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治疗心力衰竭机制

㈣灞黼,心力l蝎的心脏再一步化弛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托synchmnization山empy.CRT)治疗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年出现的一个奇迹。其作为一项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神奇般地连跳三级,从Ⅲ类置人的适应证(禁忌证)上升到I类指征(符合适应证时必须做);其作为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CRT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死亡率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下降了36%。电和机械功能是心脏的基本功能,此前,这些功能的障碍与衰竭一概被分而论之,并分而治之,但CRT打破r这一传统观念,神奇般地将心脏电和机械的功能与障碍紧紧耦鞋在一起,兼顾统筹地考虑.并宴施治疗。显然,CRT的重要意义已跨出了心力衰竭治疗、起搏器治疗的范畴,使临床医师对心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与革命”’。CRT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复杂,其巾重要并已达共识的几个机制需要更加熟悉和重视。

一调整AV问期,纠正心窜舒张功能障碍

心室舒张功能对心功能有重要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舒张功能的下降常表现为:①舒张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严重者<200毫秒;②等容舒张期相对延长,使有效舒张期更短,甚至发生有效舒张期的E峰被A峰切尾或E、A两峰发生融合。双室同步起搏器置人后,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下,通过程控起搏器的不同AV间期进行测试,能够获得最佳的AV问期值,使舒张期E峰和A峰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心室有效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心脏前负荷的提高使整个心功能明显改善”“(冈5—3—1)。

^v问期过《(8‰s)AV口,I期HK(Nmm)^v目m优mn(130ms)

切尾m☆E<A

围5—3—1调整AV间期.提高舒张功能

在超卢指导下程控不同的AV问期时.有望得到最佳的^v问期.进而提高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313

中国心律学?f7fV

二调整w问期.获得最佳的心窜收缩功能

过去,临床医生对左右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认识不足。实际不同个体左右心室收缩的起始并不同时,两室收缩起始时间的差值正常时<40毫秒,)80毫秒为双室重度不同步,>l30毫秒时为烈室绝对不同步。双室同步起搏的三腔起搏器中,VV间期可以动态调整,并同时测定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值(V11),VV间期最优值是指其能获得最大的VTI值,相当于获得左心室最大的每搏量度最佳的心室收缩功能”“(图5—3~2)。^【V0rasRVVTI=18cmBRv0msLVVTl!18cm

Lv4岫sRvvTI一23cmRv40ms…TI1%m

。;器:嘉黜箍茹皇端鬃暑鳊2:;鬈赣;i嚣箍黜毫客鬻!较不同vv问期时的VTI值,%最高、m值相应的w值则为最佳VV值(图舳)。RV右心室,LV左心事314圈53—2调整W间期.提离心宣的收缩功能

隧群第五篇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三纠正后乳头肌功能不全.减少二尖瓣返流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常伴中到重度的二尖瓣返流,发生机制常被认为左心室和二尖瓣环发生严重扩张,并造成二尖瓣叶的相对关闭不全及返流HJ。近年的研究发现,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返流的更重要机制是左心室后乳头肌出现了功能不全,尤其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时更是这样。这一新理论认为,左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内压急剧增高,增高的左心室内压犹如一阵强风将二尖瓣前、后叶吹向左心房,但与此同时拉紧的腱索、乳头肌牵拉着二尖瓣前、后叶,防止瓣叶被吹向左心房。“压力”与“拉力”平衡时,二尖瓣叶能够恰当关闭。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心室后侧壁基底部的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病理性延迟,而左心室后乳头肌就位于这一部位,收缩严重滞后的后乳头肌功能发生障碍时可使二尖瓣后叶脱垂而造成二尖瓣返流。CRT治疗时的左心室起搏电极的置入部位就是要尽可能靠近左心室侧后壁的基底部,使该部位原来处于最滞后的电和机械活动大大提前,从而纠正了后乳头肌功能不全,使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图5—3—3)。

de

图5-3-3CRT治疗可减少二尖瓣返流

A.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B.CRT治疗后,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四减少室内分流,逆转左心室蘑构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后的严重结果,又是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的一个起因。引起心室重构的病理因素很多,而室内分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正常心脏做功以长轴为主.以短轴为辅,结果正常心脏的形态一直保持为椭圆形。另外,心脏正常时不同部位心肌的电和机械活动的起始时间虽然不同(间隔最早,心尖在后,左心室前壁次之,左心室侧后壁的基.315.

