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标准

地方课课程标准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 《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倡导体验性学习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一)人自身的和谐。获得有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精神,以一种文明的、有教养、有自省意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态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三)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一、人自身的和谐

●知道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家居安全、疾病预防和灾害逃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学会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

●知道有关的法律常识;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说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知道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基本政策;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确立科学的人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描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概况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

●概述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基本状况;阐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省情;认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知道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程度;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提高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举例说出重大科技成果;概述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概述环境状况,知道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措施;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知道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措施;尝试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概述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了解悠久的历史,体验文化的深厚意蕴,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

●举例说出民间的风俗习惯,知道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概述重要的文化遗存和文化胜迹;知道“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教育发展的现状;认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举例说出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尝试学习某种民间艺术;体验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概述经济发展的状况,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认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概述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基本的国防理论;学习初步的队列训练、“三防”、射击、战场救护等军事技能;增强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和国防观念。

●简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关注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确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

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地方课课程标准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 《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倡导体验性学习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一)人自身的和谐。获得有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精神,以一种文明的、有教养、有自省意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态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三)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一、人自身的和谐

●知道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家居安全、疾病预防和灾害逃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学会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

●知道有关的法律常识;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说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知道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基本政策;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确立科学的人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描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概况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

●概述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基本状况;阐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省情;认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知道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程度;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提高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举例说出重大科技成果;概述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概述环境状况,知道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措施;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知道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措施;尝试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概述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了解悠久的历史,体验文化的深厚意蕴,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

●举例说出民间的风俗习惯,知道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概述重要的文化遗存和文化胜迹;知道“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教育发展的现状;认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举例说出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尝试学习某种民间艺术;体验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概述经济发展的状况,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认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概述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基本的国防理论;学习初步的队列训练、“三防”、射击、战场救护等军事技能;增强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和国防观念。

●简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关注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确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

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关内容

  •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评价
  • 泰安市奥林匹克花园小学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 ...

  •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
  •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0世纪中国的教育始终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之外,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本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一)时代 ...

  •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是在本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 ...

  •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 ...

  • 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 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 ...

  • 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 "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2010年03月28日 邯郸市教育局关于"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一股好精神 ...

  • 8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 ...

  • 第六章课程类型与结构
  • 第六章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类型与结构涉及课程内容的实际组织形式,因为在实际的课程中,课 程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课程类型和结构表现出来的.课程类型指的是微观的具 体课程种类或方式,而课程结构的含义则要广一些,它既包括横向上不同课程 类型的组织安排,也包括纵向上同一内容的不同深度. 一.课程类型 按照不 ...

  • 对当前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思考
  • [摘要] 目前,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忽视过程性和功利主义的严重倾向.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开发过程中清除功利主义倾向.正确认识校本课程的"独立性",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使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需要,有利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