地体会个中真意,是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的.本文从读.悟.写三个层面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思路,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