中国心律学?fVV

底部为最后),但不同部位心肌收缩速率达峰的时间相同,并产生较高的左心室内压,冲开主动脉瓣完成射血,所以左心室向主动脉的快速射血是不同部位心肌收缩同时达峰的结果。心力衰竭时重构的心脏却不同,其变为短轴做功的比例增大。尤其左柬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其左心室后侧壁的电和机械活动病理性滞后.使该部位心肌收缩速率的达峰时间明显延迟.

结果左心室内压达峰并冲开主动脉瓣射血时,收

缩还未达峰的左心室侧后壁处的局部压力较低,

使左心室内压较高的血流向低压的左室侧壁发生

分流,逐渐引起心脏的横向重构并形成球形心。

CRT治疗的左心室起搏电极就是被置人到该部

位,使后侧壁的心肌电和机械活动提前,收缩同步

达峰,因而减少了室内分流,可使已发生的左心室

重构部分逆转,表现为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起

掉治疗后心脏的缩小”。71(图5—3—4)。

心力衰竭存在左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时.可

出现左后乳头肌功能不全,该部位收缩时间发生

病理性延迟,使其电激动和机械收缩明显滞后而

图5—3—4癣少宣内分流逆转心室重构发生收缩期的室内分流,使左心室侧后壁向左扩张而形成心力衰竭患者的球形心。CRT治疗时,左心室侧后壁的起搏能使室内分流消失,心力衰竭患者的球形扩大心脏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

■纠正粤和机博砖腆醐擘蚺黔

过去认为心脏电与机械活动之间的耦联关系呈全或无的规律。正常时,电和机械活动有序的耦联,电栝动在前,机械活动紧跟其后,两者间的耦联问期40—60毫秒。当出现危重情况时,尤其患者临终时可出现脱耦联现象,形成严重的电机械分离,此时只存在心电活动.而无心脏的机械活动,使心音消失,血压为零。CRT治疗使临床医师认识到除耦联和脱耦联外,还存在着电与机械话动的延迟耦联,这是指病态心肌的电与机械活动的耦联间期大大超过60毫秒,因而心室各部分电活动可能处于同步状态,除极形成的ORS渡时限正常.但延迟耦联的机械活动可能病理性延迟,引起阶段不同心肌的收缩延迟和不同步。延迟耦联部位的心肌经CRT治疗后能使整体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电与机械延迟耦联的理论还能解释为什么CRT可使某些QRs渡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不断深人认识CRT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使更多的内科和心血管医生确信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而说服和动员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这一治疗。此外,其还能提高直接参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医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激励这些医生学习更多的超声心动图知识,以便做好置人后的随访与程控,更加促进对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将合理的药物与最佳的再同步化起搏结台在一起,使心力衰竭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郭蛀鸿)

316

瞰露器’第五篇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参考文献

1.Cleland

EnglJG.Danbert】C,ErdrllaniiE.etatTheeffectofcardiacl℃synchronizationOUmorbidityandmortalityinheartfailure.NJMed,2005.352:1539一1549

R,e£atComputermodelfortheoptimizationofAVandVVdelayjn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Ilem.2,ReumannM,FarinaD,Miri

PY.MedBidEngComput,2007,45:845—854

3.BakerJH2ud,McKenzieJ3rd,BeauS,etaLAcuteevaluationofprogrammerguidedAv/PVandWdelayoptimizationcompa-

ring蚰IEGMmethodandechocantiogramlb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inheartfailurepatientsanddual・chamberICDimplants.JCardiorageglectrophysi01.2007.18:185一19l

4.NishimuraRA.HayesDL,HolmesDR

ventriculardysfunction:AnJ。ela1.Mechanismofhernodynamieimp・rovementbydualchamberpacingforflevereleftacuteDopplerandcatheterizationhemodynamicstUdy.JAmCdlCanliol。1995.25:281—295

