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演示法在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演示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乃至大学,演示法的课堂教学应用都有其实际意义。小学高年级数学已经开始接触稍难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讲解时不妨结合演示法,让课堂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成为本文需要讨论的课题,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来为大家阐述。  关键词: 演示法 等式性质 解方程教学 有效运用  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体现教师对于所教课程的把握度,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演示法就是这样一种被课堂教学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点的辅助,是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的促进,无论在小学,还是初高中,甚至大学课堂,都离不开演示法的教学辅助。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开始接触为初中数学学习做铺垫的知识点和内容,比以往所学都要稍难,例如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学习。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妨结合演示法,为学生展现出清晰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  一、教师的演示活动——丰富形成概念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吸收,以及运用。小数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在对新的知识没有概念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还运用旧有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百害而无一利。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同属一章的内容,要求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等式的性质去理解解方程的实质。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那么,如何在讲解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时将演示法与这些教学手段融会贯通就成为教师需要反复实践的重要内容。其一,教师在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之前,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天平,天平左右两端皆放置着不同大小的物品,比如,左边放着一块大橡皮,右边放了三块小橡皮,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天平是平衡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块大橡皮=三块小橡皮,由此,教师引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对等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其二,教师还可将实物的天平放在讲桌上,左边放上一块橡皮,右边放几颗糖果,教师仍用前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以糖果为奖励,调动了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这样的演示教学,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于知识的把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的演示活动一定要具备时效性、实用性,演示内容的设置要恰当,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恰当的设置,只会使学生进入误区,再想纠正便不是易事了。  二、学生的演示活动——优化学生的策略,积累方法性经验。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数学课堂演示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有关教学内容的情境。这样的演示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去展示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任何课堂教学都是适用的。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时,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同学们来解答。如:小明的爸爸买苹果花了10元,买橘子花了12元,小亮的爸爸买苹果也花了10元,买橘子花了12元,这里的等式关系是?其他同学回答:10+12=10+12。提问的学生总结:对,这是我们学过的等式的性质,那么,大家听我下面要出的题。小明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小明一共花了30元钱,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9=30,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钢笔花了多少钱呢?其他同学回答:在等式两边分别减去9。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占据主动地位,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演示法在等式性质与解方程中的有效运用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重概括、重反思——增进学生的内隐能力,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教师与学生间的这种演示活动一定要产生相互的共鸣,不能脱离主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要适当发挥引导者、领路人的作用。对于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在小学教材中的出现,许多教师仍存在着疑问,毕竟等式性质与解方程的学习对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融会贯通都是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不断给自己提出假设与问题,而学生更要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讲解中来,使得知识的讲解更完善。学生间也要加强交流,互相质疑,再在怀揣疑问的情况下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演示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它的有效性,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运用。虽然,近几年许多教学工作者对于在小学五年级加入等式性质与解方程这样难度较高的课程仍存在疑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就算再难的知识也总会有被消化的时候。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及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萍.用科学的眼光引导学科的变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启亮.应试与素质[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7.  [3]阎金铎.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方法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刘冠军等.方程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摘 要: 演示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乃至大学,演示法的课堂教学应用都有其实际意义。小学高年级数学已经开始接触稍难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讲解时不妨结合演示法,让课堂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成为本文需要讨论的课题,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来为大家阐述。  关键词: 演示法 等式性质 解方程教学 有效运用  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体现教师对于所教课程的把握度,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演示法就是这样一种被课堂教学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点的辅助,是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的促进,无论在小学,还是初高中,甚至大学课堂,都离不开演示法的教学辅助。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开始接触为初中数学学习做铺垫的知识点和内容,比以往所学都要稍难,例如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学习。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妨结合演示法,为学生展现出清晰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  一、教师的演示活动——丰富形成概念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吸收,以及运用。小数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在对新的知识没有概念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还运用旧有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百害而无一利。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同属一章的内容,要求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等式的性质去理解解方程的实质。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那么,如何在讲解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时将演示法与这些教学手段融会贯通就成为教师需要反复实践的重要内容。其一,教师在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之前,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天平,天平左右两端皆放置着不同大小的物品,比如,左边放着一块大橡皮,右边放了三块小橡皮,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天平是平衡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块大橡皮=三块小橡皮,由此,教师引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对等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其二,教师还可将实物的天平放在讲桌上,左边放上一块橡皮,右边放几颗糖果,教师仍用前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以糖果为奖励,调动了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这样的演示教学,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于知识的把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的演示活动一定要具备时效性、实用性,演示内容的设置要恰当,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恰当的设置,只会使学生进入误区,再想纠正便不是易事了。  二、学生的演示活动——优化学生的策略,积累方法性经验。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数学课堂演示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有关教学内容的情境。这样的演示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去展示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任何课堂教学都是适用的。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时,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同学们来解答。如:小明的爸爸买苹果花了10元,买橘子花了12元,小亮的爸爸买苹果也花了10元,买橘子花了12元,这里的等式关系是?其他同学回答:10+12=10+12。提问的学生总结:对,这是我们学过的等式的性质,那么,大家听我下面要出的题。小明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小明一共花了30元钱,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9=30,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钢笔花了多少钱呢?其他同学回答:在等式两边分别减去9。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占据主动地位,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演示法在等式性质与解方程中的有效运用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重概括、重反思——增进学生的内隐能力,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教师与学生间的这种演示活动一定要产生相互的共鸣,不能脱离主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要适当发挥引导者、领路人的作用。对于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在小学教材中的出现,许多教师仍存在着疑问,毕竟等式性质与解方程的学习对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融会贯通都是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不断给自己提出假设与问题,而学生更要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讲解中来,使得知识的讲解更完善。学生间也要加强交流,互相质疑,再在怀揣疑问的情况下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演示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它的有效性,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运用。虽然,近几年许多教学工作者对于在小学五年级加入等式性质与解方程这样难度较高的课程仍存在疑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就算再难的知识也总会有被消化的时候。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及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萍.用科学的眼光引导学科的变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启亮.应试与素质[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7.  [3]阎金铎.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方法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刘冠军等.方程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内容

  • 演示法在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教学中有效运用
  • 浅析演示法在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演示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乃至大学,演示法的课堂教学应用都有其实际意义.小学高年级数学已经开始接触稍难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讲解时不妨结合演示法,让课堂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那么,如何有 ...

  • 解方程教学设计和反思
  •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杜甫川小学 王艳琴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P67-68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67.68页的例1 .例 2, 本节内容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在这一节前,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 ...

  • 人教版五上数学解方程 说课稿
  • 人教版五上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 解方程教学设计 晓塘小学 戴叶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 ...

  •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
  •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兴隆镇学区中心校东区小学 郭海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共同参与本次研讨活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 ...

  •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冀教版
  •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程"的第二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 ...

  •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授课教师:刘社力 授课时间:2016.2.24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个数(0除外),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解决: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

  •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
  • 由于解方程这个单元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年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目.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答方程,在我没有接触到新教材之前,非常有抵触情绪,用各部分数量关系式来解答非常方便,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方程,为什么一定要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答呢? 以前学习简易方程,用借助数量关系的算术思维来理解,来逆 ...

  • 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单元教学计划与反思
  •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 使学生感受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