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全部(带答案,很好)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全部(带答案,很好)

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

基础知识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基本单位。除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判断对错: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 细胞 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特例:①、草履虫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②、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 )是一类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既 DNA 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②、专营细胞内 寄生 生活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 核酸和蛋白质 外壳所构成。

2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

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

DNA 病毒:例如: 噬菌体

RNA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 目镜和物镜

1与2,倍数大;3与4,

3. 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4.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细胞数目的变化成

5.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聚:。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 为遗传物质

原核细胞(有、无) 无 线粒体,(可以、不可以) 可以 有氧呼吸。 原核细胞(有、无) 无 叶绿体,(可以、不可以) 可以 光合作用。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Robert Hooke) 首次用拉丁文cella (小室) 这个词来对细胞命

名。

2、1680 荷兰人(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 施莱登、施旺 提出:一切 动植物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 5、细胞学的意义

①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 统一性 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

②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 细胞水平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二(元素,化合物,水,无机盐)

一、细胞和地壳所含有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细胞和地壳所有有的元素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二、细胞中的元素: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 2、元素的分类:

Ⅰ、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以万分之一为界): ①大量元素,如 C 、 O 、H 、N 、S 、P 、Ca 、Mg 、K 等 ②微量元素,如Zn 、 Fe 、B 、 Mn 、Cu 、Mo ; 等。

③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 P 是组成A TP 、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Ca 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血液中缺钙会 抽搐 ,钙多了会 肌无力 ;; Mg 是叶绿素的成分;Fe 是 血红蛋白 的成分。 Ⅱ、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 ①主要元素, C H O N P S ; ②基本元素, C H O N ;

③最基本的元素是 C 。原因: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 Ⅲ元素的含量特点: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 。鲜重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排列顺序:

②、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C 。干重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排列顺序:

Ⅳ、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化合物 的形式存在。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85—90% ) 水

无机化合物1—1.5% ) 无机盐 (1—2%) 脂质 元素组成: C H O(N P)

有机化合物(7—10%) 蛋白质 元素组成: C H O N (S Fe) (1—1.5% 糖 元素组成: C H O

核酸 元素组成: C H O N P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别是:水和 蛋白质 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水含量多。 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①不同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别很大;

②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幼儿期>成年期,幼嫩部分>老熟部分。

③同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也不同。 3、功能: 3、功能:

自由水的功能 ① 是细胞内的 良好溶剂 ;

②运送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③参与许多 生化反应 ,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结合水的功能:是 细胞结构 的重要组成成分; 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②当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 高 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

③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 减弱 ,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 增强 。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的组成成分。 2、功能:

①是 构成细胞中复杂的化合物 ;

②参与并维持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Na 、Cl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酸碱 平衡:如人血浆中HCO 3、HPO 42等的调节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三(蛋白质、核酸)

1、蛋白质相关概念:

.

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②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 ..

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 ....

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 碳原子上 .......

肽键:─CO ─NH ─ ,脱去的水分子的氢

来自于 氨基和羧基,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 。

几个氨基酸 就叫几肽 ..

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氨基酸 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不同

②肽链的 空间结构 千变万化 决定

与 (功能多样性) (酶、载体、抗体、胰岛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R 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需来自于食物。

2、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羧基(—COOH )= R基中的羧基数+ 肽链数 氨基数(—NH2)= R基中的氨基数+ 肽链数

④基因的表达: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个碱基 :个氨基酸

⑤n 个氨基酸形成的一个多肽,至少有 n 个氮原子, n+1 个氧原子。

⑥n 个氨基酸形成的m 个多肽,至少有 n 个氮原子, n+m 个氧原子。

核酸

1、核酸

一分子 磷酸 ( 1 种)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一分子 五碳糖 ( 2 种)

( 8 种) 一分子 含氮碱基 ( 5 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 遗传信息 的物质,对于生物的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 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简写为(DNA )和核糖核酸简写为(RNA ) ④

⑤碱基名称分别是A ,G ,C ,

T 胸腺嘧啶 ,U 尿嘧啶 。

2、原核细胞中碱基有种,五碳糖有种,核苷酸中种;真核细胞中碱基有 5 种,五碳糖有 2 种,核苷酸中 8 种;病毒中碱基有 4 种,五碳糖有 种,核苷酸中 4 种。

3、DNA 与甲基绿的颜色反应 ,RNA 与吡罗红的颜色反应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四(糖类和脂质)

(2)单糖是不能再 水解 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糖是 单糖

。 (3)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

(4)不属于能源物质的糖是 纤维素 、核糖 、 脱氧核糖 。

三、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有些脂质还含有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 H 的含量更多。

2、化学性质: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

四、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原理

(1)糖类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淀粉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 红色

