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1 设计依据

5.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干腮水库大坝为砌石坝,水库总库容为16.1×104m 3,坝高约24.0m ,工程枢纽由挡水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等组成。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干腮水库工程等别Ⅴ型,工程规模为小(二)型。根据工程规模,大坝、溢洪道和取水口等永久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其他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5.1.2 设计洪水标准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级别,采用防洪标准洪水重现期(年) 如下: (1) 大坝洪水标准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设计正常运用洪水标准 浆砌石坝级别 5级/ 土石坝级别 5级 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校核非常运用洪水标准 浆砌石坝级别 5级/ 土石坝级别 5级 洪水重现期(年) 200年/ 洪水重现期(年)300年 (2) 次要建筑物洪水标准

建筑物级别 5级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设计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校核非常运用洪水重现期(年) 200年

干腮水库大坝、溢洪道和取水建筑物按Ⅴ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相应洪峰流量为32.2m 3/s;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相应洪峰流量为41.9m 3/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P=10%)。 5.1.3 设计基本资料

(1) 工程任务与综合利用要求

本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2) 水库特性

水库正常蓄水位955.00m ,相应库容13.54万m 3,死水位941.60m ,死库容0.8万m 3, 设计洪水位956.12m ,设计洪水下泄流量29.95m 3/s ,相应下游水位942.25m 。校核洪水位956.29m ,校核洪水下泄流量39.21m 3/s ,相应下游水位942.36m ,总库容16.10万m 3。

(3) 坝址水文资料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1km 2 多年平均流量:0.035m 3/s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3.33%) 32.2m3/s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5%) 41.9m3/s 设计洪量:30.6万m 3 校核洪量:39.9万m 3 多年平均降雨量:117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水面/陆地)605/880mm (4) 气象资料 极端最高气温:35℃

极端最低气温:-3.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多年平均风速:9.2m/s 吹 程: 1.0km (5) 地质参数

① 坝基岩体力学指标参考值

坝基岩体力学指标参考值表

表5-1

② 结构面力学指标参考值

结构面力学指标参考值表

表5-2

③ 坝基抗冲刷系数为1.5。 (6) 地震烈度

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中硬场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对工程兴建无影响,可不作抗震设防。

(7) 泥沙资料

多年平均输沙模数 100t/km2 水库设计运行50年,淤沙高程 941.6m 淤沙浮重度 8kN/m3 淤沙内摩擦角 15° (8) 主要建筑材料设计参数

水的重度 10kN/m3 C 15砼砌毛石的重度 23kN/m3 C 15砼砌毛石的弹性模量 4.1×103MPa C 15砼砌毛石的泊松比 μ.22 C 15砼砌毛石的线膨胀系数 8×10-6/℃ 5.1.4 主要技术规程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4)《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 (7)《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14-83) (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10)《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T5084-1998) (11)《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 (1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1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 (1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92) (15)《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5013-92)

(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17)《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 (1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5-95)

(20)《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 (2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82-98) (22)《溢洪道设计规范》(DL/T5166-2002)

5.2 坝型、坝线选择及工程总布置

5.2.1 坝线选择

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将坝轴线布置于原有老坝上游20m 处,坝址区河段为不对称的“U ”形河谷,左岸地形坡度为42°~56°,局部为陡崖。右岸地形坡度为35°~40°,相对平缓。两岸山体均无天然布置溢洪道的垭口。库区范围不大,集雨面积较小,兴利库容12.74万m 3,水库正常水位955.00m ,回水长度约415m 。主要的库容集中在坝前,若将坝线上移,会使水库可利用库容减少,不利于水库功能的发挥;坝线下游60m 处为喇叭形河谷出口,地形开阔,不适合布置坝轴线。因此相对于现选择的坝线位置而言,库区无其他更适合的坝线位置。

在距原有老坝50m 处有地下泉眼出露,不宜作为拦河坝基础。因为洪水期间地下水会对坝基进行冲刷,掏空坝体,对大坝稳定不利。

坝址位于相对较开阔的河段上,河流流向50°,河床宽度约40m ,河段为斜向不对称的“U ”形河谷,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T 2xm )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岩层产状:260°~270°∠12°~19°,倾向左岸偏上游。两岸基岩多裸露,右岸自然坡度19°~25°,左岸自然坡度31°~37°,975m 高程以上为陡崖,左岸山顶高程约1144m ,右岸山顶高程约1080m ,两岸

山体雄厚,河床高程936m ,河床底部覆盖层厚约1.5~2.5m 。

坝址区无大的构造发育,地表调查及钻探分析,坝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统计左坝肩节理裂隙密度为5条/m,陡倾角,资料分析走向283°的节理裂隙为优势方向,右坝肩节理裂隙密度为7条/m,陡倾角,资料分析走向64°~87°及346°的节理裂隙为优势方向。坝区局部岩石较破碎、层间有夹泥现象,岩石弱风化层厚3.5~8m ,岩石为中硬岩,为B Ⅲ2类岩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5.2.2 坝型选择

根据干腮水库工程坝址的地形、地质、水库淹没、泄流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条件要求选择适宜的坝型。干腮坝址地形条件整体上为宽浅的“U ”型河谷,两岸地形顺河流方向为喇叭口形,边坡约30°,河谷底宽约30m 。正常水位955.00m 时,河谷宽约95m ,河谷宽高比为3.8左右。

从地形上看,坝址有布置砌石重力坝、砌石拱坝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条件。坝线位置地形呈喇叭口状,下游地形开阔,岸边山体单薄,加上坝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岩石较破碎、层间有夹泥现象。经计算,该软弱夹层的存在使得坝肩稳定难以满足,即使加大坝坝肩嵌深也不能满足坝肩稳定要求,该坝址不适宜布置拱坝。

综上分析,本阶段设计重点作砌石重力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比较。

(1) 浆砌重力坝方案

重力坝坝顶总长93.50m ,中部布置溢流坝段,宽14m ,中间设2个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溢流坝采用表孔溢流,共分3孔,每孔净宽4m ,堰顶高程955.000m ,堰面为椭圆WES 曲线,后接坡度为1:0.8的直线段,再后接半径7.5m 反弧段,溢流坝底宽18.677m ,坝底

高程933.00m ,大坝垫层厚1.00m 。

大坝两端为非溢流坝段,左端坝顶长为27.80m ,右端坝顶长35.90m ,坝顶高程956.60m ,防浪墙顶高程957.80m ,坝顶宽度3.0m ,坝底最大宽度18.677m ,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24.0m 。

参见重力坝设计图(PT-G-C-SG-02、03)。重力坝设计工程量见浆砌石坝主要工程量表(表5-3)。

浆砌重力坝主要工程量表

表5-3

(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1)主体大坝设计 ① 坝顶高程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堆石坝

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校洪标准为300年一遇。坝顶高程为957.00m ,

防浪墙顶高程958.20m 。

② 坝顶构造 a. 坝顶宽度

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274-2001)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等规范的要求及统计数据,坝高小于30m 时,坝顶宽度一般在3~6m ,鉴于此,坝顶宽度设计取为5m 。

b. 坝顶防浪墙

坝顶设与防渗体联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墙高1.2m 。 ③ 坝坡及趾板

根据地质条件,堆石坝建基面高程可在936.0m ,堆石坝坝高21m ,参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及国内现有工程,根据工程地形地质的实际条件设计上下游边坡,上下游边坡分别采用1:1.4。

