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单项选择题

1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了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A 、马歇尔与费雪 B 、麦金农—肖

C 、弗里德曼 D 、凯恩斯

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是以( )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市场经济国家 D 、计划经济国家

3 、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是指( )。

A 、金融约束 B 、金融风险

C 、金融抑制 D 、金融滞后

4 、政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可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良性经济循环的经济现象,这称之为( )。

A 、金融促进 B 、金融深化

C 、金融抑制 D 、金融约束

5 、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是( )的核心思想。

A 、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理论 B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

C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D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模型

6 、金融约束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 )。

A 、政府调控失误 B 、金融监管过度

C 、信息失灵 D 、金融制度不健全

7 、金融约束论是( )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角度提出的。

A 、麦金农—肖 B 、斯蒂格利茨

C 、费雪 D 、戈德史密斯

8 、有专家认为,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是对( )加以控制。

A 、存贷款利率 B 、信贷规模

C 、银行内部管理 D 、银行经营风险

9 、新凯恩斯学派主要是从( )的观点来反驳麦金农—肖的理论的。

A 、有效供给 B 、有效需求

C 、货币供给 D 、货币需求

10 、麦金农以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为前提,提出了( )。

A 、渠道效应论 B 、债务媒介论

C 、恒久收入论 D 、均衡利率论

二、多项选择题

1 、金融抑制对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良影响是( )。

A 、负利率效应 B 、负收入效应

C 、负储蓄效应 D 、负投资效应

E 、负就业效应

2 、金融深化理论对于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 )。

A 、放开利率和鼓励银行竞争 B 、扩大对效率高的小经济单位的贷款

C 、金融监管与资本放开同步 D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步

E 、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

3 、金融深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 、收入与就业效应 B 、储蓄与投资效应

C 、监管与修正效应 D 、改革与发展效应

E 、限制与自由效应

4 、西方学者对于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提出了一些批评,主要的批评来自( )。

A 、新剑桥学派 B 、新凯恩斯学派

C 、新弗里德曼学派 D 、新结构主义学派

E 、新制度主义学派

5 、金融自由化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也伴随着以下( )等问题。

A 、通涨率下降但经济秩序混乱

B 、通缩率上升但经济放缓

C 、金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风险加大

D 、资本的自由流动给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E 、政府不再过多援助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6 、为了更安全、更稳定地向自由的金融体系过渡与转变,需要采取的步骤是( )。

A 、减少指导性信贷计划并调整利率水平与模式,改善金融运行基础

B 、鼓励竞争,对于存贷款利率应当允许有较大的差别幅度

C 、先减少信贷资金的规模化控制,再放开利率

D 、规模化控制与利率放开同步进行,适当时机进行银行股份制改造

E 、实现利率的充分自由化,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放宽资本流动并取消对外国机构的限制

7 、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适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具体内容包括( )。

A 、限制货币兑换 B 、控制存款利率

C 、控制贷款利率 D 、限制银行业竞争

E 、限制资产替代

8 、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有( )。

A 、金融发展——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投资——经济发展

B 、金融发展——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

C 、金融发展——引进资金增多——经济发展

D 、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

E 、金融发展——改变储蓄率——经济增长

9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抑制在银行体系中的表现是( )。

A 、金融经营组织机构的单一化

B 、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

C 、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种类单调化

D 、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行调节方式计划化

E 、金融体系运行的宏观管理机制与方式行政化

10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是( )。

A 、限制货币自由兑换 B 、利率管制与信贷干预

C 、限制资本自由流动 D 、高准备金制度及业务自由度低

E 、产权多元化程度低和国有银行居垄断地位

三、判断分析题

1、麦金农—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有其自身的运行特征,表现在:货币化程度低,现代金融机构与落后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并存,没有金融市场,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管制较松。

2、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主张金融自由化,以使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存款利率,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的速度进行。

3、麦金农认为:对于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如何排序是极端重要的。

4、改革开发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垄断一直存在着。

5、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是对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并对银行业竞争加以限制。

四、简述题

1 、什么是金融抑制?什么是金融深化?为何说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3 、在金融深化理论中,它为何主张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步?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

4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有哪些?

