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班 级: 材料1204 学 号: 姓 名: 曲政 同 组 人: 李乾坤、李子新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摘要

流体阻力的大小关系到输送机械的动力消耗和输送机械的选择,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对化工及相关过程工业的设计、生产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在常压下,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测得不同的流体流量qv,以及该状态下已知长度l和管径d的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间的压差p,根据公式流体流速u4qv2将流量转化为流速;再通过

d

2dp(其中

lu2

为实验温度下流

体的密度),以及雷诺数Redu(为实验温度下流体粘度,由粘度温度关系通过内插法得出),得出湍流区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在不同Re下的λ值,通过作Re双对数坐标图,可以得出两者的关系曲线,与光滑管遵循的Blasius关系式进行比较,并验证了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此外,由公式

2u2

2p

1

2

1

可求出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

u

关键词:摩擦阻力系数 局部阻力系数 雷诺数Re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1. 2. 3. 4. 5.

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测定层流管的摩擦阻力。

验证在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准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三、基本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粘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Δp=f(d,l,u,ρ,μ,ε)

引入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 Re=

相对粗糙度: 管子长径比: 从而得到: =,) 令λ=Φ(Re,ε/d),

=Φ(Re,ε/d)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

= = λ*

式中,Hf——直管阻力,J/kg;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可以得出某一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在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f(Re,ε/d),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在3X~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

λ=0.3163/

对于粗糙管,λ与Re的关系均以图来表示。 层流的摩擦阻力系数λ:

λ=

2、局部阻力

为局部阻力,ξ为局部阻力系数,它与流体流过的管件的几何形状及流体的Re有关,当Re大到一定值后,ξ与Re无关,成为定值。

四、 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管道水平安装,实验用水循环使用。其中5管为层流管,管径φ(6*1.5)mm,两测压点之间距离为1.50m;6、7安装有球阀和截止阀两种管件,管径为φ(27*3)mm;8管为φ(27*3)mm不锈钢管;9管为

φ(27*2.75)mm镀锌钢管,直管阻力的两侧压口间距离为1.5m;10管为突然扩大管,管子由φ(22*3)mm扩大到φ(48*3)mm。各测量元件两侧压口,均与压差传感器相连,系统流量由涡轮流量计3测量。

图1:流体阻力实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

1—水箱;2—水泵;3—涡轮流量计;4—主管路切换阀;5—层流管;6—截止阀;7—球阀;8—不锈钢管;

9—镀锌钢管;10—突扩管;11—流量调节阀(闸阀);12—层流管流量阀(针阀);13—变频仪

五、 实验操作要点

(1) 开泵:打开各管路的切换阀门,关闭流量调节阀11,按变频仪13绿

色按钮启动泵,固定转速(频率在50Hz),观察泵出口压力表读数在0.2MPa左右时,即可开始实验。

(2) 排净系统(各主管及测压管线中)气体:设备主管和测压管线中的气

体都要排净,其他方法是打开流量调节阀11数十秒后在关闭。这时流量为零,待数十秒后,观察压差传感器指示读数是否为零(允许有1~3Pa的波动,可以在记录和计算时扣除),否则需要重新排气。

(3) 实验测取数据:需测定哪个元件,则打开哪个管路的切换阀和测压管

线上的切换阀,其余管路的切换阀和测压管线上的切换阀都关闭。流量由小到大,测取10~12组数据,然后再由大到小测几组数据,以检查数据的重复性。测定突然扩大管、球阀、截止阀的局部阻力时,可各测取3组数据。层流管的流量用量筒与秒表测取。

(4) 测完一个元件的数据后,应将流量调节阀11关闭,观察压差传感器

指示读数是否为零(允许有1~3Pa的波动,可以在记录和计算时扣除),否则需要重新排气。

(5) 层流实验时,应关闭流量调节阀11。变频仪13频率,应调到12~15Hz

情况下,用层流管流量阀(针阀)12调节流量,用量筒与秒表测取

数据。

要了解各种阀门的特点,学会阀门的使用,注意阀门的切换。

六、 实验数据分析

1、光滑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1:不锈钢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在21℃下,水的密度为=1000kg/,粘度为=0.981mPa·s。

u=,Re=,λ=,Blasius-λ=0.3163/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Re= = = =117772.50

λ= = = =0.018635093

Blasius-λ=0.3163/= 0.3163/= 0.017074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整理得表2。

