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中看中国社会制度

从“问题”中看中国社制度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运动性,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样,需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以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看到中国的成绩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社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使百姓更加幸福,国家发展更好。

1. 贫富差距

中国的收入差距具体有多大,各方面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然而差距大,这是各方的共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体制、国家税收及财政政策都有关。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方面,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对于大部分社会底层工作者而言,他们的收入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在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比上层阶层慢很多,这就造成了平富差距持续不断加大。

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税收本应该成为调节差距的杠杆,但在我国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应该是最为直接和可行的,但无奈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只在国家税收总额中占了7%左右,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商业性税收在税收中占了绝大部分,而此类税收最后根本不会影响到企业家或者商人,他们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转移税收或将其计入成本之中,最后,普通消费者成了这些税收的最后承担着。企业不

会受影响,有钱人不会在乎这些小影响,真正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过高的商品价格直接导致的就是中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税收如果调节能力有限,我们就应该运用国家财政的二次分配继续调整。但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以投资基础建设为主,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投入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并不能为底层民众减去太大生存负担。然而,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单位等拥有正规职业者,却享有良好健全的社会保障福利。一些生活非常平困的人或伤残、孤寡、疾病的人只能享受最低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本应保障最需要的人,而现在条件好的人却享有更好的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逆向的社会保障。

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且难以下降的原因。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这些政策从来都不好,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在初期确实发挥了本来想让他发挥的作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人们奋斗,但在多年以后,随着差距加大,我们应该尽快调整,使之适应发展。同时,真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

2. “仇富”问题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沸沸扬扬的仇富大讨论,“富二代”等关于富人的词语大量涌现,而且大多数都带着负面色彩,富人似乎已经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很多所谓的专家都说中国人的仇富心态很严重,说这使嫉妒心作祟,我却认为,人们仇的不是

富,而是不公。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用在当下,应变为“不患富,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财富被以不合理、不合法或者不透明的方式被分配掉。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分凭借不正当手段拥有大量财富的人,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虽然这一部分人不多,但却影响极坏,引起民众反感,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这才是引发社会批评的根源。

例如有些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凭借能制定薪酬让自己获得大量财富、或者地区资源开发的财富被少数企业家或者腐败官员攫取,或者一些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一些人通过内幕消息进行投机获得利润。这些通过不公平手段成为巨富的人群,使社会大多数人差生了被剥夺的感觉,造成社会裂痕。

由此看来,仅仅缩小贫富差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完善监督,改善社会分配体制,才能逐渐抚平社会裂痕。

3. 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

以前,我们的社会是以政治面貌划分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大家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政治上都是平等的,那是候还崇尚勤劳致富和劳动光荣,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就算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小也问题不大。然而现在,社会阶层的划分渐渐以所从事的工作为标准,官员、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等高级知识分子逐渐变为社会的上层,农民和工人越来越被社会所看

不起,劳动不再被推崇,并且社会阶层逐渐固化。官员的儿子是“官二代”,企业家的儿子是“富二代”,而农民和工人的儿子只能成为“农民工”、“穷二代”,一个群体想要进入另一个群体很困难。由于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权力,社会上层的一些人很容易让资源和政策向对自己有力的方向倾斜,他们的子女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毕业后运用关系能拥有比别人更好的工作,工作后能比别人升迁的更快。而农民的孩子,在平困的地区,拥有的教育资源很有限,升学困难,考上大学后可能因为学费而使家庭负债累累,毕业后在与“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竞争中毫无优势,想要突破社会阶层限制异常困难。这种逐渐下降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会使很多年轻人丧失梦想和希望,长久看来对国家的损害也极其严重。 社会阶层纵向流动性的降低有很多原因,如户籍制度限制,使很多人从一出生就丧失了流向高层的可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事任用制度固化等也是流动性受阻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应尽快进行改革,创造一个流畅的社会阶层流通渠道,如改革户籍制度,同时将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扩大农村大学生招生比例等。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无论是村长还是部长,只要违法,绝不手软。

中国的社会制度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否则不可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然而,社会总是发展的,制度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完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社会

发展。我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前进的道路总会出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保持信心,努里解决问题,而不是首先质疑和全盘否定自己。

从“问题”中看中国社制度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运动性,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样,需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以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看到中国的成绩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社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使百姓更加幸福,国家发展更好。

1. 贫富差距

中国的收入差距具体有多大,各方面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然而差距大,这是各方的共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体制、国家税收及财政政策都有关。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方面,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对于大部分社会底层工作者而言,他们的收入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在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比上层阶层慢很多,这就造成了平富差距持续不断加大。

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税收本应该成为调节差距的杠杆,但在我国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应该是最为直接和可行的,但无奈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只在国家税收总额中占了7%左右,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商业性税收在税收中占了绝大部分,而此类税收最后根本不会影响到企业家或者商人,他们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转移税收或将其计入成本之中,最后,普通消费者成了这些税收的最后承担着。企业不

会受影响,有钱人不会在乎这些小影响,真正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过高的商品价格直接导致的就是中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税收如果调节能力有限,我们就应该运用国家财政的二次分配继续调整。但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以投资基础建设为主,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投入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并不能为底层民众减去太大生存负担。然而,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单位等拥有正规职业者,却享有良好健全的社会保障福利。一些生活非常平困的人或伤残、孤寡、疾病的人只能享受最低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本应保障最需要的人,而现在条件好的人却享有更好的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逆向的社会保障。

