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

作者:宋奇杨义芹

理论与现代化 2002年09期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加深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一是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二是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三是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您作为著名的党建理论专家,请谈谈关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蔡长水:这三个问题都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了这三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达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涵盖丰富的内容,自然研究的难度很大,这不仅有赖于理论思维和理论的概括,而且还有赖于实践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展现的程度。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上去研究。既可以从宏观上研究,也可以从微观上去研究,这都是必要的。但我想作为科学研究,首先从客观上去把握,搞清楚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它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为执政党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从总体上有个明确的把握,才对其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研究有了正确的方向。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

  蔡长水:总的说,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和基本内容,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去回答如何解决执政党面临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从方法论说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必须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来研究如何执政、如何领导、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从而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更有成效。如果不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仍然沿用战争年代的建党方式,那就会事倍功半,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研究执政规律,首先要着眼于执政党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概括的:“三个重大变化”、“两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即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重大变化”和“两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是研究执政规律的依据和出发点。也就是说,党处于执政地位,处于改革开放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势必对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课题。例如,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和其他非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建立新型的党群关系;如何建立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法律制度机制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和腐败和异化;如何提高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适应和应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把法制原则贯穿于我们全部的决策活动、行政行为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之中;等等。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富有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巩固执政地位。而要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就要按照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固有的原则出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化。

  记者:与西方执政党相比,我们党执政与他们有哪些不同?

  蔡长水:执政是相对于非执政而言的。这里有两个比较,一个就我们党自己来说,有执政以后和执政以前比较,这两者之间的特点是明显的,不需要多说。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与西方国家执政的比较。西方国家有执政党、在野党之分。西方国家政党的起源和职能,和我们党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政党在议会政治中产生,为了取得议会的多数,而组织各种党派,他们的基本职能是争取选民,以争得本党在政府中的首脑和议会的多数,而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政党的上层活动来实现的。当选举结束以后,党的职能就弱化了,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和议会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共产党执政和西方的执政党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共产党本质上是一党执政,不存在在野党,也可以说共产党是领导党;二是共产党执政、组织政府以后,党自身的功能并没有弱化,它仍然肩负着制定党的路线、纲领、政策,制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领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繁重职责。因此,共产党执政和西方的执政党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执政规律当然也有区别。

  记者:党的执政规律研究的范围很广,您认为应把哪些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呢?

  蔡长水:就执政规律的实质说,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运用民主和法制原则,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以实现自己的纲领、目标。就其范围说,是党的领导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统一。

  根据这种认识,执政的共产党为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现阶段的和长远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1)执政党必须确定和实践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制定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执政党要保证理论和路线的正确,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苏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在路线、政策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从长期僵化跳到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而断送了党,断送了社会主义。我们党80年来、特别是执政50年来的经验反复证明,是不是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命运,也关系到党的命运。中国革命有了毛泽东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才赢得了胜利,才有新中国,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历史时期,有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才使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社会主义才有生机活力,中国才出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求党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路线和政策。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才能永葆党和党的事业的青春和活力。

  (2)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一般说来,西方国家执政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争得执政地位以后,除了在议会中党派纷争以外,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都由政府和司法机关来承担,党不参与行政和司法活动。我国政权建设的历史和领导体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领导体制,从1941年根据地提出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到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一直沿用这种体制,“工农兵学商、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样,就形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权的职能弱化。一方面,党组织实际上自上而下地直接管理、直接指挥;另一方面,又设置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权组织。这两套又作用于同一个对象、同一个客体,因而,往往造成机构重叠,互相扯皮,内耗不断,办事效率低下。要理顺和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共产党如何执政和执政方式问题。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呢?这里要回答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与政的关系。党怎么领导政,党的领导职能是什么?政的职责是什么?在原则上说,党管路线、管政策,管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管重要干部人选的推荐;政管经济、管政务、管公共事业的设施。这样,既强化了政权组织的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因为,党与政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政是由党领导的。二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领导要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要相信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而且要依靠群众。核心问题是发扬民主。如果民主不充分,当家作主就是空谈,是不能落实的。三是党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十五大已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无论是党与政府的关系,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要运用法律来规范它们的相互关系。

  (3)执政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民主与法制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从历史上的统治者和当今各种类型的执政党来看,其执政方式概括起来是两种:一是人治,二是法治。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体现出来,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治是以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科学的,也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推进法治。共产党执政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就是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所以,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共产党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的执政方式。

  (4)执政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作为执政党,要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苏东失败的教训证明,丧失了群众基础,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执政地位。因此,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5)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执政规律,既包括如何领导的规律,也包括自身建设的规律。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经验看,要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要科学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建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问题。这是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二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三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记者:您认为在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问题时,应把握的最主要的原则是什么?

