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前赤壁赋》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pái)徊(huái)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lí fù)。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páo zūn)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赏析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者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凉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 "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前赤壁赋》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pái)徊(huái)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lí fù)。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páo zūn)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赏析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者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凉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 "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相关内容

  • 谷神不死用之不勤
  •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用之不勤 [原文] 谷神1不死2,是谓玄牝3.玄牝之门4,是谓天地5之根6.绵绵7若存8,用之9不勤10. [注释] 1谷神:虚中若尘一息之神.2不死:不断不灭,断灭为顽空.3玄牝:亦名玄穴,雌柔虚静之意,亦名道生之一.无极.无.4之门:一生之二,或名时空.5天地:是对应三有太极之 ...

  • 道冲而用之 - 道冲而用之 - 草根网
  • 道冲而用之 2011-02-06 原文地址: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37&articleId=25085 本句语出<道德经>第四章,很少人会认真去琢磨这句话的意思. 从易经原理演化出来的五行理论,再进而演化 ...

  • 节水倡议书格式范文
  • 节水倡议书格式范文 范文一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水却越来越脏了; 我们楼房越盖越高了,母亲河的水却越来越少了; 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了,水源却越来越少了;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灵.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创建节水型社区,我们向全体居民倡议: 一.转变水资源取之不尽, ...

  • 校园节约用水倡议书(共5篇)
  • 篇一:学校节约用水倡议书 学校节约用水倡议书 1.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科学的用水态度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3.无论是走读还是住公寓的同学,都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淋浴少用一盆水,平时少用一滴水: 4.除了自己做到节约用水,也要带动.督促 ...

  •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 老子的那句话不难理解,确实主要是知人者则智慧,自知者则高明的意思,因为其中"知人"与"自知"对举,显然表明"知人"之人为"别人",而"自知"的对象则为自己.当然,对这段话也不妨作更深一层的了解,即联系 ...

  • 道冲_用之或不盈_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冲_用之或不盈_渊兮似万物之宗 十月 31st, 2009 | 作者: 国学自学网 7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原文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音版------- ...

  • 批评家雷达: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 2012-05-25 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转发至 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在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如何为人民"."如何去服务"就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讲,只有遵循 ...

  • 一(4)三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一(4)班"节水.节电.节粮"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水.电.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节约水电,要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地 ...

  • 净水来之不易[作文]
  • 净水来之不易 今天,我们班和其他班一起去了拱北水厂和竹仙洞水库参观,这使我们认识了许多知识,特别是净水来之不易. 相信大家听到这六个字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珠海最近的水资源好紧张. 我们坐车来到拱北水库,有一位叔叔出来和我们讲解,噢,原来我们珠海用的水都是从西江的水那儿来的,因为那儿的水质非常好,符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