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 论述题

1.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10分)

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专门教育者。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1)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3.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班集体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①立足实践,面对现实②持续提升,崇尚先进③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他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②设计内容充实、效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9、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答:要实现教育目的和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各“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存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

(1)“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2)“五育”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0页)

素质教育及基本内涵。

答: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第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一,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第二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答: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答:⑴教师中心论,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让主宰作用⑵儿童中心论,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答: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科书及其作用。

答: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要对其正确理解和大体掌握。(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时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等,都应当给予重视。

(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5)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材料。(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65、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

接经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80、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答: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83、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社会实践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注意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学 论述题

1.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10分)

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专门教育者。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1)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3.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班集体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①立足实践,面对现实②持续提升,崇尚先进③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他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②设计内容充实、效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9、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答:要实现教育目的和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各“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存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

(1)“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2)“五育”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0页)

素质教育及基本内涵。

答: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第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一,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第二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答: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答:⑴教师中心论,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让主宰作用⑵儿童中心论,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答: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科书及其作用。

答: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要对其正确理解和大体掌握。(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时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等,都应当给予重视。

(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5)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材料。(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65、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

接经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80、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答: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83、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社会实践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注意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相关内容

  •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历年真题.1doc
  •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联系电话:027-67868350 传真:027-67868353 邮政编码:430079 地址:二号教学楼 招生人数: 学术型 历年真题如下: 2013年文学类大综合题目 名词解释普通话 词类活用 形声字 古诗十九首 性灵派 问题小说 简答 什么 ...

  • 财务管理学简答论述题
  • 1. 试述财务管理原则的内容.? 2.什么是资本保全?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什么是资产?它有哪些特征?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管理学 31. 简述财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32. 简述流动资产的组成. 33. 简述固定资产保管使用责任制的"三定一折"管理方法 ...

  • 国外教育学名著及推介
  • 国外教育学名著及推介 我要收藏 作者:洪恩IQ365商城 更新时间:2009-11-09 点击次数:806 国外教育学名著 一.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 二.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 杜威 三.明日的学校 杜威 四.经验与教育 杜威 五.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 六.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七.教育漫话 洛克 八. ...

  • 中文系论文选题
  • 2008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神话> 1.中国神话的演变和发展 2.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研究 3.神话和仙话的比较研究 4.<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5.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6.楚辞神话研究 <诗经今注> 1.论<诗经>所反映的上古社会风俗 2. ...

  •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11真题
  • 2004年 <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氧脉搏 2.渗透压 3.射血分数 4.心力储备 5.运动后过量氧耗和氧热价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 2.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原因. 3.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机理. 4.简述无氧阈的测试原理和意义. 三.论述题 ...

  • 中外美术史各高校考研真题
  • 中外美术史考研核心考点笔记及试题 "中外美术史226; 考研核心考点笔记"及试题 中外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新起点. 2.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____ ...

  •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
  •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统考前)1996-2006 1996年 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每题20分). 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 ...

  • 北师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96-06)
  •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统考前)1996-2006 1996年 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每题20分). 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 ...

  • 教育学考研2016西南大学666真题分析
  • 教育学考研2016西南大学教育综合真题总体分析 备考西南大学教育学的小伙伴看过来,勤思教育学考研网的为老师为大家分析西南大学教育学666学术2016年的真题,帮刚出考场的小伙伴回忆下真题,同时也以真题为导向为17年志向西南大学的小伙伴指点迷津. 1.书单角度分析 西南大学非统考三年,14年退出统考舞 ...

  •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 教育心理学 七 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试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5.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6.试论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7.试述良好品德与态度的培养. 8.论述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