脂肪的鉴定也可以做临时切片,染色后有 50%的酒精 去浮色。 (3)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五、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生物大分子(又叫多聚体)包括 蛋白质 、 核酸 、 多糖 。它们是单体依次是 氨基酸 、 核苷酸 、葡萄糖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五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

一、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 无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不可以用哺乳动物的其他细胞,原因: 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 不可以用植物细胞,原因是: 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有细胞壁难以吸水涨破 (2)实验原理:把该细胞放入 蒸馏水中,吸水涨破 (3)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成分 蛋白质 类和数量决定了膜的功能。 糖蛋白 ,又叫 糖被 ,其作用是 识别、润滑、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糖被) 有关。

包括①通过 分泌化学物质 交流信息。例如 神经递质 、 激素 、 淋巴困子等物质。

②通过 相邻细胞细胞膜直接接触 交流信息。例如 精子和卵子的识别和接合 ③形成 通道 ,例如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四、细胞膜的特点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五、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其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 ,其性质是 全透性 。 六、细胞膜的流动嵌模型 ①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 覆盖 、有的 镶嵌 、 有的 贯穿 于磷脂双分子层。

③在细胞膜外面有一层 糖蛋白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 遗传信息库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 遗传、 和代谢 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除了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和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等少数细胞之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

核膜: 双 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与 某种RNA 的合成与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原核细胞有核糖体而无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 大 。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 mRNA 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蛋白质 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而 DNA 不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所以核孔具有性。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

染色质: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期叫染色质,期叫染色体 染色体可以用 龙胆紫 或者 醋酸洋红 染色。

3、细胞核里的液体叫液泡里的液体叫 细胞液

细胞质里的液体叫 细胞质基质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六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

1、 细胞质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差速离心法

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3、重点总结与概括:

4、①不含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有 分生区 、 形成层 、 干种子

②高等植物细胞一定具有 细胞壁 结构、可能有 叶绿体 、 大液泡 一定没有 中心体 结构。

③高等动物一定有 中心体 结构、一定没有细胞壁 、叶绿体 、 大液泡 结构。 ④低等植物同时有 中心体 和 细胞壁 、 叶绿体 、液泡 结构。

⑤含RNA 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细胞 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⑥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3、 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6生物模型包括:、,如照片是 概念模型。 建立模型 科学性、准确性 是第一位的,而美观与否是其次的。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七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2

一、叶绿体与线粒体的比较: (一)共性:

1)、均具有→

中稳定的化学能;而线粒体则将中稳定的化学能→跃的化学能和 热能 ,为各项 生命活动 提供动力。 2)、均具有

3)、均含有少量的 细胞质(母系) 遗传。 4)、均既 消耗水 水又 (二)差异性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一)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二)分泌蛋白包括: 抗体、蛋白质类激素、消化酶

(三)过程:1、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上的 核糖体 内形成肽链。肽链在 内质网 内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 内质网 以 囊泡 运输到 高尔基体 ,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与 细胞 融合 ,将蛋白质分泌 到细胞外。

(即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分泌蛋白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高尔基体: 膜面积基本不变 细胞膜: 膜面积增大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一)组成:由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 (二)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化学成分上: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由分所占的比例 不同 。

2、在结构上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见下图)

3、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4、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外,共穿过层膜。 (三)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 能量交换 和 信息传递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

3、把各种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 高效、有序 地进行。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八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一、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① 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1水的流动方向是 水分子是 顺 (顺/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2、当液面不再上升时

S 1 浓度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 S2的浓度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1)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可能会 破裂 。 (2)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3、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和复原 .......

a. 分离内因: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 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 c. 质壁分离的条件:d. 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 当质壁分离时间过长或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如50%

而不能复原

f. 、甘油、尿素等溶液 g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不会发生渗透作用。 h 动物细胞 不会 (会/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因为它没有 细胞壁 二、实验步骤

1、(是/否) 是 对照实验。

2、选用的植物细胞要有 大液泡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明显; 3、细菌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4、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 1的醋酸溶液,则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

5、操作注意事项: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态时,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复原现象的观察。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

(1)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 (高→低) 。 (2)离子和小分子:依据细胞生命活动 需要进行 选择性吸收 。

2.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

(1)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 差异 ,与其含有离子载体的 种类、数量不同 有关。 (2)不同种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吸收具有 差异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九4.2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生物膜具有既可以让一些和 能通过,而其他 离子 、 小分子 和 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综合比较

3、下列曲线所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运输方式分别是

物质运输快慢取决于 P 点之前影响运输 P点之前影响运输 细胞内外浓度差 速率的因素是 物质浓度 速率的因素是物质浓度

P 点之后影响运输 P点之后影响运输

速率的因素是 协助扩散是 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能量 载体数量、主动运输是载体

