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与解剖参数对照观测

4514

2009,147(2):142‐148.[9]储辉,黄洪,陈明亮,等.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空心

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4):504‐506.[10]魏更生.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及治疗策略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1398‐1401.

[11]LeonardssonR,HommelA,GarellickG,etal.Placed

femoralneckfracture:anationalsurveyof4467patients[J].JBoneJointSurgAm,2013,95(18):1693‐1699.[12]EstradaLS,VolgasDA,StannardJP,etal.Fixationfail‐

ureinfemoralneckfractures[J].ClinOrthopRelatRes,2002,39(9):110‐118.

[13]王建伟,黄桂成,马勇,等.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早期闭合

复位对骨折预后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87‐289.[14]戚珊红.移位股骨颈头下骨折模拟C臂X射线机观察闭

合复位的真实精确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643‐1647.[15]EschlerA,BrandtS,GiererP,etal.Angularstablemulti‐

plescrewfixation(TargonFN)versusstandardSHSforthefixationoffemoralneckfractures[J].Injury,2014,45SupplS1:76‐80.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8‐30)

・经验交流・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4.33.033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与解剖参数对照观测

周 羽,韩中保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

  摘 要:目的 对比观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与尸体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轴型皮瓣或预

构组织皮瓣正确选择供血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1)解剖组:选取12具尸体24侧下肢标本,精细解剖显露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血管。(2)IADSA组:筛选20例健康成人40侧下肢行IADSA并获取图像。对照观测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 (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及外侧支起始点直径:解剖组外径分别为(3.79±0.67)、(2.46±0.36)mm;IADSA组分别为(2.65±0.63)、(1.75±0.18)mm,解剖组外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剖组内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无差异。(2)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的横径与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腔呈圆形。(3)男、女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外径及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较女性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长,直径粗。结论 术前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检查对临床正确选择轴型皮瓣或预构组织皮瓣供血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48(2014)33‐4514‐03  皮瓣移植技术是修复皮大面积肤及软组织缺损最主要的手段,预构皮瓣已成为目前修复复杂创伤畸形的新兴技术[1‐2]。无论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组织坏死仍然是医师长期探索的问题,目前其机制研究及防治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3]。术前对供血血管长度、直径等解剖参数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指导预构技术手术对待选血管的筛选和截取,减少术后皮瓣组织坏死机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提供了微创可行的方法。IADSA是许多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4‐5],但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术前IADSA检查的价值研究尚少见,而且测量数值是否可靠值得深入研究。所以,本文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研究对象,对照观测经IADSA与尸体解剖测量数值,探讨IADSA在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术前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2具尸体24侧下肢标本设为解剖组,其中,男8具,女4具,死亡年龄23~52岁,平均(43.2±10.5)岁,下肢长(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78.3~89.2cm,平均(83.6±6.41)cm;筛选20例健康成人40侧下肢设为IADSA组,均取得知情同意做双侧下肢血管三维CT重建图像(SC‐

TA)观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

(41.4±14.7)岁,下肢长76.8~88.1cm,平均(81.4±5.77)cm,两组在年龄、性别、下肢长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解剖组 在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连线上作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阔筋膜,纵行切开阔筋膜,钝行分离,找到股外侧肌、股直肌之间的间隙。分离股直肌后侧肌膜、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的前侧的肌膜,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外径及下行支[6]。游标卡尺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内、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1.1.2 IADSA组 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螺旋CT扫描:术前实验对象碘过敏试验阴性,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偶耐派克350[碘海醇注射液,成分:碘海醇755.0mg/mL,氨丁三醇1.2mg/mL,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美国GE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200mA:层厚5mm(最后可拆成0.625mm的原始图像),扫描范围由髂前上棘至髌骨上缘,将其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利用AW4.4三维重建软件,将获取的CTA资料导

*基金项目:盐城市科技局医学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YK2011130)。 作者简介:周羽(1969-),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创伤

修复的研究。

表1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测量值总体比较±s,mm)

组别解剖组IADSA组tP  

4515

n1220

降支起点前后外径3.79±0.672.65±0.63a

6.86<0.05

降支起点横外径3.89±0.612.83±0.58a

6.95<0.05

降支起点前后内径2.71±0.572.65±0.63

0.38>0.05

降支起点横内径2.90±0.632.83±0.58

0.45>0.05

外侧支起点

外径2.46±0.361.75±0.18a

9.12<0.01

外侧支起点

内径1.78±0.231.75±0.18

0.58>0.05

外侧支起点至降支起点的距离37.2±4.6435.5±5.13

1.3020.

