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目标是幸福_我看两会

发展的目标是幸福

——我看两会关于幸福之议题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4月13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本次大会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在为期11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建睿智之言,献务实良策,共同勾勒国家发展蓝图。一句句诤言,一个个建议,一件件提案,广大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政协大会,成为折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扇“窗口”。 在本次两会中代表们的所提出的议案作为老百姓的呼声,很多议题都备受关注,而纵观本次两会,关于“幸福”这个关键词,人们寄予了更大的热情。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本次大会指导思想,高度评价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关注民生、履职为民,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出提案1800余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的提案1125件,主要建议有:专项督查《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情况,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品供给。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电子监管追溯和召回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在人民微博中,毛新宇委员说:“会议结束了,我们关注的民生等问题,要继续下去。”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共鸣。 有人说:我们盼望关注民生能持之一横,不要在会议上落实在现实生活中。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常红 贾玥 曹华 杨文彦)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近期结束的一些地方两会上,“淡化GDP考核”、“保障房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增加居民收入”、“控制物价抑制通胀”、“完善社保”等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透露各界对民生问题的共同关注。

多地淡化GDP增幅指标 专家认为“降速发展”是战略抉择

2011年,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往往是各地拉项目、比增长的黄金年。但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一些省区市纷纷调低了GDP增长预期,转而将重点转移到经济转型以及民生保障上。

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比“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低1个百分点;江苏将“十二五”GDP增速锁定在10%左右,比“十一五”期间下降3.5个百分点;广东、上海也设定在8%左右; “十一五”时期,广西年均增长13.7%,“十二五”规划中,降为年增10%……

有评论分析,各级政府正在转变执政理念,过去是把GDP发展定为主要目标,现在则将民生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有利于解决居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记者,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当前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创新步伐更为迫切。从长三角普遍下调GDP增幅预期来看,这一地区定位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意味着面临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经济转型的压力,“降速发展”其实是战略抉择。

但同时还应看到,包括广西、重庆、黑龙江、安徽、陕西、山西等多地区在内,都预计“十二五”期间GDP翻一番。其中,一些省份甚至还提出人均GDP也要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各地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一,制定不同的GDP增速目标可以理解。”倪鹏飞强调,对于一些认为GDP“无关紧要”的论点,其实是忽视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基础性指标的重要地位,“GDP不增加,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都无法提升,改善国民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保障房建设“快马加鞭” 能否发力取决财政 “给力”

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11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今年全国共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去年增加70%多,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

纵观地方两会上各地列出的保障房建设时间表,“快马加鞭”“立军令状”成为显要

特征。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新建、收购保障性住房100万套,并为10万户家庭发放租金补贴;各类保障房将占到所有住房的60%,其中公租房占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

上海计划在5年内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户。天津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40万套、2635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加20%。南京要建650万平方米保障房,50万平方米公租房。成都将建400万平方米保障房, 204万平方米公租房……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告诉记者,今年全国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力度超过业内预期,将有利于缓解住房供求矛盾,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住房市场的不合理结构,使房地产回归到理性发展轨道。

“幸福”成执政导向 要“人民说了算”不能“被幸福”

地方两会上,“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共识。

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提出“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各地代表委员们更是展开了对“什么是幸福”、如何共建幸福的大讨论,希望“众手浇开幸福花”。

关于幸福,每人有不同理解。收入高不高,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住得宽不宽敞,出行是否便捷,都涉及到幸福。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幸福指数”建议,把抽象的“幸福”分解量化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指标,“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菜价、房价、教育等具体的民生问题”。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也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教育。

但也有很多代表、委员、市民提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安宁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还包括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行使。

对此,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政治学专家俞可平表示,“政府除了满足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之外,还要满足民众自由、平等、参与等政治需求。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人们才会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

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两个比重” 实现“两个同步”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但财富分配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成果没有实现均衡共享的问题日显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同样成为各地两会的热点话题。

地方两会上,重庆市率先考核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修改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湖南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陕西省也提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控制物价”“抑制通胀” 千方百计降低物价对民众生活影响

