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反倾销是世界性“困局”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反倾销。而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损害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与其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不相称,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该如何面对,减轻或避免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发展和稳定对外贸易环境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对外贸易、应对措施

反倾销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对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至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一、 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及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一)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

1、反倾销调查数量居高不下。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时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l6起,特保调查5起。

2、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据统计,1995年至2006年,这些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已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案数量的60%以上,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3、反倾销金额上升及产品种类扩大。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经由20 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20% 左右,其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20 世纪90年代至今,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化工、农药、矿产品、医药、机电等4500多种,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不断上升。

4、对我国出口产品方面带有主观歧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总是遭受歧视性的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企业为封杀我国的产品,逐出他国市场,常常不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口国产品的国家,在反倾销额税的征收上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一些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倾销指控的次数多,频率快。自1979年欧共体对第一期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截至2002年12月20日,我国产品共遭遇外国反

倾销调查509起,遭遇保障措施46起,两者共高达555起,涉案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给我国带来的直接损失达160亿美元,导致我国五十万人潜在失业。从2002下半年看来,共有17个世贸组织成员发起了10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我国的就有18项。我国已成为2002年下半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提起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至2000年底,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涉案数412起,其中欧盟99起,美国78起,印度更是后来者居上,对华反倾销指控达38起,名列第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4国对华反倾销均超过20亿。到目前为止,曾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的国家进四十个,其中80%案件均由发达国家提起,以美国和欧盟最多,近几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泰国、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加入了对华反倾销的行列,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3、中国商品被认定的倾销幅度和被征收的反倾销税明显偏高。自1980年到1994年12月31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终裁决定征收反倾销税共计27起,税率在100%以上的有10件,占1/3强。从90年代开始针对中国反倾销的拉美国家,其确定的反倾销税率相当一部分为300%-600%,1993年墨西哥工商部长于4月14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于4月15日于墨西哥官方日报上公布,对我国十大类400多种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与此同时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各类商品和税率为玩具351%,鞋类1105%,纺织品:植物纤维331%,合成纤维501%,纱布54%,纺织制品:服装533%,其他成品379%,有机化学品673%,自行车:内外胎594%,整车144%,家用电器129%,工具312%,铁制接头33%,氟石16%。墨方宣布这批商品约占中国对墨出口的75%,包括我国对墨出口的主要商品。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及如此高的反倾销税率在国际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二、 我国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世界经济下滑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第五次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蔓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滞涨”阶段,导致国内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刺激本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因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2、外国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是以我国国内的价格为依据,而往往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且在选择替代国时一度故意选择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巨的国家。其结果是我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商品不得不退出该市场。近年来,市场经济待遇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中最重要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国标准的确立,不仅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而且也制约我国外资的引进,外资企业对其出口商品无法得到市场经济待遇,甚至被征收巨额反倾销税,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二)内部原因

1、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各行业生产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但大部分仍集中在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价格相对较低,较易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国家政策指引不够,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

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并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市场过于集中,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商品便又集中涌向另一个国家,因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

2.我国企业应诉不利。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对方即可采用

3、其他原因还包括:(1)我国对反倾销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通常是外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才意识到并匆忙应对,其原因在于我们信息太闭塞,不注意收集外国的市场行情及政府政策指向。(2)我国企业本身组织机构对倾销与反倾销理解不够,一旦遭到反倾销指控则无所适从。(3)我国企业与进口商合作不够。外国反倾销虽然针对我国但对其个别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贸易伙伴,但并未对这些关系加以进一步巩固,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受到不合理制裁时,进口商“爱莫能助”的情况。(4)另外我国反倾销法律人才奇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三、国外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危害

中国是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仅1990年~2001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就达到397起,占同期反倾销立案总数的1 5%左右。也就是说,每6~7起案件中就包括一宗针对中国的案件。2000年到2005年短短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305起,平均每年51起。单纯从反倾销案件所涉及的出口金额看,似乎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中国每年出口额高达数千亿美元,而涉案金额最高的2002年也不过是20亿美元,所占比例很小。但反倾销案件给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倾销措施会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则,一旦进口国通过调查发现倾销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因此对该国相似产业造成了损害,则可以征收长达5年的反倾销税。5年到期后,根据本国产业的申请,进口国在做出仍存在倾销、产业损害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以5年为一个周期继续征税。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一般集中在我们新兴出口潜力巨大的产业和产品。如果我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长期受到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制约,则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反倾销会影响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