:P<0.05,与解剖组比较。

表2  血管解剖测量值在性别、前后径横径方面比较±s,mm)

项目

降支起点前后外径降支起点横外径外侧支起点直径

外侧支起点至降支起点的距离

解剖组

男(n=16)4.17±0.434.31±0.112.70±0.0540.2±1.75

女(n=8)3.02±0.303.06±0.121.97±0.0831.2±1.68

t6.7725.1626.7011.95

P<0.01<0.01<0.05<0.01

男(n=24)3.15±0.113.29±0.121.88±0.0738.6±1.03

女(n=16)1.90±0.082.14±0.071.55±0.0730.9±5.36

t39.0938.4513.856.89

P<0.01<0.01<0.01<0.01

入个人计算机,采用表面重建方法重建股部血管的图像。应用

AW4.4三维重建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直径及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使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解剖组所示旋股外侧动脉及外侧支 解剖学走行见图1。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及至外侧支显露清楚。

2.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显示图 IADSA显示健康成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起点、血管走行清晰,见图2。

2.3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测量值及比较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讨  论

现代交通、工业外伤和恶性肿瘤手术创伤等所致的严重毁形性病例逐年增多,病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需要更多组织材料填充覆盖创面以恢复外形。皮瓣移植技术是修复皮大面积肤及软组织缺损这类创伤最主要的手段。3.1 供血血管IADSA测量在皮瓣移植技术中的意义 皮瓣移植技术是将身体一处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向另一处转移。在皮瓣形成、转移过程中始终需要良好的血供以保证皮瓣的生物活性,因此随意型皮瓣必须按长宽比例进行设计,大面积移植时受限较大。有现成的知名血管分布的轴型皮瓣以及人为重组解剖结构形成有轴型血管滋养的预构皮瓣,突破了随意型皮瓣的限制和传统解剖学的束缚,极大提高了疗效。作为影响皮瓣成活的关键组成部分供血血管的选择,需要深入研究。许多研究表明,血管重要测量数值(如血管中心线、长度、逐点直径、分支走向、曲率等)作为手术辅助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7‐8]。轴型或预构皮瓣的成功修复创伤与现成或植入的轴型血供血管息息相关,其中一部分病例需要受区与供区皮瓣血管成功吻合,所以术前供血血管的参数测量对手术设计及术后皮瓣血管化有重要意义:(1)以往设计皮瓣选择血管是根据正常解剖情况,经验性估算,而可能发生的血管变异、病变等情况往往而在术中才被发现从而放弃术前的设计。术前的血管造影提供相对正确的解剖参数,从而避免手术的盲目性;(2)减少手术分离血管,减轻不必要的创伤。术前血管造影,明确需要的适宜供血血管及其解剖学数据,指导术中最短距离分离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暴露;(3)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正确选择供血血管,术前就能基本了解个体供血血管的逐点直径、长度、分支走向、曲率的实际数值,而非普遍化的解剖参数。3.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特点及IADSA与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处外径;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至外  ①:

侧支起点长度;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起点外径。

图1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外侧支的解剖

图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造影及重建图

尸体解剖参数对照观测的临床意义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由旋股外侧动脉干或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

4516

之间向外下方走行,走行3~5cm即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因其血管蒂长、管径粗、切取方便、

[9‐10]

分支丰富等优点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有必要对其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IADSA与尸体解剖参数对照观测,数据显示旋股外侧降支及其侧支动脉的血管造影直径测量值小于解剖组血管外径测量值,解剖组分别为(3.79±0.67)、(2.46±0.36)mm;IADSA组分别为(2.65±0.63)、(1.75±0.18)mm。其原因可能是血管造影显示的是血管内腔的直径,而解剖测量的是血管外径,两者相差两倍的血管壁厚度,因此,选择供血血管时需要充分考虑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而解剖组血管内径与IADSA血管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ADSA测量值接近于正常值。由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至侧支起点血管无迂曲,造影时血管充分伸张,无血管叠影,所以血管造影长度的测量值接近解剖值,无明显测量误差,可以作为术前设计参考。

综上所述,术前IADSA检查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侧支作为轴型或预构皮瓣供血血管修复严重创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李青峰,昝涛,李海洲,等.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分型与

治疗建议[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3):257‐261.[2]LiQ,ZanT,GuB,etal.Faceresurfacingusingacervico‐

thoracicskinflapprefabricatedbylateralthighfascialflapandtissueexpander[J].Microsurgery,2009,29(7):515‐

523.

