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 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 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 (信息传递) (信息归宿)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

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p7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

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

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

的应用。 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练习与思考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篇三:[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 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 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

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四: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1、什么是信息?p3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 (信息传递) (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三种定义p8

2、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

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元化(多学科技术的组合)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

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

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

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练习与思考

1、完成p9的表1-2和p12的表1-3填写;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

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1、确定信息需求? 2、确定信息来源 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实践操作、欣赏作品、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引入: 学校开展一个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活动,为完成该活动,同学们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如何进行资料 的搜集呢?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 观察某个小组完成的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爱鸟仔”电子作品,分析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观摩电子作品“爱鸟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说说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讲授新课:

1、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活动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列出需求清单;参见p19表2-1。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 并根据案例或重新设置主题, 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信息需求清单说明主要可以从什么来源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p20的表2-2“采集信息的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在信息社会中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同时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表2-3列出了一些 工具,学生可从表中进行了解。 学生活动:1、阅读表2-2,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采集信息的方法。

2、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3、谈谈自己在采集信息方面的经验。

4、学生交流对信息采集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4、保存信息

1)获取信息后要学会保存信息并对进行信息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的方法,填写“信息采集卡”(见p21表2-4)。

2)将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大,而信息在计算机中主要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不同类型信息存储的格式是不同的。

信息在计算机中保存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文件夹进行保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

学生活动:

1、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并分类保存,学会制作“信息采集卡”。

2、学生采用两种以上的工具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窘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 本课小节: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广东版)

《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体例

前 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全书和各章、节都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指导、课前准备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各节都给出了教学评价的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 ,e-mail :

编 者

2003年12月

目 录

前言

教科书编写说明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第四节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本章概述

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三节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本章概述

第一节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第二节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三节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第四节 综合活动:可爱的家乡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第二节 使用数据库

第三节 设计数据库

第四节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第六章 信息安全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

第三节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

教科书编写说明

一、编写指导思想

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二、内容体系结构

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 技术? 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全书共分五章,各章节的目录详见教科书,各章的学习目标参见各章书的第一页。各章书的设计意图如下。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模块的第一章,通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两节书的阐述、活动交流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光盘“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展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内容和基础模块各章书的内容总体上有个大致的认识。

“信息的获取”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首要一环。本章分为四节: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四节开展一个综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巩固其方法,另一方面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本章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信息加工的人性化开始,依次设置文本、图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节;进到信息加工的智能化,设置信息的智能处理一

节;然后进到信息加工的深层次问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 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 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 (信息传递) (信息归宿)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

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p7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

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

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

的应用。 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练习与思考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篇三:[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 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 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

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 (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四: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1、什么是信息?p3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 (信息传递) (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三种定义p8

2、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

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元化(多学科技术的组合)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

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

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

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练习与思考

1、完成p9的表1-2和p12的表1-3填写;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

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1、确定信息需求? 2、确定信息来源 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实践操作、欣赏作品、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引入: 学校开展一个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活动,为完成该活动,同学们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如何进行资料 的搜集呢?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 观察某个小组完成的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爱鸟仔”电子作品,分析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观摩电子作品“爱鸟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说说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讲授新课:

1、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活动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列出需求清单;参见p19表2-1。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 并根据案例或重新设置主题, 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信息需求清单说明主要可以从什么来源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p20的表2-2“采集信息的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在信息社会中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同时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表2-3列出了一些 工具,学生可从表中进行了解。 学生活动:1、阅读表2-2,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采集信息的方法。

2、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3、谈谈自己在采集信息方面的经验。

4、学生交流对信息采集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4、保存信息

1)获取信息后要学会保存信息并对进行信息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的方法,填写“信息采集卡”(见p21表2-4)。

2)将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大,而信息在计算机中主要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不同类型信息存储的格式是不同的。

信息在计算机中保存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文件夹进行保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

学生活动:

1、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并分类保存,学会制作“信息采集卡”。

2、学生采用两种以上的工具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窘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 本课小节: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广东版)

《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体例

前 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全书和各章、节都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指导、课前准备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各节都给出了教学评价的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 ,e-mail :

编 者

2003年12月

目 录

前言

教科书编写说明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第四节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本章概述

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三节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本章概述

第一节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第二节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三节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第四节 综合活动:可爱的家乡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第二节 使用数据库

第三节 设计数据库

第四节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第六章 信息安全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

第三节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

教科书编写说明

一、编写指导思想

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二、内容体系结构

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 技术? 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全书共分五章,各章节的目录详见教科书,各章的学习目标参见各章书的第一页。各章书的设计意图如下。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模块的第一章,通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两节书的阐述、活动交流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光盘“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展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内容和基础模块各章书的内容总体上有个大致的认识。

“信息的获取”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首要一环。本章分为四节: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四节开展一个综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巩固其方法,另一方面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本章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信息加工的人性化开始,依次设置文本、图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节;进到信息加工的智能化,设置信息的智能处理一

节;然后进到信息加工的深层次问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相关内容

  • 教育资源库
  • 教育资源库 天津教研网 2009  http://www.tjjy.com.cn/2009/ 综合类网站:中国教育网  中国国际教育网 中国基础教育部 中华教育网  中国学习网  世界艺术网 中国教育第一网 中华家庭教育网  国际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家协会   中国高考招生网  世界教育网   ...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 分课时课堂教学策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二.概念图 三.自学教材P07-14,填空 填空:1.IT的英文全称是( ),是什么意思(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信息技术? 填空: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 )( )( )等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

  •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加工概述教案教科版
  • 3.1信息加工概述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理解手工加工和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把握信息加工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在internet 上获取信息 教材版本及章节:<信息技术>第三版 第三章第四节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 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

  • 基于Arduino的高中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的课程实践
  • 基于Arduino的高中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的课程实践 作者:陈杰 陈华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3期 通用技术(GT)是有别于信息技术的更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有别于专业技术的技术.而对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来说,通用技术的多样性.创新性与技术性 ...

  • 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1
  •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小板报 --文本信息加工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加工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文本信息的加工是根据信息需 ...

  •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四川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粤教版)
  •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粤教版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能准确的分析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并确定信息需求:2.学会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获取途径和方法:3.掌握保存信息的一般方法. 2. 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 ...

  • 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因特网服务类型]
  •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常用的 FTP 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远程登录.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交流信息 ...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Pedagog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45860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7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