表2:不锈钢管整理后数据

分别做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得图2。

图2:不锈钢管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

2、粗糙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3:镀锌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在22℃下,水的密度为=1000kg/,粘度为=0.958mPa·s。

u=,Re=,λ=,Blasius-λ=0.3163/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Re= = ==118666.1

λ=

== =0.029906

Blasius-λ = 0.3163/= 0.3163/= 0.017042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整理得表4。

表4:镀锌管整理后数据

分别做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得图3。

图3:镀锌管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

3、突然扩大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5:突扩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u=,ξ=1—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0.608, ===4.188ξ=1—=1— =0.728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表6:

4、球阀与截止阀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7:球阀原始测量数据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u==4.52

将其余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4.52m/s,2.89m/s,1.53m/s, =2.98 m/s,1.01Kpa

ξ===0.227

表8:截止阀原始测量数据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u==4.01

将其余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求得:

4.01m/s,2.88m/s,1.42m/s,

=2.77m/s,16.03Kpa

ξ===4.18

七、 结论与分析

1、结论

(1) 湍流时,光滑管的λ-Re实验曲线与Blasius关系曲线较为接近,说明

Re在3X~范围内,λ-Re实验曲线较好地满足了Blasius关系。粗糙管的λ-Re实验曲线与Blasius关系略有出入。

(2) 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ξ=0.703,球阀的局部阻力系数ξ=0.227,

截止阀的局部阻力系数ξ=4.18。

(3) 光滑管和粗糙管的Re数量级为。 (4) 局部阻力系数λ随Re的增大而减小。

(5) 由于各项参数与流速的共同影响,实验中没有满足层流的条件,实验

中也未发生层流。

2、误差分析

(1) 实验中水温一直在不断升高,记录时只取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 (2) 压力表的读数一直在不断变化,记录时只读取平均压力。 (3) 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复杂,误差传递和积累较大。 (4) 调节完流速后,读数时流速可能未完全稳定。 (5) 实验仪器本身带有一定的误差。

八、 参考文献

1、《化工原理及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2、《化工原理》 ,第二版

九、 思考题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

空气是可压缩流体,如果不把空气排尽,使管路中的水成为不连续的流体,影响实验效果,而实验中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均只适用于连续性不可压缩流体。

2、在不同设备(包括相对粗糙度相同而管径不同)、不同温度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一条曲线上?

3

答:由Redu,2dp联立得:2dp,可知λ-Re曲线受ρ、d、l、μ

lu2lRe22等的影响,故由于设备和温度不同,摩擦阻力和承受面积不一样,所以不一定在一条曲线上,

当管壁的相对粗糙度相等时,会关联在一条曲线上。

3、以水为工作流体所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牛顿型流体?为什么?

35

答,能,因为由实验证明在湍流区Re10~10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式遵循Blasius

0.25

关系式,即0.3163/Re,而对于其他牛顿型流体,Re反应了该流体的流动性质,虽

然其他牛顿型流体密度与水不一样,但是最终在。 4、测出的直管摩擦阻力与设备的放置状态有关吗?为什么?(管径、管长相同,且R1=R2=R3)

22

答:与设备的放置状态无关。由伯努利方程:zu1p1zu2p2H,

12f

2gg2gg

2

lupp

Hfz1z21g2,其中Hfd2g。因为U型管所测得的即是两点间的势能

差,即为(z1z2)

p1p2

,当R相同时,三次的摩擦阻力系数也相等。 g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班 级: 材料1204 学 号: 姓 名: 曲政 同 组 人: 李乾坤、李子新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摘要

流体阻力的大小关系到输送机械的动力消耗和输送机械的选择,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对化工及相关过程工业的设计、生产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在常压下,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测得不同的流体流量qv,以及该状态下已知长度l和管径d的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间的压差p,根据公式流体流速u4qv2将流量转化为流速;再通过

d

2dp(其中

lu2

为实验温度下流

体的密度),以及雷诺数Redu(为实验温度下流体粘度,由粘度温度关系通过内插法得出),得出湍流区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在不同Re下的λ值,通过作Re双对数坐标图,可以得出两者的关系曲线,与光滑管遵循的Blasius关系式进行比较,并验证了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此外,由公式

2u2

2p

1

2

1

可求出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

u

关键词:摩擦阻力系数 局部阻力系数 雷诺数Re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1. 2. 3. 4. 5.

