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_8

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

六年级语文教学要作好的三件事情:

一是查漏补缺;二是要整合实践;三是要拓展提高。

查漏补缺:《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新教材的使用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应该全面检查以下,对照《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学生可能在习作、阅读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要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都应该在六年级这最后一个学期补上来。依据课标对学生的积累的要求,阅读量的要求等,不足的地方也要补上。另外,和其他教材知识整合的问题,到了初一,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走在一起,各个学生的学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各种教材所涉及的名人名篇名著,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以下。

整合实践:小学阶段全程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要点,它更多的体现在一种零散的、工具性的、单方面的技能,但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要做一方学问,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继续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未来继续发展以及生活的需要的一种能力。因此,实践性是语文一个非常强的特点。那么,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识字、积累词汇、阅读、背诵等方法指导,学生逐渐发展的趋势到六年级应该是整合这些知识,使它能够成为学生实践的需要,这个实践包括继续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要把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过程进行整合。把学习要点(听说读写、想象观察等)整合,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原则。

拓展提高: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他在情感、积累、语文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有提高。我们翻开教材看看,本册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也比较广。六年级学生,从12、13岁的生理年龄上讲,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年龄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世界观形成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以,也特别提醒我们的老师,这个拓展提高不仅仅指考试评价,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拓展提高。

一、教材体例

六年级教材和前五年级教材不一样,每册只有八个单元(深度、广度、高度都和过去不同),每单元三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共41篇课文。拓展阅读为什么不放到“语文天地”里,主要是拓展阅读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拓展可作为主体课文来学习。每个单

元还有一个“综合活动”,没有“语文天地”了,学生要在综合活动中来实践、运用、修补过去所学语文各方面知识点和能力点。

主体课文和过去课文一样,基本上每篇课文后有两个思考题,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内容,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的表现形式,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这两个思考题,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提问、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的发挥学生的这种创造精神。 这本教材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主体课文旁边有教材编写者给学生学习设的几个栏目,这些栏目主要有: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安排在课文的侧面。

“小资料”主要是针对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比较差的,编者向他们提供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参考的一些资料,对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检索,去扩展我们的阅读视角。当然,教材的小资料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也有指导意义,面对浩瀚如海的资料信息,怎样提炼,怎样选择,教材还是给学生作出一个样子。比如学习鲁迅,学生自己在网上会收集到关于鲁迅的很多信息,教材引导学生怎样精辟的提出了几点鲁迅的基本风貌。

“我的视角”一般是三个人的对话,一个是丁丁,一个是冬冬,还留一个空白,就是让学生来参考,从你的视角来说说,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因为这个对话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所以,涉及的问题不一定全面,它只是一个看法,引起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交流,请我们老师把握教材时注意这一点。

“日积月累”没有给学生呈现考试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决定自己该积累什么。

“综合活动”一般来说安排这么几个环节,首先是的导语,通过导语把学生引到这个活动的中来,然后展现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按图标来表示,最后是单元小节。

二、教材的特点

(一)多样性的选文

1.单元选文兼顾了童心童趣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教材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

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

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层次性。

以六级上册为例,41篇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更是提供了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舞台。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学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

(二)开放性的学习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为学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以第七单元为例,一是单篇学习可以拓展阅读,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可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学王昌龄的《出塞》,可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年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正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因为新教材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所以师生对教材理解的弹性也增大。可以不惟教参,不惟专家论断,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如在教学《楚王好细腰》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非常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如果你是大臣,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为文章的结尾可以再写点什么?还可以让同学把自己扩写好的东西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此外还有很多文章皆可以换角度从多方面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表达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命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阅读中,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

“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说和不同的解读。教材与学生构成了“我—你”或“我们”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切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 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的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的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的;不是终结宣判式的,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向度的理解与体验。

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灵活性的整合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以第二单元《美与丑》课后习题为例,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课后提示: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可布置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说说你打算怎样做个最好的“我”?像这样的习题设计在这套教材中贯穿始终,它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既是语文的,又是人文的。这就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梁,为文本扩展和让语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

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

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中,读和写要紧密结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后面的“提示与建议”提出: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简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后,在综合活动中,又安排了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在第二单元《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我的视角”中,冬冬提示:“课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还可以补写。”丁丁说:“我也要注意经常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困难时鼓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把这些写在日记里。”这是为学生作提示,倡导大家把类似的经历写进日记。