或能量

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是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m 点由 无氧 呼吸提供能量

m ~p 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 是 能量

P 点之后限制运输速率的因素 是载体数量

4、在下图中画出能正确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一定O 2浓度范围内,K +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 2浓度关系的是

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概念:是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 .......速率) 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也有少数是 RNA ) 酶的基本单位是: 氨基酸或核苷酸 ,产生场所是 核糖体或细胞核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

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C )

3、酶的特性:

a.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是无机催化剂的713倍 (1)实验过程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2)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①1与3对照,结论是: 三氯化铁有催化作用 ②1与4对照,结论是: 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 ③3与4对比,结论是:过氧化氢酶有高效性

④1与2号对照,2号试管反应也很快,说明90℃起到的作用是 提供反应所需能量 原因是90℃提供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 过氧化氢酶 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 b.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二肽酶能分解任何一种二肽)

本实验用 斐林 试剂检测,而不能用 碘液 试剂 可以用斐林试剂 和碘液 检测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过程分析 (2)实验注意事项

①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实验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

吗? 不能 ,原因是 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

解,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

②能用斐林试剂对实验检测吗?不能 ,原因是 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

d 、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实验探究PH 对酶的活性影响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pH 的实验? 答:因为 无相应试剂检测

(2)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 ,酶的活性因结构破坏而丧失。 低度温 条件下酶不失活,只是....

活性下降

4、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解释在A 、B 、C 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A : 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 : 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 :(2)如果在A 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下降

(3)B 点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 酶的浓度 ,如果在B 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上升 。

第六章第2节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1、A TP 的生理功能: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2、结构简式:①A TP 的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

②A 叫 腺苷 ,由( 腺嘌呤 和 核糖 组成);T 是 三个 ;P 是 磷酸基团, ATP 中有个低能磷酸键。

③从ATP 分子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该分子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 ④A TP 分子中 远离A 的 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

(2)不是可逆反应,原因是: ① 酶不同

② 场所不同:形成A TP 的场所是 细胞基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而ATP 分解的场所是任何需能的场所。

③ 能量不同:反应向右发生能量来自于 ATP 的水解 ,反应向左发生能量

来自于 光合或呼吸提供的能量。

(3)ATP 的形成途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4、意义:能量通过A TP 分子在反应之间循环流通,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5、A TP 在细胞中的含量

6、其他:

能源物质包括: 糖类、脂肪、蛋白质 。其中以 糖类 为主。 储能物质包括: 脂肪、淀粉、糖原。其中以 脂肪 为主。 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 。

最终能源是 太阳能 。

7、写出下列所有“○”的含义:

腺嘌呤核糖、 腺嘌呤、 腺嘌呤脱氧、腺嘌呤核糖、 腺苷、 腺苷 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第六章第3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

二、有氧呼吸 1、过程

(1) 标出下面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2)1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 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 TP (38个)

C 6H 12O 6 + 6O 2 + 6H 22 + 12H 2O + 能量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的 热能 的形式散失掉了

三、无氧呼吸

1、场所: ;条件:无氧和多种酶;生成物: 或 2、反应式:

3、酒精发酵,什么生物可以发生

乳酸发酵,什么生物可以发生 注意: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放能,第二阶段

四、影响呼吸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1、温度

2、氧气

A 点发生: 只有无氧 呼吸

A ~C 之间(不含A 、C 点) 有氧和无氧 呼吸 ≥C 点以后: 有氧 呼吸 无氧呼吸消失点是 C 细胞呼吸最弱点是 B

储存粮食、水果等,控制的最佳氧含量点 B

3、CO 2 4、含水量

六、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a. 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0℃以上)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 c. 作物栽培时:松土、排涝

d. 酿醋、包扎伤口时:应控制通气(或透气)

第六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 有机溶剂 中,所以可用 无水乙醇 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 层析液 在滤纸上 扩散速度 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 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 慢 。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提取色素 ;层析液: 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 (4)过程

绿叶要剪碎→研磨→过虑(尼龙布过滤)→收集滤液于试管,用棉塞塞严

干燥 ,并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 处画一条细的横线。

细而直,且干燥后重复二三次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容器口要盖盖,不能让滤液细线 触及层析液 ,此方法叫: 纸层析法

(5)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名称 颜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叫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光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叫叶绿素

主要吸收光 叶绿素b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普里斯特利“小鼠与绿色植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植物半遮光”——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淀粉 。

思吉尔曼用“水绵与好氧菌”—— 叶绿体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是释放出来的。

18

鲁宾卡门“H 2O 、CO 2”——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 全部来自来

14

卡尔文“C 标记CO 2”——探明 CO2 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产物ATP 、[H]移动方向 囊状薄膜→叶绿体基质 ,而ADP 、Pi 则相反) C 3、C 5