马旭.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91‐693.代自伦,魏英,邓治强.MRA、CTA及DSA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评估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0):1097‐1099.李培,毛光兰,付升旗,等.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379‐383.李青峰,昝涛,顾斌,等.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2):116‐122.李培,毛光兰,付升旗,等.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379‐383.陈胜华,徐达传,周小兵,等.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

[3][4]

[5]

[6][7]

[8]

学杂志,2010,28(3):237‐241.[9]刘智伟,余斌,覃承诃,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

复下肢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2):212‐215.[10]高顺红,陈超,焦成,等.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血的游离

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27(3):201‐204.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9‐15)

10.3969/j.issn.1671‐8348.2014.33.034・经验交流・  doi:

超强磁铁辅助四肢金属异物取出的临床评价

1△

*

袁翠华,蒋 垚,王 旭,周之平,林少平,李惠梅,程宏振

(1.苏州大学医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宁德355300)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强磁铁(钕铁硼永磁王磁铁)在辅助骨科取磁性金属异物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传统的X线光机辅助

取四肢磁性异物的方法设为对照组;把钕铁硼永磁铁辅助下四肢取磁性异物的方法设计为试验组。记录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及X射线曝光的次数。将试验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98±3.92)min,X射线曝光次数中位数为0次;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91±11.87)min,X射线曝光次数中位数为5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取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时间短,所需X线光机的曝光次数少,该方法取磁性异物简单、安全。

关键词:磁性异物;金属;钕铁硼永磁铁;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48(2014)33‐4516‐03  取四肢磁性微细金属异物在骨科日常诊治中经常遇到。微细金属异物存留体内多为爆炸伤、机器压榨伤、铁砂枪弹伤、

[1]

若不取出将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这些异物存留于体内,

有可能造成创口感染、疼痛、二期感染,乃至败血症的发生。目前文献上针对骨科四肢取磁性异物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超强磁铁辅助下取磁性异物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8月至2013年10月四肢磁性异物残留在本院骨科行取异物手术患者41例。病例资料分组

按照随机化原则的办法:门诊病历尾号为单数的归入依据传统方法取磁性异物组(对照组),门诊病历尾号为双数归入超强磁铁辅助下取磁性异物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0.5岁;其中爆炸伤3例、机器压榨伤9例、铁砂枪弹伤1例、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6例,均无合并伤。试验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6~60岁,平均33.0岁;其中爆炸伤5例、机器压榨伤7例、铁砂枪弹伤2例、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8例,其中2例多次求诊本院取异物失败,到本院时已合并创口感染。

*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10‐1‐48)。 作者简介:袁翠华(1979-),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现工作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

东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Tel:18650503500;E‐mail:38106179@qq.com。

4514

2009,147(2):142‐148.[9]储辉,黄洪,陈明亮,等.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空心

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4):504‐506.[10]魏更生.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及治疗策略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1398‐1401.

[11]LeonardssonR,HommelA,GarellickG,etal.Placed

femoralneckfracture:anationalsurveyof4467patients[J].JBoneJointSurgAm,2013,95(18):1693‐1699.[12]EstradaLS,VolgasDA,StannardJP,etal.Fixationfail‐

ureinfemoralneckfractures[J].ClinOrthopRelatRes,2002,39(9):110‐118.