面对这样的教材体例及特点,我们的老师如何把握,建议几点:1、整体把握每个单元,不要按部就班的上一课备一课,教学一个单

元时要把整个单元统揽一遍,作到对整个单元教材的脉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先学习哪篇,后学习哪篇,单元的综合活动从哪篇课文做起更好一些,这个工作应在单元教学前就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

2、 是对主体课文的教学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

3、 把握好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

4、习作。习作是综合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习作,我们仍然要象过去一样抓好学生习作的欲望、习作的过程、习作修改的过程这几个大环节。

5、自学。六年级一定要抓好学生自学这能力,因为一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独立识字的过程和方法;三年级时基本掌握了自学积累词语的过程和方法;四五年级时基本掌握了独立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还有习作的方法。六年级就应该继续巩固这些,把这些学过的方法综合起来让学生大胆的去实践,使这些能力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所以,建议我们的老师,六年级的学习,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能独立做的也要采用“扶”的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面对中学继续深造的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高尚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在能力上: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在情感上: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二、本单元重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三篇讲读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们不了解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穷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况,自然也就很难深刻理解总理的高尚;深刻体味桑娜、渔夫作为穷人的典型,穷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伟大以及高尚在今天要树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时代意义。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课前要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为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建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升华学生做人的情感。

2.课外资料的使用:如总理一天的工作日程的安排;柯岩赞美总理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老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诗歌《白桦林》对于学生建构人物的高尚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好在学生谈感受时使用,而不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以影响整体文章的理解,课外资料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3.学习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要高屋建瓴,可直接从学生的质疑或释题入手。如《一夜的工作》就从作者所见到的总理的一夜工作谈高尚;《穷人》渔夫的一个“熬”字,桑娜忐

忑不安的心理谈高尚,《白桦林的低语》中看林人的行为谈高尚。《一夜的工作》和《白桦林的低语》可以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及作者的情感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

4.特别提示:学生在谈感受时往往要和今日社会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拿今日局长的办公室的布置,甚至是校长办公室的布置等与总理生活情况作比较,这是不妥当的,应该在同等情况下做比较,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更应该在道德情操上相比。

5.语言优美的文章除加强朗读感悟体味之外,还应加强同类文章学习的比较,在比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如《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片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文章全要借助白桦林的低语,使我们感受这寂寞、单调竟是诗意一般的美丽,感悟看林人眼里的美丽,体味看林人奉献的情怀。这种拟人的抒情方式与三年级下册《送往小木屋的信》表达方式迥然不同,学生理解较有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开拓思路,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发问,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今天的社会看林人的胸怀与情操不被许多人理解,学生理解这种高尚的美是有困难的。因此,加强比较性的朗读是有必要的,并因此初步感知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

6.建议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习作《一个高尚的人》之前纵览三篇讲读课文的选材,以小见大。人物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习作中学习。从而解决学生围绕“高尚”一词选材的困难及描写的问题。

7.本册教材具有相当强的人文性,但仍可结合文章注意工具性的训练,如《一夜工作》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仿写,《穷人》结尾的续写,《杨震暮夜却金》的扩写,《尊敬普通人》与习作的结合。拓展阅读可以结合精读课文理解;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可以结合学期初的墙报进行,开学初就布置实施。

第二单元 美与丑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进一步体会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魅力以及寓言的魅力。理解什么叫真正的美?

能力上: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大意。

情感上: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很易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文章内容很有时代意义,能促使学生较好的评价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树立自信和追求美的愿望,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对本单元文章会很感兴趣,因此更应使学生自主探究文章深刻的内涵,尽可能让学生结合事例,结合自己谈如何去做。教师要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寓言的意义,并能影响学生的生活。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文章内容的状态。如《做一个最好的你》可以结合学生一年后毕业时面临的各种情况,考查学生自信的情况;《唯一的听众》可以课上播放月光曲;《东施效颦》可以播放相关的Flash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学生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内涵。如自信的意义在生活中要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难而上;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信要相对而谈,这一点可以结合中国女排《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事迹和对人物自信精神品质的赞颂来理解;《唯一的听众》中老妇人对待男孩不同情况的鼓励,教参中P15的交流探究可以借用;《东施效颦》“效”出了什么?生活中《东施效颦》的拙劣表现;《楚王好细腰》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知楚王“好”出了臣子们的什么?臣子们也“好”出了楚王的什么?一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你怎样看待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确寓言的意义,并使学生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明确寓言可以跨越时空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哲理性及讽刺性。。