CO

2

减少时 C 3 C 5 增加 (解释少的原因角度: C 3 增加 C 5减少 消耗的多;生成的少) 3、标出O 元素的转移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可以用CO 2的吸收量, O 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衡量光合作用的大小。 a. 光照强度

①OA 段表示: 植物呼吸速率

②AB 段表示:植物呼吸速率>光合速率 ③B 点表示: 植物呼吸速率=光合速率 ④BC 段表示:光合速率>植物呼吸速率 ⑤当植物处于光照强度E 时:

植物的总合速率= OA + OD (用字母表示) 净光合速率= OD (用字母表示)

⑥C 度 等;内部外界环境因素是 色素的数量、酶的数量或活性

光合面积

最合适的种植面积是 B 点所对应的叶面积指数 应用:合理密植

b. 二氧化碳浓度 ①B ,B ,以后限制光合的外界环境因素是 光照

强度、温度 等

②适当增加CO 2的浓度可以加快光合作用速率 应用1是良好通风

应用2是施家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c. 温度

应用:适当加大昼夜温差

d. 水

DE

FG 段下降的原因是: 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速率减慢

e. 矿质元素供应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矿质元素的含量,可提高光合速率,

到一定浓度后,因为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吸水困难 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F 多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各图中P 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Q 点之后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五、化能合成作用 如: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与光合作用的不同是 能量

第六章第1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原因(1)受s/v的制约: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 (2 二、细胞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二分裂 (一)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 暂不分裂的细胞:B 细胞、T 细胞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植物成熟区细胞、表皮细胞等

图中一个细胞周期分别是 B 点到 B 点 ab 或 cd

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①过程

分裂间期: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体积增大。时间长(90%—95%)、起点。 “膜仁”消失现“两体”(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 后期:

丝牵拉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 “膜仁”再现“两体”失(植物:高尔基体→细胞板→细胞壁)

②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精确地平均分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半)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中心体(动物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⑤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指出下图都为什么时期

图代表的分裂时期能显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显著区别。 ⑥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观察染色体数目最清晰的是 cd 、hi

;观察染色体数目最清晰的是 bc 、gh ; ⑥第条染色体上DNA 的含量

AB 段表示: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BC 段表示 前期和中期 时期,后期处于 DE 段范围

(二)无丝分裂:无 无染色体与纺锤体 的变化,如 蛙的红细胞分裂 。 三、有丝分裂实验

漂洗:清水漂洗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制片:需压片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知识点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 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发生 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2、时间:整个发育过程,但在达到最高峰。 3、结果: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4、特征:

5、意义:是生物化,有利于提高各种 生理功能 的效率。

6、分化的实质:。 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 相同 (相同/不同),

(相同/不完全相同/不同),

蛋白质(相同/不完全相同/不同)。

A :表示 B :表示 二、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的潜能。

2、动、植物的区别:植物细胞(有/无) 有 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细胞核 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大小比较:体细胞 < 配子 < 受精卵;植物细胞 > 动物体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全能性 三、细胞衰老和凋亡 1、细胞衰老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2)特征:① 细胞核 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② 细胞体积 变小,细胞内 水分 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③细胞内 色素 会逐渐积累。 ④细胞内 酶 的活性降低。

⑤细胞膜 通透性改变 ,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原因:①自由基学说

②端粒学说

2

四、细胞的癌变 1、特征:

① 细胞无限分裂

②癌细胞的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癌变后的细胞呈球形。

③癌细胞的 表面 发生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 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子

① 物理致癌因子 ② 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致癌病毒含有癌基因以及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会将其基因组整合进

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3、致癌的机理: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使 4、癌细胞的几点理解

①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吗? 不是

②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了吗? 变化

③细胞癌变是单一基因突变还是多个基因突变? 多个

④癌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变 短 ,细胞器中 核糖体 活动活跃。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全部(带答案,很好)

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

基础知识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基本单位。除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判断对错: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 细胞 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特例:①、草履虫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②、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 )是一类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既 DNA 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②、专营细胞内 寄生 生活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 核酸和蛋白质 外壳所构成。

2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

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

DNA 病毒:例如: 噬菌体

RNA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 目镜和物镜

1与2,倍数大;3与4,

3. 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4.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细胞数目的变化成

5.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聚:。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 为遗传物质

原核细胞(有、无) 无 线粒体,(可以、不可以) 可以 有氧呼吸。 原核细胞(有、无) 无 叶绿体,(可以、不可以) 可以 光合作用。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Robert Hooke) 首次用拉丁文cella (小室) 这个词来对细胞命

名。

2、1680 荷兰人(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 施莱登、施旺 提出:一切 动植物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 5、细胞学的意义