趾板混凝土强度标号C 20,宽度按基础处理后的地基允许渗流比降确定,采用水头的20%,厚度根据工程类比及面板的厚度定为0.40m 。

趾板采用单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为0.4%。

趾板与基岩采用锚筋连接,锚筋直径为35mm ,间距3m ,伸入基岩2m ,全长3m 。趾板下进行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④ 防渗体及分缝处理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274-2001)、参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采用大于30cm 的C 20混凝土等厚度面板,其厚度为40cm 。其厚度计算公式为:

t =0.3+xH

式中:H —计算断面至面板顶部的垂直高度,取27m ;

x —经验系数,一般为0.002~0.0035。

面板采用单层双向布筋,位置偏中或偏上。纵向配筋率0.4%,横向配筋率0.4%。

周边缝及垂直挤压缝侧配置加强钢筋。面板周边设周边缝,本身设垂直缝。缝距在坝肩处6 m, 中央部分12m 。施工中的水平缝按施工缝处理。

面板与趾板间预留缝宽2cm ,缝间置沥青杉板或柏木板,缝底设W 型止水铜片,缝顶设塑性填料盖片。

张拉垂直缝施工时不留缝宽,底部在两板上嵌入W 型止水铜片,铜片下铺塑料垫片。顶部设塑性填料加盖片。

⑤ 堆石体

堆石体分为垫层、过渡区、中央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4部分。 垫层采用水平宽为3m 的等宽垫层,上坝材料最大粒径控制在80mm 以下。堆石进行分层铺筑,每层厚0.5m ,用10t 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5遍。

过渡区,上坝堆石最大粒径控制在100~300mm 间,分层铺筑,每层厚0.5m ,施工要求同垫层。

中央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上坝堆石最大粒径d=300~600mm ,分层铺筑,每层厚1m ,用10t 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4遍。

⑥ 下游护坡

堆石坝下游采用干砌石护坡,坡度采用1:1.4。

参见堆石坝设计图(PT-G-C-SG-04、05)。堆石坝设计工程量见堆石坝主要工程量表(表5-4)。

堆石坝主要工程量表

表5-4

2) 溢洪道设计 ① 溢洪道布置

坝址所在位置左右岸均无适宜布置溢洪道的天然垭口,左岸地形坡度为42°~56°,局部为陡崖。右岸地形坡度为35°~40°,相对平缓。溢洪道布置于右岸能使开挖量较少。

溢洪道总长64.29m 的引渠,0m 到30.55m 为引水渠,30.66m 到35.16m 为溢流堰,35.16m 到64.29m 为泄水陡槽。

溢洪道控制段采用实用堰,溢流堰净宽为2×6m (2孔),堰型采用WES 曲线标准剖面,曲线方程为y 墙高2m 。

x 1. 852H d

;泄槽段底坡为i=0. 85

1

,边4. 32

参见溢洪道设计图(PT-G-C-SG-06)。 ② 挑流消能设计

a .计算水舌外缘挑距

已知:设计洪水位=956.12m,相应下游水位=946.62m,鼻坎高程=947.20m,。挑角θ=16º。

计算公式:

L=υ12sin θcos θ+υ1cos θ12sin 2θ+2g (h 1cos θ+h 2) (A.25) 式中:L —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 ;

θ—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取鼻坎挑角,(º); h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 ; h2—鼻坎下游河床高程差,m ;

υ1—鼻坎坎顶水面流速,可按平均流速υ的1.1倍。

各掺数计算入下:

h 1=0.318(由水面线计算得) h 2=953.5-951.0=2.5m。

υ1=1.1×11.71=12.88m/s(由水面线计算得) 代入上式得, L=

1

12. 882sin 16 cos 16 +12. 88cos 16 . 882sin 216 +2⨯9. 81⨯(0. 318cos 20 +2. 5) 9. 81

1g

[]

[]

=14.86m。

b .计算最大冲坑深度

计算公式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DL/T 5166-2002)附录A.26公式如下计算:

t =Kq 0. 5H 0. 25

式中:t —自下游水面至坑底的最大水垫深度,m ;

q —坎顶单宽流量,m 3/(s〃m) ;(q=3.72); H —上、下游水位差,m ;(H=9.5); H 2—下游水深,m ;(H 2=1); K —冲刷系数,(K=1.5)。 经计算得t=3.74m。

结果分析,溢洪道挑流鼻坎所在位置地形很陡坡度较大,由冲坑中心位置及冲坑深度按照1:3的坡度在地形图上冲坑影响范围是远离鼻坎和下游大坝坝脚,因此冲坑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可以不做处理。

溢洪道设计工程量见溢洪道主要工程量表(表5-5)。

溢洪道主要工程量表

表5-5

(3) 方案综合比较

从工程技术上看,两种坝型都是可行的,重力坝的枢纽布置紧凑,安全度高,溢洪道布置于河床,便于施工导流,施工方便,但是建基面较之堆石坝深;堆石坝地质适应性强,能节省水泥,但是工程量较大,由于堆石坝坝身不能过流,需要另行修建溢洪道,溢洪道开挖的石料可

以作为上坝材料。因此,重力坝枢纽方案与堆石坝方案是有可比性的 。

重力坝采用表孔溢流,每孔B=4m,一共布置三孔,溢留净宽为12m ,挑流鼻坎高程942.50m ,挑角25º,下游老坝不拆除,洪水期间下游水垫较深,对重力坝的挑流消能有利;堆石坝溢洪道布置于右岸岸坡,控制段布置两孔,每孔6m ,为了保证控制段的水流顺畅,引水渠进口宽度约为控制段宽度的2~3倍,陡槽段坡度为1:4.32,挑流鼻坎高程947.20m ,挑角16º。

各方案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见表5-6。

各方案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表

表5-6

由于坝址无适合布置溢洪道的天然垭口,单从坝体投资上看,两种坝型的坝体投资部分相差不大,但是结合溢洪道工程量,整个堆石坝方案的投资较重力坝大,因此坝型推荐选用浆砌石重力坝方案。 5.2.3 工程总布置

(1) 工程总体布置前提条件

① 根据枢纽综合利用开发要求,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溢洪道

和取水管等组成;

② 水库正常蓄水位955.000m ,死水位941.60m ; ③ 枢纽泄洪以表孔为主,按挑流消能设计。 (2) 布置原则

① 使开挖、处理工程量最小;

② 布置好泄水建筑物,是本工程总体布置的关键,应满足下泄水流顺畅地进入下游主河道,避免对两岸岸坡的严重冲刷;

③ 充分考虑施工导流的需要,为缩短工程建设总工期及减少工程造价创造条件。

(3)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通过对布置条件的分析,为满足枢纽泄洪、供水等多种功能的要求,进行本坝址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总布置方案为挡水大坝+溢洪道+取水管。参见枢纽布置平面图(PT-G-C-SG-01)。

拦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24.60m ,泄洪建筑物,有表孔溢洪道3孔,每孔宽4m ,溢流净宽12m ,堰顶高程955.00m ,设计水位时,可渲泄流量29.95m 3/s ;采用挑流消能。