5,LindeC。LeelemqC.RexS.elaLLongtermbenefitsofbiventricularpacingin

stimulationincongestiveheartfailure:Resultsfromthemultisitecardiomyopathy(MUSTIC)study.JAmcoUCardiol,2002,40。lll—118

Oil6.AgacdikenA。ruralA,IJralD,etat.Effecto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

sponderandIq.OU・responderpatients.PacingClin

7,AuricehioA,Dingleftventriculardiastolicfallingpatterninm-Ekt∞phyBiol,2005.28:654-660restoresJ,spinelliJC,etaLCardiacresynchronizafiontherapy0ptimalatfioventficularmechanicaltimingin

heartfailurepatientswi山ventricularconductiondelay.JAmCoHCardioI.2002。39:I163一1169

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可

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J。经冠状静脉窦置人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是CRT置人技术的关键和难点,以前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仍有5%一7%的失败率【4“1,主要是因心脏静脉系统解剖变异大、心脏显著扩大及静脉迂曲等因素使冠状静脉窦插管困难及起搏电极导线不能置入到理想的靶静脉位置。但是术前并不能完全预测患者存在何种解剖障碍,因此必须为术中每一环节可能遇见的不同障碍做好准备。随着各种新型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和导引导管的应用,目前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人成功率已明显提高‘1t7i。

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冠状静脉窦将电极导线置入理想的心脏靶

静脉,此方法失败者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①开胸或借助胸腔镜将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在左心室心外膜上.操作创伤大,需外科医师。②行房间隔穿刺,将左室螺旋电极导线圃定在左心室内膜,但操作风险较大,血栓发生率高,涉及术后抗凝等问题,一般不使用。Wodey等[8]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采用CRT治疗3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93(97.7%)饲患者第一次手术成功,7例第~次失败患者中有3饲第二次手术成功。冠状静脉窦插管时间平均为72秒,左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时间平均为59.3分钟,共有44(14.7%)支心脏静脉行静脉血管成形术。

壤”瑚

:t有关器械定义

(一)鞘管(sheath)一

用于建立静脉通路,管壁无金属编织,有或无止血阀,可以或不可撕开,F值代表内径的.317.

CRT治疗心力衰竭机制

作者:

作者单位:郭继鸿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景峰 如何提高CRT治疗有效率[会议论文]-2008

2. 严激 CRT治疗心力衰竭概述[会议论文]-2008

3. 郭继鸿 CRT治疗心力衰竭的适应证及演变[会议论文]-2008

4. 孟新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08,27(24)

5. 吴明. 张敬文. 林劲. 李斌. 王青. 黄雪汝. 李新明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z1)

6. 李焕明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中应用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

7. 李文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期刊论文]-上海医学2010,33(5)

8. 徐菁. 杨志芳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期刊论文]-上海护理2008,8(4)

9. 朱彦琪. 汪芳. 陈岗. 孟伟栋. 温沁竹. 金炜. 冯金芝. 庄文燕. 孙宝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长期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2)

10. 梁首勤. 付海霞 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8,20(1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078260.aspx

㈣灞黼,心力l蝎的心脏再一步化弛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托synchmnization山empy.CRT)治疗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年出现的一个奇迹。其作为一项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神奇般地连跳三级,从Ⅲ类置人的适应证(禁忌证)上升到I类指征(符合适应证时必须做);其作为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CRT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死亡率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下降了36%。电和机械功能是心脏的基本功能,此前,这些功能的障碍与衰竭一概被分而论之,并分而治之,但CRT打破r这一传统观念,神奇般地将心脏电和机械的功能与障碍紧紧耦鞋在一起,兼顾统筹地考虑.并宴施治疗。显然,CRT的重要意义已跨出了心力衰竭治疗、起搏器治疗的范畴,使临床医师对心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与革命”’。CRT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复杂,其巾重要并已达共识的几个机制需要更加熟悉和重视。

一调整AV问期,纠正心窜舒张功能障碍

心室舒张功能对心功能有重要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舒张功能的下降常表现为:①舒张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严重者<200毫秒;②等容舒张期相对延长,使有效舒张期更短,甚至发生有效舒张期的E峰被A峰切尾或E、A两峰发生融合。双室同步起搏器置人后,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下,通过程控起搏器的不同AV间期进行测试,能够获得最佳的AV问期值,使舒张期E峰和A峰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心室有效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心脏前负荷的提高使整个心功能明显改善”“(冈5—3—1)。

