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重点整理

一) 双极型半导体制造工艺:衬底选择; 第一次光刻; 外延层淀积; 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 第三次光刻—P 型基区扩散孔光刻; 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n 集电极接触孔光刻; 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孔光刻; 第六次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光刻

二)P 阱硅栅CMOS 工艺:光1一阱区光刻, 刻出阱区注人孔; 阱区注人及推进, 形成阱区; 去除SiO2, 长薄氧, 长si3n4; 光2一有源区光刻, 刻出P 管、N 管的源、漏和栅区; 光3—N 管场区光刻, 刻出N 管场区注人孔,N 管场区注人, 以提高场开启, 减少闩锁效应及改善阱的接触; 长场氧, 漂去Si02及Si3N4, 然后长栅氧; 光4一P 管区光刻(可用光1的负版),P 管区注入, 调节PMOS 管的开启电压.然后长多晶硅; 光5一多晶硅光刻, 形成多晶硅栅及多晶硅电阻; 光6一P+区光刻, 刻去P 管区上的胶;P+区注入, 形成PMOS 管的源、漏区及P+保护环; 光7一N+区光刻, 刻去N+区上的胶(可用光6的负版)N+区注入, 形成NMOS 管的源、漏区及N+保护环; 长PSG; 光8一引线孔光刻. 可在生长磷硅玻璃后先开一次孔, 然后在磷硅玻璃回流

及结注入推进后再开第二次孔; 光9—铝引线光刻, 光10压焊块光刻

三) 闩锁效应CMOS 管结构中存在PNPN 四层结构所形成的寄生可控硅造成的自锁效应. 它会导致电路功能混乱, 或VDD 和VSS 短路, 使晶片损毁

.

闩锁条件:外界因素使两个寄生三极管的EB 结处于正向偏置; 两个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npn βpnp>1;电源所提供的最大电流大于寄生可控硅导通所需要的维持电流Ih

消除闩锁:消除自锁现象的版图设计, 减小电阻Rs 和Rw, 降低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npn βpnp, 可有效地提高抗自锁的能力; 消除自锁现象的工艺考虑, 要注意扩散浓度的控制, 对于横向寄生PNP 管, 保护环是其基区的一部分, 施以重掺杂可降低PNP 管的βpnp, 对于纵向寄生NPN 管, 工艺上降低其βnpn 有效的办法是采用深阱扩散, 来增加基区宽度. 其他措施, 注意电源跳动, 防止寄生三极管的EB 结正偏, 电源限流.

四) 六管单元与非门:工作原理:Vi=Voh,T1反向,T2饱和,T5、T6饱

和,Vb3=Vces2+Vbe5=0.8V,T3正向,T4截

止,Vo=Vol=Vces5,Vi=Vol,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T3饱和T4正向,Vo=Voh=3.6V

各管作用:T1多发射极, 在电路中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 可反抽T2基区过剩少子, 使tpd 减小;T3、T4组成达林顿管作为高电平输出

级,Vbe4起电平位移作用, 由于Vcb4=Vce3>0,故T4不进入饱和, 存储电荷大大减少, 与R 构成泄放回路减小tpd; 由于Rb 存在, 使T6晚于T5进入饱和, 且T6分流作用使T5为浅饱和, 从而提高了速度,Rb 、Rc 、T6构成的泄放网络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及速度

五)TTl 与STTL 的区别: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管D1,D2) 代替多发射极晶体管T1, 作为输入管; 将T4管的基极泄放电阻R4由接地改为接输出端Vo, 并加上SBD 管D5和D6. 六) 影响门的电气和物理结构设计的因素:MOS 管的串并联、衬偏调制效应、源漏电容和电荷的再分配等

七) 存储器:按特性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 挥发性一般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分为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DRAM(动态) 和PSRAM(伪静态). 非挥发性存储器分为ROM 和Flash,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分为掩模编程ROM 和现场可编程ROM. 现场可编程ROM 分为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10①若G=1>TG1反向>TG2饱和>VG1=0.1V>Vb3=0.8V>T3正向T4截止;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V0=Z;②若G=0>TG1饱和>TG2截止;AB=1>T1反向>T2饱和,T5T6饱和,Vb3=Vbes5+Vces2=0.8V>T3正向,T4截止>Vo=Vol;AB=0则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T3饱和T4正向,Vo=Voh;Vo=G*AB+GZ