引水建筑物进口采用坝式进水口,供水钢管设置于坝段左右岸939.60m 高程处,钢管直径Φ300。

5.3 挡水建筑物

5.3.1 挡水坝设计

挡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总长93.50m ,中部布置溢流坝段,宽14m ,中间设2个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溢流坝分3孔,每

孔净宽4m ,堰顶高程955.000m ,堰面为椭圆WES 曲线,后接坡度为1:0.8的直线段,再后接半径7.5m 反弧段,溢流坝底宽18.677m ,坝底高程933.00m ,大坝垫层厚1.00m 。

大坝两端为非溢流坝段,左端坝顶长为27.80m ,右端坝顶长35.90m ,坝顶高程956.60m ,防浪墙顶高程957.80m ,坝顶宽度3.0m ,坝底最大宽度18.677m ,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24.0m 。 5.3.2 结构布置及材料

重力坝坝体M 7.5砂浆砌块石为主要填筑材料,上游坝面用M 10水泥砂浆砌0.35m 厚C 15砼预制块,其后为顶厚0.4m 底厚为0.8m 的C 15砼防渗墙,溢流坝段为C 20钢筋砼,下游面采用M 10水泥砂浆砌0.35m 厚C 15砼预制块,基础垫层采用C 15砼(埋石

参见重力坝设计图(PT-G-C-SG-02、03)。 5.3.3 基础处理

(1) 坝基工程地质特性

坝基由浅灰色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岩体风化程度受岩性、构造破坏程度影响,推测强风化层厚约2~3m ,弱风化层厚约3.5~8m 。岩石平均饱和抗压强度30~50MPa ,岩层走向与河流交角33°,倾向281°倾角13°。坝基主要的地质构造有右岸库尾980~1015m 高程发育3条张性陡倾卸荷裂隙。

(2) 大坝建基面及开挖边坡确定

本工程河床坝段,结合坝体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大坝建基面开挖深度及开挖形状,根据可利用基岩等高线拟定在弱风化岩体中上部,一般开挖深度3~4m 。

根据坝基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岩石完整性较好,基坑边坡开挖,不受结构面控制。建议开挖边坡:强风化基岩1:0.5~1:0.75,弱风化基

岩1:0.25~1:0.35。

(3) 坝基防渗帷幕设计

根据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可知左右岸近河床段水文地质条件、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有一定的差异。右岸ZK1(孔口高程为968.0m )钻孔地下水位为958.3m ,低于地表9.7m ,库首q 4泉点出露高程为954.9m ,q 5泉点高程为960.1m ,说明其间山体存在高于955m 的地下水分水岭,可利用地下水位控制坝址右岸的防渗帷幕边界。左岸ZK3(孔口高程为965.0m )钻孔地下水位为948.8m ,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955.00m )6.2m ,库岸q 2泉点出露高程为956.9m ,q 3泉点高程为975.7m ,均高于水库正常高水位(955.00m ),说明左库岸坡山体存在高于正常高水位的地下水分水岭,但库首存在地下水位低槽区段,防渗帷幕边界根据ZK3钻孔水位向库岸方向延伸接地下水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正常高水位955.00m 可确定左右岸及大坝帷幕线的方向和边界。

帷幕灌浆设计端点边界是向两岸延伸接地下水位。因左岸坡地形较陡,设计灌浆平洞长56m 。右岸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帷幕线向右岸适当延伸接地下水位。由于左右岸岩性对称,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T 2xm )浅灰色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为相对隔水层,在帷幕深度上以满足压水试验值小于5Lu 为原则。帷幕线方向详见大坝帷幕灌浆平面剖面布置图(PT-G-C-DZ-05、06)。

帷幕线长168m ,设计为单排直线悬挂式帷幕,孔距3m ,帷幕灌浆钻孔57目,机动补强孔11目;钻孔总进尺1962m ,其中有效进尺1778m ,无效进尺184m 。

(4) 坝基固结灌浆设计

坝基由于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破碎,重力坝方案需对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处理。重力坝基础底宽18.7m ,长度20m ,固结灌浆设计为5排,

基本孔距3m ,排距3m 。钻孔深入基岩5m 。施工高程936m 。设计固结钻孔35目,有效进尺175m ,无效进尺105m ;机动补强孔4目,有效进尺20m ,无效进尺8m 。总计钻孔39目,有效进尺195m ,无效进尺113m 。 5.3.4 重力坝设计计算 (1) 计算基本资料

计算基本参数表

表5-7

(2) 大坝设计与计算 1) 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加上相应墙顶超高,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取其最大值。

① 设计洪水位+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② 校核洪水位+非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坝顶超高按《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第八章规定,计算公式为:

△ h=2hl +h0+hc

式中:2h l — 波浪高,m ;

h 0 — 波浪中心线超出水库静水位的风雍高度,m ; h c — 安全超高,m 。

2h l 和h 0的值分别按《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附录二计算。 波高、波长可按下式计算

2h 2=0. 0166υf D f 2L L =10. 4(2h 1) 0. 8

4πh 12πH

h 0=cth 1

2L L L L

5

4

13

上面三式中:2h 2——浪高,m ; 2LL ——波长,m ;

υf ——计算风速,按平塘县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9.2m/s;

D f ——计算吹程(km ),D f =1km;

h0——波浪中心线超出水库静水位的风雍高度,m ; H1——坝前上游水深,m 。 计算结果如表5-8。

坝顶高程成果表

表5-8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构要求,确定坝顶防浪墙高度为1.2m ,坝顶防浪墙高程则为957.80m ,上游校核情况下静水位为956.29m ,坝顶高程取956.60m ,坝顶高程高于该水位0.31m 。

2) 大坝标准剖面的拟定

对于砌石重力坝的坝坡,主要是满足三个原则: ① 坝体的抗滑稳定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 ② 坝体的应力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③ 在给定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下,大坝基本断面的面积最小或接近最小。

在此原则上拟定大坝上游坝坡m 1=0.0,下游坝坡m 2=0.8;相应的非溢流坝底宽度T=18.677m,溢流坝坝底宽度T=18.576m。

3) 大坝强度及稳定计算

大坝砌筑材料采用M 7.5水泥砂浆砌浆砌块石,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参考《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砌体允许压应力值为3.7MPa.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σyu =

∑W ∑M

+62≥0 (E1) T T

式中:∑W —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之和(包括坝体自重、水重、淤沙重及计算的扬压力等),以向下为正,对于实体重力坝,均切取单

位宽度坝体为准(下同);

∑M —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及水平力对于计算截面形心

的力矩之和,以使上游产生压应力为正;

T —坝底宽度;

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第5.3.2条规定要求。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公式:《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K 1=

∑(f 1W +c 1A )

∑P ∑(f 2W ) K 2=

∑P

上二式中:K 1 — 抗剪断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1 — 滑动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取f 1=0.9); c 1 — 滑动面上的抗剪断凝聚力,MPa ;(取c 1=0.7); A — 滑动面截面积,m 2;(非溢流坝计算截面积

A=18.677m,溢流坝计算截面积A=18.576m);

W — 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包括扬压

力)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104N ;

∑P —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

切向分值,104N ;