“十二五”开局之年,抑制通胀、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被看作2011年经济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地两会上,抑制通胀,保持百姓生活不受物价太多影响也成为热点议题。

内蒙古两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说,去年年底,呼市物价上涨较快,尤其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群众的生活成本。呼市要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抓好蔬菜基地建设,保证首府蔬菜供应。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我从当大连副市长时就分管物价,现在还是管物价。养成了个习惯,每天都看物价。”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谈及房价问题时表示,“我们虽然提倡年轻人购房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希望年轻人像‘蚁族’一样生存,过着‘蜗居’生活,政府有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新就业的年轻人。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抑制通胀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保障,是国家基本的民生保障制度。13亿多的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地方两会,各地省市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社会保障目标。陕西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分别提高80元;重庆提出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门槛,合理确定高收入群体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四川承诺60周岁以上的农村低保对象免费纳入新农保等等。重庆、北京、新疆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

提到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十二五”时期,我国扩大社保覆盖面的重点是非公有制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农民。其中,新农保将力争在“十二五”期内实现制度的全覆盖。

关于社保,地方两会上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应将更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企“红利”用于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上,从而惠及民众,让全民共享社会福利。

记者昨日获悉,已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317人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代表133人,委员184人,他们在微博上或征集民意、思路,或晒出议案、提案听取网友建议,因为微博良好的互动性,几乎每次代表、委员的发声都能引得众多网友的积极“围观”和热情参与。

微博热点之税改:增加居民收入

2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中发表一条建议调整财税体制的微博,结果因为事关民生,这条微博引来两千多网友转发,有600多位网友加入这条议题热烈讨论。

李东生引用了一则数据:去年我们GDP增长10%,财税收入增长21%;财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7%。“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蛋糕过去十年做大了很多,但政府切去的份额增长更大;这必然相对减少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我提出财税改革和个税改革的议案,是希望调整财税体制,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李东生表示。

李东生这条微博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发表自己的疑问,网友“幽默的邻家大哥”就认为:“税收是调节分配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减税,受益的应该是中高收入者。这样也不妥。”很快,对于这位网友的质疑,李东生给予回复:“税制改革是分为两步的,对于中低收入者必须大幅度减税,降低他们的生活负担。对于高收入者,则需加大申报和审核力度,提高高收入群体对税收的贡献。”

在给网友“郭洪钧”的回复中,李东生进一步表达他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减税可以做到‘藏富于民’。对于个人,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个人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对于个人或企业,减税可鼓励投资,调动民营经济,有助于让市场形成均衡消费。”多个回合之间,网友和人大代表之间充分交流,各方意见都得到了完整表达。

微博热点之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不少农民家庭大学生还要还高额的助学贷款,培养的高额成本与偏低的经济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关于这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欢迎大家提出!”施作霖在其个人微博上写到。

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兰祥观则关注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他同样借用微博向广大网友“问计”。近日,这位代表更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我准备提一下大学生实习基地的问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加强,但我们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措施,不知大家有什么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在微博界一直较为活跃,这位知名媒体人较为关注流动青少年的职业教育问题。她表示:“很多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留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还未到打工年龄,又没有上高中,在社会上闲着,应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上职业学校,有一技之长。”

发展的目标是幸福

——我看两会关于幸福之议题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4月13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本次大会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在为期11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建睿智之言,献务实良策,共同勾勒国家发展蓝图。一句句诤言,一个个建议,一件件提案,广大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政协大会,成为折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扇“窗口”。 在本次两会中代表们的所提出的议案作为老百姓的呼声,很多议题都备受关注,而纵观本次两会,关于“幸福”这个关键词,人们寄予了更大的热情。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本次大会指导思想,高度评价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关注民生、履职为民,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出提案1800余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的提案1125件,主要建议有:专项督查《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情况,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品供给。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电子监管追溯和召回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在人民微博中,毛新宇委员说:“会议结束了,我们关注的民生等问题,要继续下去。”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共鸣。 有人说:我们盼望关注民生能持之一横,不要在会议上落实在现实生活中。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常红 贾玥 曹华 杨文彦)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近期结束的一些地方两会上,“淡化GDP考核”、“保障房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增加居民收入”、“控制物价抑制通胀”、“完善社保”等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透露各界对民生问题的共同关注。