11❶若A=0B=0则T1T4T5饱和>T2T3T6截止>T7饱和>T10T11饱和>Vb8=Vbes11+Vces7=0.8v>T8正向T9截止Q=VoL❷若A=0,B=1>T4T5饱和,T1反向>T2饱和,T3T6截止>Vb7=Vbf1+Vces2=0.8V>T7T10T11截止>T8饱和,T9正向V0=voh=Q;若A=1B=0>T4反向,T5饱和,T1饱和>T3饱和,T2T6截止>Vb7=Vbf1+Vces3=0.8V>T7T10T11截止>T8饱和,T9正向,Q=Voh;若A=1,B=1>T4T5T1反向>T3T2T6饱和>Vb7=0.8V,T10T11饱和>Vb11=0.7V,T7截止>Vb8=0.7+0.1=0.8V,T8正向,T9截止>Q=VoL,Q=AB+AB

12 A)ABC=1,T1反向>T2饱和>T3饱

和,Vb4=Vces3=0.1v>T4T5截止,T6饱和,T7正向,L=VoH;ABC=0>T1饱和>T2截止,T3截止,T4T5饱和>Vb6=Vbes5+Vces4=0.7+0.1=0.8v>T6正向,T7截止,L=Vol;L=ABC;b)A=0,B=0,T1T2饱和,T3T4截止>T5截止,T6饱和,T7正向>L=VoH;A=0,B=1,T1饱和,T2反向,T3截止,T4饱和,T5饱和>Vb6=Vces4+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A=1,B=0,T2饱和,T1反向,T4截止,T3饱和,T5饱和>Vb6=Vces3+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A=1,B=1,T2T1反向>T4T3饱和>T5饱和>Vb6=Vces3+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L=A+B

15(1)A=0,B=0时>T1,T2饱和>T3,T4截至>T5,T8截至>T6饱和,T7正向>Y=Voh;(2)A=0,B=1时,T1饱和,T2反向>T3截至,T4饱和>T5,T8饱和Vb6=Vces4+Vbes8=0.8v>T6正向>T7截至>Y=Vol;(3)A=1,B=0时,T1反向,T2饱和>T3饱和,t4截至>t5,t8饱和Vb=Vces3+Vbes8=0.8v>t6正向>t7截至>t7截至>Y=Yol;(4)A=1,B=1时,t1,t2反向>t3,t4饱和>t5,t8饱和;Vb6=Vces3+Vbes8=0.8v>t6饱和>t7截至>Y=Vol;ABY;001;010;100;110;Y=A+B;(b)(1)A=0,B=0,T1,T2饱和>T3,T4截至>T6饱和>T5,T9饱和.(2)A=0,B=1时,T1饱和,T2反向>T3截至,T4饱和>Vb6=Vces4+VDf=0.8v>T6截至>T5T9截至>T7饱和>T8饱和Y=Voh;(3)A=1,B=0时,T1反向,T2饱和>T3饱和,t4截至>t5,Vb6=Vces3+VDf=0.8v>t6截至>t5t9截至>t7饱和t8正向Y=Yoh;(4)A=1,B=1时,t1,t2反向>t3,t4饱和>Vb6=Vces3+VDf=0.8v>t6截至>t6.t9截至t7饱和t8正向>Y=Voh;ABY;000;011;101;111;Y=A+B

一) 双极型半导体制造工艺:衬底选择; 第一次光刻; 外延层淀积; 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 第三次光刻—P 型基区扩散孔光刻; 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n 集电极接触孔光刻; 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孔光刻; 第六次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光刻