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比例。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总值达到4442.1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量的58.3%。 而其进口额也达到3875.1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8.7%。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一直是鼓励企业出口。由于许多国家在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拒绝将我国视为市场经济国家。不给企业分别税率。从而使部分生产相关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也陷入困境。另一方面,

某项产品被征税后,特别是在该产品的主销国家,例如美国、欧盟。产品出口渠道被堵塞,该产品所属行业对外商将失去投资吸引力,因而也将影响外资的引入。

(三)反倾销影响到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我们大力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为我国出口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我国产品强大的竞争优势也使得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提起反倾销调查,甚至我国产品出口数量一旦增幅较快,这些国家的相似产业即要求政府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这些国家大多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故往往导致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四、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一)从政府角度看

一个国家的反倾销策略,多数情况与政府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的被动局面一方面与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更需要我国政府采用一定的经济、外交政策加以应对。

1、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

在传统上,反倾销认为是一种维护公平贸易手段。而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较早的从博弈的角度、从倾销与反倾销决策过程中博弈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规律发现,反倾销策略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进攻性对抗性对保护国内市场更有效率。而现今,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也多是以反倾销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国政府应引导我国企业认识清楚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对我国的倾销行为作自我检讨,而应主动参与到反倾销诉讼中,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

2、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起初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尽快加以弥补。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国外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应对自如,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3、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使我国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大部分行业的市场化运营,然而有些国家却无视客观现实,妄加臆断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不确定的“替代国”标准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先决条件不解决,中国多数出口企业就将仍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中国政府应利用国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攻势,大力宣传我国市场化进程,并可以委托国内外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程度进行鉴定,增强说服力,避免歧视性待遇。

4.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对外出口存在市场集中,产品花样单一的特点,由此造成了易于被指控反倾销的状况。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如此,便形成了一旦某个市场丢失,滞留产品可以由其它市场消化的整体优势。

(二)从企业角度看

1、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出口结构

我国企业要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领域发展,同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国内企业间的冲突,避免形成低价竞销的状况。另外我国企业应合理定价,这是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

2、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我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将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3、建立反倾销诉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国内一些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往力不从心,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这是片面、狭隘和短视的。一旦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我国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市场将受重创,甚至可能从该市场完全退出。这对我国该产业的对外贸易将是巨大冲击。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建立相关的应诉基金,对参与诉讼的企业予以支持和鼓励。

4、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在反倾销案件中,起诉方的利益往往也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应促进贸易双方的深层了解与合作,达成相关协议,以求在中国产品被指控倾销时,该国部分相关企业能共同参与诉讼,提供有利于我方的相关证明,甚至说服起诉方撤诉,这已经是化解反倾销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

5、加深对进口国的法律了解,拓展信息渠道

我国企业应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同时,可以通过驻外机构向外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建立的一些海外企业,了解该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并及时反馈给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网,完善我国预警机制,为打赢反倾销诉讼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徐宝峰:《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中国检验检疫》,2007年第2期

2.佟家栋:《贸易自由化 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沈 瑶:《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4.于永达:《反倾销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岳 皞:《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2期

6.张为付《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11期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反倾销是世界性“困局”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反倾销。而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损害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与其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不相称,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该如何面对,减轻或避免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发展和稳定对外贸易环境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对外贸易、应对措施

反倾销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对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至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一、 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及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一)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

1、反倾销调查数量居高不下。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时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l6起,特保调查5起。

2、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据统计,1995年至2006年,这些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已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案数量的60%以上,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3、反倾销金额上升及产品种类扩大。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经由20 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20% 左右,其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20 世纪90年代至今,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化工、农药、矿产品、医药、机电等4500多种,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不断上升。