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测定层流管的摩擦阻力。

验证在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准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三、基本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粘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Δp=f(d,l,u,ρ,μ,ε)

引入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 Re=

相对粗糙度: 管子长径比: 从而得到: =,) 令λ=Φ(Re,ε/d),

=Φ(Re,ε/d)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

= = λ*

式中,Hf——直管阻力,J/kg;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可以得出某一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在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f(Re,ε/d),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在3X~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

λ=0.3163/

对于粗糙管,λ与Re的关系均以图来表示。 层流的摩擦阻力系数λ:

λ=

2、局部阻力

为局部阻力,ξ为局部阻力系数,它与流体流过的管件的几何形状及流体的Re有关,当Re大到一定值后,ξ与Re无关,成为定值。

四、 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管道水平安装,实验用水循环使用。其中5管为层流管,管径φ(6*1.5)mm,两测压点之间距离为1.50m;6、7安装有球阀和截止阀两种管件,管径为φ(27*3)mm;8管为φ(27*3)mm不锈钢管;9管为

φ(27*2.75)mm镀锌钢管,直管阻力的两侧压口间距离为1.5m;10管为突然扩大管,管子由φ(22*3)mm扩大到φ(48*3)mm。各测量元件两侧压口,均与压差传感器相连,系统流量由涡轮流量计3测量。

图1:流体阻力实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

1—水箱;2—水泵;3—涡轮流量计;4—主管路切换阀;5—层流管;6—截止阀;7—球阀;8—不锈钢管;

9—镀锌钢管;10—突扩管;11—流量调节阀(闸阀);12—层流管流量阀(针阀);13—变频仪

五、 实验操作要点

(1) 开泵:打开各管路的切换阀门,关闭流量调节阀11,按变频仪13绿

色按钮启动泵,固定转速(频率在50Hz),观察泵出口压力表读数在0.2MPa左右时,即可开始实验。

(2) 排净系统(各主管及测压管线中)气体:设备主管和测压管线中的气

体都要排净,其他方法是打开流量调节阀11数十秒后在关闭。这时流量为零,待数十秒后,观察压差传感器指示读数是否为零(允许有1~3Pa的波动,可以在记录和计算时扣除),否则需要重新排气。

(3) 实验测取数据:需测定哪个元件,则打开哪个管路的切换阀和测压管

线上的切换阀,其余管路的切换阀和测压管线上的切换阀都关闭。流量由小到大,测取10~12组数据,然后再由大到小测几组数据,以检查数据的重复性。测定突然扩大管、球阀、截止阀的局部阻力时,可各测取3组数据。层流管的流量用量筒与秒表测取。

(4) 测完一个元件的数据后,应将流量调节阀11关闭,观察压差传感器

指示读数是否为零(允许有1~3Pa的波动,可以在记录和计算时扣除),否则需要重新排气。

(5) 层流实验时,应关闭流量调节阀11。变频仪13频率,应调到12~15Hz

情况下,用层流管流量阀(针阀)12调节流量,用量筒与秒表测取

数据。

要了解各种阀门的特点,学会阀门的使用,注意阀门的切换。

六、 实验数据分析

1、光滑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1:不锈钢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在21℃下,水的密度为=1000kg/,粘度为=0.981mPa·s。

u=,Re=,λ=,Blasius-λ=0.3163/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Re= = = =117772.50

λ= = = =0.018635093

Blasius-λ=0.3163/= 0.3163/= 0.017074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整理得表2。

表2:不锈钢管整理后数据

分别做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得图2。

图2:不锈钢管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

2、粗糙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3:镀锌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在22℃下,水的密度为=1000kg/,粘度为=0.958mPa·s。

u=,Re=,λ=,Blasius-λ=0.3163/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Re= = ==118666.1

λ=

== =0.029906

Blasius-λ = 0.3163/= 0.3163/= 0.017042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整理得表4。

表4:镀锌管整理后数据

分别做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得图3。

图3:镀锌管Re与λ(Re)和λ(Blasius)的双对数关系图

3、突然扩大管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5:突扩管原始测量数据

已知u=,ξ=1—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0.608, ===4.188ξ=1—=1— =0.728

将其余原始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表6:

4、球阀与截止阀的数据记录及整理

表7:球阀原始测量数据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u==4.52

将其余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4.52m/s,2.89m/s,1.53m/s, =2.98 m/s,1.01Kpa