二)P 阱硅栅CMOS 工艺:光1一阱区光刻, 刻出阱区注人孔; 阱区注人及推进, 形成阱区; 去除SiO2, 长薄氧, 长si3n4; 光2一有源区光刻, 刻出P 管、N 管的源、漏和栅区; 光3—N 管场区光刻, 刻出N 管场区注人孔,N 管场区注人, 以提高场开启, 减少闩锁效应及改善阱的接触; 长场氧, 漂去Si02及Si3N4, 然后长栅氧; 光4一P 管区光刻(可用光1的负版),P 管区注入, 调节PMOS 管的开启电压.然后长多晶硅; 光5一多晶硅光刻, 形成多晶硅栅及多晶硅电阻; 光6一P+区光刻, 刻去P 管区上的胶;P+区注入, 形成PMOS 管的源、漏区及P+保护环; 光7一N+区光刻, 刻去N+区上的胶(可用光6的负版)N+区注入, 形成NMOS 管的源、漏区及N+保护环; 长PSG; 光8一引线孔光刻. 可在生长磷硅玻璃后先开一次孔, 然后在磷硅玻璃回流

及结注入推进后再开第二次孔; 光9—铝引线光刻, 光10压焊块光刻

三) 闩锁效应CMOS 管结构中存在PNPN 四层结构所形成的寄生可控硅造成的自锁效应. 它会导致电路功能混乱, 或VDD 和VSS 短路, 使晶片损毁

.

闩锁条件:外界因素使两个寄生三极管的EB 结处于正向偏置; 两个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npn βpnp>1;电源所提供的最大电流大于寄生可控硅导通所需要的维持电流Ih

消除闩锁:消除自锁现象的版图设计, 减小电阻Rs 和Rw, 降低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npn βpnp, 可有效地提高抗自锁的能力; 消除自锁现象的工艺考虑, 要注意扩散浓度的控制, 对于横向寄生PNP 管, 保护环是其基区的一部分, 施以重掺杂可降低PNP 管的βpnp, 对于纵向寄生NPN 管, 工艺上降低其βnpn 有效的办法是采用深阱扩散, 来增加基区宽度. 其他措施, 注意电源跳动, 防止寄生三极管的EB 结正偏, 电源限流.

四) 六管单元与非门:工作原理:Vi=Voh,T1反向,T2饱和,T5、T6饱

和,Vb3=Vces2+Vbe5=0.8V,T3正向,T4截

止,Vo=Vol=Vces5,Vi=Vol,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T3饱和T4正向,Vo=Voh=3.6V

各管作用:T1多发射极, 在电路中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 可反抽T2基区过剩少子, 使tpd 减小;T3、T4组成达林顿管作为高电平输出

级,Vbe4起电平位移作用, 由于Vcb4=Vce3>0,故T4不进入饱和, 存储电荷大大减少, 与R 构成泄放回路减小tpd; 由于Rb 存在, 使T6晚于T5进入饱和, 且T6分流作用使T5为浅饱和, 从而提高了速度,Rb 、Rc 、T6构成的泄放网络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及速度

五)TTl 与STTL 的区别: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管D1,D2) 代替多发射极晶体管T1, 作为输入管; 将T4管的基极泄放电阻R4由接地改为接输出端Vo, 并加上SBD 管D5和D6. 六) 影响门的电气和物理结构设计的因素:MOS 管的串并联、衬偏调制效应、源漏电容和电荷的再分配等

七) 存储器:按特性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 挥发性一般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分为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DRAM(动态) 和PSRAM(伪静态). 非挥发性存储器分为ROM 和Flash,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分为掩模编程ROM 和现场可编程ROM. 现场可编程ROM 分为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10①若G=1>TG1反向>TG2饱和>VG1=0.1V>Vb3=0.8V>T3正向T4截止;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V0=Z;②若G=0>TG1饱和>TG2截止;AB=1>T1反向>T2饱和,T5T6饱和,Vb3=Vbes5+Vces2=0.8V>T3正向,T4截止>Vo=Vol;AB=0则T1饱和>T2截止>T5T6截止>T3饱和T4正向,Vo=Voh;Vo=G*AB+GZ

