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危害更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坛

应当区分两种类型的贫富差距

——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危害更大

吴忠民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9日   13 版)

●中国正处于急剧变革期,大量社会成员的经济位置和社会位置变化较快,一旦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大量相对落伍的社会成员就会缺少“兜底”的保障。

●缺少底线保障,意味着不少家庭对于社会风险缺乏必要的抵御能力,容易陷入某种困境,因而难以认同社会。

●缺少有效的社会流动渠道,意味着一些社会成员的上升流动空间以及平行流动空间受限,容易使一些社会成员失去希望,并进而容易形成某种积怨。

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现象,问题是贫富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

毫无疑问,过大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如果再进一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问题有时会被人们所忽略,这就是,就过大的贫富差距而言,实际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贫富差距是相对拥有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正处在“休克疗法”的社会急剧转型期,其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但是,苏联时期所建立的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民众,特别是能够为贫困者的基本生存提供有效的“兜底”。尽管当时俄罗斯社会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民众生活苦难,但社会并没有出现剧烈动荡。第二种类型的贫富差距则是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比如,拉美和非洲一些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或基本缺失,社会成员的流动机会也比较少,因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全局面有时难以得到保障。

在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已经明显突破了合理的界限。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现在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10年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而按照许多学者的测算,中国现在实际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可见,不论从哪种统计口径看,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一种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

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一种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底线保障明显不足。应当承认,近10年来,中国在社会保障底线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大、公共服务意识尚未普遍形成等种种原因,社会保障底线的建设仍未取得根本性的好转。从公共投入结构角度来看,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用于基本民生改善的比重过小。以2007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公共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这两项重要指标为例,中国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投入比重过小,分别只有3.22和1.0,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53和9.7,高收入国家分别为5.00和11.2,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为4.09和5.3,低收入国家分别为3.09(2000年)和5.1,美国分别为5.54和15.7,德国分别为4.6(2004年)和10.4,俄罗斯分别为3.10和5.4,印度分别为3.76(2004年)和4.1,巴西分别为5.21和8.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不仅表现在用于民生的比例过小,而且还表现在用于基础民生的比例更小。比如,本来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就比较小,而在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当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更小。在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当中,大比例的公共支出是用于高等教育的硬件建设,如用于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大学内的各种楼堂馆所等等的建设。

流动机会明显匮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流动程度大幅度提升,民众自由发展的空间得以大幅度拓展。不过,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如今的社会流动遭遇到一定的瓶颈,有待于突破。这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成员特别是基础阶层成员向上流动的障碍在增多、阻力在增大,社会成员上行的通道在变窄。一方面,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某种固化的情状。延续已久的户籍制度虽然已松动,但仍然没有消失。基于城乡不同的居民身份,大批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不同的对待。再者,由于面临门槛高、贷款难、税收重等方面的困难,“自主创业”难以成为大批社会成员所热衷的事情。另一方面,社会不公现象出现了某种代际之间传递的趋向。现在出现了一种不能说是少见的现象,即:“穷人”的子女往往是“穷二代”,“富人”的子女往往是“富二代”。“穷二代”、“富二代”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年轻代的成长在很大程度是依靠家庭的支撑,而拥有不同资源状况的不同家庭的子女所得到的帮助差别很大,所以,出生在生活境况不同家庭的后代之间的差别开始显性化。

同拥有保障底线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相比,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危害要更大

第一,加重整个社会浮躁不定的氛围。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事关民众最为基本的生存问题。中国民众现在最为看重的就是稳定而富裕的生活,同时,中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大量社会成员的经济位置和社会位置变化较快。社会一旦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对于大量相对落伍的社会成员来说就缺少了一个“兜底”的东西;而缺少流动机会又会使他们对未来前景不可预期,进而会增大他们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落伍者的境况还容易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使目前一些没有落伍者唯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凡此种种,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浮躁不定,容易引致大面积的社会焦虑。重要的是,大面积社会焦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会大面积降低人们生活的满意度。一个社会成员,不管其积累了多少财富,一旦为焦虑所困扰,其原本可能的生活满意度必然会大幅度降低。二是对社会矛盾会起着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一旦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势必会缺少理性的考虑,缺少一种行为的约束,容易使社会充斥着一定的戾气,进而容易产生种种越轨行为。这一切,无疑会加重社会矛盾。