3.本单元适合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警醒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作为不自信的那个学生,《唯一的听众》中的那个男孩;东施,楚王从而认识到自信的意义;音乐系教授的品质;寓言的意义。

4.在学生互送自信的活动中提升学生对自信的理解;在表演中加深对寓言意义的理解,再扩写寓言中深化对寓言的理解。

第三单元 母亲河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三峡的神韵美。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诗歌中有一些拟人手法的运用学生要结合文章的情境理解。

三、 教材分析

诗歌语言形象、凝练,但跳跃性大,有些确实难于理解,因此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结合资料,配以多媒体,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及其他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歌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豪迈、浪漫的气魄。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三峡之秋》则应通过三峡一天景色的变化,理解三峡秋之色,秋之灵,秋之神,秋之韵,秋之情的壮美景色,尤其是作者强调“这一天正是中秋”的意义。。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结合资料,或配以多媒体播放母亲河的壮美,以及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最好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加强理解,比较以使学生理解词语有感情色彩,带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度,广度及使用的效果。如:气势,气概。

3.加强课外拓展阅读,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一题材的古诗加强比较学习以深化对古诗意义的理解。

4.适当加强仿写练习,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及结构美。

第四单元 体育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体育的深刻内涵,领会体育精神。体会对比、议论、抒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能力上:体会对比、议论、抒情、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刻苦锻炼身体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各段总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与段之

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及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教材分析

文章结构清晰,文字优美,适合朗读。人物描写通过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体育精神的伟大;但要领会体育精神需要深入阅读,结合资料,结合世界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结合资料,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世界杯理解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

3.加强朗读感悟体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理解。

4.学习《体育颂》的结构并仿写。还可以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比喻句的使用。 第五单元 往事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自然成段的目的。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写作上要学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的形象,学会抓住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以旧事反映时代的意义以及揭示人物品质。

在情感上: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做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社会环境,《荷塘旧事》的自然环境,《花脸》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都是叙述往事的记叙文。各自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口吻来叙述往事,追忆生活中的人或事。有些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必须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报纸的故事》;有些文章的内容含义深刻,如《母亲的纯净水》,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味其中的含义;有些文章情趣横生,意义隽永,如《花脸》《荷塘旧事》,需要学生理解事件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在今天的时代意义,以及往事这一主题单元的目的。有些文章内容难于理解,可以借助课外资料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建议

1.主体课文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还要了解鲁迅本人的其他相关事件,从而来建构人物的形象。

2.本单元可以通过事件的不同加强分段的训练,小标题的训练,如《荷塘旧事》;修辞的训练,如《荷塘旧事》;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三篇主体课文皆可进行;还可以加强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使学生理解文章如此具体生动,人物形象饱满的意义。

3.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调整学习顺序。

4.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课后可以进行拓展阅读,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推荐阅读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鲁迅的作品《故乡》《在仙台》等。但要注意,课堂上资料的使用只能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部分,而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环节,以防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喧宾夺主。

6.习作训练中注意学习“往事”这一单元选材的方法,选材时强调“难忘”这一要点,选材多样新颖,如《童年趣事》《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读书、报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环境、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事件具体生动,注意写好过程。

第六单元 地球家庭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倒叙、插叙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了解诗歌深刻的含义。

在能力上:继续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作中学习使用含蓄性结尾突出中心的方法。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团结、种族平等、做人要有爱心这种责任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本单元主题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主题易于理解,但是主要人物的做法需要学生深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事件发生的环境反复体味建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做人情感。并加强单元课文内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如《黑孩子罗伯特》与《瑞恩的井》。

四、教学建议

1.本单元依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根据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可以进行单元之间的调整。可以先学习第七单元《战争》,进而学习《地球家庭》,因为这两个单元有因果关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3.本单元可以加强对比阅读,如人物的思想感情:黑孩子罗伯特与瑞恩的爱心。

4.诗歌《别挤了》只要能够理解“挤”的含义就可以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处理,广泛理解“挤”的含义。

5.本单元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访谈等话题式的交流方式,使学生换位思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6.本单元的写作在选材上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中想象,进行描写。

