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过秦论教案

十九 过 秦 论

贾谊

政论文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化常识,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知识。

2. 学生懂得作者运用欲抑先扬、铺陈夸张、对比的手法,形成铺张扬厉、气势沛然的说理艺术特色。 3. 学生理解历史兴亡取决于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化常识,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懂得作者运用欲抑先扬、铺陈夸张、对比的手法,形成铺张扬厉、气势沛然的说理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高一我们学过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作者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秦爱纷奢”。不同的人其实对秦国灭亡的原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篇论述秦朝速亡原因的文章《过秦论》。

二、 作者简介:(结合课文注释1)

1. 作者简介

贾谊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文帝即位后,任为博士,受到文帝的重视, 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贾谊被排挤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

贾谊被贬谪到偏远的长沙,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汉文帝七年(前173年),贾谊被拜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 和《论积贮疏》。(《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有《贾长沙集》。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三、 学生朗读全文,初步疏通课文内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一)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字音字形。

(二)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难点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通假字

1.孝公既没 通“殁” 2.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 3.合从缔交 通“纵” 4. 赢粮而景从 通“影” 5.百有余年矣 通“又” 6. 倔起于阡陌之中 通“崛” 古今异义

1.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毫不费力 黄河以西 2. 山东豪俊遂并起 崤山之东 词类活用

1. ,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用席子 名作状

2. 对外 名作状 使……争斗 使动用法 3. 向南 名作状 4. 约从离衡 使……离散 使动用法 5. 逐北 逃兵 动作名 6. 流血橹 使……漂浮 7. 使……退却 使动用法 8. 以为 坚固的屏障 形作名 9. 称帝称王 名作动 10. 瓮 用瓮作 名作动 用绳系 名作动 11. 从 像影子一样 名作状 12. 对内 名作状 13. 弱秦 使……弱小 形作使动 14. 愚黔首 使……愚弄 使动用法 15. 变小变弱 形作动 16. 集 名作状 像回声一样 名作状 17. 同列 招致 名作动 使……朝拜 使动用法 一词多义:

北 追亡逐北 败兵 北收要害之郡 向北

将军战河北 北面 因 因利乘便 趁着 因遗策 沿袭

虎因喜,计之曰 于是 因河为池 凭着 致 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致万乘之势 达到

延 延及孝文王 延续 秦人开关延敌 迎接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策 因遗策 策略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

弱 弱国入朝 弱小 不若孀妻弱子 年幼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 率领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特殊句式: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前 3.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后 4. 崤函之固,自若也 宾前 重点实词、虚词

1.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务耕织 窥伺 从事,致力 ..2. 昭襄蒙故业 承接,继承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合从缔交 吝惜 缔结盟约 .4. 兼韩、魏、燕、„„杜赫之属 聚集 类 类 ...5. 叩关而攻秦„„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攻打,攻击 徘徊不敢前进 .6. 亡矢遗镞 丢失 箭头 困苦不堪 ...7. 享国之日浅„„及至始皇 在位,治国 等到 8. 发展 功业 ..9. 振长策„„履至尊„„鞭笞天下 举起 鞭子 登上 奴役 ...10.委 交给,托付 仇 ..11. 践华为城„„金城千里 踏 坚固 ..12. 余威震于殊俗„„瓮牖绳枢之子 不同 窗 ..13. 而迁徙之徒也 被征发 14. 蹑之间„„揭竿为旗 置身于 队伍,军队 举 ..15.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锋利 强,高 ..16. 与陈涉度长絜大 衡量 ..17.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起事,首事 毁灭 ..18. 之地 小 19. 之中 田野 四、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1.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 学生思考: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第1段 秦孝公依仗有利的地理条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对内任用商鞅变法,对外实行连横

策略,秦国开始强大。

第2段 孝公死后,秦国继续发展壮大,诸侯各国共谋弱秦,结果从散约败,为秦屈服。

第3段 叙述秦国鼎盛时期——秦始皇时代。吞并六国,威震天下。

第4段 秦统一天下后转入守势。 于是废先王之道 笔锋顿转,评述史实,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文章中心观点

张本,“过秦之论”自此开始。

守策都是愚民、弱民、防民之策,国家因此危机四伏。

第5段 强秦迅速灭亡。

第6段 卒章显志,点出“过秦”的主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师:《过秦论》被誉为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评论家都认为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没有这种感受?你认为文章的这股磅礴之气、雄伟之气从哪几个方面得来的?