①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 统一性 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

②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 细胞水平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二(元素,化合物,水,无机盐)

一、细胞和地壳所含有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细胞和地壳所有有的元素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二、细胞中的元素: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 2、元素的分类:

Ⅰ、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以万分之一为界): ①大量元素,如 C 、 O 、H 、N 、S 、P 、Ca 、Mg 、K 等 ②微量元素,如Zn 、 Fe 、B 、 Mn 、Cu 、Mo ; 等。

③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 P 是组成A TP 、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Ca 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血液中缺钙会 抽搐 ,钙多了会 肌无力 ;; Mg 是叶绿素的成分;Fe 是 血红蛋白 的成分。 Ⅱ、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 ①主要元素, C H O N P S ; ②基本元素, C H O N ;

③最基本的元素是 C 。原因: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 Ⅲ元素的含量特点: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 。鲜重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排列顺序:

②、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C 。干重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排列顺序:

Ⅳ、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化合物 的形式存在。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85—90% ) 水

无机化合物1—1.5% ) 无机盐 (1—2%) 脂质 元素组成: C H O(N P)

有机化合物(7—10%) 蛋白质 元素组成: C H O N (S Fe) (1—1.5% 糖 元素组成: C H O

核酸 元素组成: C H O N P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别是:水和 蛋白质 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水含量多。 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①不同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别很大;

②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幼儿期>成年期,幼嫩部分>老熟部分。

③同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也不同。 3、功能: 3、功能:

自由水的功能 ① 是细胞内的 良好溶剂 ;

②运送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③参与许多 生化反应 ,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结合水的功能:是 细胞结构 的重要组成成分; 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②当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 高 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

③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 减弱 ,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 增强 。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的组成成分。 2、功能:

①是 构成细胞中复杂的化合物 ;

②参与并维持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Na 、Cl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酸碱 平衡:如人血浆中HCO 3、HPO 42等的调节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三(蛋白质、核酸)

1、蛋白质相关概念:

.

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②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 ..

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 ....

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 碳原子上 .......

肽键:─CO ─NH ─ ,脱去的水分子的氢

来自于 氨基和羧基,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 。

几个氨基酸 就叫几肽 ..

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氨基酸 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不同

②肽链的 空间结构 千变万化 决定

与 (功能多样性) (酶、载体、抗体、胰岛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R 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需来自于食物。

2、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羧基(—COOH )= R基中的羧基数+ 肽链数 氨基数(—NH2)= R基中的氨基数+ 肽链数

④基因的表达: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个碱基 :个氨基酸

⑤n 个氨基酸形成的一个多肽,至少有 n 个氮原子, n+1 个氧原子。

⑥n 个氨基酸形成的m 个多肽,至少有 n 个氮原子, n+m 个氧原子。

核酸

1、核酸

一分子 磷酸 ( 1 种)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一分子 五碳糖 ( 2 种)

( 8 种) 一分子 含氮碱基 ( 5 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 遗传信息 的物质,对于生物的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 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简写为(DNA )和核糖核酸简写为(RNA ) ④

⑤碱基名称分别是A ,G ,C ,

T 胸腺嘧啶 ,U 尿嘧啶 。

2、原核细胞中碱基有种,五碳糖有种,核苷酸中种;真核细胞中碱基有 5 种,五碳糖有 2 种,核苷酸中 8 种;病毒中碱基有 4 种,五碳糖有 种,核苷酸中 4 种。

3、DNA 与甲基绿的颜色反应 ,RNA 与吡罗红的颜色反应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四(糖类和脂质)

(2)单糖是不能再 水解 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糖是 单糖

。 (3)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

(4)不属于能源物质的糖是 纤维素 、核糖 、 脱氧核糖 。

三、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有些脂质还含有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 H 的含量更多。

2、化学性质: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

四、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原理

(1)糖类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淀粉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 红色

脂肪的鉴定也可以做临时切片,染色后有 50%的酒精 去浮色。 (3)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五、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生物大分子(又叫多聚体)包括 蛋白质 、 核酸 、 多糖 。它们是单体依次是 氨基酸 、 核苷酸 、葡萄糖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五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

一、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 无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不可以用哺乳动物的其他细胞,原因: 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 不可以用植物细胞,原因是: 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有细胞壁难以吸水涨破 (2)实验原理:把该细胞放入 蒸馏水中,吸水涨破 (3)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成分 蛋白质 类和数量决定了膜的功能。 糖蛋白 ,又叫 糖被 ,其作用是 识别、润滑、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糖被) 有关。