多地淡化GDP增幅指标 专家认为“降速发展”是战略抉择

2011年,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往往是各地拉项目、比增长的黄金年。但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一些省区市纷纷调低了GDP增长预期,转而将重点转移到经济转型以及民生保障上。

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比“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低1个百分点;江苏将“十二五”GDP增速锁定在10%左右,比“十一五”期间下降3.5个百分点;广东、上海也设定在8%左右; “十一五”时期,广西年均增长13.7%,“十二五”规划中,降为年增10%……

有评论分析,各级政府正在转变执政理念,过去是把GDP发展定为主要目标,现在则将民生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有利于解决居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记者,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当前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创新步伐更为迫切。从长三角普遍下调GDP增幅预期来看,这一地区定位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意味着面临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经济转型的压力,“降速发展”其实是战略抉择。

但同时还应看到,包括广西、重庆、黑龙江、安徽、陕西、山西等多地区在内,都预计“十二五”期间GDP翻一番。其中,一些省份甚至还提出人均GDP也要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各地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一,制定不同的GDP增速目标可以理解。”倪鹏飞强调,对于一些认为GDP“无关紧要”的论点,其实是忽视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基础性指标的重要地位,“GDP不增加,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都无法提升,改善国民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保障房建设“快马加鞭” 能否发力取决财政 “给力”

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11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今年全国共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去年增加70%多,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

纵观地方两会上各地列出的保障房建设时间表,“快马加鞭”“立军令状”成为显要

特征。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新建、收购保障性住房100万套,并为10万户家庭发放租金补贴;各类保障房将占到所有住房的60%,其中公租房占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

上海计划在5年内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户。天津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40万套、2635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加20%。南京要建650万平方米保障房,50万平方米公租房。成都将建400万平方米保障房, 204万平方米公租房……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告诉记者,今年全国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力度超过业内预期,将有利于缓解住房供求矛盾,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住房市场的不合理结构,使房地产回归到理性发展轨道。

“幸福”成执政导向 要“人民说了算”不能“被幸福”

地方两会上,“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共识。

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提出“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各地代表委员们更是展开了对“什么是幸福”、如何共建幸福的大讨论,希望“众手浇开幸福花”。

关于幸福,每人有不同理解。收入高不高,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住得宽不宽敞,出行是否便捷,都涉及到幸福。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幸福指数”建议,把抽象的“幸福”分解量化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指标,“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菜价、房价、教育等具体的民生问题”。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也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教育。

但也有很多代表、委员、市民提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安宁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还包括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行使。

对此,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政治学专家俞可平表示,“政府除了满足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之外,还要满足民众自由、平等、参与等政治需求。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人们才会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

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两个比重” 实现“两个同步”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但财富分配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成果没有实现均衡共享的问题日显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同样成为各地两会的热点话题。

地方两会上,重庆市率先考核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修改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湖南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陕西省也提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控制物价”“抑制通胀” 千方百计降低物价对民众生活影响

“十二五”开局之年,抑制通胀、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被看作2011年经济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地两会上,抑制通胀,保持百姓生活不受物价太多影响也成为热点议题。

内蒙古两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说,去年年底,呼市物价上涨较快,尤其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群众的生活成本。呼市要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抓好蔬菜基地建设,保证首府蔬菜供应。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我从当大连副市长时就分管物价,现在还是管物价。养成了个习惯,每天都看物价。”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谈及房价问题时表示,“我们虽然提倡年轻人购房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希望年轻人像‘蚁族’一样生存,过着‘蜗居’生活,政府有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新就业的年轻人。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抑制通胀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保障,是国家基本的民生保障制度。13亿多的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地方两会,各地省市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社会保障目标。陕西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分别提高80元;重庆提出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门槛,合理确定高收入群体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四川承诺60周岁以上的农村低保对象免费纳入新农保等等。重庆、北京、新疆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