7.建议学生在写作中采用倒叙、插叙、侧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具特色,在结构上浑然天成。

第七单元 战争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继续深入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了解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及凝练的语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揭示出的诗歌

的意义。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继续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学生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作中,学生要学会使用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方法。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文章内容学生虽然易于理解,但是仍然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战争中英雄的所作所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情感。关于古诗中战争的主题,学生可以理解,但是要使学生想象理解古诗的意境,需要学生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结合不同时代诗人们对战争的理解,感受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痛恨。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充分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不同的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古诗,加强对比阅读以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

3.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夜莺之歌》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也可以进行表演从而深化对小夜莺人物形象的建构,但同时要注意学生易于把反面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英雄形象,以真正做到提升学习英雄人物的情感。

4.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加强对比,如“小英雄雨来”“雨来”与“雨来没有死”,对比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不仅进一步说明雨来游泳本领的高强,更说明雨来爱国精神的深远意义以及作者对英雄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能力上: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情感上: 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想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三者皆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以从欣赏画入手,想象画的意境,结合诗歌内容,通过朗读理解诗的意韵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课上要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建议课后开展诵读此类古诗的活动,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名言警句、古诗词赋,进一步体会、深化对“岁寒三友”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提升学生做人的情感。

4.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再结合综合活动的内容可以安排一次习作《我喜欢的一幅画》或《我喜欢的一首诗》等。

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

六年级语文教学要作好的三件事情:

一是查漏补缺;二是要整合实践;三是要拓展提高。

查漏补缺:《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新教材的使用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应该全面检查以下,对照《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学生可能在习作、阅读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要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都应该在六年级这最后一个学期补上来。依据课标对学生的积累的要求,阅读量的要求等,不足的地方也要补上。另外,和其他教材知识整合的问题,到了初一,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走在一起,各个学生的学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各种教材所涉及的名人名篇名著,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以下。

整合实践:小学阶段全程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要点,它更多的体现在一种零散的、工具性的、单方面的技能,但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要做一方学问,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继续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未来继续发展以及生活的需要的一种能力。因此,实践性是语文一个非常强的特点。那么,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识字、积累词汇、阅读、背诵等方法指导,学生逐渐发展的趋势到六年级应该是整合这些知识,使它能够成为学生实践的需要,这个实践包括继续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要把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过程进行整合。把学习要点(听说读写、想象观察等)整合,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原则。

拓展提高: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他在情感、积累、语文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有提高。我们翻开教材看看,本册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也比较广。六年级学生,从12、13岁的生理年龄上讲,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年龄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世界观形成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以,也特别提醒我们的老师,这个拓展提高不仅仅指考试评价,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拓展提高。

一、教材体例

六年级教材和前五年级教材不一样,每册只有八个单元(深度、广度、高度都和过去不同),每单元三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共41篇课文。拓展阅读为什么不放到“语文天地”里,主要是拓展阅读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拓展可作为主体课文来学习。每个单

元还有一个“综合活动”,没有“语文天地”了,学生要在综合活动中来实践、运用、修补过去所学语文各方面知识点和能力点。

主体课文和过去课文一样,基本上每篇课文后有两个思考题,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内容,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的表现形式,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这两个思考题,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提问、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的发挥学生的这种创造精神。 这本教材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主体课文旁边有教材编写者给学生学习设的几个栏目,这些栏目主要有: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安排在课文的侧面。

“小资料”主要是针对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比较差的,编者向他们提供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参考的一些资料,对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检索,去扩展我们的阅读视角。当然,教材的小资料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也有指导意义,面对浩瀚如海的资料信息,怎样提炼,怎样选择,教材还是给学生作出一个样子。比如学习鲁迅,学生自己在网上会收集到关于鲁迅的很多信息,教材引导学生怎样精辟的提出了几点鲁迅的基本风貌。

“我的视角”一般是三个人的对话,一个是丁丁,一个是冬冬,还留一个空白,就是让学生来参考,从你的视角来说说,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因为这个对话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所以,涉及的问题不一定全面,它只是一个看法,引起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交流,请我们老师把握教材时注意这一点。

“日积月累”没有给学生呈现考试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决定自己该积累什么。

“综合活动”一般来说安排这么几个环节,首先是的导语,通过导语把学生引到这个活动的中来,然后展现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按图标来表示,最后是单元小节。