ξ===0.227

表8:截止阀原始测量数据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结果如下:

u==4.01

将其余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求得:

4.01m/s,2.88m/s,1.42m/s,

=2.77m/s,16.03Kpa

ξ===4.18

七、 结论与分析

1、结论

(1) 湍流时,光滑管的λ-Re实验曲线与Blasius关系曲线较为接近,说明

Re在3X~范围内,λ-Re实验曲线较好地满足了Blasius关系。粗糙管的λ-Re实验曲线与Blasius关系略有出入。

(2) 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ξ=0.703,球阀的局部阻力系数ξ=0.227,

截止阀的局部阻力系数ξ=4.18。

(3) 光滑管和粗糙管的Re数量级为。 (4) 局部阻力系数λ随Re的增大而减小。

(5) 由于各项参数与流速的共同影响,实验中没有满足层流的条件,实验

中也未发生层流。

2、误差分析

(1) 实验中水温一直在不断升高,记录时只取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 (2) 压力表的读数一直在不断变化,记录时只读取平均压力。 (3) 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复杂,误差传递和积累较大。 (4) 调节完流速后,读数时流速可能未完全稳定。 (5) 实验仪器本身带有一定的误差。

八、 参考文献

1、《化工原理及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2、《化工原理》 ,第二版

九、 思考题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

空气是可压缩流体,如果不把空气排尽,使管路中的水成为不连续的流体,影响实验效果,而实验中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均只适用于连续性不可压缩流体。

2、在不同设备(包括相对粗糙度相同而管径不同)、不同温度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一条曲线上?

3

答:由Redu,2dp联立得:2dp,可知λ-Re曲线受ρ、d、l、μ

lu2lRe22等的影响,故由于设备和温度不同,摩擦阻力和承受面积不一样,所以不一定在一条曲线上,

当管壁的相对粗糙度相等时,会关联在一条曲线上。

3、以水为工作流体所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牛顿型流体?为什么?

35

答,能,因为由实验证明在湍流区Re10~10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式遵循Blasius

0.25

关系式,即0.3163/Re,而对于其他牛顿型流体,Re反应了该流体的流动性质,虽

然其他牛顿型流体密度与水不一样,但是最终在。 4、测出的直管摩擦阻力与设备的放置状态有关吗?为什么?(管径、管长相同,且R1=R2=R3)

22

答:与设备的放置状态无关。由伯努利方程:zu1p1zu2p2H,

12f

2gg2gg

2

lupp

Hfz1z21g2,其中Hfd2g。因为U型管所测得的即是两点间的势能

差,即为(z1z2)

p1p2

,当R相同时,三次的摩擦阻力系数也相等。 g


相关内容

  •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
  •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实验指导书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4.掌握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 2-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流体经直管和管阀件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于雷诺准数Re的关系. 3. 测定流体流经闸阀等管件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 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适用方法. 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件,并了解其作用. 二 ...

  • 管路沿程阻力测定
  • 管路沿程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流体流经管道时沿程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2.测定流体流过直管时的摩擦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与Re 的关系: 3, .测定流体经过管件时的局部阻力,并求出阻力系数ζ: 4.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会 ...

  • 实验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测定实验
  • 实验三 直管阻力.局部阻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管阻力的测定方法,计算出摩擦系数λ和雷诺准数Re,在双 对数坐标纸上作λ-Re关系曲线: 2. 学习用U型压差计测量管件局部阻力损失的方法,计算局部阻力系 数ξ.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连续流动时,由于内摩擦和旋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 ...

  • 实验3流体阻力系数测定
  • 实验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 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 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 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 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 方程与Blasius 方程相比较 实验原理: ...

  • 流体输送实验指导书
  •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系列之 流体输送单元操作实训装置 实训操作指导书 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 2010.10 目 录 目 录 ......................................................... 2 一.前言 ......................... ...

  •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 化工原理 实 验 指 导 书 编写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系 2014.6 目 录 实验一 雷诺实验 .......................................................................................... ...

  • 自己写的流体力学综合实验答案
  •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 2. 测定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Q.压头H.效率η和轴功率Na,通过实验测出在一定的转速下H-Q.Na-Q及η-Q之间的关系,并以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 ...

  •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班 级: 031112班 小 组: 第六组 指导老师: 刘慧仙 组 长: 陈 名 组 员: 魏建武 曹 然 目录 实验时间: 2013年10月18日 目录 目录 一.实验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