第二,减弱社会活力及创造力。一个社会,只有为社会成员留有足够的社会流动空间,即:社会成员既有广阔的上行空间,也有平行选择的广阔空间,方能够“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方能够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相对缺少流动机会无疑会限制人们努力的空间,抑制人们创业的热情。比如,一旦社会阶层之间的固化现象趋于严重,那么其结果有时是:贫困是贫困的原因,富裕是富裕的原因,贫富的具体状况与自己努力的具体状况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这就意味着社会不是按照贡献进行的原则分配,而是按照某种“先赋”性的原则进行分配。在这样的情形下,难以充分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活力,遑论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了。现在大学生择业时,出现了自主创业空前冷清与考公务员空前狂热这样一种鲜明对比的情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拓展社会流动方面尚需要做很多事情。

第三,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缺少底线保障,意味着不少家庭对于社会风险缺乏必要的抵御能力,容易陷入某种困境,因而难以认同社会。而缺少有效的社会流动渠道,则意味着一些社会成员的上升流动空间以及平行流动空间受限,容易使一些社会成员失去希望,并进而容易形成某种积怨。凡此种种,均会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有害影响。比如,在19世纪,同欧洲不少国家相比,美国激烈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要相对少一些。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当时美国的社会流动渠道相对多一些,能够减少一些积怨的积累。

如何才能有效地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应对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此而言,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特别需要做好这样两件事情:一是大力改善民生。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基本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底线就会得以保障,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得以减小。二是增多社会成员的流动机会。为此,应当想方设法鼓励民众的自主创业,消除人们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平等的障碍,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希望。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坛

应当区分两种类型的贫富差距

——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危害更大

吴忠民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9日   13 版)

●中国正处于急剧变革期,大量社会成员的经济位置和社会位置变化较快,一旦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大量相对落伍的社会成员就会缺少“兜底”的保障。

●缺少底线保障,意味着不少家庭对于社会风险缺乏必要的抵御能力,容易陷入某种困境,因而难以认同社会。

●缺少有效的社会流动渠道,意味着一些社会成员的上升流动空间以及平行流动空间受限,容易使一些社会成员失去希望,并进而容易形成某种积怨。

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现象,问题是贫富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

毫无疑问,过大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如果再进一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问题有时会被人们所忽略,这就是,就过大的贫富差距而言,实际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贫富差距是相对拥有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正处在“休克疗法”的社会急剧转型期,其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但是,苏联时期所建立的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民众,特别是能够为贫困者的基本生存提供有效的“兜底”。尽管当时俄罗斯社会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民众生活苦难,但社会并没有出现剧烈动荡。第二种类型的贫富差距则是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比如,拉美和非洲一些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或基本缺失,社会成员的流动机会也比较少,因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全局面有时难以得到保障。

在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已经明显突破了合理的界限。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现在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10年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而按照许多学者的测算,中国现在实际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可见,不论从哪种统计口径看,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一种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

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一种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底线保障明显不足。应当承认,近10年来,中国在社会保障底线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大、公共服务意识尚未普遍形成等种种原因,社会保障底线的建设仍未取得根本性的好转。从公共投入结构角度来看,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用于基本民生改善的比重过小。以2007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公共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这两项重要指标为例,中国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投入比重过小,分别只有3.22和1.0,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53和9.7,高收入国家分别为5.00和11.2,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为4.09和5.3,低收入国家分别为3.09(2000年)和5.1,美国分别为5.54和15.7,德国分别为4.6(2004年)和10.4,俄罗斯分别为3.10和5.4,印度分别为3.76(2004年)和4.1,巴西分别为5.21和8.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不仅表现在用于民生的比例过小,而且还表现在用于基础民生的比例更小。比如,本来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就比较小,而在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当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更小。在用于教育的公共投入当中,大比例的公共支出是用于高等教育的硬件建设,如用于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大学内的各种楼堂馆所等等的建设。

流动机会明显匮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流动程度大幅度提升,民众自由发展的空间得以大幅度拓展。不过,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如今的社会流动遭遇到一定的瓶颈,有待于突破。这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成员特别是基础阶层成员向上流动的障碍在增多、阻力在增大,社会成员上行的通道在变窄。一方面,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某种固化的情状。延续已久的户籍制度虽然已松动,但仍然没有消失。基于城乡不同的居民身份,大批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不同的对待。再者,由于面临门槛高、贷款难、税收重等方面的困难,“自主创业”难以成为大批社会成员所热衷的事情。另一方面,社会不公现象出现了某种代际之间传递的趋向。现在出现了一种不能说是少见的现象,即:“穷人”的子女往往是“穷二代”,“富人”的子女往往是“富二代”。“穷二代”、“富二代”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年轻代的成长在很大程度是依靠家庭的支撑,而拥有不同资源状况的不同家庭的子女所得到的帮助差别很大,所以,出生在生活境况不同家庭的后代之间的差别开始显性化。