^v问期过《(8‰s)AV口,I期HK(Nmm)^v目m优mn(130ms)

切尾m☆E<A

围5—3—1调整AV间期.提高舒张功能

在超卢指导下程控不同的AV问期时.有望得到最佳的^v问期.进而提高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313

中国心律学?f7fV

二调整w问期.获得最佳的心窜收缩功能

过去,临床医生对左右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认识不足。实际不同个体左右心室收缩的起始并不同时,两室收缩起始时间的差值正常时<40毫秒,)80毫秒为双室重度不同步,>l30毫秒时为烈室绝对不同步。双室同步起搏的三腔起搏器中,VV间期可以动态调整,并同时测定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值(V11),VV间期最优值是指其能获得最大的VTI值,相当于获得左心室最大的每搏量度最佳的心室收缩功能”“(图5—3~2)。^【V0rasRVVTI=18cmBRv0msLVVTl!18cm

Lv4岫sRvvTI一23cmRv40ms…TI1%m

。;器:嘉黜箍茹皇端鬃暑鳊2:;鬈赣;i嚣箍黜毫客鬻!较不同vv问期时的VTI值,%最高、m值相应的w值则为最佳VV值(图舳)。RV右心室,LV左心事314圈53—2调整W间期.提离心宣的收缩功能

隧群第五篇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三纠正后乳头肌功能不全.减少二尖瓣返流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常伴中到重度的二尖瓣返流,发生机制常被认为左心室和二尖瓣环发生严重扩张,并造成二尖瓣叶的相对关闭不全及返流HJ。近年的研究发现,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返流的更重要机制是左心室后乳头肌出现了功能不全,尤其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时更是这样。这一新理论认为,左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内压急剧增高,增高的左心室内压犹如一阵强风将二尖瓣前、后叶吹向左心房,但与此同时拉紧的腱索、乳头肌牵拉着二尖瓣前、后叶,防止瓣叶被吹向左心房。“压力”与“拉力”平衡时,二尖瓣叶能够恰当关闭。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心室后侧壁基底部的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病理性延迟,而左心室后乳头肌就位于这一部位,收缩严重滞后的后乳头肌功能发生障碍时可使二尖瓣后叶脱垂而造成二尖瓣返流。CRT治疗时的左心室起搏电极的置入部位就是要尽可能靠近左心室侧后壁的基底部,使该部位原来处于最滞后的电和机械活动大大提前,从而纠正了后乳头肌功能不全,使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图5—3—3)。

de

图5-3-3CRT治疗可减少二尖瓣返流

A.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B.CRT治疗后,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四减少室内分流,逆转左心室蘑构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后的严重结果,又是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的一个起因。引起心室重构的病理因素很多,而室内分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正常心脏做功以长轴为主.以短轴为辅,结果正常心脏的形态一直保持为椭圆形。另外,心脏正常时不同部位心肌的电和机械活动的起始时间虽然不同(间隔最早,心尖在后,左心室前壁次之,左心室侧后壁的基.315.

中国心律学?fVV

底部为最后),但不同部位心肌收缩速率达峰的时间相同,并产生较高的左心室内压,冲开主动脉瓣完成射血,所以左心室向主动脉的快速射血是不同部位心肌收缩同时达峰的结果。心力衰竭时重构的心脏却不同,其变为短轴做功的比例增大。尤其左柬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其左心室后侧壁的电和机械活动病理性滞后.使该部位心肌收缩速率的达峰时间明显延迟.