11❶若A=0B=0则T1T4T5饱和>T2T3T6截止>T7饱和>T10T11饱和>Vb8=Vbes11+Vces7=0.8v>T8正向T9截止Q=VoL❷若A=0,B=1>T4T5饱和,T1反向>T2饱和,T3T6截止>Vb7=Vbf1+Vces2=0.8V>T7T10T11截止>T8饱和,T9正向V0=voh=Q;若A=1B=0>T4反向,T5饱和,T1饱和>T3饱和,T2T6截止>Vb7=Vbf1+Vces3=0.8V>T7T10T11截止>T8饱和,T9正向,Q=Voh;若A=1,B=1>T4T5T1反向>T3T2T6饱和>Vb7=0.8V,T10T11饱和>Vb11=0.7V,T7截止>Vb8=0.7+0.1=0.8V,T8正向,T9截止>Q=VoL,Q=AB+AB

12 A)ABC=1,T1反向>T2饱和>T3饱

和,Vb4=Vces3=0.1v>T4T5截止,T6饱和,T7正向,L=VoH;ABC=0>T1饱和>T2截止,T3截止,T4T5饱和>Vb6=Vbes5+Vces4=0.7+0.1=0.8v>T6正向,T7截止,L=Vol;L=ABC;b)A=0,B=0,T1T2饱和,T3T4截止>T5截止,T6饱和,T7正向>L=VoH;A=0,B=1,T1饱和,T2反向,T3截止,T4饱和,T5饱和>Vb6=Vces4+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A=1,B=0,T2饱和,T1反向,T4截止,T3饱和,T5饱和>Vb6=Vces3+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A=1,B=1,T2T1反向>T4T3饱和>T5饱和>Vb6=Vces3+Vbes5=0.8v>T6正向,T7截止>L=VoL,L=A+B

15(1)A=0,B=0时>T1,T2饱和>T3,T4截至>T5,T8截至>T6饱和,T7正向>Y=Voh;(2)A=0,B=1时,T1饱和,T2反向>T3截至,T4饱和>T5,T8饱和Vb6=Vces4+Vbes8=0.8v>T6正向>T7截至>Y=Vol;(3)A=1,B=0时,T1反向,T2饱和>T3饱和,t4截至>t5,t8饱和Vb=Vces3+Vbes8=0.8v>t6正向>t7截至>t7截至>Y=Yol;(4)A=1,B=1时,t1,t2反向>t3,t4饱和>t5,t8饱和;Vb6=Vces3+Vbes8=0.8v>t6饱和>t7截至>Y=Vol;ABY;001;010;100;110;Y=A+B;(b)(1)A=0,B=0,T1,T2饱和>T3,T4截至>T6饱和>T5,T9饱和.(2)A=0,B=1时,T1饱和,T2反向>T3截至,T4饱和>Vb6=Vces4+VDf=0.8v>T6截至>T5T9截至>T7饱和>T8饱和Y=Voh;(3)A=1,B=0时,T1反向,T2饱和>T3饱和,t4截至>t5,Vb6=Vces3+VDf=0.8v>t6截至>t5t9截至>t7饱和t8正向Y=Yoh;(4)A=1,B=1时,t1,t2反向>t3,t4饱和>Vb6=Vces3+VDf=0.8v>t6截至>t6.t9截至t7饱和t8正向>Y=Voh;ABY;000;011;101;111;Y=A+B


相关内容

  •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

  •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导学案
  •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导学案 主备人:潘亚奇 审核人: 使用时间:第 2 周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和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 2. 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 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学习重点.难点] ...

  • 欧姆定律说课稿
  • <欧姆定律>说课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 ...

  •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大纲
  •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31105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训> 实训学时: 1.2周(根据各系实训教学需要安排学时) 面向对象: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等各相关专业.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与目的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 ...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1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2011 (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

  • 中南大学[电工学]教学大纲
  • <电工学A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1110X1 课程名称:电工学A 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 A 学时与学分: 64学时/4学分,含课内实验12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物理".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的基 ...

  • 欧姆定律说课(杨)
  •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说 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课程程标准,探究电路这一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认识电阻,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增强,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电流.电压.电阻知识:另外一个特点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 ...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力学重点,本册重点)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践中的应用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