1.学生散读全文。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对比手法的运用: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磅礴,跌宕恣纵,有说服力,激昂有力。

四个方面: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欲抑先扬的手法)

秦与六国的对比(写六国之强,衬托秦国之强)

秦与陈涉的对比(秦的强大与陈涉的卑微弱小形成对比,陈涉的平凡,反衬出消灭秦国之轻易,

突出秦国从强大走向灭亡的迅速。)

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力量、抗秦的结果)

多层对比,说明秦王朝兴盛也快,灭亡也速,归根结底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铺陈手法的运用,大量排比、对偶句式,加强文章气势,句式铺陈累加的写法,凝重逼人。相同句式的列举,读来铿锵有致,富于节奏感,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例句:

第2段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极写六国各方超越秦国的盛况——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四君子品德之高、威望之重,人才济济,势力之强,实际是反衬秦国实力之强。

第1段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一统天下的野心。

第2段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铺叙秦朝开拓疆土、发展壮大的速度之

快、规模之大。

第6段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强调陈涉之弱。

3)夸张、渲染手法的运用:

①作者列举的二十名六国之士并非同时出现,作者为了强调当时秦国无敌于天下,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谈。

②作者夸大了六国联合攻秦的史实,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目的还是夸张渲染秦之

强大,使攻守、强弱的对比更加强烈。

③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秦的不可一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人民奋起支持陈涉

十九 过 秦 论

贾谊

政论文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化常识,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知识。

2. 学生懂得作者运用欲抑先扬、铺陈夸张、对比的手法,形成铺张扬厉、气势沛然的说理艺术特色。 3. 学生理解历史兴亡取决于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化常识,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懂得作者运用欲抑先扬、铺陈夸张、对比的手法,形成铺张扬厉、气势沛然的说理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高一我们学过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作者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秦爱纷奢”。不同的人其实对秦国灭亡的原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篇论述秦朝速亡原因的文章《过秦论》。

二、 作者简介:(结合课文注释1)

1. 作者简介

贾谊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文帝即位后,任为博士,受到文帝的重视, 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贾谊被排挤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

贾谊被贬谪到偏远的长沙,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汉文帝七年(前173年),贾谊被拜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 和《论积贮疏》。(《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有《贾长沙集》。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三、 学生朗读全文,初步疏通课文内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一)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字音字形。

(二)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难点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通假字

1.孝公既没 通“殁” 2.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 3.合从缔交 通“纵” 4. 赢粮而景从 通“影” 5.百有余年矣 通“又” 6. 倔起于阡陌之中 通“崛” 古今异义

1.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毫不费力 黄河以西 2. 山东豪俊遂并起 崤山之东 词类活用

1. ,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用席子 名作状

2. 对外 名作状 使……争斗 使动用法 3. 向南 名作状 4. 约从离衡 使……离散 使动用法 5. 逐北 逃兵 动作名 6. 流血橹 使……漂浮 7. 使……退却 使动用法 8. 以为 坚固的屏障 形作名 9. 称帝称王 名作动 10. 瓮 用瓮作 名作动 用绳系 名作动 11. 从 像影子一样 名作状 12. 对内 名作状 13. 弱秦 使……弱小 形作使动 14. 愚黔首 使……愚弄 使动用法 15. 变小变弱 形作动 16. 集 名作状 像回声一样 名作状 17. 同列 招致 名作动 使……朝拜 使动用法 一词多义:

北 追亡逐北 败兵 北收要害之郡 向北

将军战河北 北面 因 因利乘便 趁着 因遗策 沿袭

虎因喜,计之曰 于是 因河为池 凭着 致 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致万乘之势 达到

延 延及孝文王 延续 秦人开关延敌 迎接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策 因遗策 策略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

弱 弱国入朝 弱小 不若孀妻弱子 年幼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 率领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特殊句式: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前 3.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后 4. 崤函之固,自若也 宾前 重点实词、虚词