K 2 — 抗剪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2 — 滑动面上的抗剪摩擦系数。(取f 2=0.6)

扬压力计算考虑帷幕及排水,扬压力系数帷幕中心线处渗透压力的剩余水头系数α1取0.5,排水孔中心处渗压的剩余水头系数α2取0.3。

计算结果见表5-10。

计 算 成 果 表

从表5-10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工况下的抗剪断安全系数均大于3,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上游面坝踵处未有拉应力出现,在不计扬压力的情况下,坝趾的最大压应力小于规范允许压应力。

4)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坝基深层存在缓顷角结构面,根据地质情况概化为双滑裂面进行抗滑稳定结构分析;

计算公式按照《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附录E 公式(E.0.2-1)及(E.0.2-2)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K 1' =

f 1' [(W +G 1) cos a -H sin a -Q sin(ϕ-a ) -U 1+U 3sin a ]+c 1' A 1

(W +G 1) sin a +H cos a -U 3cos a -Q cos(ϕ-a )

(E.0.2-1)

K 2' =

f 2' [G 2cos β+Q sin(ϕ+β) -U 2+U 3sin β]+c 2' A 2

Q cos(ϕ+β) -G 2sin β+U 3cos β

(E.0.2-2)

式中:K 1' 、K 2' —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W—作用于坝体上的全部荷载的垂直分值,KN ; H—作用于坝体上的全部荷载的水平分值,KN ;

G 1、G 2—岩体重量的垂直作用力,KN ;

f 1' 、f 2' —抗剪断安全系数;(f 1' =0.9、f 2' 0.28)

c 1' 、c 2' —抗剪断凝聚力,KPa; (c 1' =0.7、c 2' =0.03)

A 1、A 2—滑裂面面积,m 2; α、β—滑裂面的水平夹角; U1、U2、U3—扬压力;

Q 、 —滑裂体之间的作用力及水平夹角。

根据地质情况软弱结构面倾向上游,所以β值是已知的,β=10,α值需要试算决定,最不利滑动面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见表5-11。

深层稳定系数表

表5-11

从表5-1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工况下的抗剪断安全系数均大于3,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

(3) 溢流坝设计

溢流坝按5级建筑物设计,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相应下泄流量分别为29.95m 3/s和39.21m 3/s,溢流方式采用表孔设闸溢流,溢流表孔布置3孔,宽度为4m 一孔,坝面曲线采用WES 型堰面曲线;中间设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

溢流面体形设计如下: ① 定型设计水头确定

按照规范规定定型设计水头H d 按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 max 的75%~95%计算,计算后取H d =1.15m。

② 顶部曲线段

溢流坝顶部曲线采用WES 型曲线,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两个部分。

0. 85

上游段曲线采用三圆弧形式。下游段采用方程为:x 1. 85=2. 0H d y 。

③ 反弧段

反弧半径R 依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参照《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取R=7.5m。

④ 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与坝顶曲线和反弧段相切,坡度m=1:0.8。 (4) 消能防冲设计

水流消能采用挑流消能型式,挑流鼻坎反弧半径为7.5m ,鼻坎挑角25°。

挑距、冲坑等按《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挑距计算公式:

L =

1

[υ1sin θcos θ+υ1cos θ12sin 2θ+2g (h 1cos θ+h 2) ] g

冲刷坑最大水垫深度:

t k =κq 2Z 4

式中:L —挑流鼻坎末端至挑流水舌外缘的距离(m );

θ —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可取用鼻坎挑角,θ=25º;

(m );( 设计工况下,h 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h 1 =0.373m;

校核工况下,h 1=0.478m)

,h 2=22.7m; h 2—鼻坎坎顶至下游河床的高差(m )

,( 设计工况下,υ1 =7.194m/S;υ1—坎顶水面流速(m/S)

校核工况下,υ1=7.305m/S);

; t k —下游水面至坑底最大水垫深度(m )

q

—鼻坎末端断面单宽流量(m 3/s〃m ),( 设计工况下,q

=2.683 m3/s〃m ;校核工况下,q =3.492 m3/s〃m) ;

Z —上、下游水位差(m ),( 设计工况下,Z =13.87m;校核工

况下,Z =13.93m);

k —综合冲刷系数,k =1.5。

设计情况(P=3.33%)时计算挑距为13.53m ,最大冲坑深0.79m ,冲坑后坡为1:15.91;校核情况(P=0.5%)时计算挑距为13.77m ,最大冲坑深0.47m ,冲坑后坡度为1:27.0,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5) 泄水建筑物

泄水建筑物采用坝身溢流表孔溢流的方式,溢流段位于大坝中部,净宽12m ,分3孔布置,每孔宽4m ,闸墩厚1.0m ,堰顶高程955.000m ,溢流坝顶部曲线采用WES 型曲线,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两个部分。上游

0. 85

段曲线采用椭圆弧形式。下游段采用方程为:后接1:0.8x 1. 85=2. 0H d y 。

直线段,反弧段半径7.5m ,鼻坎高程942.50m ,挑角25°。

(6) 放水建筑物

农田灌溉放水孔布置于右岸非溢流坝段靠路边布置,进口设置拦污设施,放水管中心高程为941.60m ,最需水时最高日用水量确定为8月中旬,Q 供h =0.023万m 3,进口顶部曲线及侧面曲线均采用1/4椭圆曲线,

x 2y 2

方程为:2+2=1,放水孔过坝段采用Φ300钢管,后部设置Φ300

0. 90. 3

的事故闸阀与Φ300的工作闸阀。

人畜引水管放水孔布置于左岸非溢流坝段靠路边布置,进口设置拦污设施,放水管中心高程为941.60m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Q

=Q d ⨯K h ⨯K d =720×1.2×1.6=1382 m3 ,Q=0.016 m3 /S,进口顶部曲线

x 2y 2

及侧面曲线均采用1/4椭圆曲线,方程为:2+2=1,放水孔过坝

0. 80. 2

段采用Φ200钢管,后部设置Φ200的事故闸阀与Φ200的工作闸阀。

5.4 工程观测

5.4.1 观测设计原则

a. 干腮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5级建筑物。根据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主要建筑物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监测是必要的。

b. 安全监测项目必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布置。

c. 根据工程特点,布置适量的内部应力监测设施,加强对外部的观测,本着经济、适用、方便的原则设置,确保运行安全。

5.4.2 观测项目

a. 水库水位及大坝下游水位观测; b. 入库、出库及大坝渗流观测; c. 大坝变形观测; d. 气象观测等。

5.1 设计依据

5.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干腮水库大坝为砌石坝,水库总库容为16.1×104m 3,坝高约24.0m ,工程枢纽由挡水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等组成。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干腮水库工程等别Ⅴ型,工程规模为小(二)型。根据工程规模,大坝、溢洪道和取水口等永久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其他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5.1.2 设计洪水标准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级别,采用防洪标准洪水重现期(年) 如下: (1) 大坝洪水标准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设计正常运用洪水标准 浆砌石坝级别 5级/ 土石坝级别 5级 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校核非常运用洪水标准 浆砌石坝级别 5级/ 土石坝级别 5级 洪水重现期(年) 200年/ 洪水重现期(年)300年 (2) 次要建筑物洪水标准

