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

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

六、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1、危机介入理论:根据危机介入理论,危机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可分为成长危机和情景危机即因生活情景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危机介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3、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七、社区康复社会工作

1、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2、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其基本理论假设主要是: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③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④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3、意义建构理论:该理论由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生命意义建构有三种途径:第一,通过创造和工作,使人的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出来,使人的创造性价值得以实现;第二,通过体验真、善、美,感受爱与被爱;第三,通过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实现对其意义世界的建构作用,实现最深意义与最高价值——态度的价值。

4、意义建构理论实现的介入途径设计:根据小组“建构生命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设计相关介入路径,具体为以下三步:①自我探索。引导服务对象开展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接受生命过程的苦难,发现自身的潜能和资源。②情感体验。通过专题活动体验真、善、美,感知爱与被爱的情感。③意义建构。通过榜样示范,预防“行为复发”,通过关爱同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服务对象获得心理奖赏;强化“自助、互助、助社会”的同伴教育理念,帮助服务对象实现最深和最高意义的态度价值。

5、RTSH——康复治疗小组模式概念:“康复奖赏”“自我效能”“模范”等。RTSH认为若要抗衡对药物的渴求欲,建议药物滥用者学习回避引发“行为复发”,强化康复信心。通过参与关爱他人,带来满足感和心理奖赏,这类“奖赏”有助于强化药物滥用人员的康复行为,加速正常化过程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6、“同伴教育”理念:“自助——互助——助社会”。在小组中秉承了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助人自助”的理念,注重培养组员的自我成长、保持操守的能力,实现“自助”;以榜样的力量帮助更多有相同经历的同伴戒毒康复,形成“互助”;给予小组组员多方的持续支持,让他们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愿望成为可能,最终达成“助社会”的目标。

八、灾害社会工作

1、社会资本理论: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可以通过与他人的社会联系而获得经济资源、信息及机会。详细见四、老年社会工作第9个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社会支持网络就是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信息、新的社会接触,简单来说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地支持。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而社会支持也受到来自个人过去经验、性格、学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3、充权理论:认为一个人要能够尝试去增加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令个人、家庭甚至社区能够以行动来改善他们的处境,能够积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人生。充权是集体行为,是动态过程,包括得到资源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其焦点是集中在服务对象的优势而非问题。

4、艾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遇到的当前事件或感受;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或评价,它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5、家庭治疗模式: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其中,沟通派的家庭治疗中注重观察和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促进家庭在平等、对称的互动模式中而非对立的、强弱行为中去交流。

6、社会支持网络: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危机介入: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从服务对象的情况看应属于成长性危机。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讲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

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情绪“ABC”理论:认为个体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信念。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和合理的信念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人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同时,班图拉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改变和增强的。所以在优势视角基础上,综合利用三种理论,改善服务对象自我认知,改变非理性信念,了解情绪的内涵,通过组员的互动学习,达成小组目标。

十、医务社会工作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且希望得到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支持的总称。广义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的互动、指导、反馈以及正面的社会互动等六种形式。根据社会支持的接受者和提供者的不同,将其分为正式社会网络和非正式社会网络。正式社会网络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市场;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包括五种关系,即血缘关系、亲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私人关系。

3、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社会工作强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人的成长和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以及人与人互动。所谓环境,它包括家庭、朋辈群体、组织、社区、社会等。其中除了家庭之外,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影响较大且深远的系统便是朋辈群体。(顾东辉,2005)儿童从学前期起,便开始建立一些朋辈关系,在和同学及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慢慢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沟通合作的技巧,也开始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联系。

4、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发展是学习得结果,个体透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体验和适应环境。社会学习理论更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班杜拉曾指出,学习是一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个体并非被动地等待环境的反应,而是参与到构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反应中,而且个体的认知功能在学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andura,1989) 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某一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正是这种观察模仿学习,认为大部分人的多数行为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而习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儿童时期,更是通过模仿学习周围人的表现来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5、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从场域的观点来看小组工作的过程,认为小组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物理学所说的“场”。当服务对象进入小组就进