同拥有保障底线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相比,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危害要更大

第一,加重整个社会浮躁不定的氛围。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事关民众最为基本的生存问题。中国民众现在最为看重的就是稳定而富裕的生活,同时,中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大量社会成员的经济位置和社会位置变化较快。社会一旦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和流动机会,对于大量相对落伍的社会成员来说就缺少了一个“兜底”的东西;而缺少流动机会又会使他们对未来前景不可预期,进而会增大他们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落伍者的境况还容易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使目前一些没有落伍者唯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凡此种种,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浮躁不定,容易引致大面积的社会焦虑。重要的是,大面积社会焦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会大面积降低人们生活的满意度。一个社会成员,不管其积累了多少财富,一旦为焦虑所困扰,其原本可能的生活满意度必然会大幅度降低。二是对社会矛盾会起着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一旦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势必会缺少理性的考虑,缺少一种行为的约束,容易使社会充斥着一定的戾气,进而容易产生种种越轨行为。这一切,无疑会加重社会矛盾。

第二,减弱社会活力及创造力。一个社会,只有为社会成员留有足够的社会流动空间,即:社会成员既有广阔的上行空间,也有平行选择的广阔空间,方能够“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方能够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相对缺少流动机会无疑会限制人们努力的空间,抑制人们创业的热情。比如,一旦社会阶层之间的固化现象趋于严重,那么其结果有时是:贫困是贫困的原因,富裕是富裕的原因,贫富的具体状况与自己努力的具体状况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这就意味着社会不是按照贡献进行的原则分配,而是按照某种“先赋”性的原则进行分配。在这样的情形下,难以充分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活力,遑论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了。现在大学生择业时,出现了自主创业空前冷清与考公务员空前狂热这样一种鲜明对比的情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拓展社会流动方面尚需要做很多事情。

第三,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缺少底线保障,意味着不少家庭对于社会风险缺乏必要的抵御能力,容易陷入某种困境,因而难以认同社会。而缺少有效的社会流动渠道,则意味着一些社会成员的上升流动空间以及平行流动空间受限,容易使一些社会成员失去希望,并进而容易形成某种积怨。凡此种种,均会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有害影响。比如,在19世纪,同欧洲不少国家相比,美国激烈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要相对少一些。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当时美国的社会流动渠道相对多一些,能够减少一些积怨的积累。

如何才能有效地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应对相对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机会的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此而言,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特别需要做好这样两件事情:一是大力改善民生。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基本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底线就会得以保障,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得以减小。二是增多社会成员的流动机会。为此,应当想方设法鼓励民众的自主创业,消除人们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平等的障碍,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希望。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相关内容

  • 中国贫富差距加大原因浅析
  • 中国贫富差距加大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经济进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

  • 中国当代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 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大众和专家学者的视线和研究领域,本文在简析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 ...

  • 钟君: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外壳初探
  • 钟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正处于"政治-身份型"向"经济-职业型"分层结构转变的阶段,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社会阶层重新洗牌,社会分配两极分化,利益格局纷繁复杂,这一阶段通常是阵痛期, ...

  • 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 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振奎 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4期 摘 要:从马克思哲学角度阐述了在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迫切需要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理念深刻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协调好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内在的关系,正确处理阻碍公 ...

  • 从问题中看中国社会制度
  • 从"问题"中看中国社制度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运动性,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样,需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以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看到中国的成绩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社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改革和 ...

  • 广东社保[完整版]
  • 广东社保现存的问题及解决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省借着政策和地理优势, 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名列前茅.劳动力的解放以及广东的经济吸引使得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广东.然而随着外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社会保障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以外来人口的涌入,通过对广东现阶段的现状.社 ...

  • 2013公务员面试万能模板(公务员面试特别套路)
  • 公 务 员 面 试 特 别 套 路 1. 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 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 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 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 ...

  •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 2003年6月 第25卷第3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2003Vol.25No.3 ・经济理论研究・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李宝怀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收入差距属于经济问 ...

  • 民生低保政策
  • 民生低保政策 [权威论述] 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有作用,兜住民生底线. --李克强 [意义及危害] 低保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