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第四课 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师:张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第二课时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主奏乐器口笛,能分辨口笛的音色,能辨别乐曲的情绪变化,能随着乐曲旋律舞蹈、律动;

2、在聆听、律动中熟悉音乐,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具体的情景画面,通过多次聆听熟悉口笛的音色;在思考、讨论中划分乐段、分析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在模仿、舞蹈中体验各乐段的速度、情绪的变化和表现音乐作品。

3、通过课堂上对乐曲情绪、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聆听习惯和兴趣,以及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初步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

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它既能吹奏悠扬的乐曲,也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苗岭的早晨》就是一首由俞逊发老师创作的口笛独奏乐曲,70年代我国的音乐家就曾怀揣着一支口笛带着这曲《苗岭的早晨》飘扬过海。而后又被改编成了小提琴独奏的乐曲。

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乐曲一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

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乐曲主题选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乐曲接着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孩子性格开朗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二年级增长了一些。他们的审美态度处在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初步的雏形: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旋律感,对音乐所具有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增强。

教学重难点: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能给乐曲分段,能想象各个乐段表现的画面,能模仿演奏、舞蹈律动表现音乐。

教学设想:

《苗岭的早晨》欣赏课的设计上,我遵循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尊重原著,在“苗族”的文化背景下实施教学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请看下面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 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常规问好;

2、复习《摇船调》

(阶段目标: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尽快地平静下来。)

二、导入:

1、教师出示有关“苗族”的图片一组。

问:(1)这些图片让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关于苗族的哪些信息?

2、教师介绍苗族的人口、位置、苗族人民的生活等等。

(阶段目标:从“苗族”导入新课,出示作品的文化背景。这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一)欣赏全曲,把握作品的完整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苗家山寨去感受苗族音乐的魅力。

1、播放全曲,学生聆听。

(1)提出聆听的要求:静静地听,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你所听到的速度、情绪等等。

(2)说一说:乐曲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抽生自由回答。(早晨、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等等)

(3)说一说作品的速度和情绪如何。

(4)教师揭示、板书课题。

2、复听全曲。

(1)这个作品可以分成几段?你是按什么分的?

(2)这个作品中有一门乐器贯穿始终,是什么?

A .出示口笛图片,认识口笛,听一听口笛的音色。

B .模仿口笛的演奏姿势,了解口笛的演奏方法。

(二)分段欣赏,细细品味。

1、聆听引子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

(1)引子部分所描绘的画面。

(2)引子部分的速度、情绪如何,并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起伏舒展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2、聆听主题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速度、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怎样,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2)主题部分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或教学生用二个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部分。

(4)合着主题音乐完整地跳一跳。

教师总结:乐曲的主题部分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3、聆听尾声。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这个部分和乐曲的哪个部分相似,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2)这个尾声部分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乐曲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三)复听全曲。

1、静静地听,感受苗家山寨的那份宁静美。同时,学生在引子和尾声部分模仿口笛演奏,主体部分舞蹈表演。

2、教师小节:乐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的稍慢的速度,起伏舒展的旋律使得音乐优美而抒情。主体部分的速度稍快,显得欢快、活泼、热烈。

(四)欣赏口笛独奏视频。

(阶段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地感受、体验、表现乐曲《苗岭的早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聆听中贯穿演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获得对乐曲的直接经验,使审美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堂实实在在地被落实。)

四、拓展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1、认识小提琴。

2、抽生自由说一说:小提琴演奏的与口笛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给人怎样不同的感受?

之后,教师简单小节:口笛音色明亮、高亢,近似哨音,穿透力强。特别适宜表现优美的旋律及活泼热烈的欢快曲调,并能生动形象地模仿百鸟争鸣和人声。

小提琴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被誉为“乐器皇后”。

(阶段目标:遵循中国民族音乐《苗岭的早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在同名的口笛独奏曲的基础上予以改编的。同时认识小提琴,对比小提琴和口笛音色,以加深学生对口笛音色的掌握,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苗岭的早晨

(口笛独奏曲 ) 小提琴

引子 主题 尾声。

起伏舒展 欢快活泼 起伏舒展

课后反思:

第四课 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师:张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第二课时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主奏乐器口笛,能分辨口笛的音色,能辨别乐曲的情绪变化,能随着乐曲旋律舞蹈、律动;

2、在聆听、律动中熟悉音乐,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具体的情景画面,通过多次聆听熟悉口笛的音色;在思考、讨论中划分乐段、分析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在模仿、舞蹈中体验各乐段的速度、情绪的变化和表现音乐作品。

3、通过课堂上对乐曲情绪、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聆听习惯和兴趣,以及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初步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