包括①通过 分泌化学物质 交流信息。例如 神经递质 、 激素 、 淋巴困子等物质。

②通过 相邻细胞细胞膜直接接触 交流信息。例如 精子和卵子的识别和接合 ③形成 通道 ,例如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四、细胞膜的特点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五、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其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 ,其性质是 全透性 。 六、细胞膜的流动嵌模型 ①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 覆盖 、有的 镶嵌 、 有的 贯穿 于磷脂双分子层。

③在细胞膜外面有一层 糖蛋白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 遗传信息库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 遗传、 和代谢 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除了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和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等少数细胞之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

核膜: 双 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与 某种RNA 的合成与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原核细胞有核糖体而无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 大 。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 mRNA 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蛋白质 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而 DNA 不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所以核孔具有性。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

染色质: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期叫染色质,期叫染色体 染色体可以用 龙胆紫 或者 醋酸洋红 染色。

3、细胞核里的液体叫液泡里的液体叫 细胞液

细胞质里的液体叫 细胞质基质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六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

1、 细胞质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差速离心法

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3、重点总结与概括:

4、①不含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有 分生区 、 形成层 、 干种子

②高等植物细胞一定具有 细胞壁 结构、可能有 叶绿体 、 大液泡 一定没有 中心体 结构。

③高等动物一定有 中心体 结构、一定没有细胞壁 、叶绿体 、 大液泡 结构。 ④低等植物同时有 中心体 和 细胞壁 、 叶绿体 、液泡 结构。

⑤含RNA 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细胞 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⑥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3、 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6生物模型包括:、,如照片是 概念模型。 建立模型 科学性、准确性 是第一位的,而美观与否是其次的。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七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2

一、叶绿体与线粒体的比较: (一)共性:

1)、均具有→

中稳定的化学能;而线粒体则将中稳定的化学能→跃的化学能和 热能 ,为各项 生命活动 提供动力。 2)、均具有

3)、均含有少量的 细胞质(母系) 遗传。 4)、均既 消耗水 水又 (二)差异性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一)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二)分泌蛋白包括: 抗体、蛋白质类激素、消化酶

(三)过程:1、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上的 核糖体 内形成肽链。肽链在 内质网 内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 内质网 以 囊泡 运输到 高尔基体 ,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与 细胞 融合 ,将蛋白质分泌 到细胞外。

(即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分泌蛋白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高尔基体: 膜面积基本不变 细胞膜: 膜面积增大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一)组成:由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 (二)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化学成分上: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由分所占的比例 不同 。

2、在结构上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见下图)

3、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4、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外,共穿过层膜。 (三)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 能量交换 和 信息传递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

3、把各种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 高效、有序 地进行。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八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一、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① 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1水的流动方向是 水分子是 顺 (顺/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2、当液面不再上升时

S 1 浓度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 S2的浓度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1)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可能会 破裂 。 (2)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3、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和复原 .......

a. 分离内因: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 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 c. 质壁分离的条件:d. 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 当质壁分离时间过长或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如50%

而不能复原

f. 、甘油、尿素等溶液 g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不会发生渗透作用。 h 动物细胞 不会 (会/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因为它没有 细胞壁 二、实验步骤

1、(是/否) 是 对照实验。

2、选用的植物细胞要有 大液泡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明显; 3、细菌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4、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 1的醋酸溶液,则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

5、操作注意事项: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态时,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复原现象的观察。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

(1)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 (高→低) 。 (2)离子和小分子:依据细胞生命活动 需要进行 选择性吸收 。

2.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

(1)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 差异 ,与其含有离子载体的 种类、数量不同 有关。 (2)不同种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吸收具有 差异 。

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九4.2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生物膜具有既可以让一些和 能通过,而其他 离子 、 小分子 和 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综合比较

3、下列曲线所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运输方式分别是

物质运输快慢取决于 P 点之前影响运输 P点之前影响运输 细胞内外浓度差 速率的因素是 物质浓度 速率的因素是物质浓度

P 点之后影响运输 P点之后影响运输

速率的因素是 协助扩散是 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能量 载体数量、主动运输是载体

或能量

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是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m 点由 无氧 呼吸提供能量

m ~p 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 是 能量

P 点之后限制运输速率的因素 是载体数量

4、在下图中画出能正确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一定O 2浓度范围内,K +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 2浓度关系的是

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概念:是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 .......速率) 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也有少数是 RNA ) 酶的基本单位是: 氨基酸或核苷酸 ,产生场所是 核糖体或细胞核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

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C )

3、酶的特性:

a.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是无机催化剂的713倍 (1)实验过程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2)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①1与3对照,结论是: 三氯化铁有催化作用 ②1与4对照,结论是: 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 ③3与4对比,结论是:过氧化氢酶有高效性

④1与2号对照,2号试管反应也很快,说明90℃起到的作用是 提供反应所需能量 原因是90℃提供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 过氧化氢酶 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 b.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二肽酶能分解任何一种二肽)

本实验用 斐林 试剂检测,而不能用 碘液 试剂 可以用斐林试剂 和碘液 检测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过程分析 (2)实验注意事项

①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实验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

吗? 不能 ,原因是 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

解,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

②能用斐林试剂对实验检测吗?不能 ,原因是 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

d 、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实验探究PH 对酶的活性影响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pH 的实验? 答:因为 无相应试剂检测

(2)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 ,酶的活性因结构破坏而丧失。 低度温 条件下酶不失活,只是....