建筑物级别 5级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设计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年) 30年

校核非常运用洪水重现期(年) 200年

干腮水库大坝、溢洪道和取水建筑物按Ⅴ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相应洪峰流量为32.2m 3/s;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相应洪峰流量为41.9m 3/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P=10%)。 5.1.3 设计基本资料

(1) 工程任务与综合利用要求

本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2) 水库特性

水库正常蓄水位955.00m ,相应库容13.54万m 3,死水位941.60m ,死库容0.8万m 3, 设计洪水位956.12m ,设计洪水下泄流量29.95m 3/s ,相应下游水位942.25m 。校核洪水位956.29m ,校核洪水下泄流量39.21m 3/s ,相应下游水位942.36m ,总库容16.10万m 3。

(3) 坝址水文资料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1km 2 多年平均流量:0.035m 3/s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3.33%) 32.2m3/s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5%) 41.9m3/s 设计洪量:30.6万m 3 校核洪量:39.9万m 3 多年平均降雨量:117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水面/陆地)605/880mm (4) 气象资料 极端最高气温:35℃

极端最低气温:-3.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多年平均风速:9.2m/s 吹 程: 1.0km (5) 地质参数

① 坝基岩体力学指标参考值

坝基岩体力学指标参考值表

表5-1

② 结构面力学指标参考值

结构面力学指标参考值表

表5-2

③ 坝基抗冲刷系数为1.5。 (6) 地震烈度

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中硬场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对工程兴建无影响,可不作抗震设防。

(7) 泥沙资料

多年平均输沙模数 100t/km2 水库设计运行50年,淤沙高程 941.6m 淤沙浮重度 8kN/m3 淤沙内摩擦角 15° (8) 主要建筑材料设计参数

水的重度 10kN/m3 C 15砼砌毛石的重度 23kN/m3 C 15砼砌毛石的弹性模量 4.1×103MPa C 15砼砌毛石的泊松比 μ.22 C 15砼砌毛石的线膨胀系数 8×10-6/℃ 5.1.4 主要技术规程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4)《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 (7)《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14-83) (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10)《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T5084-1998) (11)《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 (1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1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 (1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92) (15)《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5013-92)

(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17)《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 (1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5-95)

(20)《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 (2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82-98) (22)《溢洪道设计规范》(DL/T5166-2002)

5.2 坝型、坝线选择及工程总布置

5.2.1 坝线选择

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将坝轴线布置于原有老坝上游20m 处,坝址区河段为不对称的“U ”形河谷,左岸地形坡度为42°~56°,局部为陡崖。右岸地形坡度为35°~40°,相对平缓。两岸山体均无天然布置溢洪道的垭口。库区范围不大,集雨面积较小,兴利库容12.74万m 3,水库正常水位955.00m ,回水长度约415m 。主要的库容集中在坝前,若将坝线上移,会使水库可利用库容减少,不利于水库功能的发挥;坝线下游60m 处为喇叭形河谷出口,地形开阔,不适合布置坝轴线。因此相对于现选择的坝线位置而言,库区无其他更适合的坝线位置。

在距原有老坝50m 处有地下泉眼出露,不宜作为拦河坝基础。因为洪水期间地下水会对坝基进行冲刷,掏空坝体,对大坝稳定不利。

坝址位于相对较开阔的河段上,河流流向50°,河床宽度约40m ,河段为斜向不对称的“U ”形河谷,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T 2xm )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岩层产状:260°~270°∠12°~19°,倾向左岸偏上游。两岸基岩多裸露,右岸自然坡度19°~25°,左岸自然坡度31°~37°,975m 高程以上为陡崖,左岸山顶高程约1144m ,右岸山顶高程约1080m ,两岸

山体雄厚,河床高程936m ,河床底部覆盖层厚约1.5~2.5m 。

坝址区无大的构造发育,地表调查及钻探分析,坝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统计左坝肩节理裂隙密度为5条/m,陡倾角,资料分析走向283°的节理裂隙为优势方向,右坝肩节理裂隙密度为7条/m,陡倾角,资料分析走向64°~87°及346°的节理裂隙为优势方向。坝区局部岩石较破碎、层间有夹泥现象,岩石弱风化层厚3.5~8m ,岩石为中硬岩,为B Ⅲ2类岩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5.2.2 坝型选择

根据干腮水库工程坝址的地形、地质、水库淹没、泄流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条件要求选择适宜的坝型。干腮坝址地形条件整体上为宽浅的“U ”型河谷,两岸地形顺河流方向为喇叭口形,边坡约30°,河谷底宽约30m 。正常水位955.00m 时,河谷宽约95m ,河谷宽高比为3.8左右。

从地形上看,坝址有布置砌石重力坝、砌石拱坝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条件。坝线位置地形呈喇叭口状,下游地形开阔,岸边山体单薄,加上坝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岩石较破碎、层间有夹泥现象。经计算,该软弱夹层的存在使得坝肩稳定难以满足,即使加大坝坝肩嵌深也不能满足坝肩稳定要求,该坝址不适宜布置拱坝。

综上分析,本阶段设计重点作砌石重力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比较。

(1) 浆砌重力坝方案

重力坝坝顶总长93.50m ,中部布置溢流坝段,宽14m ,中间设2个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溢流坝采用表孔溢流,共分3孔,每孔净宽4m ,堰顶高程955.000m ,堰面为椭圆WES 曲线,后接坡度为1:0.8的直线段,再后接半径7.5m 反弧段,溢流坝底宽18.677m ,坝底

高程933.00m ,大坝垫层厚1.00m 。

大坝两端为非溢流坝段,左端坝顶长为27.80m ,右端坝顶长35.90m ,坝顶高程956.60m ,防浪墙顶高程957.80m ,坝顶宽度3.0m ,坝底最大宽度18.677m ,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24.0m 。

参见重力坝设计图(PT-G-C-SG-02、03)。重力坝设计工程量见浆砌石坝主要工程量表(表5-3)。

浆砌重力坝主要工程量表

表5-3

(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1)主体大坝设计 ① 坝顶高程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堆石坝

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校洪标准为300年一遇。坝顶高程为957.00m ,

防浪墙顶高程958.20m 。

② 坝顶构造 a. 坝顶宽度

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274-2001)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等规范的要求及统计数据,坝高小于30m 时,坝顶宽度一般在3~6m ,鉴于此,坝顶宽度设计取为5m 。

b. 坝顶防浪墙

坝顶设与防渗体联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墙高1.2m 。 ③ 坝坡及趾板

根据地质条件,堆石坝建基面高程可在936.0m ,堆石坝坝高21m ,参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及国内现有工程,根据工程地形地质的实际条件设计上下游边坡,上下游边坡分别采用1:1.4。