  蔡长水: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和理论支撑。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于巩固执政地位的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扩大、充实执政基础。

  记者:非常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介绍:宋奇 杨义芹 《理论与现代化》杂志记者

作者:宋奇杨义芹

理论与现代化 2002年09期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加深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一是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二是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三是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您作为著名的党建理论专家,请谈谈关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蔡长水:这三个问题都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了这三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达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涵盖丰富的内容,自然研究的难度很大,这不仅有赖于理论思维和理论的概括,而且还有赖于实践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展现的程度。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上去研究。既可以从宏观上研究,也可以从微观上去研究,这都是必要的。但我想作为科学研究,首先从客观上去把握,搞清楚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它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为执政党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从总体上有个明确的把握,才对其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研究有了正确的方向。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

  蔡长水:总的说,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和基本内容,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去回答如何解决执政党面临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从方法论说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必须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来研究如何执政、如何领导、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从而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更有成效。如果不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仍然沿用战争年代的建党方式,那就会事倍功半,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研究执政规律,首先要着眼于执政党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概括的:“三个重大变化”、“两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即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重大变化”和“两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是研究执政规律的依据和出发点。也就是说,党处于执政地位,处于改革开放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势必对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课题。例如,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和其他非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建立新型的党群关系;如何建立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法律制度机制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和腐败和异化;如何提高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适应和应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把法制原则贯穿于我们全部的决策活动、行政行为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之中;等等。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富有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巩固执政地位。而要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就要按照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固有的原则出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化。

  记者:与西方执政党相比,我们党执政与他们有哪些不同?

  蔡长水:执政是相对于非执政而言的。这里有两个比较,一个就我们党自己来说,有执政以后和执政以前比较,这两者之间的特点是明显的,不需要多说。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与西方国家执政的比较。西方国家有执政党、在野党之分。西方国家政党的起源和职能,和我们党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政党在议会政治中产生,为了取得议会的多数,而组织各种党派,他们的基本职能是争取选民,以争得本党在政府中的首脑和议会的多数,而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政党的上层活动来实现的。当选举结束以后,党的职能就弱化了,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和议会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共产党执政和西方的执政党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共产党本质上是一党执政,不存在在野党,也可以说共产党是领导党;二是共产党执政、组织政府以后,党自身的功能并没有弱化,它仍然肩负着制定党的路线、纲领、政策,制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领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繁重职责。因此,共产党执政和西方的执政党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执政规律当然也有区别。

  记者:党的执政规律研究的范围很广,您认为应把哪些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呢?

  蔡长水:就执政规律的实质说,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运用民主和法制原则,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以实现自己的纲领、目标。就其范围说,是党的领导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统一。

  根据这种认识,执政的共产党为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现阶段的和长远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1)执政党必须确定和实践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制定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执政党要保证理论和路线的正确,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苏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在路线、政策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从长期僵化跳到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而断送了党,断送了社会主义。我们党80年来、特别是执政50年来的经验反复证明,是不是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命运,也关系到党的命运。中国革命有了毛泽东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才赢得了胜利,才有新中国,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历史时期,有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才使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社会主义才有生机活力,中国才出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求党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路线和政策。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才能永葆党和党的事业的青春和活力。

  (2)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一般说来,西方国家执政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争得执政地位以后,除了在议会中党派纷争以外,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都由政府和司法机关来承担,党不参与行政和司法活动。我国政权建设的历史和领导体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领导体制,从1941年根据地提出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到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一直沿用这种体制,“工农兵学商、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样,就形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权的职能弱化。一方面,党组织实际上自上而下地直接管理、直接指挥;另一方面,又设置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权组织。这两套又作用于同一个对象、同一个客体,因而,往往造成机构重叠,互相扯皮,内耗不断,办事效率低下。要理顺和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共产党如何执政和执政方式问题。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呢?这里要回答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与政的关系。党怎么领导政,党的领导职能是什么?政的职责是什么?在原则上说,党管路线、管政策,管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管重要干部人选的推荐;政管经济、管政务、管公共事业的设施。这样,既强化了政权组织的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因为,党与政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政是由党领导的。二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领导要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要相信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而且要依靠群众。核心问题是发扬民主。如果民主不充分,当家作主就是空谈,是不能落实的。三是党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十五大已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无论是党与政府的关系,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要运用法律来规范它们的相互关系。

  (3)执政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民主与法制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从历史上的统治者和当今各种类型的执政党来看,其执政方式概括起来是两种:一是人治,二是法治。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体现出来,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治是以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科学的,也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推进法治。共产党执政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就是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所以,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共产党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的执政方式。

  (4)执政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作为执政党,要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苏东失败的教训证明,丧失了群众基础,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执政地位。因此,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5)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执政规律,既包括如何领导的规律,也包括自身建设的规律。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经验看,要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要科学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建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问题。这是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二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三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记者:您认为在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问题时,应把握的最主要的原则是什么?

  蔡长水: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和理论支撑。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于巩固执政地位的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扩大、充实执政基础。

  记者:非常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介绍:宋奇 杨义芹 《理论与现代化》杂志记者


相关内容

  •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 作者:柳建辉 <北京日报> 2001年09期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首先,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 ...

  •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 作者:李光炎 桂海论丛 2002年07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有八十年的奋斗历史,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实践,有国内外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

  • 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执政理论,掌握了重要的执政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摘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摘录) 刘先春 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大贡献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不仅在实践上使中国 ...

  •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这对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 作者:覃正爱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71(2003)01-0005-0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 ...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发展观体现真善美
  •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认识: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善",体现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美",体现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世界和 ...

  • 试论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概论 论文题目:试论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大意义 学 生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09年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中共中央着眼新时期我国 ...

  • 论_三严三实_的主要思想内涵
  • 2015年4月第16卷第2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JournalofYunnanProvincialCommitteeSchooloftheCPCApr.2015Vol.16No.2 论"三严三实"的主要思想内涵 鲁彩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摘 党建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