[13]王建伟,黄桂成,马勇,等.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早期闭合

复位对骨折预后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87‐289.[14]戚珊红.移位股骨颈头下骨折模拟C臂X射线机观察闭

合复位的真实精确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643‐1647.[15]EschlerA,BrandtS,GiererP,etal.Angularstablemulti‐

plescrewfixation(TargonFN)versusstandardSHSforthefixationoffemoralneckfractures[J].Injury,2014,45SupplS1:76‐80.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8‐30)

・经验交流・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4.33.033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与解剖参数对照观测

周 羽,韩中保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

  摘 要:目的 对比观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与尸体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轴型皮瓣或预

构组织皮瓣正确选择供血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1)解剖组:选取12具尸体24侧下肢标本,精细解剖显露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血管。(2)IADSA组:筛选20例健康成人40侧下肢行IADSA并获取图像。对照观测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 (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及外侧支起始点直径:解剖组外径分别为(3.79±0.67)、(2.46±0.36)mm;IADSA组分别为(2.65±0.63)、(1.75±0.18)mm,解剖组外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剖组内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无差异。(2)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的横径与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腔呈圆形。(3)男、女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外径及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较女性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长,直径粗。结论 术前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检查对临床正确选择轴型皮瓣或预构组织皮瓣供血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48(2014)33‐4514‐03  皮瓣移植技术是修复皮大面积肤及软组织缺损最主要的手段,预构皮瓣已成为目前修复复杂创伤畸形的新兴技术[1‐2]。无论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组织坏死仍然是医师长期探索的问题,目前其机制研究及防治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3]。术前对供血血管长度、直径等解剖参数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指导预构技术手术对待选血管的筛选和截取,减少术后皮瓣组织坏死机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提供了微创可行的方法。IADSA是许多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4‐5],但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术前IADSA检查的价值研究尚少见,而且测量数值是否可靠值得深入研究。所以,本文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研究对象,对照观测经IADSA与尸体解剖测量数值,探讨IADSA在轴型皮瓣或预构皮瓣术前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2具尸体24侧下肢标本设为解剖组,其中,男8具,女4具,死亡年龄23~52岁,平均(43.2±10.5)岁,下肢长(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78.3~89.2cm,平均(83.6±6.41)cm;筛选20例健康成人40侧下肢设为IADSA组,均取得知情同意做双侧下肢血管三维CT重建图像(SC‐

TA)观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

(41.4±14.7)岁,下肢长76.8~88.1cm,平均(81.4±5.77)cm,两组在年龄、性别、下肢长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解剖组 在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连线上作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阔筋膜,纵行切开阔筋膜,钝行分离,找到股外侧肌、股直肌之间的间隙。分离股直肌后侧肌膜、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的前侧的肌膜,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外径及下行支[6]。游标卡尺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内、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1.1.2 IADSA组 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螺旋CT扫描:术前实验对象碘过敏试验阴性,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偶耐派克350[碘海醇注射液,成分:碘海醇755.0mg/mL,氨丁三醇1.2mg/mL,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美国GE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200mA:层厚5mm(最后可拆成0.625mm的原始图像),扫描范围由髂前上棘至髌骨上缘,将其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利用AW4.4三维重建软件,将获取的CTA资料导

*基金项目:盐城市科技局医学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YK2011130)。 作者简介:周羽(1969-),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创伤

修复的研究。

表1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测量值总体比较±s,mm)

组别解剖组IADSA组tP  

4515

n1220

降支起点前后外径3.79±0.672.65±0.63a

6.86<0.05

降支起点横外径3.89±0.612.83±0.58a

6.95<0.05

降支起点前后内径2.71±0.572.65±0.63

0.38>0.05

降支起点横内径2.90±0.632.83±0.58

0.45>0.05

外侧支起点

外径2.46±0.361.75±0.18a

9.12<0.01

外侧支起点

内径1.78±0.231.75±0.18

0.58>0.05

外侧支起点至降支起点的距离37.2±4.6435.5±5.13

1.3020.

:P<0.05,与解剖组比较。

表2  血管解剖测量值在性别、前后径横径方面比较±s,mm)

项目

降支起点前后外径降支起点横外径外侧支起点直径

外侧支起点至降支起点的距离

解剖组

男(n=16)4.17±0.434.31±0.112.70±0.0540.2±1.75

女(n=8)3.02±0.303.06±0.121.97±0.0831.2±1.68

t6.7725.1626.7011.95

P<0.01<0.01<0.05<0.01

男(n=24)3.15±0.113.29±0.121.88±0.0738.6±1.03

女(n=16)1.90±0.082.14±0.071.55±0.0730.9±5.36

t39.0938.4513.856.89

P<0.01<0.01<0.01<0.01

入个人计算机,采用表面重建方法重建股部血管的图像。应用

AW4.4三维重建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直径及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使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解剖组所示旋股外侧动脉及外侧支 解剖学走行见图1。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及至外侧支显露清楚。