结果左心室内压达峰并冲开主动脉瓣射血时,收

缩还未达峰的左心室侧后壁处的局部压力较低,

使左心室内压较高的血流向低压的左室侧壁发生

分流,逐渐引起心脏的横向重构并形成球形心。

CRT治疗的左心室起搏电极就是被置人到该部

位,使后侧壁的心肌电和机械活动提前,收缩同步

达峰,因而减少了室内分流,可使已发生的左心室

重构部分逆转,表现为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起

掉治疗后心脏的缩小”。71(图5—3—4)。

心力衰竭存在左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时.可

出现左后乳头肌功能不全,该部位收缩时间发生

病理性延迟,使其电激动和机械收缩明显滞后而

图5—3—4癣少宣内分流逆转心室重构发生收缩期的室内分流,使左心室侧后壁向左扩张而形成心力衰竭患者的球形心。CRT治疗时,左心室侧后壁的起搏能使室内分流消失,心力衰竭患者的球形扩大心脏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

■纠正粤和机博砖腆醐擘蚺黔

过去认为心脏电与机械活动之间的耦联关系呈全或无的规律。正常时,电和机械活动有序的耦联,电栝动在前,机械活动紧跟其后,两者间的耦联问期40—60毫秒。当出现危重情况时,尤其患者临终时可出现脱耦联现象,形成严重的电机械分离,此时只存在心电活动.而无心脏的机械活动,使心音消失,血压为零。CRT治疗使临床医师认识到除耦联和脱耦联外,还存在着电与机械话动的延迟耦联,这是指病态心肌的电与机械活动的耦联间期大大超过60毫秒,因而心室各部分电活动可能处于同步状态,除极形成的ORS渡时限正常.但延迟耦联的机械活动可能病理性延迟,引起阶段不同心肌的收缩延迟和不同步。延迟耦联部位的心肌经CRT治疗后能使整体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电与机械延迟耦联的理论还能解释为什么CRT可使某些QRs渡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不断深人认识CRT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使更多的内科和心血管医生确信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而说服和动员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这一治疗。此外,其还能提高直接参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医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激励这些医生学习更多的超声心动图知识,以便做好置人后的随访与程控,更加促进对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将合理的药物与最佳的再同步化起搏结台在一起,使心力衰竭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郭蛀鸿)

316

瞰露器’第五篇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参考文献

1.Cleland

EnglJG.Danbert】C,ErdrllaniiE.etatTheeffectofcardiacl℃synchronizationOUmorbidityandmortalityinheartfailure.NJMed,2005.352:1539一1549

R,e£atComputermodelfortheoptimizationofAVandVVdelayjn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Ilem.2,ReumannM,FarinaD,Miri

PY.MedBidEngComput,2007,45:845—854

3.BakerJH2ud,McKenzieJ3rd,BeauS,etaLAcuteevaluationofprogrammerguidedAv/PVandWdelayoptimizationcompa-

ring蚰IEGMmethodandechocantiogramlb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inheartfailurepatientsanddual・chamberICDimplants.JCardiorageglectrophysi01.2007.18:185一19l

4.NishimuraRA.HayesDL,HolmesDR

ventriculardysfunction:AnJ。ela1.Mechanismofhernodynamieimp・rovementbydualchamberpacingforflevereleftacuteDopplerandcatheterizationhemodynamicstUdy.JAmCdlCanliol。1995.25:281—295

5,LindeC。LeelemqC.RexS.elaLLongtermbenefitsofbiventricularpacingin

stimulationincongestiveheartfailure:Resultsfromthemultisitecardiomyopathy(MUSTIC)study.JAmcoUCardiol,2002,40。lll—118

Oil6.AgacdikenA。ruralA,IJralD,etat.Effecto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

sponderandIq.OU・responderpatients.PacingClin

7,AuricehioA,Dingleftventriculardiastolicfallingpatterninm-Ekt∞phyBiol,2005.28:654-660restoresJ,spinelliJC,etaLCardiacresynchronizafiontherapy0ptimalatfioventficularmechanicaltimingin

heartfailurepatientswi山ventricularconductiondelay.JAmCoHCardioI.2002。39:I163一1169

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可

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J。经冠状静脉窦置人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是CRT置人技术的关键和难点,以前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仍有5%一7%的失败率【4“1,主要是因心脏静脉系统解剖变异大、心脏显著扩大及静脉迂曲等因素使冠状静脉窦插管困难及起搏电极导线不能置入到理想的靶静脉位置。但是术前并不能完全预测患者存在何种解剖障碍,因此必须为术中每一环节可能遇见的不同障碍做好准备。随着各种新型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和导引导管的应用,目前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人成功率已明显提高‘1t7i。