1.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务耕织 窥伺 从事,致力 ..2. 昭襄蒙故业 承接,继承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合从缔交 吝惜 缔结盟约 .4. 兼韩、魏、燕、„„杜赫之属 聚集 类 类 ...5. 叩关而攻秦„„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攻打,攻击 徘徊不敢前进 .6. 亡矢遗镞 丢失 箭头 困苦不堪 ...7. 享国之日浅„„及至始皇 在位,治国 等到 8. 发展 功业 ..9. 振长策„„履至尊„„鞭笞天下 举起 鞭子 登上 奴役 ...10.委 交给,托付 仇 ..11. 践华为城„„金城千里 踏 坚固 ..12. 余威震于殊俗„„瓮牖绳枢之子 不同 窗 ..13. 而迁徙之徒也 被征发 14. 蹑之间„„揭竿为旗 置身于 队伍,军队 举 ..15.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锋利 强,高 ..16. 与陈涉度长絜大 衡量 ..17.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起事,首事 毁灭 ..18. 之地 小 19. 之中 田野 四、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1.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 学生思考: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第1段 秦孝公依仗有利的地理条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对内任用商鞅变法,对外实行连横

策略,秦国开始强大。

第2段 孝公死后,秦国继续发展壮大,诸侯各国共谋弱秦,结果从散约败,为秦屈服。

第3段 叙述秦国鼎盛时期——秦始皇时代。吞并六国,威震天下。

第4段 秦统一天下后转入守势。 于是废先王之道 笔锋顿转,评述史实,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文章中心观点

张本,“过秦之论”自此开始。

守策都是愚民、弱民、防民之策,国家因此危机四伏。

第5段 强秦迅速灭亡。

第6段 卒章显志,点出“过秦”的主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师:《过秦论》被誉为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评论家都认为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没有这种感受?你认为文章的这股磅礴之气、雄伟之气从哪几个方面得来的?

1.学生散读全文。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对比手法的运用: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磅礴,跌宕恣纵,有说服力,激昂有力。

四个方面: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欲抑先扬的手法)

秦与六国的对比(写六国之强,衬托秦国之强)

秦与陈涉的对比(秦的强大与陈涉的卑微弱小形成对比,陈涉的平凡,反衬出消灭秦国之轻易,

突出秦国从强大走向灭亡的迅速。)

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力量、抗秦的结果)

多层对比,说明秦王朝兴盛也快,灭亡也速,归根结底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铺陈手法的运用,大量排比、对偶句式,加强文章气势,句式铺陈累加的写法,凝重逼人。相同句式的列举,读来铿锵有致,富于节奏感,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例句:

第2段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极写六国各方超越秦国的盛况——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四君子品德之高、威望之重,人才济济,势力之强,实际是反衬秦国实力之强。

第1段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一统天下的野心。

第2段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铺叙秦朝开拓疆土、发展壮大的速度之

快、规模之大。

第6段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强调陈涉之弱。

3)夸张、渲染手法的运用:

①作者列举的二十名六国之士并非同时出现,作者为了强调当时秦国无敌于天下,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谈。

②作者夸大了六国联合攻秦的史实,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目的还是夸张渲染秦之

强大,使攻守、强弱的对比更加强烈。

③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秦的不可一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人民奋起支持陈涉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 2 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4 5 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

  • 2013初中七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
  • 初一基础理论教案第一课 教师: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 教师 1 2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2课 教师 3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3 课 教师 4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4 课 教师 5 6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5课 教师 7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6课 教师 学习自编操 篮球 教 ...

  • 19.一面教案设计
  • <一面>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露年级上册 19 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 ...

  • 19聪明的小白兔(一)_教案
  • 材:语文(S)一年级上册 文:19 聪明的小白兔(一) 块: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设计思路 这篇童话写的是小白兔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事.本课写字任务比较简单, 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悟南瓜的"大""重"和小白兔细 观 ...

  •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6(19)教案人教版PEP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6(19)教案 人教版PEP 重点:单词:balloon, kite, plane, bal, cat, boat, doll. 难点:单词:balloon, plane的发音:Let's do部分动作单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l. 教师准备ball,balloon,kite ...

  • 教务处九月份工作简报[4](2)
  • 江苏省宿豫中学 教学工作处工作简报 二○一五年秋季第04周 (总第四期) 教学工作处编印 2015年9月25日 常规检查: 一. 查课 总体印象:全校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学生打磕睡.睡觉等情况较上周有 明显的改观. 周六(9.19)下午第一节,全校各班大多数课堂良好. 高三(7)班最后一排靠南边窗户第 ...

  • 七年级上体育教案2013-2014
  • 初 一 体 育 与 健 康 教 育 教 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张盛强 1 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1课 2 3 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3课 4 5 6 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6课 7 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7课 8 9 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9课 10 7年级体育与健康 ...

  •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特色教案
  •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特色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 ...

  •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 19.蓝色的树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片,谈话引入 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