活性下降

4、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解释在A 、B 、C 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A : 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 : 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 :(2)如果在A 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下降

(3)B 点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 酶的浓度 ,如果在B 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上升 。

第六章第2节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1、A TP 的生理功能: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2、结构简式:①A TP 的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

②A 叫 腺苷 ,由( 腺嘌呤 和 核糖 组成);T 是 三个 ;P 是 磷酸基团, ATP 中有个低能磷酸键。

③从ATP 分子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该分子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 ④A TP 分子中 远离A 的 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

(2)不是可逆反应,原因是: ① 酶不同

② 场所不同:形成A TP 的场所是 细胞基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而ATP 分解的场所是任何需能的场所。

③ 能量不同:反应向右发生能量来自于 ATP 的水解 ,反应向左发生能量

来自于 光合或呼吸提供的能量。

(3)ATP 的形成途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4、意义:能量通过A TP 分子在反应之间循环流通,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5、A TP 在细胞中的含量

6、其他:

能源物质包括: 糖类、脂肪、蛋白质 。其中以 糖类 为主。 储能物质包括: 脂肪、淀粉、糖原。其中以 脂肪 为主。 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 。

最终能源是 太阳能 。

7、写出下列所有“○”的含义:

腺嘌呤核糖、 腺嘌呤、 腺嘌呤脱氧、腺嘌呤核糖、 腺苷、 腺苷 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第六章第3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

二、有氧呼吸 1、过程

(1) 标出下面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2)1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 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 TP (38个)

C 6H 12O 6 + 6O 2 + 6H 22 + 12H 2O + 能量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的 热能 的形式散失掉了

三、无氧呼吸

1、场所: ;条件:无氧和多种酶;生成物: 或 2、反应式:

3、酒精发酵,什么生物可以发生

乳酸发酵,什么生物可以发生 注意: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放能,第二阶段

四、影响呼吸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1、温度

2、氧气

A 点发生: 只有无氧 呼吸

A ~C 之间(不含A 、C 点) 有氧和无氧 呼吸 ≥C 点以后: 有氧 呼吸 无氧呼吸消失点是 C 细胞呼吸最弱点是 B

储存粮食、水果等,控制的最佳氧含量点 B

3、CO 2 4、含水量

六、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a. 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0℃以上)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 c. 作物栽培时:松土、排涝

d. 酿醋、包扎伤口时:应控制通气(或透气)

第六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 有机溶剂 中,所以可用 无水乙醇 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 层析液 在滤纸上 扩散速度 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 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 慢 。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提取色素 ;层析液: 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 (4)过程

绿叶要剪碎→研磨→过虑(尼龙布过滤)→收集滤液于试管,用棉塞塞严

干燥 ,并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 处画一条细的横线。

细而直,且干燥后重复二三次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容器口要盖盖,不能让滤液细线 触及层析液 ,此方法叫: 纸层析法

(5)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名称 颜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叫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光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叫叶绿素

主要吸收光 叶绿素b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普里斯特利“小鼠与绿色植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植物半遮光”——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淀粉 。

思吉尔曼用“水绵与好氧菌”—— 叶绿体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是释放出来的。

18

鲁宾卡门“H 2O 、CO 2”——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 全部来自来

14

卡尔文“C 标记CO 2”——探明 CO2 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产物ATP 、[H]移动方向 囊状薄膜→叶绿体基质 ,而ADP 、Pi 则相反) C 3、C 5

CO

2

减少时 C 3 C 5 增加 (解释少的原因角度: C 3 增加 C 5减少 消耗的多;生成的少) 3、标出O 元素的转移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可以用CO 2的吸收量, O 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衡量光合作用的大小。 a. 光照强度

①OA 段表示: 植物呼吸速率

②AB 段表示:植物呼吸速率>光合速率 ③B 点表示: 植物呼吸速率=光合速率 ④BC 段表示:光合速率>植物呼吸速率 ⑤当植物处于光照强度E 时:

植物的总合速率= OA + OD (用字母表示) 净光合速率= OD (用字母表示)