2.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显示图 IADSA显示健康成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起点、血管走行清晰,见图2。

2.3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测量值及比较 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讨  论

现代交通、工业外伤和恶性肿瘤手术创伤等所致的严重毁形性病例逐年增多,病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需要更多组织材料填充覆盖创面以恢复外形。皮瓣移植技术是修复皮大面积肤及软组织缺损这类创伤最主要的手段。3.1 供血血管IADSA测量在皮瓣移植技术中的意义 皮瓣移植技术是将身体一处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向另一处转移。在皮瓣形成、转移过程中始终需要良好的血供以保证皮瓣的生物活性,因此随意型皮瓣必须按长宽比例进行设计,大面积移植时受限较大。有现成的知名血管分布的轴型皮瓣以及人为重组解剖结构形成有轴型血管滋养的预构皮瓣,突破了随意型皮瓣的限制和传统解剖学的束缚,极大提高了疗效。作为影响皮瓣成活的关键组成部分供血血管的选择,需要深入研究。许多研究表明,血管重要测量数值(如血管中心线、长度、逐点直径、分支走向、曲率等)作为手术辅助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7‐8]。轴型或预构皮瓣的成功修复创伤与现成或植入的轴型血供血管息息相关,其中一部分病例需要受区与供区皮瓣血管成功吻合,所以术前供血血管的参数测量对手术设计及术后皮瓣血管化有重要意义:(1)以往设计皮瓣选择血管是根据正常解剖情况,经验性估算,而可能发生的血管变异、病变等情况往往而在术中才被发现从而放弃术前的设计。术前的血管造影提供相对正确的解剖参数,从而避免手术的盲目性;(2)减少手术分离血管,减轻不必要的创伤。术前血管造影,明确需要的适宜供血血管及其解剖学数据,指导术中最短距离分离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暴露;(3)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正确选择供血血管,术前就能基本了解个体供血血管的逐点直径、长度、分支走向、曲率的实际数值,而非普遍化的解剖参数。3.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的解剖特点及IADSA与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处外径;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至外  ①:

侧支起点长度;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起点外径。

图1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外侧支的解剖

图2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造影及重建图

尸体解剖参数对照观测的临床意义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由旋股外侧动脉干或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

4516

之间向外下方走行,走行3~5cm即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外侧支因其血管蒂长、管径粗、切取方便、

[9‐10]

分支丰富等优点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有必要对其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IADSA与尸体解剖参数对照观测,数据显示旋股外侧降支及其侧支动脉的血管造影直径测量值小于解剖组血管外径测量值,解剖组分别为(3.79±0.67)、(2.46±0.36)mm;IADSA组分别为(2.65±0.63)、(1.75±0.18)mm。其原因可能是血管造影显示的是血管内腔的直径,而解剖测量的是血管外径,两者相差两倍的血管壁厚度,因此,选择供血血管时需要充分考虑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而解剖组血管内径与IADSA血管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ADSA测量值接近于正常值。由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至侧支起点血管无迂曲,造影时血管充分伸张,无血管叠影,所以血管造影长度的测量值接近解剖值,无明显测量误差,可以作为术前设计参考。

综上所述,术前IADSA检查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侧支作为轴型或预构皮瓣供血血管修复严重创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李青峰,昝涛,李海洲,等.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分型与

治疗建议[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3):257‐261.[2]LiQ,ZanT,GuB,etal.Faceresurfacingusingacervico‐

thoracicskinflapprefabricatedbylateralthighfascialflapandtissueexpander[J].Microsurgery,2009,29(7):515‐

523.