趾板混凝土强度标号C 20,宽度按基础处理后的地基允许渗流比降确定,采用水头的20%,厚度根据工程类比及面板的厚度定为0.40m 。

趾板采用单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为0.4%。

趾板与基岩采用锚筋连接,锚筋直径为35mm ,间距3m ,伸入基岩2m ,全长3m 。趾板下进行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④ 防渗体及分缝处理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274-2001)、参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采用大于30cm 的C 20混凝土等厚度面板,其厚度为40cm 。其厚度计算公式为:

t =0.3+xH

式中:H —计算断面至面板顶部的垂直高度,取27m ;

x —经验系数,一般为0.002~0.0035。

面板采用单层双向布筋,位置偏中或偏上。纵向配筋率0.4%,横向配筋率0.4%。

周边缝及垂直挤压缝侧配置加强钢筋。面板周边设周边缝,本身设垂直缝。缝距在坝肩处6 m, 中央部分12m 。施工中的水平缝按施工缝处理。

面板与趾板间预留缝宽2cm ,缝间置沥青杉板或柏木板,缝底设W 型止水铜片,缝顶设塑性填料盖片。

张拉垂直缝施工时不留缝宽,底部在两板上嵌入W 型止水铜片,铜片下铺塑料垫片。顶部设塑性填料加盖片。

⑤ 堆石体

堆石体分为垫层、过渡区、中央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4部分。 垫层采用水平宽为3m 的等宽垫层,上坝材料最大粒径控制在80mm 以下。堆石进行分层铺筑,每层厚0.5m ,用10t 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5遍。

过渡区,上坝堆石最大粒径控制在100~300mm 间,分层铺筑,每层厚0.5m ,施工要求同垫层。

中央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上坝堆石最大粒径d=300~600mm ,分层铺筑,每层厚1m ,用10t 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4遍。

⑥ 下游护坡

堆石坝下游采用干砌石护坡,坡度采用1:1.4。

参见堆石坝设计图(PT-G-C-SG-04、05)。堆石坝设计工程量见堆石坝主要工程量表(表5-4)。

堆石坝主要工程量表

表5-4

2) 溢洪道设计 ① 溢洪道布置

坝址所在位置左右岸均无适宜布置溢洪道的天然垭口,左岸地形坡度为42°~56°,局部为陡崖。右岸地形坡度为35°~40°,相对平缓。溢洪道布置于右岸能使开挖量较少。

溢洪道总长64.29m 的引渠,0m 到30.55m 为引水渠,30.66m 到35.16m 为溢流堰,35.16m 到64.29m 为泄水陡槽。

溢洪道控制段采用实用堰,溢流堰净宽为2×6m (2孔),堰型采用WES 曲线标准剖面,曲线方程为y 墙高2m 。

x 1. 852H d

;泄槽段底坡为i=0. 85

1

,边4. 32

参见溢洪道设计图(PT-G-C-SG-06)。 ② 挑流消能设计

a .计算水舌外缘挑距

已知:设计洪水位=956.12m,相应下游水位=946.62m,鼻坎高程=947.20m,。挑角θ=16º。

计算公式:

L=υ12sin θcos θ+υ1cos θ12sin 2θ+2g (h 1cos θ+h 2) (A.25) 式中:L —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 ;

θ—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取鼻坎挑角,(º); h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 ; h2—鼻坎下游河床高程差,m ;

υ1—鼻坎坎顶水面流速,可按平均流速υ的1.1倍。

各掺数计算入下:

h 1=0.318(由水面线计算得) h 2=953.5-951.0=2.5m。

υ1=1.1×11.71=12.88m/s(由水面线计算得) 代入上式得, L=

1

12. 882sin 16 cos 16 +12. 88cos 16 . 882sin 216 +2⨯9. 81⨯(0. 318cos 20 +2. 5) 9. 81

1g

[]

[]

=14.86m。

b .计算最大冲坑深度

计算公式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DL/T 5166-2002)附录A.26公式如下计算:

t =Kq 0. 5H 0. 25

式中:t —自下游水面至坑底的最大水垫深度,m ;

q —坎顶单宽流量,m 3/(s〃m) ;(q=3.72); H —上、下游水位差,m ;(H=9.5); H 2—下游水深,m ;(H 2=1); K —冲刷系数,(K=1.5)。 经计算得t=3.74m。

结果分析,溢洪道挑流鼻坎所在位置地形很陡坡度较大,由冲坑中心位置及冲坑深度按照1:3的坡度在地形图上冲坑影响范围是远离鼻坎和下游大坝坝脚,因此冲坑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可以不做处理。

溢洪道设计工程量见溢洪道主要工程量表(表5-5)。

溢洪道主要工程量表

表5-5

(3) 方案综合比较

从工程技术上看,两种坝型都是可行的,重力坝的枢纽布置紧凑,安全度高,溢洪道布置于河床,便于施工导流,施工方便,但是建基面较之堆石坝深;堆石坝地质适应性强,能节省水泥,但是工程量较大,由于堆石坝坝身不能过流,需要另行修建溢洪道,溢洪道开挖的石料可

以作为上坝材料。因此,重力坝枢纽方案与堆石坝方案是有可比性的 。

重力坝采用表孔溢流,每孔B=4m,一共布置三孔,溢留净宽为12m ,挑流鼻坎高程942.50m ,挑角25º,下游老坝不拆除,洪水期间下游水垫较深,对重力坝的挑流消能有利;堆石坝溢洪道布置于右岸岸坡,控制段布置两孔,每孔6m ,为了保证控制段的水流顺畅,引水渠进口宽度约为控制段宽度的2~3倍,陡槽段坡度为1:4.32,挑流鼻坎高程947.20m ,挑角16º。

各方案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见表5-6。

各方案工程量及投资比较表

表5-6

由于坝址无适合布置溢洪道的天然垭口,单从坝体投资上看,两种坝型的坝体投资部分相差不大,但是结合溢洪道工程量,整个堆石坝方案的投资较重力坝大,因此坝型推荐选用浆砌石重力坝方案。 5.2.3 工程总布置

(1) 工程总体布置前提条件

① 根据枢纽综合利用开发要求,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溢洪道

和取水管等组成;

② 水库正常蓄水位955.000m ,死水位941.60m ; ③ 枢纽泄洪以表孔为主,按挑流消能设计。 (2) 布置原则

① 使开挖、处理工程量最小;

② 布置好泄水建筑物,是本工程总体布置的关键,应满足下泄水流顺畅地进入下游主河道,避免对两岸岸坡的严重冲刷;

③ 充分考虑施工导流的需要,为缩短工程建设总工期及减少工程造价创造条件。

(3)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通过对布置条件的分析,为满足枢纽泄洪、供水等多种功能的要求,进行本坝址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总布置方案为挡水大坝+溢洪道+取水管。参见枢纽布置平面图(PT-G-C-SG-01)。

拦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24.60m ,泄洪建筑物,有表孔溢洪道3孔,每孔宽4m ,溢流净宽12m ,堰顶高程955.00m ,设计水位时,可渲泄流量29.95m 3/s ;采用挑流消能。

引水建筑物进口采用坝式进水口,供水钢管设置于坝段左右岸939.60m 高程处,钢管直径Φ300。

5.3 挡水建筑物

5.3.1 挡水坝设计

挡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总长93.50m ,中部布置溢流坝段,宽14m ,中间设2个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溢流坝分3孔,每

孔净宽4m ,堰顶高程955.000m ,堰面为椭圆WES 曲线,后接坡度为1:0.8的直线段,再后接半径7.5m 反弧段,溢流坝底宽18.677m ,坝底高程933.00m ,大坝垫层厚1.00m 。

