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见好就收」吗?

对于伴有心室失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1-2]。

然而,对于 CRT 治疗的反应,不同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接受 CRT 的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极为显著,改善程度可以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标准,这类患者称为 CRT 超反应者[3-4]。由于 CRT 超反应者病情改善非常显著,所以这类人群往往已经不再符合 CRT 治疗的常规适应证。那么对于  CRT 超反应者,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2016 年 6 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律协会官方杂志 Europace 发表了 Serkan Cay 教授研究团队的一篇关于 CRT 超反应者停止起搏研究的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了 19 名 CRT 超反应者(NYHA 心功能分级Ⅰ~Ⅱ级,LVEF ≥ 50%),并随机分为停用起搏器组(以下简称为停用组)和继续使用起搏器组(以下简称为起搏组),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前者关闭起搏器,后者维持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研究人员分别在 CRT 植入治疗时、研究初始和随访的第 6 个月和第 12 个月四个时间点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临床指标(包括 NYHA 心功能分级和 6 分钟步行距离)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此外,Serkan Cay 教授研究团队还记录了各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心衰再住院和死亡情况。

结果发现在随访至 6 个月时,停用起搏组患者出现不良作用,左心室功能明显受损,临床症状恶化,左心室结构重塑。随访 12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临床表现进一步恶化(表 1)。而继续起搏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临床表现始终维持在基线水平或稍有改善(表 2)。此外,停用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和器械治疗率也远高于起搏组。

表1  停用起搏组患者基线及随访节点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P1:基线值与 6 个月数值比较;P2:基线值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P3:6 个月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

表2  继续起搏组患者基线及随访节点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P1:基线值与 6 个月数值比较;P2:基线值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P3:6 个月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

由此,研究者们认为,当 CRT 超反应患者起搏器被关闭后,在随访中期,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发生恶化,心衰住院、必要的器械治疗等临床不良结局也随之增加。因此,Serkan Cay 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认为,CRT 超反应者的起搏器应当保持开启状态 [5]。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课题组也开展了一项类似的研究。与 Serkan Cay 教授的研究不同的是,葛均波教授的研究方案采用了更加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将 CRT 超反应定义为:① 心功能减少 ≥ 1;② LVEF ≥ 术前的 2 倍或绝对值增加 ≥ 0.20;③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少 ≥ 30%。该研究选择在试验开始后 3 个月和 6 个月两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记录停止起搏和继续起搏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 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6min 步行距离、体表心电图 QRS 时限等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随访发现,在停止起搏后 3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各项评估参数变化与继续起搏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在停止起搏后 6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 LVEF 明显低于继续起搏组,其他各项参数无明显差异;与研究初始状态相比,停止起搏组 LVEF 亦显著下降。

可以看到,CRT 超反应者如果停止常规持续的双心室起搏治疗,在停止起搏中期(6 个月)开始出现不良作用,左心室功能显著受损,但临床表现和左心室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停止起搏短期内(3 个月)患者可以耐受停止起搏的不良作用。

事实上,CRT 超反应是心肌病的非同步性缓解状态。CRT 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但是它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只是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而不是一种对因治疗措施。因此,除非有其他必要的原因,CRT 超反应患者的起搏器应当保持开启状态。

现在问题来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应证,您知道吗?

动动手指,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告诉我你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Bristow MR, Saxon LA, Boehmer J, et al.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 2004, 350(21): 2140-2150.DOI: 10.1056/NEJMoa032423.

2. Cleland JG, Daubert JC, Erdmann E, et al.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 2005, 352(15): 1539-1549.DOI: 10.1056/NEJMoa050496.

3. Ypenburg C, van Bommel RJ, Borleffs CJ, 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s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 at midterm follow-up[J]. J Am Coll Cardiol, 2009,53(6): 483-490.DOI: 10.1016/j.jacc.2008.10.032.

4. 孙国建,沈法荣,何浪,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的预测因子分析 [J].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 2011,15(5): 325-327.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1.05.001.

5. Cay S, Ozeke O, Ozcan F, et al. Mid-term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super responders with and without pacing: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centre study[J]. Europace. 2016 Jun;18(6):842-50. DOI: 10.1093/europace/euv129.

6. 梁义秀,王青青,宿燕岗,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者停止起搏研究 [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2): 100-104.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6.02.003.

对于伴有心室失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1-2]。

然而,对于 CRT 治疗的反应,不同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接受 CRT 的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极为显著,改善程度可以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标准,这类患者称为 CRT 超反应者[3-4]。由于 CRT 超反应者病情改善非常显著,所以这类人群往往已经不再符合 CRT 治疗的常规适应证。那么对于  CRT 超反应者,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2016 年 6 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律协会官方杂志 Europace 发表了 Serkan Cay 教授研究团队的一篇关于 CRT 超反应者停止起搏研究的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了 19 名 CRT 超反应者(NYHA 心功能分级Ⅰ~Ⅱ级,LVEF ≥ 50%),并随机分为停用起搏器组(以下简称为停用组)和继续使用起搏器组(以下简称为起搏组),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前者关闭起搏器,后者维持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研究人员分别在 CRT 植入治疗时、研究初始和随访的第 6 个月和第 12 个月四个时间点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临床指标(包括 NYHA 心功能分级和 6 分钟步行距离)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此外,Serkan Cay 教授研究团队还记录了各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心衰再住院和死亡情况。

结果发现在随访至 6 个月时,停用起搏组患者出现不良作用,左心室功能明显受损,临床症状恶化,左心室结构重塑。随访 12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临床表现进一步恶化(表 1)。而继续起搏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临床表现始终维持在基线水平或稍有改善(表 2)。此外,停用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和器械治疗率也远高于起搏组。