马旭.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91‐693.代自伦,魏英,邓治强.MRA、CTA及DSA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评估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0):1097‐1099.李培,毛光兰,付升旗,等.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379‐383.李青峰,昝涛,顾斌,等.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2):116‐122.李培,毛光兰,付升旗,等.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379‐383.陈胜华,徐达传,周小兵,等.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

[3][4]

[5]

[6][7]

[8]

学杂志,2010,28(3):237‐241.[9]刘智伟,余斌,覃承诃,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

复下肢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2):212‐215.[10]高顺红,陈超,焦成,等.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血的游离

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27(3):201‐204.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9‐15)

10.3969/j.issn.1671‐8348.2014.33.034・经验交流・  doi:

超强磁铁辅助四肢金属异物取出的临床评价

1△

*

袁翠华,蒋 垚,王 旭,周之平,林少平,李惠梅,程宏振

(1.苏州大学医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宁德355300)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强磁铁(钕铁硼永磁王磁铁)在辅助骨科取磁性金属异物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传统的X线光机辅助

取四肢磁性异物的方法设为对照组;把钕铁硼永磁铁辅助下四肢取磁性异物的方法设计为试验组。记录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及X射线曝光的次数。将试验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98±3.92)min,X射线曝光次数中位数为0次;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91±11.87)min,X射线曝光次数中位数为5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取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时间短,所需X线光机的曝光次数少,该方法取磁性异物简单、安全。

关键词:磁性异物;金属;钕铁硼永磁铁;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48(2014)33‐4516‐03  取四肢磁性微细金属异物在骨科日常诊治中经常遇到。微细金属异物存留体内多为爆炸伤、机器压榨伤、铁砂枪弹伤、

[1]

若不取出将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这些异物存留于体内,

有可能造成创口感染、疼痛、二期感染,乃至败血症的发生。目前文献上针对骨科四肢取磁性异物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超强磁铁辅助下取磁性异物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8月至2013年10月四肢磁性异物残留在本院骨科行取异物手术患者41例。病例资料分组

按照随机化原则的办法:门诊病历尾号为单数的归入依据传统方法取磁性异物组(对照组),门诊病历尾号为双数归入超强磁铁辅助下取磁性异物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0.5岁;其中爆炸伤3例、机器压榨伤9例、铁砂枪弹伤1例、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6例,均无合并伤。试验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6~60岁,平均33.0岁;其中爆炸伤5例、机器压榨伤7例、铁砂枪弹伤2例、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8例,其中2例多次求诊本院取异物失败,到本院时已合并创口感染。

*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10‐1‐48)。 作者简介:袁翠华(1979-),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现工作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

东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Tel:18650503500;E‐mail:38106179@qq.com。


相关内容

  • 迷走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研究.方法:选取60个成人颅骨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迷走神经的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迷走神经颅内段的分型:单干型29例,占96.7%,双干型1例,占3.3%.迷走神经颅内段的长度12.5~0.5mm.结论:可以乳突为标志作为预测颈静脉孔位置深 ...

  • 三角肌注射研究
  •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以分别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 ...

  • 血管超声讲稿
  • 血管超声讲稿 第一节.颈部动脉超声检查 ㈠超声检查观测内容 ①血管走行.管腔有无扩张或狭窄 ②内膜厚度.回声.是否光滑 ③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④血流动力学改变 ⑤疗效评价 ㈡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包括颈动脉狭窄.闭塞: ②椎动脉病变,如椎动脉狭窄.闭塞,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等 ...

  • 膝关节的横断层影像解剖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第21卷第4期 319 应用解剖 膝关节的横断层影像解剖学 余 勉, 马兆龙, 杨月鲜, 杨广夫, 张峰昌, 刘国强 1 2 2 3 2 4 (1.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陕西西安710613; 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

  • 动脉采血技术
  • 一.目的: 抽取动脉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气体的分析 二.适应症 1. 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2. 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 3. 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三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 . 理论上讲全身任何 ...

  •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 导语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 一.头颈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 ...

  •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
  •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10卷第2期 Anatomy and Clinics Vol. 10No. 2 161 解剖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 李和平 张文斌 王联国 1 2 1 摘要! 目的:为气管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7具(34侧) 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 对 ...

  •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 ...

  •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
  • 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动脉瘤发生率较低,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10%,经常伴发同侧颈内动脉其他部位动脉瘤,并且在儿童中更高发.发生在ICA分叉部的血流直接冲击压力是动脉瘤形成的因素,同基底动脉顶端瘤成因类似. 大脑中动脉(MCA)和ICA是最可能出现镜像动脉瘤的血管.在5%-10%的单个动脉瘤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