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它既能吹奏悠扬的乐曲,也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苗岭的早晨》就是一首由俞逊发老师创作的口笛独奏乐曲,70年代我国的音乐家就曾怀揣着一支口笛带着这曲《苗岭的早晨》飘扬过海。而后又被改编成了小提琴独奏的乐曲。

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乐曲一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

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乐曲主题选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乐曲接着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孩子性格开朗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二年级增长了一些。他们的审美态度处在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初步的雏形: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旋律感,对音乐所具有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增强。

教学重难点: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能给乐曲分段,能想象各个乐段表现的画面,能模仿演奏、舞蹈律动表现音乐。

教学设想:

《苗岭的早晨》欣赏课的设计上,我遵循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尊重原著,在“苗族”的文化背景下实施教学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请看下面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 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常规问好;

2、复习《摇船调》

(阶段目标: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尽快地平静下来。)

二、导入:

1、教师出示有关“苗族”的图片一组。

问:(1)这些图片让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关于苗族的哪些信息?

2、教师介绍苗族的人口、位置、苗族人民的生活等等。

(阶段目标:从“苗族”导入新课,出示作品的文化背景。这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一)欣赏全曲,把握作品的完整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苗家山寨去感受苗族音乐的魅力。

1、播放全曲,学生聆听。

(1)提出聆听的要求:静静地听,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你所听到的速度、情绪等等。

(2)说一说:乐曲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抽生自由回答。(早晨、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等等)

(3)说一说作品的速度和情绪如何。

(4)教师揭示、板书课题。

2、复听全曲。

(1)这个作品可以分成几段?你是按什么分的?

(2)这个作品中有一门乐器贯穿始终,是什么?

A .出示口笛图片,认识口笛,听一听口笛的音色。

B .模仿口笛的演奏姿势,了解口笛的演奏方法。

(二)分段欣赏,细细品味。

1、聆听引子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

(1)引子部分所描绘的画面。

(2)引子部分的速度、情绪如何,并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起伏舒展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2、聆听主题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速度、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怎样,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2)主题部分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或教学生用二个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部分。

(4)合着主题音乐完整地跳一跳。

教师总结:乐曲的主题部分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3、聆听尾声。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这个部分和乐曲的哪个部分相似,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2)这个尾声部分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乐曲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三)复听全曲。

1、静静地听,感受苗家山寨的那份宁静美。同时,学生在引子和尾声部分模仿口笛演奏,主体部分舞蹈表演。

2、教师小节:乐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的稍慢的速度,起伏舒展的旋律使得音乐优美而抒情。主体部分的速度稍快,显得欢快、活泼、热烈。

(四)欣赏口笛独奏视频。

(阶段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地感受、体验、表现乐曲《苗岭的早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聆听中贯穿演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获得对乐曲的直接经验,使审美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堂实实在在地被落实。)

四、拓展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1、认识小提琴。

2、抽生自由说一说:小提琴演奏的与口笛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给人怎样不同的感受?

之后,教师简单小节:口笛音色明亮、高亢,近似哨音,穿透力强。特别适宜表现优美的旋律及活泼热烈的欢快曲调,并能生动形象地模仿百鸟争鸣和人声。

小提琴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被誉为“乐器皇后”。

(阶段目标:遵循中国民族音乐《苗岭的早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在同名的口笛独奏曲的基础上予以改编的。同时认识小提琴,对比小提琴和口笛音色,以加深学生对口笛音色的掌握,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苗岭的早晨

(口笛独奏曲 ) 小提琴

引子 主题 尾声。

起伏舒展 欢快活泼 起伏舒展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苗岭的早晨]教案 - 用于合并
  • <苗岭的早晨>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口笛的音色.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 ...

  •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音乐教案-爱我中华 课 题:<爱我中华> 教 材:花城版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 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 ...

  •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跟唱苗族<飞歌>,感受苗族音乐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跟唱.律动.想象.画图谱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苗岭的早晨>的情绪及特色,提高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较直观: ...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重点难点: 1.用自 ...

  • 月光曲教案3
  • <月光曲>教案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两百多年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一首著名 的曲子,叫--月光曲(教师板书) 2. 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近贝多芬,聆听<月光曲>,去体会乐圣内 心所蕴含的深情. 二. 再读课文,理解<月光曲>表现的内容 1.请大家打开 ...

  • [梁祝 ]欣赏教案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理解其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形象内涵. 2.能够听辨出中的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及反抗主题.并能跟唱爱情主题 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

  • 人教版三下音乐教案森林与小鸟 教学设计
  • 音乐教案 <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作品分析 乐曲<森林与小鸟>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第一圆 ...

  • 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案课题[去年的树]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案 课题<去年的树> 执教者:王彩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