表1  停用起搏组患者基线及随访节点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P1:基线值与 6 个月数值比较;P2:基线值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P3:6 个月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

表2  继续起搏组患者基线及随访节点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P1:基线值与 6 个月数值比较;P2:基线值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P3:6 个月与 12 个月数值比较

由此,研究者们认为,当 CRT 超反应患者起搏器被关闭后,在随访中期,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发生恶化,心衰住院、必要的器械治疗等临床不良结局也随之增加。因此,Serkan Cay 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认为,CRT 超反应者的起搏器应当保持开启状态 [5]。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课题组也开展了一项类似的研究。与 Serkan Cay 教授的研究不同的是,葛均波教授的研究方案采用了更加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将 CRT 超反应定义为:① 心功能减少 ≥ 1;② LVEF ≥ 术前的 2 倍或绝对值增加 ≥ 0.20;③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少 ≥ 30%。该研究选择在试验开始后 3 个月和 6 个月两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记录停止起搏和继续起搏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 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6min 步行距离、体表心电图 QRS 时限等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随访发现,在停止起搏后 3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各项评估参数变化与继续起搏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在停止起搏后 6 个月时,停止起搏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 LVEF 明显低于继续起搏组,其他各项参数无明显差异;与研究初始状态相比,停止起搏组 LVEF 亦显著下降。

可以看到,CRT 超反应者如果停止常规持续的双心室起搏治疗,在停止起搏中期(6 个月)开始出现不良作用,左心室功能显著受损,但临床表现和左心室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停止起搏短期内(3 个月)患者可以耐受停止起搏的不良作用。

事实上,CRT 超反应是心肌病的非同步性缓解状态。CRT 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但是它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只是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而不是一种对因治疗措施。因此,除非有其他必要的原因,CRT 超反应患者的起搏器应当保持开启状态。

现在问题来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应证,您知道吗?

动动手指,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告诉我你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Bristow MR, Saxon LA, Boehmer J, et al.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 2004, 350(21): 2140-2150.DOI: 10.1056/NEJMoa032423.

2. Cleland JG, Daubert JC, Erdmann E, et al.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 2005, 352(15): 1539-1549.DOI: 10.1056/NEJMoa050496.

3. Ypenburg C, van Bommel RJ, Borleffs CJ, 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s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 at midterm follow-up[J]. J Am Coll Cardiol, 2009,53(6): 483-490.DOI: 10.1016/j.jacc.2008.10.032.

4. 孙国建,沈法荣,何浪,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的预测因子分析 [J].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 2011,15(5): 325-327.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1.05.001.

5. Cay S, Ozeke O, Ozcan F, et al. Mid-term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super responders with and without pacing: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centre study[J]. Europace. 2016 Jun;18(6):842-50. DOI: 10.1093/europace/euv129.

6. 梁义秀,王青青,宿燕岗,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者停止起搏研究 [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2): 100-104.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6.02.003.


相关内容

  • CRT治疗心力衰竭机制
  • ㈣灞黼,心力l蝎的心脏再一步化弛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托synchmnization山empy.CRT)治疗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年出现的一个奇迹.其作为一项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神奇般地连跳三级,从Ⅲ类置人的适应证(禁忌证)上升到I类指征(符 ...

  • 扩张型心脏病综述
  • 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2016-7-8 张光书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心室扩张为特征的疾病.根据WHO 分类,DCM 分为特发性.家族遗传性.病毒性和/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特发性.家族遗传性.病毒性和免疫 ...

  • 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2007ESC)
  • 2007年ESC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 作者:周滔  发表时间:2010-07-29 1984年ACC/AHA/NASPE组织的工作组最早制定了起搏器应用指南,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重新修定.2002年10月该组织对指南进行了部分改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起搏学组亦于19 ...

  • 王江教授:重症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处理
  • 原创 2016-11-23 王江 心力衰竭网 心力衰竭网 微信号 chinahf_org 功能介绍 心力衰竭网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导的学术平台,是中国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促进项目的官方媒体,以300多家医院为支撑,由国内100多位顶尖心内科专家联合打造,专注 ...

  • [进展]JACC: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评估,要点记下来
  •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心脏移植最常见的适应证.伴随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和活检分析的发展,可以越来越细致地评估病因和重构,并进行早期疾病检测.近日,JACC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对DCM诊断和评估进行了总结,主要包含以下4部分. 1. 病因评估 (1)DC ...

  • 心内科医师进修总结最新
  • 进修总结 心内科xxx 与2015年11月9日至2016年11月8日,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为期12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解放军医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38个专业博士学 ...

  • 个案-心内科
  • 1简述题 11. 该患者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答:①男性;②40岁以上;③血脂异常;④高血压;⑤吸烟;⑥肥胖; ⑦进食过多脂肪和胆固醇;⑧A 型性格. @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哪些疾病? 答: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段抬髙心肌梗死和 冠心病猝死. 13. 如何 ...

  •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
  • 主圄塑岱蕴塑虞厦:塑生兰旦筮j鲞筮!翅£地』丛鲤堕竖纽!.堑呈塑:坠!:!:堕!:墨 表3正常.融合牙列(各50例)上下颌牙弓宽径.长径平均值的比较(单位一) ・193・ 2.4.2牙弓长径经两乳中切牙切缘之居侧作一连线为A-A,经两中切牙问作一与A-A相垂直的直线,此线与CC-CC.D.D和E-E ...

  •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三)
  • 4.3.1.2.3.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抑制心衰患者交感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这一作用远远超过其众所周知的负性肌力作用.心力衰竭开始时,心脏肾上腺素能作用有利于维持衰竭心脏的功能,但长期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产生有害作用,这种作用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交感神经激活可以通过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