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一. 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突出主要面貌的具体教学活动样式的简化描述。

接受性教学

接受性教学就是把包含定论知识的教材按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展开,并按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解给儿童,儿童接受信息与观念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

自学性教学

自学性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通过学习教材,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巩固,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育

教育是建构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从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具体要求。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感知来认识和掌握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考察法

考察法是学生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借助各种相关资料,在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现象中发现带有整体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而获取或验证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问题或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就某一个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实现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一种方法。

辩论法

辩论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技能进行论辩,双方在周密阐述自己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及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能力。

二. 简答题

1、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领域

答: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简述案例的基本要素

答:背景、人物、场景、事件、细节、后果、反思等

3、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4、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4.自主性

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答:

7、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⑴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

⑵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⑶核心主题,融合贯通

8、 简述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流程

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l、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

2、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9、 简述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答: 1.立足现实。所选择的内容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贴近学生。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同时,又具有挑战意义。

3.便于教学。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设计、操作、评价等学习过程,有利于集体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4.体现综合。这些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这些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有利于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

5.涉及的材料既经济又安全。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10、 简述您是怎么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是以主题的形式对课题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性课程。

11、 简述教案的基本特征

答:1、客观性 是指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事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如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

2、典型性 一般指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事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型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

3、指导性 是指本案例具有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4、鲜明性 是指具有时代感,有明确的指向,富有鲜明的个性。

12、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的特征

答:1、真实背景 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置与特定的时空框架内。

2、具体的事件 案例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说明。但也不能面面具到。

3、完整的过程

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了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龙去脉。

4、隐含的思想

要形成新思想,产生新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哪怕是细小的行为背后都隐含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三. 辨析题

1、以书本为中心的课是综合实践课程嘛?请阐述什么样的课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1、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远离实际自然情景、社区背景和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学科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课程活动。

2、以系统知识获得为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有利于学深化已有的知识和各种认识,但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学习关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学科课程的学习,又不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一门学科课程来实施。

3、以笔头和书面作业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各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从文献、从书本到书本笔头作业或书面作业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作业来开展活动的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离开“实践”环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实践、离开了活生生的活动情景,这门课也便名存实亡了。

2、 和以往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加强巡视指导,做到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5.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和指导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

并加强在模拟仿真训练和技术设计方面的运用,以提高指导效果。

7.根据初中生的性别差异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安全。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 论述题

1、 请您从自己学校的人文特色、乡土文化、学生素质修养、知识层面为主要立足点,为学校和学生出

谋划策。建立一个关于学生生活的“主题超市”,写出10个主题。并请您重点阐述有乡土资源的主题(如:本地特产、风景点等等,您是准备怎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

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爱惜每一滴水;关注家乡的变化;关注环保,从关注白色污染开始;即兴演讲,发展口才;海岛建设奇思妙想;成长不忘父母恩;我的梦想我的追求;争做文明少年;寻访海岛特色景点。

“寻访海岛特色景点”主题:

把一个班同学分成八小组,每一小组选一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组织本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去寻访洞头景点,采访景点的管理员,了解景区的历史及相关的故事,并随机调查附近居民们对建设景区的看法。有条件的组可以用照相机拍下你们觉得漂亮的风景。

要求:寻访有洞头海岛特色的景区;关注景区人情风物;关注景区的发展及对洞头发展作出的贡献。必须做好记录,并随时写下体会。

准备时间:一星期

五. 案例题

《志愿者爱心行动》

我国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其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对于不断成长的学生而言毕竟是个有限的空间,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他们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服务社会。

在社会大家庭中,总有这样一些群体,虽然他们不希望自己残、病、困、老,但当这一切到来时,他们无法选择。他们无力再扬生活的风帆,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确定“志愿者爱心行动”这一主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弱者,捧出一片爱心去帮助他们。教师应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关注。

(志愿:自己的志向和愿望,或自己主动愿意做某事。)

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搜索引擎“baidu\google”等去了解残、病、困、老弱势群体的生活。以及如何去引导学生去成为志愿者爱心行动的一员。

结合实际,写一堂课《志愿者爱心行动》主题系列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完整,严谨

要求: 背景、人物、场境、事件、后果、反思、

《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一. 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突出主要面貌的具体教学活动样式的简化描述。

接受性教学

接受性教学就是把包含定论知识的教材按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展开,并按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解给儿童,儿童接受信息与观念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

自学性教学

自学性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通过学习教材,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巩固,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育

教育是建构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从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具体要求。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感知来认识和掌握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考察法

考察法是学生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借助各种相关资料,在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现象中发现带有整体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而获取或验证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问题或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就某一个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实现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一种方法。