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且难以下降的原因。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这些政策从来都不好,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在初期确实发挥了本来想让他发挥的作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人们奋斗,但在多年以后,随着差距加大,我们应该尽快调整,使之适应发展。同时,真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

2. “仇富”问题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沸沸扬扬的仇富大讨论,“富二代”等关于富人的词语大量涌现,而且大多数都带着负面色彩,富人似乎已经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很多所谓的专家都说中国人的仇富心态很严重,说这使嫉妒心作祟,我却认为,人们仇的不是

富,而是不公。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用在当下,应变为“不患富,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财富被以不合理、不合法或者不透明的方式被分配掉。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分凭借不正当手段拥有大量财富的人,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虽然这一部分人不多,但却影响极坏,引起民众反感,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这才是引发社会批评的根源。

例如有些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凭借能制定薪酬让自己获得大量财富、或者地区资源开发的财富被少数企业家或者腐败官员攫取,或者一些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一些人通过内幕消息进行投机获得利润。这些通过不公平手段成为巨富的人群,使社会大多数人差生了被剥夺的感觉,造成社会裂痕。

由此看来,仅仅缩小贫富差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完善监督,改善社会分配体制,才能逐渐抚平社会裂痕。

3. 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

以前,我们的社会是以政治面貌划分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大家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政治上都是平等的,那是候还崇尚勤劳致富和劳动光荣,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就算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小也问题不大。然而现在,社会阶层的划分渐渐以所从事的工作为标准,官员、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等高级知识分子逐渐变为社会的上层,农民和工人越来越被社会所看

不起,劳动不再被推崇,并且社会阶层逐渐固化。官员的儿子是“官二代”,企业家的儿子是“富二代”,而农民和工人的儿子只能成为“农民工”、“穷二代”,一个群体想要进入另一个群体很困难。由于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权力,社会上层的一些人很容易让资源和政策向对自己有力的方向倾斜,他们的子女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毕业后运用关系能拥有比别人更好的工作,工作后能比别人升迁的更快。而农民的孩子,在平困的地区,拥有的教育资源很有限,升学困难,考上大学后可能因为学费而使家庭负债累累,毕业后在与“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竞争中毫无优势,想要突破社会阶层限制异常困难。这种逐渐下降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会使很多年轻人丧失梦想和希望,长久看来对国家的损害也极其严重。 社会阶层纵向流动性的降低有很多原因,如户籍制度限制,使很多人从一出生就丧失了流向高层的可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事任用制度固化等也是流动性受阻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应尽快进行改革,创造一个流畅的社会阶层流通渠道,如改革户籍制度,同时将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扩大农村大学生招生比例等。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无论是村长还是部长,只要违法,绝不手软。

中国的社会制度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否则不可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然而,社会总是发展的,制度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完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社会

发展。我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前进的道路总会出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保持信心,努里解决问题,而不是首先质疑和全盘否定自己。


相关内容

  • 从[汉书·刑法志]中看刑罚制度变迁
  • 从<汉书·刑法志>中看刑罚制度变迁 摘要:汉代在我国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大量地引入儒家经典,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而<汉书·刑法志>首次以儒家观念阐释古代五刑产生的历史条件,并第一次系统的叙述了我国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 ...

  • [从"筑梦"计划中看教育机制]阅读答案
  • 从"筑梦"计划中看教育机制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15年面向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获得该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清华大学也启动了"自强计划",入选考生最高可降65分.随后,一批名牌高校(如 ...

  • 从流行语中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二)
  • 发表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三.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态 (一)我国新时期整体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特征 社会心态是人们对于社会存在的认知认知程度,是对于特定事物的价值评判和感情观念有机结合的一种态度,以此它不是凭空产生的.社会心态还包括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信念和社会信仰及精神结构状态的反映.在当前我国社会 ...

  • 从教育故事中看"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 作为一名教师,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引起我的注意. 一件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的父亲就是梁启超先生.但历史书没告诉我们,梁启超或许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牛的爹!他共育有九个子女,其中院士三个,其余皆才俊.梁思礼曾回忆说 ...

  • 从世博会中看中国发展
  • 从世博会中看中国发展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任何一个时代都由他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有着原始文明的三皇五帝时代,还是有着礼乐文明的东西周时代,抑或是走向世俗文明的唐宋时代,更或者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无一不是人类智慧的大汇集发展的结果. 2001年,不仅北京申奥成功,更是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从[文心雕龙]中看刘勰的"真情雅性"观
  • 摘要:<文心雕龙>乃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它的文学思想与批评理论为人们所倍加重视.而刘勰对"情"的相关论述则较少完整的被人们重视.在<情采>篇中,他专门论述了情与采的关系.但是他对"情"的更多看法,则 ...

  • 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 <前沿> 2008年第4期 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吴晓红' (赤峰学院社科部 内蒙古赤峰024000) [提要]西方国家两党剜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 ...

  • 在市场竞争中看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 在市场竞争中看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曾在博鳌论坛上答记者问时曾说: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态度比较差,服务质量还需要提高.其实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银行,在这个被经济学家称为"服务经济"的时代,各个行业中的各企业都在公司的战略计划中强调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者不 ...

  • 从汉明开国的对比中看朱元璋的性格
  • 从汉明开国的对比中看朱元璋 2009级历史学 赵悦 2009217005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和西汉的开国有着极大地相似性,也只有这两个王朝是由于农民战争推翻旧王朝所建立.对比这两个王朝的开国者,他们的性格和政治措施也有极大地相似性,这与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和效仿是分不开的.同时,朱元璋性格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