4、对我国出口产品方面带有主观歧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总是遭受歧视性的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企业为封杀我国的产品,逐出他国市场,常常不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口国产品的国家,在反倾销额税的征收上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一些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倾销指控的次数多,频率快。自1979年欧共体对第一期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截至2002年12月20日,我国产品共遭遇外国反

倾销调查509起,遭遇保障措施46起,两者共高达555起,涉案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给我国带来的直接损失达160亿美元,导致我国五十万人潜在失业。从2002下半年看来,共有17个世贸组织成员发起了10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我国的就有18项。我国已成为2002年下半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提起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至2000年底,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涉案数412起,其中欧盟99起,美国78起,印度更是后来者居上,对华反倾销指控达38起,名列第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4国对华反倾销均超过20亿。到目前为止,曾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的国家进四十个,其中80%案件均由发达国家提起,以美国和欧盟最多,近几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泰国、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加入了对华反倾销的行列,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3、中国商品被认定的倾销幅度和被征收的反倾销税明显偏高。自1980年到1994年12月31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终裁决定征收反倾销税共计27起,税率在100%以上的有10件,占1/3强。从90年代开始针对中国反倾销的拉美国家,其确定的反倾销税率相当一部分为300%-600%,1993年墨西哥工商部长于4月14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于4月15日于墨西哥官方日报上公布,对我国十大类400多种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与此同时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各类商品和税率为玩具351%,鞋类1105%,纺织品:植物纤维331%,合成纤维501%,纱布54%,纺织制品:服装533%,其他成品379%,有机化学品673%,自行车:内外胎594%,整车144%,家用电器129%,工具312%,铁制接头33%,氟石16%。墨方宣布这批商品约占中国对墨出口的75%,包括我国对墨出口的主要商品。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及如此高的反倾销税率在国际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二、 我国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世界经济下滑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第五次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蔓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滞涨”阶段,导致国内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刺激本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因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2、外国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是以我国国内的价格为依据,而往往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且在选择替代国时一度故意选择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巨的国家。其结果是我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商品不得不退出该市场。近年来,市场经济待遇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中最重要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国标准的确立,不仅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而且也制约我国外资的引进,外资企业对其出口商品无法得到市场经济待遇,甚至被征收巨额反倾销税,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二)内部原因

1、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各行业生产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但大部分仍集中在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价格相对较低,较易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国家政策指引不够,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

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并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市场过于集中,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商品便又集中涌向另一个国家,因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

2.我国企业应诉不利。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对方即可采用

3、其他原因还包括:(1)我国对反倾销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通常是外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才意识到并匆忙应对,其原因在于我们信息太闭塞,不注意收集外国的市场行情及政府政策指向。(2)我国企业本身组织机构对倾销与反倾销理解不够,一旦遭到反倾销指控则无所适从。(3)我国企业与进口商合作不够。外国反倾销虽然针对我国但对其个别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贸易伙伴,但并未对这些关系加以进一步巩固,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受到不合理制裁时,进口商“爱莫能助”的情况。(4)另外我国反倾销法律人才奇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三、国外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危害

中国是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仅1990年~2001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就达到397起,占同期反倾销立案总数的1 5%左右。也就是说,每6~7起案件中就包括一宗针对中国的案件。2000年到2005年短短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305起,平均每年51起。单纯从反倾销案件所涉及的出口金额看,似乎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中国每年出口额高达数千亿美元,而涉案金额最高的2002年也不过是20亿美元,所占比例很小。但反倾销案件给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倾销措施会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则,一旦进口国通过调查发现倾销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因此对该国相似产业造成了损害,则可以征收长达5年的反倾销税。5年到期后,根据本国产业的申请,进口国在做出仍存在倾销、产业损害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以5年为一个周期继续征税。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一般集中在我们新兴出口潜力巨大的产业和产品。如果我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长期受到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制约,则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反倾销会影响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

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比例。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总值达到4442.1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量的58.3%。 而其进口额也达到3875.1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8.7%。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一直是鼓励企业出口。由于许多国家在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拒绝将我国视为市场经济国家。不给企业分别税率。从而使部分生产相关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也陷入困境。另一方面,