大坝两端为非溢流坝段,左端坝顶长为27.80m ,右端坝顶长35.90m ,坝顶高程956.60m ,防浪墙顶高程957.80m ,坝顶宽度3.0m ,坝底最大宽度18.677m ,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24.0m 。 5.3.2 结构布置及材料

重力坝坝体M 7.5砂浆砌块石为主要填筑材料,上游坝面用M 10水泥砂浆砌0.35m 厚C 15砼预制块,其后为顶厚0.4m 底厚为0.8m 的C 15砼防渗墙,溢流坝段为C 20钢筋砼,下游面采用M 10水泥砂浆砌0.35m 厚C 15砼预制块,基础垫层采用C 15砼(埋石

参见重力坝设计图(PT-G-C-SG-02、03)。 5.3.3 基础处理

(1) 坝基工程地质特性

坝基由浅灰色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岩体风化程度受岩性、构造破坏程度影响,推测强风化层厚约2~3m ,弱风化层厚约3.5~8m 。岩石平均饱和抗压强度30~50MPa ,岩层走向与河流交角33°,倾向281°倾角13°。坝基主要的地质构造有右岸库尾980~1015m 高程发育3条张性陡倾卸荷裂隙。

(2) 大坝建基面及开挖边坡确定

本工程河床坝段,结合坝体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大坝建基面开挖深度及开挖形状,根据可利用基岩等高线拟定在弱风化岩体中上部,一般开挖深度3~4m 。

根据坝基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岩石完整性较好,基坑边坡开挖,不受结构面控制。建议开挖边坡:强风化基岩1:0.5~1:0.75,弱风化基

岩1:0.25~1:0.35。

(3) 坝基防渗帷幕设计

根据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可知左右岸近河床段水文地质条件、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有一定的差异。右岸ZK1(孔口高程为968.0m )钻孔地下水位为958.3m ,低于地表9.7m ,库首q 4泉点出露高程为954.9m ,q 5泉点高程为960.1m ,说明其间山体存在高于955m 的地下水分水岭,可利用地下水位控制坝址右岸的防渗帷幕边界。左岸ZK3(孔口高程为965.0m )钻孔地下水位为948.8m ,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955.00m )6.2m ,库岸q 2泉点出露高程为956.9m ,q 3泉点高程为975.7m ,均高于水库正常高水位(955.00m ),说明左库岸坡山体存在高于正常高水位的地下水分水岭,但库首存在地下水位低槽区段,防渗帷幕边界根据ZK3钻孔水位向库岸方向延伸接地下水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正常高水位955.00m 可确定左右岸及大坝帷幕线的方向和边界。

帷幕灌浆设计端点边界是向两岸延伸接地下水位。因左岸坡地形较陡,设计灌浆平洞长56m 。右岸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帷幕线向右岸适当延伸接地下水位。由于左右岸岩性对称,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T 2xm )浅灰色泥质白云岩,层间夹灰、灰绿色页岩,为相对隔水层,在帷幕深度上以满足压水试验值小于5Lu 为原则。帷幕线方向详见大坝帷幕灌浆平面剖面布置图(PT-G-C-DZ-05、06)。

帷幕线长168m ,设计为单排直线悬挂式帷幕,孔距3m ,帷幕灌浆钻孔57目,机动补强孔11目;钻孔总进尺1962m ,其中有效进尺1778m ,无效进尺184m 。

(4) 坝基固结灌浆设计

坝基由于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破碎,重力坝方案需对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处理。重力坝基础底宽18.7m ,长度20m ,固结灌浆设计为5排,

基本孔距3m ,排距3m 。钻孔深入基岩5m 。施工高程936m 。设计固结钻孔35目,有效进尺175m ,无效进尺105m ;机动补强孔4目,有效进尺20m ,无效进尺8m 。总计钻孔39目,有效进尺195m ,无效进尺113m 。 5.3.4 重力坝设计计算 (1) 计算基本资料

计算基本参数表

表5-7

(2) 大坝设计与计算 1) 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加上相应墙顶超高,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取其最大值。

① 设计洪水位+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② 校核洪水位+非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坝顶超高按《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第八章规定,计算公式为:

△ h=2hl +h0+hc

式中:2h l — 波浪高,m ;

h 0 — 波浪中心线超出水库静水位的风雍高度,m ; h c — 安全超高,m 。

2h l 和h 0的值分别按《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附录二计算。 波高、波长可按下式计算

2h 2=0. 0166υf D f 2L L =10. 4(2h 1) 0. 8

4πh 12πH

h 0=cth 1

2L L L L

5

4

13

上面三式中:2h 2——浪高,m ; 2LL ——波长,m ;

υf ——计算风速,按平塘县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9.2m/s;

D f ——计算吹程(km ),D f =1km;

h0——波浪中心线超出水库静水位的风雍高度,m ; H1——坝前上游水深,m 。 计算结果如表5-8。

坝顶高程成果表

表5-8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构要求,确定坝顶防浪墙高度为1.2m ,坝顶防浪墙高程则为957.80m ,上游校核情况下静水位为956.29m ,坝顶高程取956.60m ,坝顶高程高于该水位0.31m 。

2) 大坝标准剖面的拟定

对于砌石重力坝的坝坡,主要是满足三个原则: ① 坝体的抗滑稳定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 ② 坝体的应力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③ 在给定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下,大坝基本断面的面积最小或接近最小。

在此原则上拟定大坝上游坝坡m 1=0.0,下游坝坡m 2=0.8;相应的非溢流坝底宽度T=18.677m,溢流坝坝底宽度T=18.576m。

3) 大坝强度及稳定计算

大坝砌筑材料采用M 7.5水泥砂浆砌浆砌块石,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参考《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砌体允许压应力值为3.7MPa.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σyu =

∑W ∑M

+62≥0 (E1) T T

式中:∑W —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之和(包括坝体自重、水重、淤沙重及计算的扬压力等),以向下为正,对于实体重力坝,均切取单

位宽度坝体为准(下同);

∑M —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及水平力对于计算截面形心

的力矩之和,以使上游产生压应力为正;

T —坝底宽度;

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第5.3.2条规定要求。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公式:《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K 1=

∑(f 1W +c 1A )

∑P ∑(f 2W ) K 2=

∑P

上二式中:K 1 — 抗剪断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1 — 滑动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取f 1=0.9); c 1 — 滑动面上的抗剪断凝聚力,MPa ;(取c 1=0.7); A — 滑动面截面积,m 2;(非溢流坝计算截面积

A=18.677m,溢流坝计算截面积A=18.576m);

W — 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包括扬压

力)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104N ;

∑P —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

切向分值,104N ;

K 2 — 抗剪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2 — 滑动面上的抗剪摩擦系数。(取f 2=0.6)

扬压力计算考虑帷幕及排水,扬压力系数帷幕中心线处渗透压力的剩余水头系数α1取0.5,排水孔中心处渗压的剩余水头系数α2取0.3。

计算结果见表5-10。

计 算 成 果 表

从表5-10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工况下的抗剪断安全系数均大于3,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上游面坝踵处未有拉应力出现,在不计扬压力的情况下,坝趾的最大压应力小于规范允许压应力。

4)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坝基深层存在缓顷角结构面,根据地质情况概化为双滑裂面进行抗滑稳定结构分析;