二、教材的特点

(一)多样性的选文

1.单元选文兼顾了童心童趣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教材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

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

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层次性。

以六级上册为例,41篇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更是提供了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舞台。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学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

(二)开放性的学习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为学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以第七单元为例,一是单篇学习可以拓展阅读,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可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学王昌龄的《出塞》,可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年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正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因为新教材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所以师生对教材理解的弹性也增大。可以不惟教参,不惟专家论断,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如在教学《楚王好细腰》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非常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如果你是大臣,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为文章的结尾可以再写点什么?还可以让同学把自己扩写好的东西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此外还有很多文章皆可以换角度从多方面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表达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命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阅读中,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

“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说和不同的解读。教材与学生构成了“我—你”或“我们”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切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 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的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的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的;不是终结宣判式的,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向度的理解与体验。

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灵活性的整合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以第二单元《美与丑》课后习题为例,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课后提示: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可布置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说说你打算怎样做个最好的“我”?像这样的习题设计在这套教材中贯穿始终,它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既是语文的,又是人文的。这就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梁,为文本扩展和让语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

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

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中,读和写要紧密结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后面的“提示与建议”提出: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简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后,在综合活动中,又安排了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在第二单元《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我的视角”中,冬冬提示:“课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还可以补写。”丁丁说:“我也要注意经常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困难时鼓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把这些写在日记里。”这是为学生作提示,倡导大家把类似的经历写进日记。

面对这样的教材体例及特点,我们的老师如何把握,建议几点:1、整体把握每个单元,不要按部就班的上一课备一课,教学一个单

元时要把整个单元统揽一遍,作到对整个单元教材的脉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先学习哪篇,后学习哪篇,单元的综合活动从哪篇课文做起更好一些,这个工作应在单元教学前就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

2、 是对主体课文的教学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

3、 把握好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

4、习作。习作是综合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习作,我们仍然要象过去一样抓好学生习作的欲望、习作的过程、习作修改的过程这几个大环节。

5、自学。六年级一定要抓好学生自学这能力,因为一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独立识字的过程和方法;三年级时基本掌握了自学积累词语的过程和方法;四五年级时基本掌握了独立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还有习作的方法。六年级就应该继续巩固这些,把这些学过的方法综合起来让学生大胆的去实践,使这些能力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所以,建议我们的老师,六年级的学习,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能独立做的也要采用“扶”的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面对中学继续深造的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高尚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在能力上: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在情感上: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二、本单元重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三篇讲读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们不了解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穷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况,自然也就很难深刻理解总理的高尚;深刻体味桑娜、渔夫作为穷人的典型,穷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伟大以及高尚在今天要树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时代意义。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课前要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为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建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升华学生做人的情感。

2.课外资料的使用:如总理一天的工作日程的安排;柯岩赞美总理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老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诗歌《白桦林》对于学生建构人物的高尚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好在学生谈感受时使用,而不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以影响整体文章的理解,课外资料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3.学习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要高屋建瓴,可直接从学生的质疑或释题入手。如《一夜的工作》就从作者所见到的总理的一夜工作谈高尚;《穷人》渔夫的一个“熬”字,桑娜忐

忑不安的心理谈高尚,《白桦林的低语》中看林人的行为谈高尚。《一夜的工作》和《白桦林的低语》可以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及作者的情感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

4.特别提示:学生在谈感受时往往要和今日社会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拿今日局长的办公室的布置,甚至是校长办公室的布置等与总理生活情况作比较,这是不妥当的,应该在同等情况下做比较,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更应该在道德情操上相比。

5.语言优美的文章除加强朗读感悟体味之外,还应加强同类文章学习的比较,在比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如《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片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文章全要借助白桦林的低语,使我们感受这寂寞、单调竟是诗意一般的美丽,感悟看林人眼里的美丽,体味看林人奉献的情怀。这种拟人的抒情方式与三年级下册《送往小木屋的信》表达方式迥然不同,学生理解较有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开拓思路,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发问,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今天的社会看林人的胸怀与情操不被许多人理解,学生理解这种高尚的美是有困难的。因此,加强比较性的朗读是有必要的,并因此初步感知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

6.建议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习作《一个高尚的人》之前纵览三篇讲读课文的选材,以小见大。人物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习作中学习。从而解决学生围绕“高尚”一词选材的困难及描写的问题。

7.本册教材具有相当强的人文性,但仍可结合文章注意工具性的训练,如《一夜工作》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仿写,《穷人》结尾的续写,《杨震暮夜却金》的扩写,《尊敬普通人》与习作的结合。拓展阅读可以结合精读课文理解;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可以结合学期初的墙报进行,开学初就布置实施。

第二单元 美与丑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进一步体会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魅力以及寓言的魅力。理解什么叫真正的美?

