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的提出、定理与推论的证明、实际问题的解决及习题的变式引申,培养学生的观察、证明、建模、创新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思考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带量角器,圆规,直尺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如图 △ABC中AB=AC请你说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生答: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师:作这条辅助线有几种说法?

生答:有三种。1、作顶角平分线、2、底边上的高、3、底边上的中线 C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师:请同学们看思考 (课件演示)

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

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学生阅读:

生1答:能同时到达

生2答:不能同时到达

师:他们两个同学谁是正确的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三)、尝试探索,实验猜想

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段AB,分别以点A和点B为一边,在AB的同侧画两个相等的角∠PAB和∠QBA,延长AP和BQ相交与点C。(如图1)用直尺量一量BC与AC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改变∠PAB和∠QBA的大小(∠PAB和∠QBA),重复上面的操作,你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生: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进一步试验验证

师:实验总是存在着误差,我们必须用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下面我们进行一下证明

(四)、推理论证:

已知:如图,在ΔOAB中,∠A=∠B,求

证:OA=OB.

分析:请大家思考.

(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来.等大部分学生

思考出来时,找同学说出解题过程,面向全

体学生.)

生:我们这里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所以我

们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要把两条线段放

到两个三角形中。

生:证明:过O点作OC⊥AB,垂足为C.

在ΔOAC和ΔOBC中,

∠A=∠B

∠OCA= ∠OCB=90°

OC=OC

∴ ΔOAC ≌ΔOBC ∴ OA=OB C

师:这样我们得到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件演示)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运用提高,形成技能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 如图,∠CAE是△ ABC的外角,∠1=∠2,

AD∥BC。 求证:AB=AC D 分析:请大家思考

生: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AD∥BC,所以我们可以找出∠B,∠C与∠1,∠2的关系。可以找出∠B,∠C与的关系。 证明: C ∵AD∥BC,

∴∠1=∠B(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B=∠C,

∴AB=AC(等边对等角)。

(六)、实践深入

[例2]如图(1),标杆AB的高为5米,为了A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

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

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米,•绳子

CD和CE要多长?

生:分析

显然绳长CD和CE是相等的。问题实际BE就是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等腰三角形的(1)腰长,如果我们能以适当的比例画出这个等

腰三角形,量出它的腰长,就就能得到绳长了

生: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即为1cm代表1m).

(1)作线段DE=4cm;

(2)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MN,与DE交于点B;

(3)在MN上截取BC=2.5cm;

(4)连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

CD的长,•就可以算出要求的绳长.

练习 如图,在ΔABC中,O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过O点作BC的平行线分别与AB和

AC交于M和N.

(1)图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有几个?

(2)线段BM、CN与MN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练习,找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八、归纳小结,延伸提高 B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①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叙述为:等角对等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思想方法: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现在有两个:

(1)利用三角形全等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九、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必做题:教材53页练习

选做题:56页习题5题

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的提出、定理与推论的证明、实际问题的解决及习题的变式引申,培养学生的观察、证明、建模、创新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思考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带量角器,圆规,直尺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如图 △ABC中AB=AC请你说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生答: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师:作这条辅助线有几种说法?

生答:有三种。1、作顶角平分线、2、底边上的高、3、底边上的中线 C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师:请同学们看思考 (课件演示)

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

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学生阅读:

生1答:能同时到达

生2答:不能同时到达

师:他们两个同学谁是正确的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三)、尝试探索,实验猜想

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段AB,分别以点A和点B为一边,在AB的同侧画两个相等的角∠PAB和∠QBA,延长AP和BQ相交与点C。(如图1)用直尺量一量BC与AC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改变∠PAB和∠QBA的大小(∠PAB和∠QBA),重复上面的操作,你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生: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进一步试验验证

师:实验总是存在着误差,我们必须用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下面我们进行一下证明

(四)、推理论证:

已知:如图,在ΔOAB中,∠A=∠B,求

证:OA=OB.

分析:请大家思考.

(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来.等大部分学生

思考出来时,找同学说出解题过程,面向全

体学生.)

生:我们这里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所以我

们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要把两条线段放

到两个三角形中。

生:证明:过O点作OC⊥AB,垂足为C.

在ΔOAC和ΔOBC中,

∠A=∠B

∠OCA= ∠OCB=90°

OC=OC

∴ ΔOAC ≌ΔOBC ∴ OA=OB C

师:这样我们得到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件演示)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运用提高,形成技能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 如图,∠CAE是△ ABC的外角,∠1=∠2,

AD∥BC。 求证:AB=AC D 分析:请大家思考

生: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AD∥BC,所以我们可以找出∠B,∠C与∠1,∠2的关系。可以找出∠B,∠C与的关系。 证明: C ∵AD∥BC,

∴∠1=∠B(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B=∠C,

∴AB=AC(等边对等角)。

(六)、实践深入

[例2]如图(1),标杆AB的高为5米,为了A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

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

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米,•绳子

CD和CE要多长?

生:分析

显然绳长CD和CE是相等的。问题实际BE就是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等腰三角形的(1)腰长,如果我们能以适当的比例画出这个等

腰三角形,量出它的腰长,就就能得到绳长了

生: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即为1cm代表1m).

(1)作线段DE=4cm;

(2)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MN,与DE交于点B;

(3)在MN上截取BC=2.5cm;

(4)连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

CD的长,•就可以算出要求的绳长.

练习 如图,在ΔABC中,O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过O点作BC的平行线分别与AB和

AC交于M和N.

(1)图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有几个?

(2)线段BM、CN与MN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练习,找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八、归纳小结,延伸提高 B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①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叙述为:等角对等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思想方法: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现在有两个:

(1)利用三角形全等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九、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必做题:教材53页练习

选做题:56页习题5题

C


相关内容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 <12.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中学 陈素冰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12.3.1). 本节课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二课时--"等腰 ...

  •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 <相似三角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27.2相似三角形"(第二课时) 2.内容解析 在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图形的全等,也研究了一些图形的变换,本章将在此基 ...

  •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提炼
  • 摘 要:初一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学习一个判定条件时,感觉有所收获,在学好所有的判定条件后,再来做三角形全等的练习时,就感觉无从下手.针对以上问题,最好的策略是提炼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关键词:提炼: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是知识的精髓,又是 ...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 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 18.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罗军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的方法,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掌握"斜边直角边"这一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2. 会利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和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3. ...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1
  • 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9正方形的判定
  • 9正方形的判定 强立新 教学目的 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通过运用正方形的判定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正方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完美的正方形的图形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一.设疑自探 1.矩形.菱形是怎样的特殊平行四边 ...

  •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大家的符号意识. 二.重点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及证明等问题. 三.学习 ...

  •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 梅田中学(本部)课例展示资料(数学组)--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时 间:2009-1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