某项产品被征税后,特别是在该产品的主销国家,例如美国、欧盟。产品出口渠道被堵塞,该产品所属行业对外商将失去投资吸引力,因而也将影响外资的引入。

(三)反倾销影响到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我们大力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为我国出口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我国产品强大的竞争优势也使得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提起反倾销调查,甚至我国产品出口数量一旦增幅较快,这些国家的相似产业即要求政府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这些国家大多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故往往导致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四、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一)从政府角度看

一个国家的反倾销策略,多数情况与政府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的被动局面一方面与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更需要我国政府采用一定的经济、外交政策加以应对。

1、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

在传统上,反倾销认为是一种维护公平贸易手段。而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较早的从博弈的角度、从倾销与反倾销决策过程中博弈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规律发现,反倾销策略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进攻性对抗性对保护国内市场更有效率。而现今,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也多是以反倾销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国政府应引导我国企业认识清楚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对我国的倾销行为作自我检讨,而应主动参与到反倾销诉讼中,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

2、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起初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尽快加以弥补。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国外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应对自如,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3、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使我国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大部分行业的市场化运营,然而有些国家却无视客观现实,妄加臆断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不确定的“替代国”标准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先决条件不解决,中国多数出口企业就将仍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中国政府应利用国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攻势,大力宣传我国市场化进程,并可以委托国内外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程度进行鉴定,增强说服力,避免歧视性待遇。

4.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对外出口存在市场集中,产品花样单一的特点,由此造成了易于被指控反倾销的状况。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如此,便形成了一旦某个市场丢失,滞留产品可以由其它市场消化的整体优势。

(二)从企业角度看

1、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出口结构

我国企业要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领域发展,同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国内企业间的冲突,避免形成低价竞销的状况。另外我国企业应合理定价,这是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

2、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我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将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3、建立反倾销诉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国内一些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往力不从心,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这是片面、狭隘和短视的。一旦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我国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市场将受重创,甚至可能从该市场完全退出。这对我国该产业的对外贸易将是巨大冲击。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建立相关的应诉基金,对参与诉讼的企业予以支持和鼓励。

4、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在反倾销案件中,起诉方的利益往往也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应促进贸易双方的深层了解与合作,达成相关协议,以求在中国产品被指控倾销时,该国部分相关企业能共同参与诉讼,提供有利于我方的相关证明,甚至说服起诉方撤诉,这已经是化解反倾销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

5、加深对进口国的法律了解,拓展信息渠道

我国企业应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同时,可以通过驻外机构向外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建立的一些海外企业,了解该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并及时反馈给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网,完善我国预警机制,为打赢反倾销诉讼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徐宝峰:《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中国检验检疫》,2007年第2期

2.佟家栋:《贸易自由化 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沈 瑶:《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4.于永达:《反倾销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岳 皞:《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2期

6.张为付《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11期


相关内容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论文选题参考 注意: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本省,本地区或本县的行业或企业来 进行选题,不宜选太大的题. 1. 美国的贸易逆差:原因.影响.趋势 2.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3. 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 4. 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 5. 中国的石油进口发展趋势 6. 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发展 ...

  • 中国外贸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 中国外贸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中国出口的产品,已成为国际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接踵而至,国外对华反倾销也愈演愈烈.而欧盟就是一个典型的对华多次实施反倾销调查的经济组织.因此,中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 3. ××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 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 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6. 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7. ...

  • 报关.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报关.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式比较分析 2 .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3.试论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4 .我国国际货代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 5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竞争力 6 .美轮胎特保案裁决对中国轮胎出口的影响 7.论国际贸易增速趋缓下的服务贸易发展 8 ...

  •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度量.经济含义及国际比较 2.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 3.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或差额)效应研究--以中国(或其他国家)为例的分析 4.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5.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型风险 6. ...

  •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 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中小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浅谈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 浅谈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 摘要 中国和欧盟世界两大重要的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欧盟的东扩,中欧之间的贸易飞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伴随中欧贸易的发展,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中欧贸易关系,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欧贸易摩擦的总体状况 ...

  • 浅析中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88-01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关系越来越强烈,也出现了大量的贸易摩擦,本文认真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