能力上: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大意。

情感上: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很易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文章内容很有时代意义,能促使学生较好的评价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树立自信和追求美的愿望,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对本单元文章会很感兴趣,因此更应使学生自主探究文章深刻的内涵,尽可能让学生结合事例,结合自己谈如何去做。教师要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寓言的意义,并能影响学生的生活。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文章内容的状态。如《做一个最好的你》可以结合学生一年后毕业时面临的各种情况,考查学生自信的情况;《唯一的听众》可以课上播放月光曲;《东施效颦》可以播放相关的Flash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学生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内涵。如自信的意义在生活中要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难而上;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信要相对而谈,这一点可以结合中国女排《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事迹和对人物自信精神品质的赞颂来理解;《唯一的听众》中老妇人对待男孩不同情况的鼓励,教参中P15的交流探究可以借用;《东施效颦》“效”出了什么?生活中《东施效颦》的拙劣表现;《楚王好细腰》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知楚王“好”出了臣子们的什么?臣子们也“好”出了楚王的什么?一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你怎样看待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确寓言的意义,并使学生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明确寓言可以跨越时空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哲理性及讽刺性。。

3.本单元适合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警醒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作为不自信的那个学生,《唯一的听众》中的那个男孩;东施,楚王从而认识到自信的意义;音乐系教授的品质;寓言的意义。

4.在学生互送自信的活动中提升学生对自信的理解;在表演中加深对寓言意义的理解,再扩写寓言中深化对寓言的理解。

第三单元 母亲河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三峡的神韵美。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诗歌中有一些拟人手法的运用学生要结合文章的情境理解。

三、 教材分析

诗歌语言形象、凝练,但跳跃性大,有些确实难于理解,因此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结合资料,配以多媒体,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及其他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歌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豪迈、浪漫的气魄。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三峡之秋》则应通过三峡一天景色的变化,理解三峡秋之色,秋之灵,秋之神,秋之韵,秋之情的壮美景色,尤其是作者强调“这一天正是中秋”的意义。。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结合资料,或配以多媒体播放母亲河的壮美,以及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最好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加强理解,比较以使学生理解词语有感情色彩,带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度,广度及使用的效果。如:气势,气概。

3.加强课外拓展阅读,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一题材的古诗加强比较学习以深化对古诗意义的理解。

4.适当加强仿写练习,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及结构美。

第四单元 体育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体育的深刻内涵,领会体育精神。体会对比、议论、抒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能力上:体会对比、议论、抒情、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刻苦锻炼身体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各段总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与段之

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及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教材分析

文章结构清晰,文字优美,适合朗读。人物描写通过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体育精神的伟大;但要领会体育精神需要深入阅读,结合资料,结合世界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

1.结合资料,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世界杯理解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

3.加强朗读感悟体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理解。

4.学习《体育颂》的结构并仿写。还可以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比喻句的使用。 第五单元 往事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自然成段的目的。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写作上要学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的形象,学会抓住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以旧事反映时代的意义以及揭示人物品质。

在情感上: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做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社会环境,《荷塘旧事》的自然环境,《花脸》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都是叙述往事的记叙文。各自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口吻来叙述往事,追忆生活中的人或事。有些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必须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报纸的故事》;有些文章的内容含义深刻,如《母亲的纯净水》,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味其中的含义;有些文章情趣横生,意义隽永,如《花脸》《荷塘旧事》,需要学生理解事件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在今天的时代意义,以及往事这一主题单元的目的。有些文章内容难于理解,可以借助课外资料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建议

1.主体课文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还要了解鲁迅本人的其他相关事件,从而来建构人物的形象。

2.本单元可以通过事件的不同加强分段的训练,小标题的训练,如《荷塘旧事》;修辞的训练,如《荷塘旧事》;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三篇主体课文皆可进行;还可以加强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使学生理解文章如此具体生动,人物形象饱满的意义。