计算公式按照《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附录E 公式(E.0.2-1)及(E.0.2-2)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K 1' =

f 1' [(W +G 1) cos a -H sin a -Q sin(ϕ-a ) -U 1+U 3sin a ]+c 1' A 1

(W +G 1) sin a +H cos a -U 3cos a -Q cos(ϕ-a )

(E.0.2-1)

K 2' =

f 2' [G 2cos β+Q sin(ϕ+β) -U 2+U 3sin β]+c 2' A 2

Q cos(ϕ+β) -G 2sin β+U 3cos β

(E.0.2-2)

式中:K 1' 、K 2' —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W—作用于坝体上的全部荷载的垂直分值,KN ; H—作用于坝体上的全部荷载的水平分值,KN ;

G 1、G 2—岩体重量的垂直作用力,KN ;

f 1' 、f 2' —抗剪断安全系数;(f 1' =0.9、f 2' 0.28)

c 1' 、c 2' —抗剪断凝聚力,KPa; (c 1' =0.7、c 2' =0.03)

A 1、A 2—滑裂面面积,m 2; α、β—滑裂面的水平夹角; U1、U2、U3—扬压力;

Q 、 —滑裂体之间的作用力及水平夹角。

根据地质情况软弱结构面倾向上游,所以β值是已知的,β=10,α值需要试算决定,最不利滑动面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见表5-11。

深层稳定系数表

表5-11

从表5-1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工况下的抗剪断安全系数均大于3,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

(3) 溢流坝设计

溢流坝按5级建筑物设计,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相应下泄流量分别为29.95m 3/s和39.21m 3/s,溢流方式采用表孔设闸溢流,溢流表孔布置3孔,宽度为4m 一孔,坝面曲线采用WES 型堰面曲线;中间设交通桥桥墩,桥墩厚度为1.0m 。

溢流面体形设计如下: ① 定型设计水头确定

按照规范规定定型设计水头H d 按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 max 的75%~95%计算,计算后取H d =1.15m。

② 顶部曲线段

溢流坝顶部曲线采用WES 型曲线,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两个部分。

0. 85

上游段曲线采用三圆弧形式。下游段采用方程为:x 1. 85=2. 0H d y 。

③ 反弧段

反弧半径R 依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参照《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取R=7.5m。

④ 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与坝顶曲线和反弧段相切,坡度m=1:0.8。 (4) 消能防冲设计

水流消能采用挑流消能型式,挑流鼻坎反弧半径为7.5m ,鼻坎挑角25°。

挑距、冲坑等按《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挑距计算公式:

L =

1

[υ1sin θcos θ+υ1cos θ12sin 2θ+2g (h 1cos θ+h 2) ] g

冲刷坑最大水垫深度:

t k =κq 2Z 4

式中:L —挑流鼻坎末端至挑流水舌外缘的距离(m );

θ —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可取用鼻坎挑角,θ=25º;

(m );( 设计工况下,h 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h 1 =0.373m;

校核工况下,h 1=0.478m)

,h 2=22.7m; h 2—鼻坎坎顶至下游河床的高差(m )

,( 设计工况下,υ1 =7.194m/S;υ1—坎顶水面流速(m/S)

校核工况下,υ1=7.305m/S);

; t k —下游水面至坑底最大水垫深度(m )

q

—鼻坎末端断面单宽流量(m 3/s〃m ),( 设计工况下,q

=2.683 m3/s〃m ;校核工况下,q =3.492 m3/s〃m) ;

Z —上、下游水位差(m ),( 设计工况下,Z =13.87m;校核工

况下,Z =13.93m);

k —综合冲刷系数,k =1.5。

设计情况(P=3.33%)时计算挑距为13.53m ,最大冲坑深0.79m ,冲坑后坡为1:15.91;校核情况(P=0.5%)时计算挑距为13.77m ,最大冲坑深0.47m ,冲坑后坡度为1:27.0,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5) 泄水建筑物

泄水建筑物采用坝身溢流表孔溢流的方式,溢流段位于大坝中部,净宽12m ,分3孔布置,每孔宽4m ,闸墩厚1.0m ,堰顶高程955.000m ,溢流坝顶部曲线采用WES 型曲线,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两个部分。上游

0. 85

段曲线采用椭圆弧形式。下游段采用方程为:后接1:0.8x 1. 85=2. 0H d y 。

直线段,反弧段半径7.5m ,鼻坎高程942.50m ,挑角25°。

(6) 放水建筑物

农田灌溉放水孔布置于右岸非溢流坝段靠路边布置,进口设置拦污设施,放水管中心高程为941.60m ,最需水时最高日用水量确定为8月中旬,Q 供h =0.023万m 3,进口顶部曲线及侧面曲线均采用1/4椭圆曲线,

x 2y 2

方程为:2+2=1,放水孔过坝段采用Φ300钢管,后部设置Φ300

0. 90. 3

的事故闸阀与Φ300的工作闸阀。

人畜引水管放水孔布置于左岸非溢流坝段靠路边布置,进口设置拦污设施,放水管中心高程为941.60m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Q

=Q d ⨯K h ⨯K d =720×1.2×1.6=1382 m3 ,Q=0.016 m3 /S,进口顶部曲线

x 2y 2

及侧面曲线均采用1/4椭圆曲线,方程为:2+2=1,放水孔过坝

0. 80. 2

段采用Φ200钢管,后部设置Φ200的事故闸阀与Φ200的工作闸阀。

5.4 工程观测

5.4.1 观测设计原则

a. 干腮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5级建筑物。根据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主要建筑物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监测是必要的。

b. 安全监测项目必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布置。

c. 根据工程特点,布置适量的内部应力监测设施,加强对外部的观测,本着经济、适用、方便的原则设置,确保运行安全。

5.4.2 观测项目

a. 水库水位及大坝下游水位观测; b. 入库、出库及大坝渗流观测; c. 大坝变形观测; d. 气象观测等。


相关内容

  • 别墅建筑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 (总第126期) Chinesehi-techenterprises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CumulativetyNO.126) 别墅建筑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汤桥,李小勇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摘要:文章分析了别墅建筑工程的造价构成,研究材料价格和人工价格波动对土建装饰造 ...

  • 土木工程(建工方向)毕业实习报告
  •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 ...

  •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 ...

  •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设计编写范本
  • 附件三: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设计编写范本 摘 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内容的简要论述,应具有独立性,包含必要的信息,一般应重点说明设计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其内容要用精练.概括的语句表达,不宜展开论证说明: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成果和结论是摘要的重要内容,文字用量稍多,以加深读者印象:要独立成 ...

  •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第1章 总则 第1章 总则 第1.0.1条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

  • 建筑景观设计入门知识设计总说明
  •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 2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3 .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4 .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 ...

  • 最新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 2011年5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这

  •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 ...

  • 土木建工毕业实习报告
  •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重庆教委办公楼、重庆南坪四公里换乘枢纽、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新校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重庆大学建筑馆 结 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重庆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 ...

  • 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科目大纲
  • 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科目大纲 来源:: kui.cc考试培训网 点击:1 652次 1 水利水电专业知识 1.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 1.1.1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水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1.1.2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 招标.投标的 1 水利水电专业知识 1.1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