⑥C 度 等;内部外界环境因素是 色素的数量、酶的数量或活性

光合面积

最合适的种植面积是 B 点所对应的叶面积指数 应用:合理密植

b. 二氧化碳浓度 ①B ,B ,以后限制光合的外界环境因素是 光照

强度、温度 等

②适当增加CO 2的浓度可以加快光合作用速率 应用1是良好通风

应用2是施家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c. 温度

应用:适当加大昼夜温差

d. 水

DE

FG 段下降的原因是: 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速率减慢

e. 矿质元素供应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矿质元素的含量,可提高光合速率,

到一定浓度后,因为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吸水困难 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F 多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各图中P 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Q 点之后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五、化能合成作用 如: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与光合作用的不同是 能量

第六章第1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原因(1)受s/v的制约: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 (2 二、细胞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二分裂 (一)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 暂不分裂的细胞:B 细胞、T 细胞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植物成熟区细胞、表皮细胞等

图中一个细胞周期分别是 B 点到 B 点 ab 或 cd

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①过程

分裂间期: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体积增大。时间长(90%—95%)、起点。 “膜仁”消失现“两体”(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 后期:

丝牵拉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 “膜仁”再现“两体”失(植物:高尔基体→细胞板→细胞壁)

②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精确地平均分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半)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中心体(动物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⑤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指出下图都为什么时期

图代表的分裂时期能显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显著区别。 ⑥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观察染色体数目最清晰的是 cd 、hi

;观察染色体数目最清晰的是 bc 、gh ; ⑥第条染色体上DNA 的含量

AB 段表示: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BC 段表示 前期和中期 时期,后期处于 DE 段范围

(二)无丝分裂:无 无染色体与纺锤体 的变化,如 蛙的红细胞分裂 。 三、有丝分裂实验

漂洗:清水漂洗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制片:需压片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知识点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 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发生 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2、时间:整个发育过程,但在达到最高峰。 3、结果: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4、特征:

5、意义:是生物化,有利于提高各种 生理功能 的效率。

6、分化的实质:。 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 相同 (相同/不同),

(相同/不完全相同/不同),

蛋白质(相同/不完全相同/不同)。

A :表示 B :表示 二、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的潜能。

2、动、植物的区别:植物细胞(有/无) 有 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细胞核 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大小比较:体细胞 < 配子 < 受精卵;植物细胞 > 动物体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全能性 三、细胞衰老和凋亡 1、细胞衰老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2)特征:① 细胞核 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② 细胞体积 变小,细胞内 水分 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③细胞内 色素 会逐渐积累。 ④细胞内 酶 的活性降低。

⑤细胞膜 通透性改变 ,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原因:①自由基学说

②端粒学说

2

四、细胞的癌变 1、特征:

① 细胞无限分裂

②癌细胞的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癌变后的细胞呈球形。

③癌细胞的 表面 发生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 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子

① 物理致癌因子 ② 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致癌病毒含有癌基因以及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会将其基因组整合进

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3、致癌的机理: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使 4、癌细胞的几点理解

①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吗? 不是

②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了吗? 变化

③细胞癌变是单一基因突变还是多个基因突变? 多个

④癌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变 短 ,细胞器中 核糖体 活动活跃。


相关内容

  • 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分析
  • 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从考查内容上看,严格按照高考范围,涵盖了高中生物教材三本必修及选修的内容,既有对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核心知识的考查,也有对非核心知识的考查.从考查目的上看,重在考查高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其中以图形表格题.实验题 ...

  •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染色体变异(教案)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3.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以有关人类遗传病为例,引出染色体变异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例,比较归纳出染色体组 ...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习题中的"陷阱"(学生版)
  • 高中生物学遗传习题中的"陷阱" 1.自交与自由交配 自交与自由交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交在植物方面是指自花授粉或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在动物方面一般是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自由交配又叫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种群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异性个体交 ...

  • 高中生物必修二1-1(1)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Ⅰ ) [基础巩固] 1.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试题及答案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选择题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 ) A.杂交 B.测交 C.检查染色体 D.观察性状 2.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 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是黑色 ...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表达测试题及答案
  •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一.选择题 1.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别形成( ) A.DNA.RNA.蛋白质 B.DNA.RNA.氨基酸 C.DNA.RNA.核糖体 D.核苷酸.RNA.蛋白质 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 A.蛋白质 ...

  •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1.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 A .糖类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 2.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30,那么一个由4条肽链共280个氨基酸所组 ...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新课改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高中生物新课改 --暑假杭州师德培训收获与思考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何彬 一.集中培训的心得体会 路桥区一直是我省课程改革的急先锋,我区的路桥实验中学初中段的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总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8字教学方针也早就名声在外.身处 ...

  • 初高中生物衔接
  • 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 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育上的实践问题.为切实解决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衔接 在设计初中生物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