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冠状静脉窦将电极导线置入理想的心脏靶

静脉,此方法失败者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①开胸或借助胸腔镜将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在左心室心外膜上.操作创伤大,需外科医师。②行房间隔穿刺,将左室螺旋电极导线圃定在左心室内膜,但操作风险较大,血栓发生率高,涉及术后抗凝等问题,一般不使用。Wodey等[8]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采用CRT治疗3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93(97.7%)饲患者第一次手术成功,7例第~次失败患者中有3饲第二次手术成功。冠状静脉窦插管时间平均为72秒,左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时间平均为59.3分钟,共有44(14.7%)支心脏静脉行静脉血管成形术。

壤”瑚

:t有关器械定义

(一)鞘管(sheath)一

用于建立静脉通路,管壁无金属编织,有或无止血阀,可以或不可撕开,F值代表内径的.317.

CRT治疗心力衰竭机制

作者:

作者单位:郭继鸿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景峰 如何提高CRT治疗有效率[会议论文]-2008

2. 严激 CRT治疗心力衰竭概述[会议论文]-2008

3. 郭继鸿 CRT治疗心力衰竭的适应证及演变[会议论文]-2008

4. 孟新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08,27(24)

5. 吴明. 张敬文. 林劲. 李斌. 王青. 黄雪汝. 李新明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z1)

6. 李焕明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中应用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

7. 李文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期刊论文]-上海医学2010,33(5)

8. 徐菁. 杨志芳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期刊论文]-上海护理2008,8(4)

9. 朱彦琪. 汪芳. 陈岗. 孟伟栋. 温沁竹. 金炜. 冯金芝. 庄文燕. 孙宝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长期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2)

10. 梁首勤. 付海霞 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8,20(1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078260.aspx


相关内容

  •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
  • 主圄塑岱蕴塑虞厦:塑生兰旦筮j鲞筮!翅£地』丛鲤堕竖纽!.堑呈塑:坠!:!:堕!:墨 表3正常.融合牙列(各50例)上下颌牙弓宽径.长径平均值的比较(单位一) ・193・ 2.4.2牙弓长径经两乳中切牙切缘之居侧作一连线为A-A,经两中切牙问作一与A-A相垂直的直线,此线与CC-CC.D.D和E-E ...

  • 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2007ESC)
  • 2007年ESC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 作者:周滔  发表时间:2010-07-29 1984年ACC/AHA/NASPE组织的工作组最早制定了起搏器应用指南,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重新修定.2002年10月该组织对指南进行了部分改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起搏学组亦于19 ...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年12月第14卷第6期 ・501・ ・综 述・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蒋宇综述俞锐敏审校 DOI:10.3969/j.iaan.1671-301X.2009.06.046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约占急性心衰的65%,是急性心衰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死亡率达30 ...

  • 最新指南:心衰患者何时最适合植入CRT起搏器?
  •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主管过很多的心衰患者,我们都知道心衰患者可以植入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起搏器(三腔起搏器,以下简称:CRT.)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什么时候给患者植入CRT,是近年来困扰我的一个临床问题.是心 ...

  • 心力衰竭指南[1]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前 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 ...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见好就收」吗?
  • 对于伴有心室失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1-2]. 然而,对于 CRT 治疗的反应,不同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接受 CRT ...

  • 伊伐布雷定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 在上集心力衰竭金三角之外的药物选择,我们主要介绍了一下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衰和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并且我们提到了If电流主要存在于窦房结细胞中,按作用机制伊伐布雷定主要抑制窦性心律,但是很多的文献表明伊伐布雷定对于自律性房速或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这一期将介绍一下伊伐布雷 ...

  • 扩张型心脏病综述
  • 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2016-7-8 张光书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心室扩张为特征的疾病.根据WHO 分类,DCM 分为特发性.家族遗传性.病毒性和/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特发性.家族遗传性.病毒性和免疫 ...

  • 王江教授:重症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处理
  • 原创 2016-11-23 王江 心力衰竭网 心力衰竭网 微信号 chinahf_org 功能介绍 心力衰竭网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导的学术平台,是中国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促进项目的官方媒体,以300多家医院为支撑,由国内100多位顶尖心内科专家联合打造,专注 ...