3.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调整学习顺序。

4.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课后可以进行拓展阅读,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推荐阅读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鲁迅的作品《故乡》《在仙台》等。但要注意,课堂上资料的使用只能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部分,而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环节,以防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喧宾夺主。

6.习作训练中注意学习“往事”这一单元选材的方法,选材时强调“难忘”这一要点,选材多样新颖,如《童年趣事》《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读书、报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环境、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事件具体生动,注意写好过程。

第六单元 地球家庭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倒叙、插叙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了解诗歌深刻的含义。

在能力上:继续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作中学习使用含蓄性结尾突出中心的方法。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团结、种族平等、做人要有爱心这种责任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本单元主题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主题易于理解,但是主要人物的做法需要学生深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事件发生的环境反复体味建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做人情感。并加强单元课文内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如《黑孩子罗伯特》与《瑞恩的井》。

四、教学建议

1.本单元依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根据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可以进行单元之间的调整。可以先学习第七单元《战争》,进而学习《地球家庭》,因为这两个单元有因果关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3.本单元可以加强对比阅读,如人物的思想感情:黑孩子罗伯特与瑞恩的爱心。

4.诗歌《别挤了》只要能够理解“挤”的含义就可以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处理,广泛理解“挤”的含义。

5.本单元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访谈等话题式的交流方式,使学生换位思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6.本单元的写作在选材上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中想象,进行描写。

7.建议学生在写作中采用倒叙、插叙、侧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具特色,在结构上浑然天成。

第七单元 战争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继续深入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了解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及凝练的语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揭示出的诗歌

的意义。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继续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学生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作中,学生要学会使用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方法。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文章内容学生虽然易于理解,但是仍然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战争中英雄的所作所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情感。关于古诗中战争的主题,学生可以理解,但是要使学生想象理解古诗的意境,需要学生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结合不同时代诗人们对战争的理解,感受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痛恨。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充分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不同的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古诗,加强对比阅读以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

3.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夜莺之歌》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也可以进行表演从而深化对小夜莺人物形象的建构,但同时要注意学生易于把反面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英雄形象,以真正做到提升学习英雄人物的情感。

4.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加强对比,如“小英雄雨来”“雨来”与“雨来没有死”,对比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不仅进一步说明雨来游泳本领的高强,更说明雨来爱国精神的深远意义以及作者对英雄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能力上: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情感上: 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想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三者皆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以从欣赏画入手,想象画的意境,结合诗歌内容,通过朗读理解诗的意韵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课上要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建议课后开展诵读此类古诗的活动,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名言警句、古诗词赋,进一步体会、深化对“岁寒三友”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提升学生做人的情感。

4.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再结合综合活动的内容可以安排一次习作《我喜欢的一幅画》或《我喜欢的一首诗》等。


相关内容

  • 开设双语教学 提高民族素质
  • 开设双语教学 提高民族素质 禄丰县大箐完小 王建光 禄丰县大箐小学是一所农村纯苗族完小.全校现有7个教学班级,在校生153人,教师12人,服务范围仁兴镇的三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辖区人口1890多人.长期以来,文化.经济的落后一直困扰着当地的人民.为此,广大教师在努力寻求提高民族教育的新路子.198 ...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研计划
  • 三年级组语文教研计划 本学期,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抓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法改革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工作理念 1.注重细节,落实常规,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面向全 ...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实施《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和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必须严格实施市、区教研室的总体规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加强中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语文 ...

  • 五年级级部年终工作总结
  • 岁月之水又一次平静地流过四季,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总会用“时间的脚步匆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词眼来形容我对年末的感慨。总结,意味着一年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又长 了一岁,意味着回忆团队一行人走过的路,意味着对来年的憧憬,最主要的是愿总结能成为与大家交流的凭借。 耕耘 五年级级 ...

  • 3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 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 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 ...

  •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师资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学生的成才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因此,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以开展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锐意创新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显 ...

  • 个人述职报告(新课程)
  • 个人述职报告(任现职以来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能力.业绩和教育教学实践及年度考核.论文.论著等)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我来育才二小工作10年了,10年期间没有离开语文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班主任工作岗位,没有放慢上进的脚步:尤其是走进新课程以来,坚持做研究型.学习型.务实型和创新型教师,追求高雅师德,教学精 ...

  •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 这一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 ...

  • 中学语文教研组年度工作汇报
  • 一、 倾心于无私奉献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 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