5 、金融自由化给经济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

2 、试述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B 2 、 A 3 、 C 4 、 B 5 、 D

6 、 C 7 、 B 8 、 A 9 、 B 10 、 A

二、多项选择题

1 、 BCDE 2 、 ABDE 3 、 AB 4 、 BDE 5 、 ACDE

6 、 ABE 7 、 BCDE 8 、 ADE 9 、 ACDE 10 、 BDE

三、判断分析题

1、错。该题前面是正确的。但它不是没有金融市场,而只是有不完全的金融市场;政府不是对于金融放松管制,而是对于金融严格管制。

2、 错。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地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

3、错。的确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但不是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4、 对。金融市场的垄断一直存在着,国有银行的占比大 70% 。

5、错。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不是对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而是加以控制,并不应该对银行业竞争加以限制和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

四、简述题

1 、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而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而金融深化则指如果政府取消的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就可以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个是政府增加干预、压抑金融、限制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政府减少干预、激活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表现在四个方面,其要点是: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和负就业效应。

3、金融和财政均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二者都应恪尽职守。金融不能代行财政职能,财政也不可代行金融的职能。所以,为了保证各自职责的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同步进行。

同样道理,外贸改革的核心是让汇率自由浮动,而汇率的自由浮动需要许多相关配套的金融改革同时进行,所以二者的改革应该同步。

4、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就业效应。

5、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率自由化虽然减轻了银行业“脱媒”危机,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但是在拉美国家也导致了金融秩序混乱,使不少国家的银行出现收益恶化的现象;二是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导致

金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风险加大;三是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对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四是金融机构自由化原则使政府不再过多援助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五、论述题

1、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的政策主张体现在四个方面:控制存款利率、限制银行业竞争、限制资产替代、贷款利率控制等,(略)

2、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具体表现在:利率市场的利率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中;对商业银行实行了高准备金制度,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产权多元化程度低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自由度低,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制度;政府通过政策性的信贷投放以及信贷倾斜政策的经济生活进行信贷干预。(略)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单项选择题

1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了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A 、马歇尔与费雪 B 、麦金农—肖

C 、弗里德曼 D 、凯恩斯

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是以( )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市场经济国家 D 、计划经济国家

3 、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是指( )。

A 、金融约束 B 、金融风险

C 、金融抑制 D 、金融滞后

4 、政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可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良性经济循环的经济现象,这称之为( )。

A 、金融促进 B 、金融深化

C 、金融抑制 D 、金融约束

5 、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是( )的核心思想。

A 、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理论 B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

C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D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模型

6 、金融约束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 )。

A 、政府调控失误 B 、金融监管过度

C 、信息失灵 D 、金融制度不健全

7 、金融约束论是( )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角度提出的。

A 、麦金农—肖 B 、斯蒂格利茨

C 、费雪 D 、戈德史密斯

8 、有专家认为,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是对( )加以控制。

A 、存贷款利率 B 、信贷规模

C 、银行内部管理 D 、银行经营风险

9 、新凯恩斯学派主要是从( )的观点来反驳麦金农—肖的理论的。

A 、有效供给 B 、有效需求

C 、货币供给 D 、货币需求

10 、麦金农以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为前提,提出了( )。

A 、渠道效应论 B 、债务媒介论

C 、恒久收入论 D 、均衡利率论

二、多项选择题

1 、金融抑制对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良影响是( )。

A 、负利率效应 B 、负收入效应

C 、负储蓄效应 D 、负投资效应

E 、负就业效应

2 、金融深化理论对于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 )。

A 、放开利率和鼓励银行竞争 B 、扩大对效率高的小经济单位的贷款

C 、金融监管与资本放开同步 D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步

E 、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

3 、金融深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 、收入与就业效应 B 、储蓄与投资效应

C 、监管与修正效应 D 、改革与发展效应

E 、限制与自由效应

4 、西方学者对于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提出了一些批评,主要的批评来自( )。

A 、新剑桥学派 B 、新凯恩斯学派

C 、新弗里德曼学派 D 、新结构主义学派

E 、新制度主义学派

5 、金融自由化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也伴随着以下( )等问题。

A 、通涨率下降但经济秩序混乱

B 、通缩率上升但经济放缓

C 、金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风险加大

D 、资本的自由流动给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E 、政府不再过多援助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6 、为了更安全、更稳定地向自由的金融体系过渡与转变,需要采取的步骤是( )。

A 、减少指导性信贷计划并调整利率水平与模式,改善金融运行基础

B 、鼓励竞争,对于存贷款利率应当允许有较大的差别幅度

C 、先减少信贷资金的规模化控制,再放开利率

D 、规模化控制与利率放开同步进行,适当时机进行银行股份制改造

E 、实现利率的充分自由化,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放宽资本流动并取消对外国机构的限制

7 、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适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具体内容包括( )。