提到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十二五”时期,我国扩大社保覆盖面的重点是非公有制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农民。其中,新农保将力争在“十二五”期内实现制度的全覆盖。

关于社保,地方两会上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应将更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企“红利”用于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上,从而惠及民众,让全民共享社会福利。

记者昨日获悉,已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317人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代表133人,委员184人,他们在微博上或征集民意、思路,或晒出议案、提案听取网友建议,因为微博良好的互动性,几乎每次代表、委员的发声都能引得众多网友的积极“围观”和热情参与。

微博热点之税改:增加居民收入

2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中发表一条建议调整财税体制的微博,结果因为事关民生,这条微博引来两千多网友转发,有600多位网友加入这条议题热烈讨论。

李东生引用了一则数据:去年我们GDP增长10%,财税收入增长21%;财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7%。“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蛋糕过去十年做大了很多,但政府切去的份额增长更大;这必然相对减少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我提出财税改革和个税改革的议案,是希望调整财税体制,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李东生表示。

李东生这条微博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发表自己的疑问,网友“幽默的邻家大哥”就认为:“税收是调节分配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减税,受益的应该是中高收入者。这样也不妥。”很快,对于这位网友的质疑,李东生给予回复:“税制改革是分为两步的,对于中低收入者必须大幅度减税,降低他们的生活负担。对于高收入者,则需加大申报和审核力度,提高高收入群体对税收的贡献。”

在给网友“郭洪钧”的回复中,李东生进一步表达他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减税可以做到‘藏富于民’。对于个人,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个人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对于个人或企业,减税可鼓励投资,调动民营经济,有助于让市场形成均衡消费。”多个回合之间,网友和人大代表之间充分交流,各方意见都得到了完整表达。

微博热点之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不少农民家庭大学生还要还高额的助学贷款,培养的高额成本与偏低的经济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关于这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欢迎大家提出!”施作霖在其个人微博上写到。

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兰祥观则关注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他同样借用微博向广大网友“问计”。近日,这位代表更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我准备提一下大学生实习基地的问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加强,但我们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措施,不知大家有什么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在微博界一直较为活跃,这位知名媒体人较为关注流动青少年的职业教育问题。她表示:“很多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留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还未到打工年龄,又没有上高中,在社会上闲着,应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上职业学校,有一技之长。”


相关内容

  • 2015年地方两会十大关键词
  • 2015年地方"两会"持续前后近40天,各项提案.建议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被媒体多角度.深层次解读.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厘清地方政府今年的工作思路和重心,从近处展望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全面搜集各地& ...

  • 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前瞻:民生问题成焦点
  • 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前瞻:民生问题成焦点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宋振远.张晓晶.刘元旭)"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新老问题交织 ...

  • 两会的心得体会
  • 阳春三月,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20xx年的“两会”非比寻常,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一年新年刚过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两会的召开,期待着国家能出台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政策 ...

  • 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 20xx年的"两会"非比寻常,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一年新年刚过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两会的召开,期待着国家能出台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政策."两会" ...

  • 2014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 所谓“两会”,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xx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对于两会的召开,不仅我国国民十分关注,国外的媒体也纷纷关注本次两会涉及 ...

  • 工作心得报告范文
  • 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xx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对于两会的召开,不仅我国国民十分关注,国外的媒体也纷纷关注本次两会涉及的民生问题,外媒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的 ...

  • 2012年建设幸福中国征文(nongshi)
  • 万家灯火,引亮幸福中国 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 八年三班 陈煜 一早起来,东方露白,与鸡鸣一道迎接初生的红日,以泉为巾,洗濯脸庞,以花为钗,妆点发间,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间去寻找,去思忖着渊远流长幸福的源头. 欧文曾经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这种追求像一首优 ...

  • 奋发作为 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 --热烈祝贺市两会胜利闭幕
  • 奋发作为 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 --热烈祝贺市两会胜利闭幕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十二五"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十三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年伊始,在全体代表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市五届三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胜利闭幕,我们对两会取得 ...

  • 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 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小密乡政府乡长 郭华新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对赣州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清书记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