入了一个由自身和不同的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中,个人的行为会受到该心理场的影响,场域理论重视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刘梦,2003)在小组中开展共同的活动有利于增进小组的凝聚力,小组凝聚力是吸引、组织与影响小组服务对象最重要的力量,是将服务对象留在小组中的所有力量行动的结果,与小组效果密切相关。凝聚力越强的团体,对成员的影响也越大。(顾东辉,2005)雅伦曾总结过小组中有治疗作用的诸多因素,其中包括互动学习、一般化、植入希望、自我察觉等。这些治疗因素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会对所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转变服务对象的某些认知及行为。(Yalom,1995)

6、阶段理论:认为面对重大疾病,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7、增能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主要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参考五、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第4个

8、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良好的理解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不良的理解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心理症状的根源就是人的思想存在问题。参照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第10个

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

六、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1、危机介入理论:根据危机介入理论,危机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可分为成长危机和情景危机即因生活情景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危机介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3、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七、社区康复社会工作

1、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2、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其基本理论假设主要是: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③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④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3、意义建构理论:该理论由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生命意义建构有三种途径:第一,通过创造和工作,使人的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出来,使人的创造性价值得以实现;第二,通过体验真、善、美,感受爱与被爱;第三,通过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实现对其意义世界的建构作用,实现最深意义与最高价值——态度的价值。

4、意义建构理论实现的介入途径设计:根据小组“建构生命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设计相关介入路径,具体为以下三步:①自我探索。引导服务对象开展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接受生命过程的苦难,发现自身的潜能和资源。②情感体验。通过专题活动体验真、善、美,感知爱与被爱的情感。③意义建构。通过榜样示范,预防“行为复发”,通过关爱同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服务对象获得心理奖赏;强化“自助、互助、助社会”的同伴教育理念,帮助服务对象实现最深和最高意义的态度价值。

5、RTSH——康复治疗小组模式概念:“康复奖赏”“自我效能”“模范”等。RTSH认为若要抗衡对药物的渴求欲,建议药物滥用者学习回避引发“行为复发”,强化康复信心。通过参与关爱他人,带来满足感和心理奖赏,这类“奖赏”有助于强化药物滥用人员的康复行为,加速正常化过程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6、“同伴教育”理念:“自助——互助——助社会”。在小组中秉承了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助人自助”的理念,注重培养组员的自我成长、保持操守的能力,实现“自助”;以榜样的力量帮助更多有相同经历的同伴戒毒康复,形成“互助”;给予小组组员多方的持续支持,让他们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愿望成为可能,最终达成“助社会”的目标。

八、灾害社会工作

1、社会资本理论: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可以通过与他人的社会联系而获得经济资源、信息及机会。详细见四、老年社会工作第9个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社会支持网络就是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信息、新的社会接触,简单来说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地支持。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而社会支持也受到来自个人过去经验、性格、学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3、充权理论:认为一个人要能够尝试去增加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令个人、家庭甚至社区能够以行动来改善他们的处境,能够积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人生。充权是集体行为,是动态过程,包括得到资源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其焦点是集中在服务对象的优势而非问题。

4、艾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遇到的当前事件或感受;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或评价,它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5、家庭治疗模式: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其中,沟通派的家庭治疗中注重观察和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促进家庭在平等、对称的互动模式中而非对立的、强弱行为中去交流。

6、社会支持网络: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危机介入: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从服务对象的情况看应属于成长性危机。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讲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

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情绪“ABC”理论:认为个体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信念。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和合理的信念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人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同时,班图拉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改变和增强的。所以在优势视角基础上,综合利用三种理论,改善服务对象自我认知,改变非理性信念,了解情绪的内涵,通过组员的互动学习,达成小组目标。

十、医务社会工作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且希望得到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支持的总称。广义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的互动、指导、反馈以及正面的社会互动等六种形式。根据社会支持的接受者和提供者的不同,将其分为正式社会网络和非正式社会网络。正式社会网络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市场;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包括五种关系,即血缘关系、亲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私人关系。