辩论法

辩论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技能进行论辩,双方在周密阐述自己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及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能力。

二. 简答题

1、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领域

答: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简述案例的基本要素

答:背景、人物、场景、事件、细节、后果、反思等

3、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4、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4.自主性

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答:

7、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⑴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

⑵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⑶核心主题,融合贯通

8、 简述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流程

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l、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

2、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9、 简述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答: 1.立足现实。所选择的内容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贴近学生。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同时,又具有挑战意义。

3.便于教学。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设计、操作、评价等学习过程,有利于集体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4.体现综合。这些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这些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有利于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

5.涉及的材料既经济又安全。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10、 简述您是怎么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是以主题的形式对课题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性课程。

11、 简述教案的基本特征

答:1、客观性 是指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事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如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

2、典型性 一般指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事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型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

3、指导性 是指本案例具有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4、鲜明性 是指具有时代感,有明确的指向,富有鲜明的个性。

12、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的特征

答:1、真实背景 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置与特定的时空框架内。

2、具体的事件 案例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说明。但也不能面面具到。

3、完整的过程

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了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龙去脉。

4、隐含的思想

要形成新思想,产生新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哪怕是细小的行为背后都隐含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三. 辨析题

1、以书本为中心的课是综合实践课程嘛?请阐述什么样的课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1、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远离实际自然情景、社区背景和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学科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课程活动。

2、以系统知识获得为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有利于学深化已有的知识和各种认识,但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学习关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学科课程的学习,又不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一门学科课程来实施。

3、以笔头和书面作业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各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从文献、从书本到书本笔头作业或书面作业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作业来开展活动的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离开“实践”环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实践、离开了活生生的活动情景,这门课也便名存实亡了。

2、 和以往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加强巡视指导,做到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5.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和指导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

并加强在模拟仿真训练和技术设计方面的运用,以提高指导效果。

7.根据初中生的性别差异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安全。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 论述题

1、 请您从自己学校的人文特色、乡土文化、学生素质修养、知识层面为主要立足点,为学校和学生出

谋划策。建立一个关于学生生活的“主题超市”,写出10个主题。并请您重点阐述有乡土资源的主题(如:本地特产、风景点等等,您是准备怎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

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爱惜每一滴水;关注家乡的变化;关注环保,从关注白色污染开始;即兴演讲,发展口才;海岛建设奇思妙想;成长不忘父母恩;我的梦想我的追求;争做文明少年;寻访海岛特色景点。

“寻访海岛特色景点”主题:

把一个班同学分成八小组,每一小组选一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组织本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去寻访洞头景点,采访景点的管理员,了解景区的历史及相关的故事,并随机调查附近居民们对建设景区的看法。有条件的组可以用照相机拍下你们觉得漂亮的风景。

要求:寻访有洞头海岛特色的景区;关注景区人情风物;关注景区的发展及对洞头发展作出的贡献。必须做好记录,并随时写下体会。

准备时间:一星期

五. 案例题

《志愿者爱心行动》

我国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其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对于不断成长的学生而言毕竟是个有限的空间,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他们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服务社会。

在社会大家庭中,总有这样一些群体,虽然他们不希望自己残、病、困、老,但当这一切到来时,他们无法选择。他们无力再扬生活的风帆,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确定“志愿者爱心行动”这一主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弱者,捧出一片爱心去帮助他们。教师应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关注。

(志愿:自己的志向和愿望,或自己主动愿意做某事。)

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搜索引擎“baidu\google”等去了解残、病、困、老弱势群体的生活。以及如何去引导学生去成为志愿者爱心行动的一员。

结合实际,写一堂课《志愿者爱心行动》主题系列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完整,严谨

要求: 背景、人物、场境、事件、后果、反思、


相关内容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 ...

  •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目录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12 2017 ...

  •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西台学校丰台小学部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新世纪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通识人才的短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 ...

  •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原则_周雪娇
  • 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MODERNEDUCATIONSCIENCE 2007年第4期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周雪娇 (河北省三河市第八中学 摘 河北 三河 )065201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与 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 ...

  •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第一章 新课程与教学组织的变革 第一节 教学组织概述 一. 教学组织的含义 所谓"教学组织",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结'. 二.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和教师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通常情况下,取决于教育者对教学任务的 ...

  • 广州市中学生物学科
  • 广州市中学生物学科 教学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意见讨论稿)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生物科 广州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 根据2006年通过并实施的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以及<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 ...

  • 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 ★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专题内容之二 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对于"综合与实践",有些教师认为这一部分没有新增数学知识,设置这一部分纯属多余:有些教师认为这一部分教学活动要求每学期至少一次,次数有些偏少,对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持有怀疑的态度:有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