A 、限制货币兑换 B 、控制存款利率

C 、控制贷款利率 D 、限制银行业竞争

E 、限制资产替代

8 、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有( )。

A 、金融发展——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投资——经济发展

B 、金融发展——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

C 、金融发展——引进资金增多——经济发展

D 、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

E 、金融发展——改变储蓄率——经济增长

9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抑制在银行体系中的表现是( )。

A 、金融经营组织机构的单一化

B 、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

C 、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种类单调化

D 、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行调节方式计划化

E 、金融体系运行的宏观管理机制与方式行政化

10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是( )。

A 、限制货币自由兑换 B 、利率管制与信贷干预

C 、限制资本自由流动 D 、高准备金制度及业务自由度低

E 、产权多元化程度低和国有银行居垄断地位

三、判断分析题

1、麦金农—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有其自身的运行特征,表现在:货币化程度低,现代金融机构与落后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并存,没有金融市场,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管制较松。

2、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主张金融自由化,以使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存款利率,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的速度进行。

3、麦金农认为:对于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如何排序是极端重要的。

4、改革开发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垄断一直存在着。

5、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是对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并对银行业竞争加以限制。

四、简述题

1 、什么是金融抑制?什么是金融深化?为何说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3 、在金融深化理论中,它为何主张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步?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

4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有哪些?

5 、金融自由化给经济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

2 、试述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B 2 、 A 3 、 C 4 、 B 5 、 D

6 、 C 7 、 B 8 、 A 9 、 B 10 、 A

二、多项选择题

1 、 BCDE 2 、 ABDE 3 、 AB 4 、 BDE 5 、 ACDE

6 、 ABE 7 、 BCDE 8 、 ADE 9 、 ACDE 10 、 BDE

三、判断分析题

1、错。该题前面是正确的。但它不是没有金融市场,而只是有不完全的金融市场;政府不是对于金融放松管制,而是对于金融严格管制。

2、 错。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地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

3、错。的确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但不是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4、 对。金融市场的垄断一直存在着,国有银行的占比大 70% 。

5、错。在我国,比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不是对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而是加以控制,并不应该对银行业竞争加以限制和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

四、简述题

1 、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而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而金融深化则指如果政府取消的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就可以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个是政府增加干预、压抑金融、限制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政府减少干预、激活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表现在四个方面,其要点是: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和负就业效应。

3、金融和财政均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二者都应恪尽职守。金融不能代行财政职能,财政也不可代行金融的职能。所以,为了保证各自职责的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同步进行。

同样道理,外贸改革的核心是让汇率自由浮动,而汇率的自由浮动需要许多相关配套的金融改革同时进行,所以二者的改革应该同步。

4、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就业效应。

5、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率自由化虽然减轻了银行业“脱媒”危机,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但是在拉美国家也导致了金融秩序混乱,使不少国家的银行出现收益恶化的现象;二是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导致

金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风险加大;三是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对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四是金融机构自由化原则使政府不再过多援助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五、论述题

1、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的政策主张体现在四个方面:控制存款利率、限制银行业竞争、限制资产替代、贷款利率控制等,(略)

2、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具体表现在:利率市场的利率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中;对商业银行实行了高准备金制度,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产权多元化程度低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自由度低,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制度;政府通过政策性的信贷投放以及信贷倾斜政策的经济生活进行信贷干预。(略)


相关内容

  • 金融学概论论文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金融抑制作为金融发展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对金融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在一定的时期也会有阻碍作用.从金融和经济发展理论状况来说,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都实施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是否适合我国?根据我国的金融制度和结构,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可以了解到我国金融抑制的一些特征 ...

  • 中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作者:李昕滢 李丹钰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21期 摘要:由于金融市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决定了政府对金融市场与活动进行适度干预,但是过度的干预与管制会造成金融抑制,从而对金融市场的运行造成 ...

  •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迟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关于这个问 题的答案,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几乎众口一词,将其归结为"资本匮乏".因此,发展中 国家若要实现经济腾飞,要么提高储蓄率,要么引 ...

  • 金融抑制导致中国房地产金融结构失衡
  • 金融抑制导致中国房地产金融结构失衡 摘自:宏观经济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葛丰2013-05-28 00:24 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深化能在市场的调控下更为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一个不受管制的金融体系将会把储蓄资金引向收益最高的投资部门,但是,由于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国情,中国的 ...

  • 金融抑制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 ·综 一.引言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控 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在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国家,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金融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 风险,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可以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 ...

  •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 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 ...

  •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及其化解
  • 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 时代金融 TimesFinance NO.01,2012 (CumulativetyNO.468)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及其化解 范慧杰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农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 ...

  • 农村金融发展文献简述
  • 农村金融发展文献简述 摘要:本文简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文献研究的主要观点,同时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组织: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倍受金融界和学术界关注.学者们研究的视角.切入点和结论虽各有所异 ...

  • 浅析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Journal of Social and Management Science Analysis of the Financal Impact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Yong ZHENG, Jiao JI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