3、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社会工作强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人的成长和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以及人与人互动。所谓环境,它包括家庭、朋辈群体、组织、社区、社会等。其中除了家庭之外,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影响较大且深远的系统便是朋辈群体。(顾东辉,2005)儿童从学前期起,便开始建立一些朋辈关系,在和同学及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慢慢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沟通合作的技巧,也开始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联系。

4、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发展是学习得结果,个体透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体验和适应环境。社会学习理论更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班杜拉曾指出,学习是一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个体并非被动地等待环境的反应,而是参与到构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反应中,而且个体的认知功能在学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andura,1989) 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某一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正是这种观察模仿学习,认为大部分人的多数行为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而习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儿童时期,更是通过模仿学习周围人的表现来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5、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从场域的观点来看小组工作的过程,认为小组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物理学所说的“场”。当服务对象进入小组就进

入了一个由自身和不同的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中,个人的行为会受到该心理场的影响,场域理论重视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刘梦,2003)在小组中开展共同的活动有利于增进小组的凝聚力,小组凝聚力是吸引、组织与影响小组服务对象最重要的力量,是将服务对象留在小组中的所有力量行动的结果,与小组效果密切相关。凝聚力越强的团体,对成员的影响也越大。(顾东辉,2005)雅伦曾总结过小组中有治疗作用的诸多因素,其中包括互动学习、一般化、植入希望、自我察觉等。这些治疗因素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会对所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转变服务对象的某些认知及行为。(Yalom,1995)

6、阶段理论:认为面对重大疾病,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7、增能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主要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参考五、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第4个

8、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良好的理解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不良的理解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心理症状的根源就是人的思想存在问题。参照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第10个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下的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探究00
  • 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当前,初中物理学生作业中低效作业.无效作业甚至负效作业的情况相当普遍.面对浩翰的题海,学生疲于奔命,被动应付,不少学生因不堪重负,视做物理作业为畏途, ...

  • 2015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 严格依据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川人社发[2012]145号)编写 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揖历年真题详解铱 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 渊成都冤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历年真题详解/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 研究院编 ...

  • [案例精选]广东省高院2015知识产权精选案例
  • ?广东省高院2015知识产权精选案例 新鲜出炉的知识产权案例又来报道了.这次精选了8个案例,分别从侵害商标权.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侵害实用新型设计专利权.侵害著作权等方面提升您的bigger,赶快签到吧! 案例一:谁是"歌莉娅"?格风公司是"歌莉娅"注册商标权 ...

  • 2014年暑假教科研工作计划
  • 一、近期工作安排 1、组织安排教师参加有关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会,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 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结合,强化参与科研的意识。组织部分教师参加泰州市xx年新课程培训活动;组织部分生物老师参加泰兴市xx年暑期高中生物实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泰兴市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全员参加泰州市x ...

  • 2014招标师[招标采购案例分析]精选练习题
  • 2014招标师<招标采购案例分析>精选练习题 1.资金时间价值与中标结果分析 [背景] 某工业厂房项目的招标人经过多方了解,邀请了A.B.C 三家技术实力和资信俱佳的潜在投标人参加该项目的投标. 在招标文件中规定:评标时采用最低评标价中标的原则,但最低投标价低于次低投标价10%的报价将不 ...

  • 中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共12篇)
  • 篇一: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雅丽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总的目标 教研回归课堂, 落实学校的提高教学质量方案.措施, 研究我们教师的教, 怎样最大限度的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使我们的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渗透数学文化方面更有成效. 二.具体做法 1.加强对教 ...

  • 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 明德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 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及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做好教学质量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工作 ...

  • 个人工作总结特色
  • 2014年度有特色的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篇 今天是2015年1月4号,新年的第四天.2014年是我的本命年,这一年,是我毕业的 第一年,这一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关键词:努力结束行动付出成长 努力 2014年的初春,两个好朋友纷纷离开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了,也 警示自己应该为自己 ...

  • 中级财务会计(2014审计学)
  •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中级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 953121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分: 4 学 时:72(其中: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适用专业: 审计学专业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